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世血仇 >

第584部分

万世血仇-第584部分

小说: 万世血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占一次便宜就行了,千万不要总想着在一个地方老占便宜!把别人当傻子,你才是最大的傻子啊!

果然不错,等到五分钟炮击停止,团长罗方圭这才如梦初醒,顿时大喝一声:“赶紧返回阵地,小鬼子有诈!”

晚了!

勇士们刚刚从地上爬起来,就已经感觉到大地在颤抖,随后就是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越来越近!

坦克!缺乏反坦克武器的勇士,最担心的就是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

不光是坦克,而且已经冲进高粱地,距离勇士们不到八十米,车载重机枪已经全力开火!8辆坦克就是8挺重机枪,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开火,杀伤力可想而知!

再加上紧跟着坦克冲上来的一个大队小鬼子,那么密集的弹雨扫射过来,可怜我们的勇士们,一个又一个倒在血泊之中!

看到这场景,团长罗芳圭怒极攻心,双眼竟然渗出血来!什么叫睚呲欲裂,我们的罗方圭团长,这就是了!

“一连二连跟我来,炸掉这些王八壳子,为兄弟们报仇啊——”

团长一声怒吼,两个连的勇士没有丝毫犹豫,用最快的动作把腰间的手榴弹盖子全部打开,把所有的导火索都拽在手中,然后翻身冲向敌群!

他们怒目圆睁,满腔的怒火似乎要焚毁一切敌人!就这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扑向坦克,再拉响腰间的手榴弹,和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

这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战,不仅让山河为之变色,也吓坏了跟随坦克冲上来的小鬼子!

看着一百多捏着导火索的勇士朝自己这边猛扑过来,小鬼子们吓得肝胆俱裂,转身就跑!

89师529团的勇士们,在自己的团长带领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炸毁小鬼子的坦克车6辆,击毙小鬼子300余名……

这一战过后,529团第一次向师部发出了请求增援的电报。因为全团阵地上,能够站起来的勇士,已经不足两百人,再也没有能力抵挡大队级别的冲击!

一千四百多人的一个团,三场血战之后,已经不到两百人!

此后,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的勇士们,与铃木重康老鬼子的独立混成第11旅团,反复争夺龙虎台高地。阵地几次易手,肉搏战成为常态。

第89师529团,自团长罗方圭以下无一生还,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一曲中华儿女奋起抗争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他们是真正的勇士!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了侵略者前进的步伐!

铃木重康这个老鬼子虽然丧心病狂,但是他的独立混成第11旅团,在这里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不能前进一步!

看见自己搬回来的近千具尸体,铃木重康顿时如丧考妣。现在天气炎热,只能赶紧张罗收集柴火焚尸,再也顾不上发起进攻了。

铃木重康老鬼子在这里痛不欲生,张狂不可一世的坂垣征四郎,现在看起来一帆风顺,其实他不知道自己身后暗藏杀机!

小鬼子第五师团离开南口以后,一路向西急进,直扑西南方向的黄楼院——马跑泉长城一线。

开路的急先锋,就是后来在诺门坎战役被俄军称之为“钢军”的第21步兵旅团。旅团长三浦敏事少将,下辖步兵第21联队(联队长粟饭原秀大佐)、步兵第42联队(联队长大场四平大佐)。

紧随其后的,就是骑兵第5联队(联队长小掘是繁大佐)。它的主要任务不是突袭,而是保护野炮第5联队(联队长武田馨大佐)。

到达北流村的时候,旅团长三浦敏事没有停留,留下第21联队攻打西北方向的黄土岭阵地,他率领第42联队和大部队仍然急速前进。

1937年8月12日,第21步兵旅团主力部队抵达高崖口一线,同开始完成战术集结和重新分组。

铃木重康进攻南口遭遇重大失败,第二十师团在永定河一线迟迟不能打开局面,华北局势随时都有失去控制,变得糜烂不堪的危险。而第六师团现在还在海上,远水难救近火。

怎么办?小鬼子的参谋本部经过紧急磋商,最后认为:

南京政府军已经全力北上,京沪杭一线是最虚弱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对上海突然袭击,南京政府军就势必抽调兵力回援上海,保卫南京。

这样一来,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调动南京机动兵力,华北的局势自然就可以得到缓解。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震惊中外的“八一三事变”爆发。

1937年8月1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1937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国民党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断然之措施”。

同日,日本下达编组上海派遣军的命令,以松井石根上将为司令官,下辖第3、第9、第11师(欠天谷支队)等部,作战任务为“与海军协同消灭上海附近的敌人,占领上海及其北面地区的重要地带。”

与此同时,蒋某人下达全国总动员令,将全国临战地区划为5个战区,沪杭地区为第3战区,冯玉祥任司令长官,顾祝同任副司令长官,并任命陈诚为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

决定以主力集中华东,迅速扫荡淞沪敌海军基地,阻止后续敌军登陆,英雄悲壮的“淞沪抗战”全面展开!

1937年8月13日上午十点,为了配合上海那边的“八一三事变”,达到南北呼应,互相策应的战略目的,旅团长三浦敏事早已经迫不及待,命令一个大队冒雨向北出击,进攻长峪城一线的阵地;另一个大队全速前进,目标是镇边城一线的主阵地。

防守长峪城——镇边城一线的主力部队,是汤恩伯第13军的第4师,师长陈大庆。

因为陈大庆在这里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也是导致“南口战役”最终失败的关键之处!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728章 镇边城混战

正是因为长峪城一线的防御作战,从一开始就搞得一团糟,所以后来的历史资料提到“南口战役”的时候,基本就没有陈大庆第4师的什么事儿,让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也埋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陈大庆安排一个团作为突出部,在仙人洞——禾子涧构筑防御阵地。他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希望禾子涧阵地能够起到“扁担”的作用——一头挑起东北面的黄土岭,一头挑起身后的长峪城主阵地。

为了保证这个异想天开的“战术构思”发挥作用,陈大庆还在西南面的850高地部署重兵(415、416两个团)!

这个850高地上面的两个团,也有两个作用。第一个自然就是策应长峪城和禾子涧阵地,第二个作用就是卡住镇边城的通道。

也就是说,陈大庆把自己的四个团,用了三个组成两只拳头,全部都伸出去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陈大庆的胸口——也就是长峪城隘口,仅仅只有一个团!

可以简单设想一下,艰苦的防御作战,如果没有足够的预备队,那自然就是一触即溃!

这种把两只拳头都伸出去的的战术构思,后来的三年内战时期,蒋某人竟然也来了一次!他的一只拳头打山东,另外一只拳头打陕北。结果被毛伟人中央突破,一箭穿心——这就是千里跃进大别山!

今天,在敌人还没有过来之前,陈大庆在这里就是把两只拳头都伸出去了,恰恰是他应该全力防守的致命通道——长峪城这里已经无兵可用,失败的祸根已经埋下了!

这是一个一厢情愿的构思,也是一个自寻死路的战术,但是的确就这么发生了。而且汤恩伯竟然批准了这种防御方式,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么?

小鬼子的战术动作,和对战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明显超过了这里的守军。

担任主攻的一个大队,根本无视右手边的禾子涧阵地,更当做没有看见左手边的850高地。而是全军向前猛冲,直扑长峪城第72师的主阵地——长峪城。

也就是说,小鬼子一个最简单的战术动作,就把陈大庆的三个团给废了!

现在,敌人猛攻长峪城,结果另外三个团给敌人扔在了身后。也就是说,陈大庆本来是一个师四个团承担正面防守任务的,结果战斗一开始,就平白无故损失了三个团的兵力!

因为现在能够投入作战的部队,陈大庆就只有一个团。另外三个团虽然建制完整,没有受到丝毫损失。但是现在被敌人隔在身后,全部都是废物!

当然,如果进攻的敌人仅仅只有一个大队的话,陈大庆还有一个变通的方法——那就是放弃禾子涧阵地和850高地,然后三个团从敌人屁股后面进行夹击,把小鬼子的这个大队一举全歼!

这能行吗?当然不能!

因为这个进攻的大队身后,就是小鬼子第五师团的主力部队,而且拥有强大的野战炮兵!

正因为如此,长峪城的防御战役开始,陈大庆就已经束手无策,只能紧急求援!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傅作义命令所部72师紧急增援上来,433、434两个团不负众望,终于稳住了岌岌可危的长峪城防线。

陈大庆缓过气来,立即命令850高地一线的415、416两个团立即东进,从侧翼夹击进攻长峪城的敌人,掩护自己的胸口。

没想到这么一动的后果,又把自己的右肋暴露在敌人面前,从而真正走上了大失败的不归路!

“哦?哇,哈哈哈——”

随后赶到的小鬼子步兵第21旅团三浦敏事旅团长,对前线情形略一观察,发现对面的守军已经阵脚大乱,顿时放声长笑:“板垣司令官说的果然没错,支那军队的确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饭桶!”

“命令:炮兵联队全力开火,压制850高地的支那军队,骑兵联队立即派出两个大队,用最快速度夺取镇边城通道。然后冲到敌人身后,彻底消灭当面的支那军队,直取怀来!”

蒋某人当初就和汤恩伯说过,只要死守八到十天,援军就一定会赶到。

援军在什么地方呢?周口店一线!

卫立煌所部第14集团军经易县、涞水迅速向周口店一带集中,并且准备增援南口、怀涞地区作战。

与此同时,位于平汉、津浦路的原二十九军第37师、第38师,开始以一部兵力向平、津之间出击,希望能够牵制住小鬼子的第二十师团,以配合卫立煌军北进。

没想到卫立煌的第十四集团军一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赶到永定河上游距离镇边城最近的沿河城,结果过不去!

没办法,卫立煌只好命令大部队立即掉头,赶到永定河和清水河交汇处的青白口,然后开始渡河!

前文说过,最近一段时间连续的大到暴雨,大队部行军并不容易。就这么阴差阳错,卫立煌的14集团军已经lang费了最好的时光。

等到卫立煌的先头部队渡过永定河的时候,川岸文三郎的第二十师团,已经摆脱了冯治安第37师的纠缠,顺着永定河赶到了雁翅镇一线,和卫立煌的先头部队不期而遇!

两支增援部队的前锋撞到了一起,那自然是针尖对麦芒,从第一声枪响开始,就已经变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