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112部分

那时汉朝-第112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个,周亚夫得罪的人,竟然是两个重量级的外戚。一个是窦太后,一个是王信。俗话说,仇恨宜解不宜加,没想到,这个周亚夫竟然踩地雷,踩上瘾来了。



周亚夫此次踩雷过程,大约如下:



首先,刘武刺杀袁盎一事暴露后,王皇后长兄王信主动说情,为刘武开脱。尽管刘武人魂化鬼,但这笔人情债,窦太后一直欠在心里。于是,窦太后逮到一个机会,对刘启说道:王信这个人挺厚道,建议你封他个侯吧。



窦太后难开尊口,要说刘启顺水做个人情,事情也就罢了。然而,刘启却故作推辞道:窦家外戚窦长君等人,先帝在时还不能封侯,是我登基的时候才封的。这个王信,现在要封侯,怎么也轮不上他。



窦太后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窦长君活的时候,没有被封侯。到他死时,儿子窦彭祖才得侯,我心里都觉得很遗憾。现在你就不要多言了,赶快封王信为侯吧。



刘启点点头,又作推辞,说道:这个事嘛,我还是先跟丞相商量一下吧。



丞相指的就是周亚夫先生。刘启之所以要说找他商量,不是真商量。这就是做秀,故作姿态,以免天下非议,口水满天飞。



没想到,刘启的算盘就在周亚夫这里卡壳了。



周亚夫自从得罪刘嫖和王皇后之后,脑袋一直还热热的。当刘启将他召来,简述了窦太后的意思,周亚夫竟然是这样回答:高皇帝曰,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今王信虽然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果然是个死脑筋。王皇后和王信一不欠你周家的钱,二不与你周家结仇,凭什么要阻人家的宽敞大道?



曾记否,当初吕雉登台,大封吕氏为侯,亦装模作样地要跟陈平丞相商量。可人家陈平是怎么说的:高祖在,高祖说了算;吕后在,吕后说了算。



现在,刘启上台,窦太后撑腰。要怎么说也是,刘启说了算,窦太后说了更是板上钉钉。亚夫先生你竟要坏人家的好事,这,又是何苦呢?



刘启本来装装样子,走个形式。没想到周亚夫竟玩真的了。哎,他都反对了,王信这个侯要硬封上去,那实在是没意思了。于是,刘启只好默然作罢,不禁惆怅失落。



然而不久,刘启再次召来商量封侯之事。此次要封的不是外戚,而是前来投降汉朝的六个匈奴王。这年头,匈奴不抢汉朝已经相当不错了,难得他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于是,刘启打算封他们为侯,以此作为政治号召,吸引更多匈奴王加入汉朝的大家庭。



然而,周亚夫此次还是那句话:匈奴王封侯,绝对不行。



刘启真的奇怪了。如果王信平时跟你有什么磕磕碰碰,你看他不顺眼,一票否定还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人家匈奴王大老远啃着沙子来投汉,人家至少也是个王,封个侯也是保住人家的面子嘛。再说了,人家也没跟你有怨有仇,封他们为侯,也有利于你丞相展开工作,凭什么要反对呢?



于是,刘启不禁问道:请问丞相反对的理由是?



周亚夫:很简单。这些匈奴背叛祖国,投降汉朝。汉朝如此厚待,那么以后汉朝出现同样的叛徒,你怎么责备人家?



周亚夫呀周亚夫,你真可谓是只剩一根筋了。你身为丞相,不懂政治,亏你怎么混出头的。



刘启先是不语,冷冷地看了周亚夫片刻。最后,只见他做了一个手势:丞相,非常抱歉,你的意见我不能用。



果然,刘启封了六个投汉的匈奴王为侯。



于是,周亚夫大失脸面,当即赌气称病不朝。



周亚夫赌气,皇帝很生气。想跟我玩,老子奉陪到底。缺什么都行,我还缺丞相没人当?笑话。于是,刘启干脆重新换水,免去周亚夫的丞相。



不得不说,上帝造人很公平,也很残忍。周亚夫玩军事,搞军修,的确是个中高手。然而,南桔北枳,稍微挪了一个位让他玩政治,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中了。



想当初,周勃曾经是牛逼哄哄,不可一世。然而,门客建议他让位陈平,他马上知趣而退,明哲保身。有父如此,周亚夫也不学两招,有事没事养两个门客拿来使使,补充大脑政治智慧营养不良的毛病。



可事实是,他没有如此风雅爱好。于是,周亚夫一赌气归家,没听说有人劝言他返朝,也没见他有所悔过。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三年过了,整整四年过去了,朝中丞相都换了两个了,依然不见他向皇帝请过一次安,上过一次书。



看来,他还真跟皇帝较起真来了。



如果说周亚夫是硬汉,窦婴也算一条吧。此人豪气冲天,敢说敢做。当时,刘启废掉刘荣,他这个当师傅的二话没说,卷起铺盖走人,竟然跑到蓝田南山脚下度长假去了。



可是,窦婴是养门客的,其门客向他建议:能让你富贵的人,是皇帝。你明目张胆地跟皇帝呕气,摆明就是向天下表你的名节,扬皇帝的过错。皇帝有错,自然也容不下你所谓的名臣。那结果只能是,你吃不完,只能兜着走了。



门客此话,窦婴听得眼皮直跳。最后想想,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没有多久,窦婴回朝向皇帝和窦太后请安,一切照旧,无所大碍。



在刘启看来,对大臣照料不周,他们发发脾气是可以理解的。人嘛,都是七情六欲的动物。所以,他以为窦婴知悔了,周亚夫应该是第二个。



于是,他给周亚夫时间,让他主动回朝。没想到,四年过去了,毫无动静,似乎有点要跟他这个当皇帝的扛到底的嫌疑。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有两个字,失望;再加两个字,非常失望。



刘启倒真的要看看,到底是周亚夫的口气硬,还是他的腰杆硬。



公元前143年的秋天,八月。刘启决定召周亚夫进宫,请他吃饭,试探试探周亚夫的脾气。



这不是一顿鸿门宴,事实上,比鸿门宴还要残酷。当刘启和周亚夫共同进餐时,独赐亚夫先生一块大肉。大肉当然是熟的,但没有切开,也不给他筷子。很显然,刘启不是为着好玩。



考察亚夫同志的政治智慧时候终于到了。



我想,刘启用意大约如下:肉是我给你的,但是筷子在我这里。想吃肉,就得求我。不求我也可以,那你看着办吧。



然而,当时周亚夫郁闷地看着刘启和眼前这块大肉,突然,他招手叫来服务员,说道:给我一双筷子!



筷子有很多功能,我们可以拿来夹肉嵌菜;杀鸡的可以用它穿鸡肠;武林高手甚至可以用它伤人夺命。然而,当周亚夫叫人拿筷子时,刘启就笑了。他说道:难道,我给你肉吃,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吗?



周亚夫一愣,突然明白刘启的用意:他赐给你肉,不一定是让你吃。你想吃,你不求他而亲自动手,就叫知耻而不知礼。



于是,周亚夫马上跪下,知趣地摘下帽子向刘启谢罪。



刘启摆摆手:算了,还是起来吧。



让人想不到的是,周亚夫起身,突然玩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动作:二话不说,肉也不吃了,丢下刘启,直接走人了。



哎,牛脾气,果然还是那个牛脾气。我活着的时候,你尚不给我面子。我崩后,那你不是要跟太子闹翻了吗?与其给太子留个绊脚石,不如我给他扫尽障碍。



刘启看着周亚夫怏怏离去的背影,心里突然起了一阵杀意:不为我用者,必杀无疑!!



说杀,杀的机会就来了。



古人都有个爱好,下到平民,上到皇帝,生前都将死后的事提前妥善准备。至于准备什么,都是因人而异的。秦始皇生前天子命,生前修不成仙,只好死后继续做他皇帝的老本行。



于是秦俑、兵车、美人、宫殿等都全都要给他准备。这等于在地下再修一个人间,地上有的,地下也通通不可缺少。没想到,秦始皇在地下没当成皇帝,墓穴还成为历代盗墓高手青睐的对象。



周亚夫尽管当上丞相,但他是将军世家出身。生前是将军,死后也不能少了这个爱好。于是,他的儿子就去兵器仓库那里购买了五百副作废的盔甲及盾牌,命工人搬运回家。很简单,这些陪葬品的功用就是,能让周亚夫在地下继续有将军的威风。



按理,这些废弃品就算烂在兵库里,也是不能拉出来当废品卖的。私卖私买,那都是犯法的。但问题不在于盔甲,而在于搬运工人。



因为他们向政府告密说周亚夫儿子私买兵器,用心不祥。



而工人告密的原因,竟然是,周亚夫的儿子赖他们的工钱不给。



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现在自己身上。



消息马上传到刘启耳朵。刘启只是点点头,什么都没说,将案子递给廷尉。中央这帮打工仔当然不是傻瓜,立即派人下去查。一查就查到周亚夫头上,他们执意要周亚夫承认,到底买这些兵甲想干什么?



周亚夫不说是陪葬品,也不说知罪,依然是一副牛逼哄哄的脾气,咬牙切齿,死活不吐一个字。于是,消息再传回刘启耳里。刘启真的生气了。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刘启是这样说的:吾不用也!



此话潜台词就是,他妈的,周亚夫这种人也配留着用,整死他算了。这下子,负责案件的廷尉先生就好办事了。皇帝叫我整,我就整。不整得你周亚夫家破人亡,我还对不起皇帝的龙颜大怒呢。



于是,刘启下诏,命令周亚夫去司法部交待事情。当司法部长(廷尉)见到周亚夫时,首先就来个下马威:你为什么要造反?



这是一句死话。有此话作为前提,一切抗辩辞都将失去功效和意义。周亚夫行军打仗多年,深谙此话的杀伤力。他一听,马上跳起来吼道:我买的不过是些葬品,你凭什么说我要造反?!



廷尉冷笑:就算你不在地上反,下地了一样想造反!!



在21世纪的今天,我相信,就算是把全世界的核武器加起来,也抵不过这位天才廷尉一句话的杀伤力。不在地上反,亦在地下反。说你反,你就是反了。怎么反,都是死罪。既然是死罪,怎么说,都是成立的。



这是自吕雉发明“人彘”以来,我认为最为天才最为冷酷,亦最为悲哀的发明和创举。



忆往矣,周勃陷落,有公主可以替他作证;如今,刘嫖公主当然也可以替周亚夫作证,不过做的是恶证;过去,薄太后当着刘恒的面向他甩头巾。如今,窦太后却想当着刘启的面向周亚夫砸砖头。



总之,周亚夫把满朝权贵、皇戚、后宫,不该得罪的,通通得罪了。还有谁愿意替他说话呢?



悲呜乎哀哉!周亚夫,你连跳黄河都可以免了。就直接把脖子洗干净,到地下报到吧。



接下来,所有的叙述都是零了。我还是直接说出结果吧:周亚夫身陷牢狱,绝食五天,最后,吐血身亡。



果然是饿死!天意啊!



李广:横空出世



周亚夫死后,汉朝政坛显得出奇的平静。刘启没看到周家上访,也没看到大臣替他喊冤。原来,有些人死了,比活着还要省事。不如一死了之,一了百了,多干净。



然而回头看,刘启这几年是够忙的。摆平了刘濞,弄死了刘荣,踩死了周亚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