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

第21部分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第21部分

小说: 曹操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祭祀活动,表达对先哲的怀念,对师长的尊重和对“天地之道”的遵守。对于这些即将走入官场的太学生来说,带他们经历祭祀过程,感受天地尊卑、君臣有序,显得很重要。

要让学生们在做官之前,就要学会对皇帝和政权的敬重。

桥玄主动请缨来到太学当总长,可他那放荡不羁、霸道不吝的“桥大公子”性格,能否给经历“党锢之祸”打击、处于苟延残喘的太学带来一股强劲的治学之风?

名扬天下、文章风雅、琴艺冠绝的名儒蔡邕跟桥玄联手,能将昏睡的太学唤醒吗?

且看总长怎出招

祭祀结束,曹操和所有同班同学来到新教室,宽敞、明亮、装修讲究,每个座位有一张上等舒适草席。席子上放着一张几案,几案上有个学院给每个学生发的柳条编制的箱子,箱子里有各种必备学习用具:毛笔、墨块、砚台、印章料、刻刀、竹简片、布手帕、桂花香沫、鸡舌香。

桥玄既然想来做教育,敢来做教育,就不会无备而来。

他和蔡邕早在一年半以前就一直探讨太学从教学到求学的种种不足和弊端。比如学识陈旧、师资不足、薪水不按时发放、学风掺杂市侩气、学生之间拉帮结派严重。从先生到学生,人人无心治学,却忙于游走官场,为日后铺路。其中大有沽名钓誉之先生、毁谤阿谀之学生。

这种烂俗之气跟他们当年的情况已经无法相比,大大损伤了太学费劲数十代先生们努力培养起来的人文气息,不禁令桥玄心痛。他决定先肃清教学队伍沉疴,强调治学理念。对学生加大学习任务,从严考核教学和学习结果,提高毕业考核标准。各科成绩不达到优等,坚决不允许毕业。只要捏住学生的命脉,比设计一百条校规来得重要。桥玄上任后的一记记重拳出击,令先生和学生人人自危。这可愁坏了一直游荡无度惯了的曹操、袁术等。

学生们听完新规定,个个愁容满面,毕不了业不等于白上吗?还不如提前自找出路。开学头十天时间内,有二十多名成绩实在太差,想要蒙混过关、来不及努力的高年级学生退学或休学。

蔡邕、何颙将情况的严重性反馈给桥玄。桥玄袖子一挥:退就退吧,我宁愿他们退光,也不要让不学无术之辈混入官场,败坏太学名声!

桥玄说得蔡邕跟何颙面面相觑,安慰他们:放心,太学关不了门,各地方诸侯国大学有的是想要来这的学生。

蔡邕跟何颙对视,这哪里只是简单的退学问题?学生们身后可都是满朝文武、皇亲贵胄,得罪他们怎么得了?

桥玄见二人好像还有话要说,示意他们离开。他那一副混不吝的做派,还真镇住了退学热潮,竟然有学生想要重新入学,毕竟这条路比较稳妥。谁知桥玄一概不允,将空出的二十六个名额分配给地方诸侯国大学学生,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出自太学的桥玄,敢做并知道怎么做,被学生们喻为“内鬼”。留下的学生们人人自危,只求好好学习,争取以合格的成绩毕业。

过去的总长为了不得罪皇帝和太监们,不敢要薪水,要福利。桥玄不同,一封封奏折写到御案上,要钱、要粮、要待遇、要补助、要物资,虽然皇帝和太监们感到头疼,但桥玄那句“耽误教育就是耽误国家未来”的大话,令皇帝和太监们也不敢怠慢,只能乖乖拨款、拨物,增补太学基础建设,改善教员们的待遇。

如何收学生的心?桥玄早想好了:开办五日论坛。

开办此论坛的主旨在于,桥玄主张先生要博学多闻,要能帮助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通过交流,对师生双方都有促进。他不希望先生们只是将所知道的知识简单地交给学生,而是想要先生对教授学生多思考问题。

太学每五日放半天小假,每逢五或五的倍数之日下午,在图书馆大厅开办论坛,每期论坛由不同的先生主持,回答学生们的一切问题。无论是学习、情感、前途、未来,只要感到困惑的问题,都可以向先生提问。通过这种论坛形式的交流,可以加强师生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思路。

告示一出,首先那些授课先生们忙碌起来,他们为了不至于被学生“问倒”,要准备很多资料。学生们也愿意将感到疑问和困惑的话题带到论坛上去。一个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另外很多学生都能遇到的,帮助一个学生,就等于帮助了其他人。

第一期就是桥玄主持,农历正月二十的论坛,曹操他们提前半个时辰赶到图书馆,却只能挤在门外听讲。

主持先生的座位是一张席子上放着一个蒲团和一张几案,身后却是一排放满竹简的巨大书架。从装竹简的布袋子来看,至少相差数百岁。

青少年们很容易被他人的丰富经历所吸引,这个人何况还是当今太学总长。听讲席位只有六十个左右,每张半平方米见方的席子就是一个位置,呈半圆形排列。早已跪坐得满满的,袁绍跟门外的曹操挥手打招呼。

桥玄从书馆内侧的门帘后面现身,场上顿时一片掌声,学生们纷纷低头俯身施礼。

掌声过后,桥玄问出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说光宗耀祖,有说孝敬父母,有说当报效朝廷、当官为民……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

生命意义又何在

桥玄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偶然的开始,我们总以为自己是父母的期望,家族的荣耀,国家的未来。但,忽略了自己。

这样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现在也许不算什么,可在一千八百多年前遥远的东汉皇朝,所有人一生下来就会头顶着天地、神灵、君亲、师长的年代里,“自我”本身就是被忽略,被淡化的。桥玄的说法闻所未闻,这跟他的自身经历关系密切。

桥玄是官宦之后,家道殷实,性格刚毅,忠直不阿,才学斐然,经历复杂,视钱财如粪土,当官位如儿戏,也曾作出令世人不齿之事,世人送之雅号“桥大公子”。意为豁达、荒唐、大度、玩世不恭,但凡任何矛盾的形容词,都能用在他身上。

桥家名声累积十几世,父祖两代为官,仆从成群,梁米不绝。桥玄少小长于洛阳,跟同伴们飞鹰走狗,不好学业。洛阳周边二百里,包括杨州、汝南等地都曾留下他远行的足迹。

在家世的荫庇下,桥玄被举荐为孝廉,任命为洛阳左尉。在任期间,秉公执法,不惜得罪时任大将军梁冀弟弟梁不疑,愤而挂印回梁郡老家“务闲”。

大将军梁冀倒台,桥玄得到重用,经过四次升迁,做到齐国国相。按道理他以前吃过亏,该知道如何保官存位,谁知他依然我行我素,不徇私情。又被弹劾治罪,这次上头早有防备,不许他挂印回家务闲,判其服四年建造城墙苦役,非得整整他那副拧骨头。

本来可以花钱免罪了事,可“桥大公子”偏不,他说就要尝尝烈日炎炎下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担泥土沙石的滋味,硬是把四年苦修劳役做到最后一天。

桥玄面对学生侃侃而谈:生命首先是我们自己的,然后才是各种不同的角色。来到人世不光要承担义务付出责任,更要懂得它的价值。子曰“三十而立”,人生前三十年要广泛体验各种滋味。尽量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有意义的人生从来就充满考验。

学生们被桥玄说得热情洋溢。

桥玄感慨:诸位,要知道人来到世上,有出生就有死亡。这个过程从有意义最终因为生命的消亡而变得无意义。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人既要活得精彩,又要在死后为世人传诵。至于人为什么要活着?我想送八个字给诸位:生为体验,死为留芳。

学生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桥玄站起来,走到身后书架边,指着满架子的书简对学生们说:看见了吗?诸位。学习现代知识,你只能学习有深度和高度的前朝一千多年遗留下来的经典。

桥玄像捧起新生婴儿一般,小心捧起一卷年代久远的竹简,连结的绳子已经朽烂,落下点点灰尘。

学生们的目光落在桥玄双手捧着的竹简上,桥玄一手托着竹简,一手指着书架说:我之所以选择用书架作为背景,是发现我们太学图书馆成了查阅资料的地方,失去了它原本要弘扬知识的价值。要知道,这些都是我们民族上千年优秀的文化孤本,它们从前朝几经浩劫流传至今,只有后人学习了它们,并传播出去,才不枉将它们保存千百年的先人们一番苦心。

桥玄一席话,说得学生们既羞怯又感到重任在肩。

桥玄尴尬地指着自己: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同样得益于这些知识的教诲。不过,我在太学时没能好好学习,大多数知识都是在各地任上自学的。

学生们一阵哄笑。

桥玄告诉学生们,图书馆保存的不仅是书籍,她如同知识的汪洋,能让拥有她的人航行得更远。桥玄借此收学生的心,将他们从过去的玩闹、散漫和无知无畏投放进历史的厚重,让他们进入图书馆,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学生们在图书馆里,直接跟千百年前的哲人先贤们的知识对话,才能超越课堂上授课先生们的高度。他相信,学生们的知识丰富了,一定会反推先生们努力治学。师生都变得愚钝和懒散,看起来都还过得去,其实是治学大忌。

桥玄坦言:我不希望看到你们将大好时光用来无谓的玩乐,这也是我曾经犯下的过错。要是时光能倒流,我情愿多学习点知识,免得在日后的工作中犯错。

学生们会心地笑,让桥玄明白,他过去做的那些荒唐事,确实在洛阳坊间流传甚广。

桥玄要求每五天的第二天下午,学生们必须在图书馆学习。自此,伟大的东汉王朝图书馆中落满的灰尘,被学子们的脚步踏出印记,竹简上落了上百年的灰尘被抖落。这是她作为图书馆,完成的最后的使命,为帝国培养出最后一拨“能明古学”的学子。在不久的将来,董卓进京,皇都西迁长安,这些历经前朝四百年,耗费庞大人力和财力的绝世书简,有百分之九十九毁丧殆尽。

曹节和王甫派去的密探,也听了五日谈,回去向曹节汇报,曹节微微点头,看来他还真有两招。

继“收心”之后,桥玄又打出另一招——正形。

桥玄年纪六十有二,当着大鸿胪和总长,还任一年级的经学授课先生。用反对桥玄的教员们的话说:看来桥大公子是过足了官瘾,又想要过教书育人的瘾。诸位都等着吧,当年那个名门浪子差等生,今天竟然爬上总长之位,他要是不把太学折腾得个底朝天,就不符合天地之道。

想要给学生们正形,除了桥玄自己,谁都为他捏把汗。

浪子何故猛回头

桥玄的课,学生们看到讲台上放着一只小鼓,不知何意。

这就是“正形”的开始。成为一年级新生的主讲先生,桥玄的神色跟“五日谈”判若两人。

桥玄走进课堂,由助教将课堂纪律宣读一遍。

平时,所有的文具都要归纳到席子上放着的书箱里去,只有当他敲一下鼓,学生们才能开箱取出学习用品。

打开箱子后,把常用文具按顺序排列整齐。

鼓敲第二下,开始上课。先生在讲课的时候,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为讲课内容需要循序渐进。

桥玄讲述第三声鼓时说:鼓敲第三下,是提问时间。提问之前需要举手,只有得到允许,你们才能提问。如果有谁不守规矩,就永远不要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