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道士 >

第268部分

明朝第一道士-第268部分

小说: 明朝第一道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地知县,倒是没有任何问题,算是平级调动,而只有我们吏部出具调任的文书,即可。现在,顺天府的大兴县正好出了这一个好缺。想必你也知晓,大兴县是一个大县,所以让刘文镜出任这一地的知县,实则是从六品的官职。而换一句话说,就是升了他一级。至于顺天府的知府,北直隶的巡抚那都是严嵩,严尚书的门生,而你和他既是老乡又私交深厚,所以愚兄还是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不过,这其中的价格也不便宜。那就不知道刘推官是否愿意出这一个价了?”

    给自己酒杯倒满了酒的李文轩,一面是放下了手中的酒壶,另一面是徐徐地坐了下来,不妨问及了一下价格道:“兄长,但说无妨。”

 第451章 运作(三)

    不急于一刻的李默,拿起桌面上的酒杯是和李文轩走上了一个,吃过了两口菜肴用来压住酒味的同时,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是并在一起,开出了盘口给对方看。看见这一个“二”字的李文轩,自然是不会理解成为二千两银子,毕竟绝无可能这般的便宜。心领神会的他,知晓这是要二万两银子的意思了。自己深知这一个价格不算贵,完全是一个合理的价位上面,毕竟大兴县这一个缺,确实是一个好缺,肥缺。此地可是有“天下首邑”之称。

    “关于这一个缺,兄长是否能帮我拖一下,好让我修书一封让家人带去给刘文镜。毕竟,这二万两银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我还是得要对方一个回音不是?”不能当即敲定的李文轩,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帮助其牵线搭桥,而更要紧的想要收服道。

    “没有问题。这一个县的缺倒是没有下放给他们,而就在愚兄的手中攥着。给你交一个实底,我也没有打算把一个好缺留给自己门下的人,原本是盘算给价最高者得。这明摆着的目的就是要向部里面填一笔银子进来。”不藏着和掖着的李默,自是放心和他说这一些,毕竟明白人说明白话道:“吏部填补亏空,无非就是在买卖官位上面打主意,而不似你们礼部是在科考,各国朝贡上面打转转。我们各自这门大的衙门,底下明着和暗着养了那么多人,真要是光靠那一点点地俸禄对付公事,怎么过得下去哦!”

    那能不知道各个山头有各个山头的苦处,也有来钱方法的李文轩,附和得点了点头,然后再和他简要和重点的说了一番郑仁基的相关。虽说自己没有受对方所托。但是老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借这一个机会,自己也想给他办一下,顺便看一看对方能力到底有多大。

    认真听完了李文轩这一说的李默,心里面是非常有数道:“贤弟,这事儿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还真难办。郑仁基不似刘文镜是科场出身。而是一名钦天监里面的小吏。这真要把刘文镜从江西广信府推官的任上调至顺天府大兴县的知县一职上面,朝中的言官自然不会说三道四。即便他们知道其中使了银子,也会充耳不闻,装聋作哑。你这要是让郑仁基出任一方主官,难免就会有一点儿非议,毕竟官和吏之间的天然鸿沟就不必愚兄多言,而你也是最为清楚不过的。这一帮子自诩的清流言官,最为看不起得就是非科场扬名的人士。”先是把心中所忧虑说出了出来的李默,了解到郑仁基是楚家姐妹表哥这一个关系。从而推断出李文轩为何要抬举他的意思道。

    心中明白他这话不假的李文轩,不急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道:“楚家本就是官宦之家,而家道中落以后是由郑家在一直接济。我对郑仁基是了解的。自己深感此人还是有一定能力,只是时运不济而已。既然她们姐妹都是我李家的人了,那么作为一家之主的我,总得替她们出面来偿还一下郑家的恩情。都是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这回馈一下郑家人也是情理之中为之的事情了。”

    “我们姓李的人就是重感情,不喜欢欠别人。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么愚兄也就不多劝你了。保定知府是愚兄的门生,而在他的下面是有一个既小又穷,位置稍微还偏远的一个地方叫遂县。从七品的县令,出缺。改由正八品的小吏升任一级去接任。倒是不会招致言官们的非议,毕竟那一个地方完全不似大兴县这一个香饽饽,争着,抢着,不少人都想去。”对于吏部的一切是了若指掌的李默是据实以告道:“虽说郑仁基去那边是苦了一些。但是有了你的帮衬,想必这好好地干上一,二任出了政绩,也能够堵住清流们的臭嘴,升任一个正七品的堂堂知县老爷,再调回顺天府下面管辖的一个县也就好了。话又说回来,一名小吏能够出任一方父母官,也算是祖坟上面冒了青烟,而光宗耀祖自是不必说了。”

    见他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的李文轩,自然更加清楚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虽说遂县这一个地方相比很多县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好歹也属于北直隶的管辖范围内,怎么着也比番禹,云贵等等地区不知好上多少倍。

    “兄长,这一个县的盘口是多少银子?”能够代为做主的李文轩,相信郑仁基听到这一个好消息还不乐得屁颠屁颠的带上银子来千恩万谢自己道。

    左手掌五根手指一直伸了出来的李默,非常痛快道:“既然还是自己人的事情,那么我也不加帽子。拿五千两银子来由我转交给保定知府安排就是。至于其它,我会让吏部把相关文书出具即可。吏部也不能把手伸得过长,让下面得人清汤寡水的没得捞也不好。”

    没有二话的李文轩是面露笑容,当即是再一次的表态道:“我会把这五千两银子和上一个五千两银子,总共是一万两银子是让朱彪一起给你送过来。至于另外一部分好处,我就不给你多加了,免得兄弟之间过于见外。至于大兴县的二万银子,如不出意外就是晚一些时候的事情了。不过,一小瓶子的丹药是会一并送上。兄长要是想和某一位嫂夫人来鱼水之欢的时候,事先半个时辰服上一枚,定然会让你龙精虎猛,锐不可当。”

    深知他极其精通黄老之术的李默,自然也是好女色的男人,而有了他送给自己的丹药,那可比送银子有用和实用得多了。禁不住同样是笑了起来的他,一下子就红光满面道:“甚好,甚好。还是贤弟想得最为周到。”发出了笑声的李文轩,举起放在桌面上的酒杯和对方手中的杯子是碰了一下,心照不宣的算是达成了口头上的协议。

 第452章 运作(四)

    李默和李文轩是谈完了必要和相关的正经事宜之后,踏踏实实地开始喝酒这一顿中午饭。前后花去半个时辰,两人是吃完了业务饭。彼此的心情都不错,毕竟算是达成了双赢的局面。完毕之后的他们,简单得用了一下茶,是才有说有笑,扯起无关痛痒的话题,走出了醉仙楼的大雅间。出了门的二人,相互拱手道别,各自上了官轿,返回了不同的衙门。

    多饮了几杯酒的李文轩,坐在轿子内,耷拉起脑袋,而心里面是一个劲的在盘算。一个好汉三个膀,一个篱笆三个桩,而他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和人,没有什么不对。就在这摇摇晃晃当中,自己的轿子是停在了礼部大门外。

    压了轿子,走了出来的李文轩,直接走进了自己的官署。坐了下来的他,一面叫来人磨好了墨,一面是在桌面上放好纸张,拿下笔架上的一只毛笔,提了起来就给刘文镜写信,毕竟送信的人这一来二往总得要花上不少时间,而期间免不得会有变数。其他人可不是瞎子,双眼是牢牢地盯着大兴县的知县一职,毕竟那可是好缺,肥缺。

    李文轩是深知刘文镜不属于那种“三年清知县,十万雪花银”,刮地皮式的贪官。自己还在贵溪县待着的时候,还是了解到对方确实也做过一些好事和实事。至于收受贿赂,刘文镜是有的,但是相当有节制。真要只依靠那几十两银子的朝廷年俸养活一大家子人和一府衙中的编外人员,根本就不够。各种内外的开支每日都在积累,每月都得结算,公事还得继续干,所以就不得不从其他地方想办法来添补,要不然就会运转不下去。

    为此。李文轩是表示出了相当的理解,毕竟这种官场积弊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导致。上下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的杜绝过和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统治阶层一直采取的态度仍旧是疏堵结合。而不是最大限度的强化各级监督机制,把权力管进既定制度的笼子里面去,加强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而不是隶属的关系,等等。

    即便是大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坐在龙床上面日以继夜,夜以继日不辞辛劳的主政和理政,下达过贪污六十两银子的官员就会剥皮萱草的法令,也没有阻止住驸马欧阳伦这种从地方到中央的大窝案。

    哪怕是全国官员被他杀掉三分之一,依旧没有震慑住贪赃枉法的官吏。甚至自己上午杀了一大批,而下午又冒出一大批,也不得不有了“贪官何其多”的大感叹。何况这其中还不包括朱元璋本人对开国功臣们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实在忍无可忍,认定他们是贪得无厌,为非作歹,而最终下定决心提起屠刀,大开杀戒的那一群勋贵。

    李文轩可不认为士子们寒窗苦读。求得了一朝鲤鱼跃龙门成功,全是为了家国天下。这其中实现个人抱负。自然还是有的。不过,自己的想法更加偏重于,他们借此想要改变命运,飞黄腾达才是最为切实际的。

    来到嘉靖年间的李文轩是生活和奋斗了这么多年,不是不清楚嘉靖皇帝朱厚熜坐在龙床上面,讲究得是痴迷黄老之术。信奉炼丹,大兴土木的修建宫观和殿宇,而生活上面又骄奢淫逸,使得紫禁城内的太监,宫女。妃嫔,等等,一度达成惊人的十万之数。闲暇之余的他,光是想一想这十万人为一个人服务,那是怎么一个样子?在自己看来,绝对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自己被整个社会风气所深深地影响,也就在所难免。

    李文轩对于给自己这样找出来的借口就是用来平复他良心上面的谴责,毕竟自己所干得一些不怎么光明正大的事儿,还有自家府上的奢靡是觉得不好的同时,没有任何改变,反倒是有增无减的继续朝这一条路上走。李文轩是想,自己和嘉靖皇帝的想法应该也是如出一辙,毕竟干着这么辛苦的事儿,讲究一下吃穿用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难不成,大明朝的皇帝和下面的高官们一个个争着和抢着,比谁穿得更加破烂,比谁家里面更穷为荣?

    总而言之,自己一根小牙签是绝无可能撼动和修复得了这一艘腐朽的大船。要想从根本上面除掉弊端,有一个新的面貌,唯一的方法就是得变法维新。李文轩是回想起自己从中学课本中学到得历史知识,不是不清楚封建社会的三大变法。首先,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算是改革成功,让秦国由弱变强,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但商鞅本人是被车裂了。爱妻儿的他是绝对没有这一个打算,毕竟婆娘和儿女都还得继续指望自己给予最好的保护。不会把商鞅当成偶像膜拜的他,干不出带有一种佛祖割肉喂鹰的大善大义。

    其次,北宋年间的王安石变化,最后是以失败告终。变法的第一倡导者和推动者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