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221部分

那时汉朝-第221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上书的,不是萧望之,而是他的儿子萧伋。萧伋上书,不为别的,只为翻案,翻几个月前的案。



几个月前,周堪和刘向双双被关进牢里,萧望之的案件只是被移交廷尉,没有被抓。但是萧伋认为,在那件事上,萧望之没啥问题,竟被罢官,太没道理了。所以,现在请求皇上重审案件,追究有关人的责任。



貌似申冤,实际是要反捅石显一刀。这就是所谓的以守为攻。



石显不傻,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本质。他动作迅速,马上就从萧伋的奏书里找出了一条关键性的罪状。



读书人告状,总是要充分发挥读书人的特长,引经据典,口水滔滔。事实上,很多事坏就坏在这个太能写上。这时,石显从萧伋的奏书里抽出了一条引自《诗经》的话。具体是哪句,我们可是搞不清楚了,不过石显搞得很清楚,他认为萧伋用词不当,犯了大不敬。



接着,石显在大不敬的基础上,再加一条:皇帝起用萧望之,萧派应该感激不尽才对,竟然还有脸翻案,这叫不知悔改、目中无人。



石显把这一切整好后,就去向刘姡Щ惚ㄇ榭隽恕



他是这样对刘姡档模骸跋敉馊耍芤晕潜菹碌睦鲜Γ庸ψ园粒晕蝗硕昧怂H绻庋⒄瓜氯ィ腔沟昧耍匦胂氚旆ù齑焖陌疗!



刘姡Т竽远济还幌拢退档溃骸昂孟袼档暮苡械览恚墒窃趺床拍艽煳依鲜Φ陌疗兀俊



刘姡е屑屏恕J运固趼淼厮档溃骸昂芎冒欤灰严敉咏卫锕丶柑欤此鼓馨恋闷鹄床弧!



刘姡б惶砩辖辛似鹄矗骸罢庠趺葱校阌植皇遣涣私庀敉馊诵愿窀樟遥跄苋プ巍H绻阉萍绷耍坏读硕献约海遣皇桥沙勺韭穑俊



石显看出来了,刘姡Щ故前鲜Φ模蚕敫鲜Φ憬萄担荒芴



这时,石显接着说道:“陛下请放心,萧望之犯的不过是小罪,像他这种热爱生命的人,怎么会舍得自杀呢?”



刘姡Р幌嘈诺匚实溃骸澳隳鼙Vに蛔陨保俊



石显自信地说道:“我们只是把他关几天,教训他一下,他没道理要自杀呀!”



刘姡У愕阃罚档溃骸昂冒桑蔷桶茨闼档娜グ彀桑 



绞索,已经交给了魔鬼,萧望之终于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石显十分清楚,要搞倒萧派,就要先整死萧望之。正如对方要搞倒他们这一派就首先拿他开刀一样。可是,想整死萧望之,只要刘姡г谖灰惶欤捅孪攵飧瞿钔贰A鯅'是很傻,但他傻得有底线,无论萧望之跟石显斗得如何,还不至于要拿萧望之开刀。



那怎么办?萧望之不死,难道就这样跟他一辈子耗下去吗?这时,石显想到了一个绝招,刘姡ё雒味济幌氲降囊跽小



冬天,十二月。我们知道,只要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按汉朝的规矩,任何行刑都动不得的。所以,在这个杀气浓烈的冬天,他必须把萧望之解决掉。



石显捧着刘姡即断敉内椋缗踔帘Γ砩辖桓苏撸渌腿ジ敉Rゾ妥ィ愿陕镆扇税掩樗透敉矗坑形侍猓饫锞杂形侍狻



石显的确毒辣。是的,他完全可以直接登门,亮出诏书,然后把人带走。但是,他要让萧望之过目刘姡即端内椋蛑挥幸桓觥碳は敉蚧魉淖孕判摹



这仅仅是圈套里的一环。接着,石显为了达到刺激的恐怖效果,调动了长安警备区部队,火速包围了萧望之住宅。这时,使者敲门了。



此时,萧望之与他的学生朱云站在屋里看着眼前这一切。



萧老师问朱学生:“事到如今,你认为怎么做?”



朱学生说:“士可杀,不可辱。与其被抓去侮辱,不如自我了断。”



萧老师看着朱学生,满脸伧然,激动地说道:“我萧望之混了这么多年,曾位列三公,现在也六十多岁了。带着一颗高贵的心,去忍受那黑暗的牢底,岂不是太卑贱了?”



萧望之顿了顿,意气激昂地又说了一句:“朱云,别耽误时间了,赶快磨药。”



于是,朱学生把一碗鸩酒送到萧老师面前。萧望之想都没想,直接喝掉。



萧望之,终于落入了石显的圈套。石显前面所做的一切,只为了今天,逼萧望之自杀。除了逼将,没有更好的办法搞定萧望之。现在,他终于成功了。



萧望之自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宫中。刘姡б惶倘缥謇缀涠ィ淖抛雷有沟桌锏亟械溃骸拔以缢迪衾鲜Σ换崛プ危怨话严衾鲜φ懒恕!



刘姡е沼谥溃忠淮伪荒枪啡盏氖院鲇屏恕



刘姡钔辏丫胬崴U飧鋈砣醯募一铮蝗豢衽簧骸袄慈耍野咽曰嚼础!



一会儿,石显一副惊慌失措的模样跑来,他一到刘姡媲埃推送ü蛳拢缓笃疵乜耐啡洗恚刀际亲约号卸铣隽瞬畲恚疽晕敉绮疲幌氲健



石显再也不想说下去了。也没那个必要。此时,刘姡窀瞿九既耍糇谖簧希匀焕崃髀妫匆欢欢雎钅锏牧ζ济挥辛恕



空气仿佛凝固了。不知过了多久,只见刘姡Ц椿钏频模衅蘖Φ鼗踊邮郑允运盗巳鲎郑骸跋氯グ伞



无奈,苍凉,悲剧,滑稽,或许世间所有词语都不能形容此刻的刘姡А?闪暮⒆樱菔瓜敉椿睿醇矍罢庖荒唬兰屏劾岫济坏玫袅恕



我仿佛看见,一道坚硬的铁幕,正在缓缓落下。





第三章  犯我强汉,虽远必诛





一 匈奴这些年



这些年来,匈奴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他们的黄金时代,彻底被汉武大帝终结了。刘彻生前,几十年如一日地追着他们打,匈奴从南边逃到北边,甚至逃到更北边。刘彻崩后,他们仿佛中了邪,突然搞起了窝里斗。



匈奴之所以乱成一团,主要原因在于在单于继承人的选择上不守规矩,搞得该当单于的没当上,不能当的却当上了。所以,不能当上单于的,就不服当上的,大打出手。



匈奴之间,开始是两派打,打着打着,就变成了三派、四派、五派。打到最后,草原上竟然冒出五个单于。



匈奴人又认为,五个单于太多了,必须再打。接着,他们又经过一番激烈拼杀,分裂成了三个独立汗国。三个单于也不行,再打。又是一番激烈拼杀,终于只剩下了两个单于。一个统治了北方,名郅支单于;另一个统治了南方,人称呼韩邪单于。



以上两人是亲生兄弟。北匈奴王是老哥,南匈奴王是小弟。小弟先当单于,老哥不服,也自称单于,反了小弟,同时还斩杀其他匈奴单于。现在,草原天下,就是他们兄弟俩的了。



事实上,当匈奴五个单于互相砍杀的时候,汉朝中央曾有人向汉宣帝刘病已提过一个建议。那就是,趁匈奴内乱之时,发兵远征,一窝将他们端了去。



那时,刘病已认为此建议不错,就拿出来开会讨论。结果,大家举手表决,大多数人都认为可行,只有一个人强烈地投了反对票。



反对发兵远征的人,是萧望之。那时,萧望之还在御史大夫任上,他说话还是很有份量的。他的反对意见,大约如下:



征伐匈奴,不是不可以。问题是,没有好处。首先,你能打,他们也能跑;你会打,他们更会跑。所以,汉朝如果发兵征伐,他们肯定跑到更遥远的北漠,战线拉长,于汉军不利。其次,我们发兵,这是乘人之危,在舆论方面,出师之名不正,恐怕劳而无功。



我认为,萧望之第一条分析得有理,第二条太过牵强。但是,刘病己还是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断了发兵远征的念头。



刘病已能够采纳萧望之的意见,不仅是因为以上两条意见,更重要的是,萧御史还给他提出了一个小成本的解决方案。



萧望之的建议如下:派出使节,前往匈奴,吊丧该吊丧的,慰问该慰问的,安抚该安抚的。总之,让他们各得其所,谁的话都可以不听,但是汉朝的话一定要听。这样,汉朝以德服人,他们就不敢不服,自然把汉朝供奉起来。



这的确是一招妙计。刘病已的使者派出不久,那几个互相大打出手的匈奴纷纷表示愿意送太子入长安当人质,接受汉朝的管教。



首先提出送太子当人质的人,是南匈奴王呼韩邪单于。那个郅支单于一看老弟拉笼汉朝,也马上跳出来,说要把太子送入长安当人质。



两个敌对单于,都送太子当人质,算是扯平了。但是,窝里斗还得进行。郅支单于一举斩杀别的单于后,势力雄厚,盘踞王庭,野心勃勃。于是,野心勃勃的郅支单于,对老弟呼韩邪单于连续发起攻击。



老哥郅支单于出手凶猛,小弟呼韩邪单于顶不住,节节败退。败退的呼韩邪悲哀地看到,这样再跟老哥打下去,估计草原最后只剩下一个单于。而那个剩下的,肯定是郅支单于。



那怎么办?打是死,投降可以吗?当然不可以。要知道,是先有呼韩邪单于,后有郅支单于的。从法统角度讲,郅支单于是邪门单于,苍天不赋予他正统地位。



可现在跟苍天讲这些理论顶个屁用呢?实力就是话语权,这个天下,从来都是谁强谁说了算,谁牛谁就是正义,老天管得着吗?



打,或降,似乎都是死路一条。一想到这,呼韩邪单于不禁绝望起来。然而,正当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给他提出了一招妙策。



给呼韩邪单于出计的,是其属下一员大将。他是这样说的:反正我们打是打不过郅支单于的,与其等死,不如投奔汉朝。



呼韩邪单于开会讨论,结果马上出来了,众人以压倒性意见否定了以上计策。他们的理由只有一条:呼韩邪单于与郅支单于对打,不过是兄弟打架,无论谁胜谁负,匈奴都还在匈奴人手里。匈奴人都是马上打天下的,战死沙场,理所当然。如果投奔汉朝,那不成了天大的笑柄了吗?



所以,投降汉朝,绝对不行。



一个说行,一堆人却说不行。于是,说行的就跟说不行的争吵了起来。这个说行的大将,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说道:“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来没过上好日子。现在,与郅支单于作战即死,投奔汉朝,有汉人罩着,我们可以活得更好,这个道理是明摆的,难道你们都没长眼吗?



人家当然长眼,只是那个心十分不服。在这个世界上,俊杰多,还是庸人多?当然庸人。为什么庸人多,而俊杰少?很简单,真理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掌握真理的少数人,才是俊杰。



由此推断,持反对意见的,都是庸人。两派争吵很久,最后结果是,俊杰胜出——呼韩邪王决定投奔汉朝。



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亲率军队,抵达汉朝边塞五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然后派人快马入关,报告长安。



呼韩邪单于要投降汉朝的消息,犹如旱天之雷,轰响了长安。那时,每个人耳里,都是乱哄哄的声音;每个人的心里,热血仿佛开水,沸腾不止。当然,最为兴奋的,要数刘病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