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北地为王 >

第121部分

北地为王-第121部分

小说: 北地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答显然也让罗东大为吃惊,这些钢刀显然都是打制后从未使用过的,听着哈迪的口风,这些武器竟然是在本地打制的,他不露声色的问道:“哈迪,像你这个小铺面,一月能赚多少钱?”

哈迪一愣,也不明白罗东问这个干啥,不过装穷那是人人本性,忙苦着一张脸说道:“将军,见笑了,我这小铺子一个月也就弄个几贯钱糊口而已!”

罗东斜眼看着这家伙脸上的表情,也猜到这厮肯定打折扣了,不过想来差距不会太大,要不然前面阿里也不至于为了十几文钱,接下背书的力气活。

他盯着哈迪,然后看看阿里,不紧不慢的开出了条件:“哈迪,你若是能打制出真正的乌兹钢刀,我可以每月出20贯工钱请你到我军中做事!若是能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就算日后想走仕途,也并非不可能!”

显然罗东开出的价码太出乎哈迪的意料,他舔了舔舌头,想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将军,你的条件实在是太优厚了,不过是在是抱歉,你看到的钢刀已经是最好品质的了,这也不是我打制的,是我弟弟打制的,他在来大宋之前,在耶路撒冷的经营一家小铁匠铺!”

罗东终于套出了他所想知道的内容,“噢……我能跟你弟弟谈谈嘛?或许他会有兴趣呢?”

想到自己这个懒散的弟弟终于可能为家里赚到不少钱了,哈迪都有些迫不及待要把这个弟弟卖掉的意思,忙带着罗东来到自家的后院。

哈迪的房子显然还算不错,前门开店,后面住人,还有个不大不小的院子,一侧角落里搭着一间小作坊,一个满脸胡子的男子正躺在一个躺椅上呼呼大睡。看到这情景,哈迪忙为弟弟辩解道:“将军,我弟弟这打制的手艺在圣城也是很不错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临安城,我弟弟打制的弯刀只能有外面那两柄刀的品质,曾经开了一家铺子,却经营不下去!”

罗东听到这信息,有些意外,想了想,也想明白一些,这大有可能是因为铁矿石和原铁的差别,用国内炒钢法炼出来的铁,有可能只能制成像日本刀那种高碳钢刀,而说起来,那两柄刀的光泽度,还真跟日本包钢胴刀颇有些类似。

不过无论如何,他觉得这阿拉伯人有收罗的价值,而在他的印象中,在后来的元代、明代都曾经出现过官办的乌兹钢作坊,不过由于技术失传、战乱等原因,最后国产乌兹钢也和唐刀一般最终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哈迪已经把那男子叫醒了,恭顺的向罗东介绍,这是他弟弟阿卜杜勒·哈格,意思是真理的仆人,哈格显然很意外罗东的出现,哈迪显然正在把事情原委告诉他弟弟,两兄弟用阿拉伯语交流了好一会儿,看到哈迪的表情,显然哈迪没能说服他弟弟。

“将军,我弟弟说他可能再也打制不出大马士革刀了,这是真主对他远离圣地的惩罚!”哈迪有些无可奈何的对罗东说道。

“你弟弟能说汉语嘛?”罗东问道。

“将军,我听得懂!”哈格忙起身施礼,躬身说道。

哈格站起来,罗东到是颇为意外,他这身材起码比哈迪高大上一倍,倒是个十足的壮汉,想来饭量也不小,现在又无所事事,打制的这钢刀也销路不好,怪不得哈迪想尽快把这个弟弟卖掉呢。

“哈格,我非常肯定的告诉你,这不是真主对你的惩罚!因为我或许知道你为什么打制不出大马士革刀的原因,”罗东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话显然让哈迪意外,也让哈格大吃一惊,他一直困惑的问题,罗东竟然说或许知道,立刻焦急的问道:“将军,能否告诉我是何原因?”

罗东嘿嘿一笑,说道:“这原因其实很简单,你在圣城所用的铁矿石冶炼出来的铁料和临安的铁料完全不一样而已!”

这道理对于现代人罗东来说是很容易想到的,不过这时代的铁匠,如何分得清这两块熟铁之间的不同,尽管哈格也用过各种方法打制,始终无法再打制出大马士革弯刀,而罗东点破的道理,让他恍然间意识到,事实似乎正是如此。

罗东丝毫没有隐瞒这个道理,因为他知道,即便是哈格明白这个道理,他也完全没有可能去寻找新的铁源,毕竟他只是个铁匠,而罗东恰恰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资源,山东之地,那可是中国最大优质铁矿生产基地,就在沂南,就有后世一个著名的铁矿,要从哪里精挑细选出符合乌兹钢生产的原材料,那是大有可能的。

看到罗东的诚意,哈迪、哈格兄弟很快就同意了罗东的邀请,毕竟这种高薪对于一个普通铁匠来说,即便是开铺子做老板,那也是很难赚到的,哈迪决定继续经营这个店铺,等哈格在罗东这边安置稳妥后,在考虑其他事情。

罗东也看中了哈迪父子两个,让他们代为在番商和往来的水手中物色精通阿拉伯语和汉语的人物,若有这等人物,他愿意给予高酬劳雇佣,另外,罗东慷慨的支付了一锭10两个银子,作为这项招募人物的先期酬劳,对于今天收购的那一麻袋书,他也委托哈迪父子,看到这里有番商带来的书籍,尽量帮助购入,当然重复的就不需要了。

这下哈迪才明白,罗东原来要那一麻袋书籍另有企图,他们不禁大大怀疑其这个将军的粗犷表现,不过现在他们因为罗东的关系,这境遇可谓是一下子大有改观,除了对罗东绝对的信服外,实在没有第二种念头了,只想着尽快把罗东这边安排的活做好。

当罗东和哪一袋子书回到宅子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意外的在宅子里看到来串门的李公佐,这厮正和杨毅聊的热乎呢,不过一院子人看到那个麻袋时,基本都被雷到了,就连自诩多才的韩仪非常兴奋的翻了下几本书后,都彻底的抓狂了。

粉丝韩仪非常激动的询问罗东,“将军,这些书你也能看懂?”

“一个字都看不懂”,罗东镇定自若的回答道!

众人皆倒……

第177章 北冰南争

【先补上昨日的,嘿嘿,晚上还有一更!】

罗东虽然一本书都看不懂,不过这一个晚上,他还是非常认真的翻阅了这一麻袋舶来的书籍,其中他发现一本书上画着很多几何图形,虽然看不懂文字,他还是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本数学几何学书籍。

不过以他文盲般的翻书结果,这成为他唯一的成果,其他书他都没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这一大堆书,还是让他颇有满足感。

第二天一早,罗东由于熬夜翻书,早上有些睡过头了,结果被罗粉韩仪匆匆叫醒,说是兵部韩元吉大人派人来找他过去,说是有急事。

罗东一阵郁闷,这个老韩同学也不急着把自己送来的奏章和公文给批复了,自己只得继续在这边等着,还三天两头没事找自己去问话,问话也就罢了,也不介绍些个高层人物,让自己有机会抱抱大腿,不过部委级领导召唤……

他飞快的梳洗完毕,来到兵部报道,这几日经常露面,现在兵部的大门倒是对他敞开着,门口的衙役都很客气的冲他笑笑,让罗东心情好了不少,虽然韩元吉的大腿他还不确定是否抱上了,显然这效果还是不错的。

到了里面,万已莫还在,卢丁仪却不知道溜哪里去了,看到罗东后,万录事乐呵呵的上来跟他打招呼,“罗将军,韩侍郎今天又对你大加赞赏啊,看来罗贤弟前途无量啊!”

“万兄,不知道韩侍郎找我有什么事情嘛?”罗东心里还有些不放心。

“罗贤弟,我估摸着九成是好事,韩侍郎一早来了,就春风满面的!说然你来,就进去见他,你赶快进去吧!”

罗东转到后面韩元吉办公的厢房外,马上就被叫进去了,他细心观察了一下韩元吉的表情,这位大人似乎心思并不在自己这里,示意他坐下后,还在伏案疾书,足足有小半个时辰,韩元吉才写好。

韩元吉递过一张纸给罗东,说道:“你看看这首诗!”

让自己品诗,罗东有些纳闷,不过还是接过来纸张,上面写着一首五言诗:

北国朔风吹;

冰雪夹沙来;

南疆景色秀;

争春待梅开。

这首诗以罗东眼光看来还算不错,起码罗东是做不出来的,轻轻吟诵一遍后说道:“韩大人,这首诗不错,颇有意境!”

韩元吉一脸黑线,定了定神说道:“罗将军,你的那个宴请金国正使施宜生的办法昨日经过陛下批准后,由普安郡王出面邀请,正使施宜生和副使古里罕都出席了,史学士与施宜生相谈之下,也是颇为敬重此人,不过由于古里罕一直在旁边,施宜生与史学士吟诗时,做了这首诗!”

罗东一愣,又仔细看了看这首诗,很快就发现了,这显然是一首藏头诗,取每一句第一个字就是“北冰南争”,这意思太直白了——“北兵南征”!很显然,他这种诗盲都看懂了,韩元吉自然也看明白的。

“韩大人,这‘北兵南征’之意,大人一定也看出来了吧!”

韩元吉点点头,认可了罗东的判断,说道:“我已经拟好条陈,叫你来,就是让你我一起去见普安郡王!”

两人出了衙门,早就有马车等在门口了,韩元吉显然颇为着急,路上还催促了马夫几回,也就一盏茶功夫,到了普安郡王府。

递上名刺后,王府门口的侍卫直接就放行了,说是普安王早就关照过了,史学士和陈大人都到了。

罗东看了看这大门,想比后面机关大院的门可大上不止一号,从外面也看不真切,反正这王府的规模大的惊人,一路上穿越了好多重门户和院落,才来到一处大殿,远远的他已经看到大殿上坐着六七个人。

到了里面,上手穿着紫色袍子的,正是那回在酒楼上碰到的公子,两人施礼后,旁边有侍女端上座位,罗东坐在末位,斜眼观察堂上的众人,其中陈俊卿他是认识的,史浩他不认识,不过那可是如雷贯耳,帝师、一门三丞相,这在后世可是鼎鼎有名的。

他注意到坐在陈俊卿上首的一个俊朗的中年男子,此时也正转头观察着自己,这时候能坐在陈俊卿上首的,论官职算下来,应该就是史浩。罗东现在基本断定这赵瑗必定就是日后的宋孝宗赵昚,至于这名字……他想,或许是自己蝴蝶效应的原因吧。

普安郡王赵瑗见罗东来了,见到自己却没显露出太多意外的表情,开口问道:“罗副将,前番在酒楼之上,难道你已经认出我的身份了?”

罗东侧过身子,微微躬躬身,说道:“殿下,那倒是没有,不过下官也猜到殿下定然是尊贵无比的身份!”

“噢……今日招你来,是另有要事询问于你!”

“殿下,请讲!”

“韩侍郎言,这宴请施宜生之事是你提议的,这可是大功一件,此事陛下定然另有封赏!”赵瑗神色平静的说道。

“殿下,我只是胡思乱想而已,这功劳可谈不上……”罗东表现得很谦虚。

赵瑗眼光闪动了几下,心中对于罗东这态度到有了几分赞赏,在文人眼中,军中将领那都是粗俗之人,有功劳哪有不要的道理,看起来这罗东倒确实是有些名堂,心思一动,问道:“听韩侍郎说,你还精于政务,不知道罗将军师从何人?”

“殿下,在下年幼之时,父母皆死于战事,我随家师在山中隐居多年,少年时常与家师在各地游历,年前,家师仙逝,我才下山投了沂州军,对兵法、地理、杂学略有涉猎!”罗东现在对于自己的出身来历那是了如指掌,说出来都跟真的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