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

第1082部分

幻之盛唐-第1082部分

小说: 幻之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类似的据点,还有由海上军州控制下,位于耶路撒冷以西海岸的凯撒利亚和亚克,南北两座港口城市。

这样除了北方阿拔斯人的残余政权外,基本上没有可以威胁到耶路撒冷当地的武装力量。我可以放心的进行考古xing的大发掘。或是其他方面的活动。

以我的方式对耶路撒冷所具有的历史和过去,进行东方式的重新定位和包装。第一个目标,就是公元前那位颇具争议的统治者,建造了第二圣殿,却以残暴和雄才大略著称的希律王的陵墓。

目标很简单。按照后世考古发掘的记录,直接在耶路撒冷城外约八公里的地方,希律王城的救治进行全面发掘。

然后是整整好几天轮流接见的时间,按照距离本土的远近,从天赐州到赤海州,再到通海州,最后是西通州。

接受他们的献礼和呈书,听取他们的汇报,这些年的奋斗和开拓的经历,所遭遇的人和事情,悲欢离合的汗水与眼泪,对在域外之地生活和所过国家地区的看法与感受,

然后我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和他们的描述,给予简略的肯定和鼓励,对他们提出的规划和诉求,适当的做出一些比较专业的评定和指导。

一同前来觐见的还有他们各自所在地殖民的国家和势力代表,同样也给来带来种类繁多,充满地域风情和特sè的珍贵礼品。

比如那位形同自立一国的埃及总督,又比如阿克苏姆王国的摄政太后和年幼的万王之王,来自西班牙的科尔多瓦王朝的希沙姆一世,拜占庭帝国在阿非利加的军事代表等等

看到他们因为我掌握的某些,明显属于后世研究成果的所谓秘要和内情,一惊一乍,或是震惊异常的样子,饶是很有些宅男不出门,网知天下事的,时空错乱的成就感。

再加上我对包括耶路撒冷在内,很多地区和典故的某种熟悉程度,于是我又多了个当代所罗门的绰号,意为无所不知的智慧之王,当然这多少也有身边那些希伯来人群体,刻意吹捧和推动的结果。

随着一路的征战,现今的我麾下,已经拥有一只各族人士和宗教代表组成的庞大顾问团,他们都是来自那些,愿意与唐军合作或是提供协助的当地教派和族群,出身的学者、诗人,或是其他有领域有所擅长的人,在地方上也拥有一定的权威xing和象征意义。

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是很知时务的人,并不抗拒名利的诱惑,而积极服务与统治当局。以顾问和特聘学者的名义,从历史文化,宗教民族,学术研究考古发掘上,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相当程度的帮助。

比如在唐军一路征战过来所进行的考古研究中,对所发掘的文物和文字图形等形式记载,按照新政权的需要,进行有利于新统治秩序的解读和再释,然后利用自身的身份进行广为宣扬。

就比如在发现了一只黑曜石版的翼身狮头女神,招待君王盛宴故事,就可以牵强附会的解读为,这是源自西元前来自古代中土的周平王,西巡极边,遇到昆仑之地西王母的传说典故。

西王母就是具有非洲血统的腓尼基女王,而来自东土的周平王,因此一路传播下文明的种子,让从雅利安人到斯泰基人到西徐亚人在内当地民族,迅速摆脱了刀耕火种的蒙昧时代,学会使用陶器和金属工具,而向更高文明层次进化云云。

诸如此类的,我这一路过来所创造的,这种带有自古以来主观sè彩的历史发明,实在是不要太多。但所谓谎言百遍亦为真,只要经过足够时间的传播和宣扬,好几代人的酝酿和脑补。就足以成为新一代的历史观。

至少在达到现代科技和考古手段大为昌明的时代之前,都几乎不虞有被揭穿的风险,君不见,就算是现代社会。也有东棒西波北土鸡南阿三之类,依靠剽窃别国历史成就和乱攀祖先,而获得民族自豪感在yy高cháo中不可自拔的奇葩国家。

话说回来。通过这些海外军州代表和外国使节所提供的信息,我也逐渐拼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我多少还是间接改变了历史,

比如随着法兰克王国势力的消褪,作为后世英法德祖先的法兰克人,不但被拜占庭人夺取东部版图,还在继承人内战中严重内耗。几乎要一阕不振;一个叫罗兰的布罗塔尼亚贵族,却因为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半岛远征事件,而一举崛起成为占据西班牙半岛北方到王国西南部的新势力;

而现在的罗马教廷,是在拜占庭光复北意大利运动中,被武装朝圣强制阉割过的产物。虽然名义上依旧拥有着崇高的宗教领袖地位,但是在世俗权力上没有太多的发言权,甚至因为矮子丕平献地,而获得领地人口等自立割据的基础,以及在政治经济上所获得大多数的特权,都被剥夺或是予以限制。

作为最大的受益者,原本应该在圣象破坏运动导致的内乱中,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的拜占庭帝国伊苏利亚王朝,却因此光复了西部包括北意大利在内的大量版图,还越过了安纳托利亚的群山,对东方的阿拔斯王朝主动发起攻势。

更不用说,本该终老在安达卢西亚本土的古莱氏族之鹰,后倭马亚王朝的红发苏丹拉赫曼,居然带兵扫平了北非地区,进而登陆在叙利亚本土。

也可以说,我所熟悉的西方史已经被全面颠覆了,而在这些诸多崩坏xing的大事件中,唐人的海外船团,几乎扮演了各种推波助澜或是承启转折的角sè。

然后我抽空看了一下,耶路撒冷外城区被划出来兴建唐人社区的公共土地,其中包括几处由当地富商和大户,捐献出来的庄园,改造而成的玄元皇帝祠(老子观)和黄天后土祠(天生观)等两座道场,五台(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世音)、九华(地藏)、须弥(释迦)等五座寺院。

还有一座占地数倾,被指定为全新综合xing大型学术机构(稷下堂)的基址。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表态,老子才懒得在你们错综复杂恩怨纠结千年的关系中,再插上一脚,从多元文化上只是增加,而并没有直接取代或是谋夺某一方的打算。

按照后续的计划,在诸多海外军州和新划出来统治区内,将以传统的军、城、镇、戍为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起大概八十七所各式学校,用来培养本族的后代,以及有选择的吸收当地土族中的亲善有才之士。

因此按照唐人统治区和殖民地的现状,多种言语和传统并存的事实,将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只有掌握了官方语言和文字,才能在社会和经济地位,政治权利上有所发展。这些学校就是为了这种情况所预备的。

作为一个具有稳定xing并且发展良好的政权或是组织,并不是仅靠几个天才或是一小撮优秀人才,就可以保证和维系的,更多时候,还要依靠相对健全的制度,和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内部体系培养出来的人员,不特别要求多么优秀或是出sè,只要他们所学所掌握的,刚好能够满足基本需要就行了,并且还要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才可以满足政权或是组织体系,更新换代的自我循环。

而在弘扬华夏文化礼仪习俗,推行汉化的同时,这些学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分化瓦解那些,被大小部族首领或是地方贵族领主,所把持和垄断的基层事务权。

通过吸收当地人中出身贫寒的有志之士或是殷实有产者的后代,来作为补充基层政权的新血,逐渐打破这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世代xing的影响力。

要知道,伴随这历史上急速扩张的ysl信仰和阿拉伯化,是从被征服当地的部落首领或是贵族领主为开端的,他们皈依了ysl信仰。并且接受了看起来更加先进的阿拉伯化之后,来自上位者的权威和所掌握的资源,也更容易用自上而下的强制手段。带动了领民和部众的迅速阿拉伯化,于是一两代之后,就是阿訇遍地走,信徒多如狗。

但是这种快速扩张影响的手段。后遗症也很明显,这些上层代表可以在传播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重新解释信仰和教义,于是后世那些阿拉伯世界多如牛毛的教派和族群纷争,就是这么给埋下来的。

但作为一个东方古国的底蕴和历史,可不是是阿拉伯文化和ysl教复合政权,这种刚走出沙漠才不过两三百年的暴发户,可以比拟的。

因此我在耶路撒冷城外等候的时间内,有更多与唐人相关的势力和邦属。从海上或是陆地上向巴勒斯坦地区汇聚而来,只是为了见证某种时刻。比如波斯湾东岸法尔斯地区的白衣先知政权,或是高加索山脉以北的可萨汗国……

就在同一个时间,一份被签押机要的邮件,

越过了莫克兰山脉的南北。穿过了唐控的俾路支行省,渡过波斯湾,上溯到底格里斯河,最终送达到巴格达留守当局,又追着我们的足迹来到巴勒斯坦地区的,却是关于唐属印度地区的几份军情通告和一份露布。

就在我们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归属权,奋战不止的同时,

来自横跨中天竺和西天竺内陆地区的天竺第一强国,新一代中天竺霸主,巴哈利尔王朝的超ri王四世,亲率本族本部及国中常备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信德大平原,信德河中段和下游唐人所控制和羁縻的地区。

并随着沿途被征发或是主动加入的,两域藩国臣属,不断的壮大,最后抵达号称战马数万,战象上千,披甲之士无算的十五万大军。

但是因为天竺当地自古以来糟糕的动员效率和交通条件,再加上当代超ri王炫耀武力式的,没经过一个邦国重镇,都要举行盛大的阅兵和会见诸侯的饮宴,浪费上好几天,

让唐属北天竺经略府,早早多少获得了全面动员和求援的先机,大月氏都督府发动邻近的五州诸侯出兵,奔赴富楼沙城;正在西天竺和莫克兰山脉南麓经略的都知兵马使叶永星,也带来一万多名的吐火罗藩部联军。

接着是,宁远王薛裕率领的宁远河内诸国联军,次第南下;连新进统一的大小勃律国和复国没多久的梵延那国,都分别挤出来出一千四百和五百名的兵员,奔赴大月氏都督府听校……

最后最远也最晚达到的的一路,是来自安西疏勒镇名下,葱岭守捉使的三千名乘马的甲弩士,

这样集结在信德河下游的唐军,连带附庸部属和就地再训练的土兵,差不多达到了五万人,但是数量和规模上的劣势,还是很明显的。

光是随军的夫役奴仆属民,就足以在一无所有的大平原上生造出一个临时的城市来……

当战争达到了这个规模和层次之后,大多数计谋或是奇兵手段,就基本没有太大意义或是起不到原本的作用。按照天竺当地自古以来的惯例,在平原上列阵,然后相互通报和交涉,但是这个过程不知为什么被跳过了。

战斗的开端是从何时何地开始,已经没有人记得清楚了,由于遭遇的地形让双方都没有投入全力的机会,于是变成大阵线上,交错混杂在一起,整整长达十几天的混战,而添油的消耗战术,也将占据优势从兵甲战术训练之利的唐军,逐渐拉向具有三倍兵力优势的天竺联军,

然后伴随着稀疏的雨水天竺的季风季节也开始逼近,唐人擅长的火器威力,被天气,以及糟糕的交通和输送条件,进一步的削弱。

停止战斗,在双方大军的目视下,进行第一次姗姗来迟的交涉。

与此同时,来自海口的天赐州。沿河而上的一只武装,出现在了中天竺联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