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辛亥大英雄 >

第811部分

辛亥大英雄-第811部分

小说: 辛亥大英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贷款均用军事物资支付直接运往沙特,还答应放开部分高端机器设备的出口限制,并在中亚真正独立后承认这些国家。
罗斯福出手了!
这是杨秋看完信后的第一印象。
全世界都清楚,民国人均收入虽然低,但经济总量却很强。而且民元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对只能购买美国商品的美元贷款并不急迫。真正地短板依然是工业,尤其是高端化工和精密制造。要知道,二十九年来杨秋建立的装备制造业基本都是围绕这场战争的,重军工技术轻民用延伸,多内需缺出口,无法真正实现扩张和工业革命浪潮!所以他才提出十万小厂计划,并主动积极的介入战争。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搞好就小厂计划就等于在主干上搭建起枝枝叶叶,弥补短板并迅速完成第三轮工业扩张。然后借战争导致世界性商品短缺的机会,立足亚洲辐射世界,迅速走完欧美几十年才走完的商品扩张和工业转换,战后只需要保证扩张性财政政策,就能迅速扶持起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所以罗斯福信中答应开放的例如化工反应炉、双轴精密电动机床等设备正式民国目前最急缺的。更让他惊讶的是,罗斯福居然还打算用美国储备的战争物资来支付3。5亿美元无息贷款,并明言运往沙特转交给波斯湾集团军。
这是什么概念呢?
3。5亿美元约合7亿民元,已经相当美国目前军事物资储备的五分之一!要知道,欧洲那么紧张,丘吉尔哭爹喊娘也才勉强拿到1亿美元贷款。如果全部用弹药支付,那么足够波斯湾集团军消耗一年。即使弹药和物资平摊,也足够消耗至少五个月!所以罗斯福这一手直接就击中了杨秋的软肋。要知道,在维持西北消耗和南洋威慑的情况下,杨秋目前的运输和制造能力只能确保五十到八十万洲际远征部队。而且从东条英机等大陆派打压永田铁山来看,日本国内继续苏德夹击中国的声音还很强,不排除铤而走险的可能,所以他必须留着一定余量来防备日本。再加上他也没打算立刻拿下德黑兰,所以相比阿瓦士的疾风暴雨迅速解决,拖得越久其实补给压力越大。但这也没办法,因为伊朗问题很复杂,迅速解决就意味着要对势力极大的伊玛目派系采取强压政策,这会导致战后动乱不息,所以只能采用步步紧逼的办法,不断施压让摩萨台主动来找自己,这样才能更好把握战后的伊朗。
当然,也和希特勒有关。无论如何,杨秋都不会在德国进入法国前发力,这也是为何他听到斯大林加紧动员却不疾不徐继续按部就班的原因。所以罗斯福这次等于白送了一年的弹药!这种举动,让他想起了著名的《租借法案》。所以他想了想,把信交给宋子清后,问道:“霍普金斯先生,您看过这封信吗?”
霍普金斯很坦率:“我不仅看过,而且这里面的计划是我建议的。虽然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政府不希望看到更多战争,但有一点非常的明确,您和这个世界,都需要美利坚合众国!”
杨秋可不会被区区几句大义凛然的话说服,手指轻轻敲击着沙发扶手,反复的考虑得失。看着他的动作,霍普金斯其实也非常紧张,要知道这次罗斯福舍得拿出3。5亿美元,完全是因为出人意料的中亚会战结果,让美国不得不考虑苏联失败的后果。要知道,现在已经有无数的迹象显示,斯大林为了对付中国,正在加速靠近德国。如果最终苏德真的携手,那对欧洲和美国来说将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罗斯福不希望看到苏德联盟,但又不得不做好最坏打算。这个打算就是想办法和杨秋建立起联系,必要时有中国牵制苏联力量,让英法可以专心的对付德国。
当然,这不代表他已经放弃苏联,其实还是一场两面下注的游戏。因为战局彻底明朗前,他也必须和杨秋一样坚持战略模糊政策,所以才借用了援助菲律宾这个借口。苏联的失败已经引发连锁反应,希特勒进攻西欧的概率越来越大,加上苏联又突然压迫芬兰,所以罗斯福最绝妙的办法就是让中国拖住日苏,让英法对付德国,而他只需要出些钱就能看着欧亚打烂,最后站出来收拾残局。
所以宋子清和蒋方震也很惊讶罗斯福会拿出这个条件,后者想了想插嘴道:“马歇尔将军,你们准备怎么支援菲律宾和东南亚呢?”
霍普金斯心头一松,马歇尔更是高兴的介绍道:“我们希望向菲律宾派遣一个顾问团,组编大约两到三个反抗军,总计需要运输10万人的装备和给养。同时也希望贵国能派遣有经验的军官提供军事指导,帮助训练士兵,共同对付日本人。”
“区区一个顾问团,就想把我拖下水,避免日本向澳大利亚继续扩张!这个瘸子,真是打得好算盘!”杨秋心底冷哼一声。
从军事角度看,要回头南洋也需要拿下塔什干和鄂木斯克,建立稳定的中亚防线后才行。但从政治角度看,亚盟的地位却让杨秋不得不慎重!要知道,他对亚盟很重视,因为这是战后建立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体系的关键!所以在制定任何南洋计划中,都需要考虑亚盟的感受。如果让美国先出手,肯定会对亚盟内部团结造成影响,说不定一些国家和人会投入美元的怀抱。而且看罗斯福的决心,美国支援菲律宾是势在必行,即使自己不答应,估计也会走澳大利亚或者法国殖民地的路子,倒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尽早把亚盟发展起来,也能避免迟迟不出手后内部不断增加的怨言。
对于罗斯福拿自己当枪使,杨秋却不怎么担忧。罗斯福不是神仙,除非法国能坚持,否则他就必须在英国沦陷和出手间做出选择。所以再三考虑后,杨秋向马歇尔两人点了点头:“请转告罗斯福总统,非常感谢他对我国的支持,我会尽快安排组建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支援东南亚的事情。我还希望罗斯福总统能允许我们派代表在适当时候访问贵国,向美国人民说明我国在这场战中的立场。至于训练士兵。”
杨秋看了眼想要说话的宋子清,扭头道:“我不会阻止我国退役军官的个人行为。”
马歇尔和霍普金斯自然清楚什么叫“退役军官”,心里非常高兴。但对杨秋准备派代表出访美国有些不理解,唯有宋子清和蒋方震清楚,这是要为抖出那个“大包袱”铺路了。
霍普金斯虽然不解,但在他看来这只是小事,中美之间的访问本来就频繁,所以很愉快起身伸出手:“感谢总统先生的支持,我们回去后会尽快安排访问的事情。另外,史迪威上校将成为我国援助菲律宾事务的全权代表,希望我们两国能合作愉快。”
杨秋也笑着握了握手,扭头看向辜玉文:“玉文,去问问夫人,午饭准备好了没有。”
工作午餐并不丰盛,但苗洛亲自下厨还是让马歇尔两人倍感荣幸。吃饭时霍普金斯还看似随意地询问了中国的工业发展情况,热情地提出还需要那些机器设备,他可以帮忙牵线。不过杨秋清楚,罗斯福开放的几样技术和设备已经是极限,所以他只是在试探自己的工业缺陷,真要开出清单,恐怕又会拿出种种理由来拒绝。所以云山雾里绕了几圈后,把注意力转向3。5亿美元的物资和几样急需的技术设备上。经过权衡,杨秋选择买下所有技术设备,同时选择了波斯湾国家最急缺的粮食和弹药,加上他一直希望打通霍尔木茨海峡至经马什哈德进入中亚的铁路,也已经用战俘日夜修建,所以最后还选了大量的铁路设备和钢轨,以及为伊朗铁路准备的大马力车头和改造设备。
这些东西国内并不是不能产,而是运输很占吨位,不如交给美国,反正现在德国还没展开无限制潜艇战。释放国内的运力后就能集中运送更多军事物资,甚至能腾出部分吨位扩大烟草、蔗糖、小型机器和拖拉机、摩托车等优势商品在波斯湾的市场覆盖率。
一顿饭吃的各怀心机,但表面气氛还是非常融洽。没等苗洛为大家泡好茶,苏军正式入侵芬兰的消息打破了平静。面对更加重要的欧洲,马歇尔和霍普金斯不得不立刻告辞起程回国。
杨秋对斯大林借中亚空窗期先解决芬兰一点都不奇怪,换他也不会把列宁格勒这么重要地方放在敌我未知的炮口下。倒是对朱可夫出任总司令有些好奇,很想知道这位名将能不能解决历史上差点让苏军崩溃的冬季游击战。至于插手他没想过,因为就算想插手,英法恐怕也会阻挠,毕竟现在的欧洲还不是中国能随意进入的。当然,口号还是要喊喊的,所以立刻让辜玉文去找王正廷,以政府的名义发表公告支持芬兰,还让海军从派往波斯湾的船队中抽调几艘军火船去支援,至于能不能通过直布罗陀,他一点都不在乎。
等安排好后,宋子清才拉着蒋方震询问为何改变主意提早插手南洋的事情。
杨秋知道两人有怀疑,耐心的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听完解释后蒋方震点头道:“总统考虑的有道理,如果美国走不通我们这条路,就会提早进入澳大利亚,反而不利于我们后面的计划。而且现在我们和美国在南洋打的是暗战,罗斯福恐怕很清楚,只要他出手我们就不得不跟着介入,否则南洋人心都要被美国拉走了。”
“这倒是,只是这样一来。”宋子清苦笑两声:“日本先打我们的可能,要大增了。”
“打就打吧,和南洋的将来比,一场仗算什么。陈绍宽不是整天埋怨说,他的兵已经成没人要的咸鱼干了吗?就让他头疼去。”蒋方震闻言呵呵的笑了起来,最后还提醒道:“总统,既然已经决定要提早发展亚盟,那么阿富汗也该收网了。咱们和英国的关系,也应该尽快明朗。”
“那就收网吧,我倒要看看,丘吉尔还怎么惩罚我们!”想起不久前丘吉尔要惩罚自己的言论,杨秋就气不打一处来。既然东南亚这边决定出手,也不在乎把水搅得更浑些。
“那好,我回去就发电报给孙传芳。”宋子清记录下来后,想起中亚的事情,再次问道:“对了,方瑞早上打电话给我,说艾林郡王已经答应出任哈萨克临时政府总理,还答应从西北穆斯林各族中招募人口迁往哈萨克,弥补人口不足的问题。方瑞说,他那里现在压力很大,铁路修建,战俘管理还有乱七八糟的民族事务和工业扶持计划,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希望能尽早定下中亚事务专员。”
杨秋想想也对,确实应该尽快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中亚,免得被人钻了空子。所以扭头问道:“你们有什么人选?”
“民党最近被打得很苦,宋子文那些人都被戴雨农找出证据抓去坐牢,好几个还被判了死刑!若是再无起色,恐怕。”宋子清边说边观察杨秋的神色,见到他脸色平静心底松了口气,继续说道:“所以我们的意见是,让李烈钧重新出山。一来他是民党身份,有这个大功劳也不至于民党断了根子。二来他这些年管理全国警察工作做得很好,积累了相当完善的民事经验,而且他还在西北和中亚带兵多年,比较熟悉中亚的民族事务。至于助手,除了方瑞外,九江陆军学院政治部主任伍豪很不错。此人1923年加入我们国社,后被保送去美国留学,回来后在国民警卫队、第22军,和保定陆军大学都工作过,政治合格,处事能力和手腕灵活,是个好苗子。”
“伍豪是他?”杨秋轻轻地念着,浑然忘了宋子清首次维护民党,确保两党根基这件事.新年的苏联枪炮不息,刚刚在中亚惨败的苏军却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