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世血仇 >

第733部分

万世血仇-第733部分

小说: 万世血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书杰给舰载轰炸机准备的第三种炸弹,就是常规高爆弹,全部都是100公斤级的破片杀伤弹。

这款炸弹主要是为了实施地毯式轰炸,清除战场障碍,或者负责扫雷准备的。一架“猛龙轰炸机”可以携带56枚,一架“空中堡垒轰炸机”可以携带108枚。

当然,这种常规炸弹用来炸人、摧毁普通土木工事,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这种炸弹会炸死很多人,白书杰觉得“不仁慈”。

白书杰给自己轰炸机准备的炸弹就是四种:常规炸弹、子母炸弹、凝固汽油弹、高能云爆弹。当然,针对特定的对象,还可以在空中把鱼雷、深水炸弹给扔下去。

不过,在白书杰的攻击层次设计里面,鱼雷、深水炸弹,那都属于舰载直升机的工作范畴,其它的机种最好不要狗拿耗子,免得到时候打乱仗。

为了验证轰炸机在航母上的起降,同时验证四种炸弹的投放效能,结果半个月时间就把黄海炸得乌烟瘴气,吓死好多大鱼。

盼星星盼月亮,1940年11月23日,白书杰终于盼来了第一批48架单发喷气式攻击机下线。

这一款单发歼击机,采用鸭式布局,机腹进气道,采用涡扇发动机,也就是后世中国自主设计,世界上第一款鸭式布局的现代化战机——歼九!

因为白书杰担心现有的技术条件,还有材料、仪器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所以对于相关技术参数进行了大幅削减,变成了一款亚音速战斗机。具体情况如下:

包括空速管长18米,机高5。75米,翼展11。35米,机翼面积46。70米2,前翼翼展5。45米,前翼外露面积6。20米2,主轮距4。76米,前主轮距5。69米。

空重7。5吨,无外挂正常起飞重量11。5吨,带正常武器载荷15。5吨,最大起飞重量18吨,最大载弹量4吨;

最大平飞速度1025公里/小时(1马赫),实用升限16500米,9500米高度巡航速度925公里/小时,转场航程2600公里,作战半径1100公里,滞空时间3小时;

平地跑道起飞滑行距离341米,进场速度157公里/小时,着陆滑跑距离428米;弹射起飞滑行距离91米(开加力),滑跃起飞距离228米(开加力);

机头安装内置无源相控阵雷达、敌我识别器、降落指示系统、无线电测向测距仪、无线电高度计、空中编队对讲机。为了纪录武器射击效果,还装有一台摄影机、一台潜望镜来观察背后的情况。机头两侧,安装2门30毫米航炮。

为了纪念这一款多功能战斗机,白书杰依然命名为“歼九”,对司令部很疑惑这个命名的人解释是:“九,是大圆满的意思。九九归一、气运长久,这是很吉利的说法。”

其实,白书杰选择这一款攻击机,就是专门给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量身定做的。因为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飞行甲板全长257。6米,宽50。6米。

歼九的滑跃式起飞距离228米,长甲板富余长度还有29。6米,便于甲板上的指挥人员活动。就可以2架飞机同时进行起飞准备,从而节约准备时间。

如果战斗进入白热化,还可以同时利用弹射器从短甲板起飞1架。这样一来就可以同时起飞3架战机,刚好是一个完整的编队。

白书杰永远也不会忘记,中途岛海战过程中,美军和小鬼的航空母舰先后吃亏,都是因为遇到突然袭击的时候,甲板上的飞机无法起飞。

正因为如此,白书杰最后的两艘主力航空母舰,甲板宽度增了一倍,变成了现在的50。6米。

歼九后面的主机翼下面,有6个外挂点,能够挂载白书杰“发明的”空空导弹发射轨道。

当然,这种能够攻击8公里以外目标的东西,现在还在图纸上,样品还在实验室里进行风洞测试,暂时派上用场,外挂架只能用来挂载对地对海攻击炸弹。

轰炸机、战斗机都有了一个初步的数量,所以白书杰命令第四救援舰队、第一潜艇舰队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进行联合海试。

始皇918号开国级战列巡洋舰、大汉905号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联袂出动,大明307、308号秋月级驱逐舰随行,一起承担防护任务。

这一次海试的实弹演习海域,就在济州岛以西海面。专门给小鬼子听听响声,免得他们一天到晚对朝鲜半岛虎视眈眈。

因为白书杰有信心,就算小鬼子出动100架战斗机,自己2艘航空母舰的48架喷气式攻击机也能够干掉他们。

混合舰队舰队出门海试,白书杰第二天准备赶到元山港,因为12艘朝鲜级巡洋舰已经到了交货的时候,他需要亲自过去验收。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早上七点临出门的时候,白书杰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日历:1941年1月5日!

一个念头突然出现在白书杰的脑海里:如果历史轨迹没有变化,皖南事变就应该在昨天晚上发生!想到这件事情,白书杰整个好心情都没有了。

恰在此时,萧腊梅冲了办公室叫道:“中共中央发表通电,指责国民党第32集团军攻击江南新四军军部!国民党也发表通电,说新四军不尊调令,擅自袭击友军,并宣布为叛军,务必一举歼灭之!”

“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赵金喜、甘彤、陆明等司令部高级军官纷纷涌进来说道:“现在正是抗日的紧要关头,怎么国共两党反倒自己打起来了,这不是给小鬼子帮忙,让全世界看笑话吗?”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905章 干涉内战

白书杰两世为人,自然知道有关皖南事变的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千古谜团。

国民党的官方文告是:“据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亥电称: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违抗命令,不遵调遣。自上月以来,在江南地区,集中全军,蓄意扰乱战局,破坏抗日阵线,阴谋不轨,已非一日。本月初,自泾县潜向南移,竟于四日(1941年1月4日,笔者注),胆敢明白进攻我前方抗日军队阵地,危害民族,为敌作伥,丧心病狂,莫此为甚!。。。。。。”

中共中央的对外文告是:“皖南事变是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事变的开端,揭露蒋日勾结,蓄谋灭。共和打击人民军队的罪行。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提出了取消的反动命令、惩办皖南事变祸首、恢复叶挺自由、交还新四军全部人枪、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等12条解决皖南事变的根本办法。。。。。。”

疑点之一:蒋介石批准动手的主要依据,是新四军蓄意攻击云岭东南面的友军,也就是驻扎在三溪镇、星潭镇、榔桥镇一线的第32集团军所部第40师。

但是白书杰研究过这里的双方态势,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当时的情况是,第40师的左翼,也就是云岭正南面,是第62师和第79师两万余人;第40师的右翼,也就是云岭东面,是第32集团军的第52师和108师两万余人。

云岭东面、南面一共有五万多敌人,而新四军总部全部都是机关干部,其中女人占了三分之一。真正的警卫部队,就是一个警卫团两千余人。

就算当时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说话不算数,副军长项英也是一个带兵的大将。不要说其它的敌人,仅仅一个第40师就不一定啃得动,新四军又怎么可能主动攻击友军?

疑点之二:顾祝同和上官云相上报给蒋介石的《剿灭黄河以南匪军作战计划》,是在1940年11月14日。国民政府对外宣称的原因是“(新四军)不听调遣,纯属叛军。”

真实的情况是,新四军云岭总部,除了上面所说的五个师六万余人挡住了南面、东面以外,正西面还有第32集团军的第144师,正北面的新7师,合计两万余人。

也就是说,顾祝同、上官云相在半年前,就已经拿出全部的主力8万余人,把新四军总部所在地——泾县云岭死死地围住了,根本没有留下丝毫缝隙。

在这种很快就要被包饺子的严峻局势下,新四军总部一共也就9000余人,绝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而且新四军北渡长江,这本来就是既定战略,也是国共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又怎么可能出现不听调遣的问题?况且新四军的先头部队,也就是陈。毅、粟。裕早就过江了。

第三个疑点就是,既然新四军“蓄谋已久”要攻击友军,作为军长的叶挺,又怎么会带着军部参谋人员,主动跑到上官云相的司令部谈判,而且毫无反抗地被囚禁起来?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其实,真实情况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叶挺在此之前,专门和顾祝同、上官云相专门在一起讨论过新四军北渡长江的问题,行动路线也已经确定,但是这条路线蒋介石不同意。

因为这条路线的最关键之处,就是新四军要经过郎溪、溧阳一线!

郎溪、溧阳一线,刚好处在南京和杭州的正中间,距离南京不到一百公里。

蒋介石担心的是,虽然这个地方距离日本非常近,基本上就在日本人的包围之中。但是,新四军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万一到时候他们不走了,就在这个地方扎下根来和日本人周旋。一旦新四军发展壮大了,叶挺他们抬脚就可以占领南京!

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在蒋某人的手中丢了,这本来就是奇耻大辱。

如果被新四军夺回来,然后据而有之,那才是天底下最糟糕的事情,至少蒋某人是这么认为的!

蒋介石不同意叶挺所部走这条路线,除了担心山东那边的韩德勤所部受到攻击以外,同样的一个担忧,也就是叶挺的新四军总部放在南京北面的淮安一线。

淮安距离南京也不到200公里,如果新四军在这里发展壮大,南京还是叶挺的囊中之物。所以,这些地方宁愿交给日本人和伪军,也不能允许新四军存在。

“皖南事变”爆发的最根本原因,就是蒋介石绝对不能允许中国共产党占领首都南京!

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面,谁率先占领首都,谁就是名正言顺的“正统”,蒋介石最讲究这个。

江淮一带、江浙一带,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半根毛都没有,全部都是小鬼子和伪军招摇过市。

但是国民党从上到下都不同意新四军在这片区域活动,一定要新四军北渡黄河远远离开南京。

如果从抗日大局的战略意义来说,蒋介石的这个要求根本就是无理的,这种思想也没有办法解释得通。

因为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来分析:长江下游的敌后不需要有人去给小鬼子找麻烦,就让小鬼子为所欲为,只当没看见就行了。

但是,黄河两岸本来就有了阎锡山的晋绥军、卫立煌的中央军、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如果新四军也挤到黄河两岸,更本连转身的余地都没有,又如何开展游击战争?

所以新四军要深入江淮敌后,逐步谋求站稳脚跟,和长江下游的日本鬼子周旋。

蒋介石自然是坚决不答应,强烈要求新四军一定要北渡黄河,远远离开自己的禁脔——南京,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此发生。

白书杰认为:蒋介石的命令无理在先,就算新四军抗命不尊也无大错。

古人已经云过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从抗日的大局来说,新四军的举动也没有错。凡是有敌人的地方,就是应该发生战斗的地方。

在哪里都可以抗日,为什么放着江浙一带、江淮一带的小鬼子不打,一定要到黄河以北才算抗日?放着大把的敌人不管不顾,对抗日前途又有什么好处?

江浙一带是小鬼子经营华东、华中、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