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260部分

那时汉朝-第260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家就像是人,都要往前赶路的,如果眼睛朝后看、双脚往前走,总有一天会摔倒的。很不幸,王莽复古改革运动中,因为赶路太急,最后也倒得很快,一头扎到悬崖里,就一去不再复返了。



王莽新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第一,就是改换政府机构名称。比如,大司农(农业部长),改名为羲和,后又改为纳言;少府(宫廷供应部长),改名为共工——乍一看,还以为是撞天的那个共工回来了。这改名法,基本上参照周朝制度。



改完官员,接着改地名。有些地名,叫了上百年,大家都熟悉了。但是王莽觉得不爽,说必须要改,就改为古名。最可怕的是,这改名也无规矩可讲,王莽是想到哪,就改到哪,同一个地名,今天叫这个名字,明天可能又得换了。于是弄到最后,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住的这地方到底叫啥来着。国家下发到某地的公文,在新名字后面还要打括号注解旧名。



这改名事小,可烦人事大。但是王莽改得不亦乐乎,有啥办法?



第二,就是进行土地改革。王莽的土地政策,就是恢复古人的井田制。在汉朝,土地是可以任意买卖的。于是许多豪强大量圈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但现在王莽却下诏宣布:所有土地,必须归为国有,重新分配。按新规定,一个成年男子,一人将分得一百亩土地。如果一家人丁不超八口,而田地超过九百亩的,应该自动把超过之数分割给族人、邻居或者同村亲友。



在汉朝,那些将土地卖光的人,没地方可去,可卖身为奴,以此为生。但是,王莽又出新规定:奴隶婢女跟国家土地一样,一律不得自由买卖。



王莽这招可太狠了。他得罪了大部分人的利益。首先,是大地主的利益。这些人的祖宗,很多年前可能都是穷光蛋,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好不容易翻身当了地主,竟然一夜之间,就啥都没了,你说他们会跟王莽过得去吗?



其次,就是那些奴隶和婢女。在汉朝,当农民是很不容易的。一年要缴三十分之一的税。可是遇上战争时代,国家没钱,就拼命从他们身上抽税,甚至高达十分之五。累死累活,种出来的庄稼还不够吃,有一半还要被别人拿走。你说干这活还有啥前途?



于是乎,有些人就想逃税。要想逃税,就得变卖土地——这样能赚来钱,然后再将自己卖给别人为奴。鲁迅先生说,中国古代,向来只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一种是连奴隶都做不得的时代。殊不知,人都活不下去了,有奴隶做,苟活下去,总比没得奴隶做强多了。



王莽却说奴隶婢女不得随便买卖了,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了,没钱救治,就要变卖家产。可他们都一无所有了,还不能卖身为奴,不等于阻死了他们唯一的谋生之道吗?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王莽得罪了这些光脚的,他们无业无家,在社会上流浪,那是很危险的。



这个道理,王莽开始不懂。政策实施一年后,社会越来越不稳定,王莽只好宣布废除奴隶不得自由买卖的条例。可那时一切都太晚了。



第三,进行货币改革。在汉朝,一般流行的货币是五铢钱。王莽实施货币改革后,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十二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两点四倍,却要当五铢钱的五十枚使用。很明显,货币比值失衡,不合理,很多人当然不认帐。于是乎,就有人想到了盗铸,屡禁不止。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王莽的货币很多,总共有六种,分别是金币、银币、龟币、贝币、钱币、布币。这些币种当中,像龟币和贝币这些古老玩意,中国人早不用很多年了。更让汉朝人受不了的是,这六类货币,总共有二十八种分值,种类繁多,让人无不头昏脑胀。更更讨厌的是,货值变来变去,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



王莽货币新政,不过是自找苦吃。果然,后来汉朝人都怀念曾经使用的五铢钱,私下使用旧币交易,不认王莽的新货币政策。王莽只好废除龟币、贝币和布币,但还是不管用。汉朝经济已经被他搞乱了,一切都不可收拾了。



第四,建立市场行政机构,干预市场经济。王莽分别在长安、洛阳等五大城市设立物资调节官(五均司市)和经济官(钱府官)。物资调节官于每季第二个月,即二月、五月、八月、十一月,对物价作一个评估,定出上、中、下三等价钱,保持市场稳定。



在民间,如果有卖不出去的粮食、布匹等东西,物资调节官调查核实后,可由国家按照成本收购;一旦物价上涨,超过市价十分之一以上,物资调节官就用评定的价钱卖出;如果物价低于评定价格,人民可以自由买卖;人民如果缺乏资金,可向经济官申请贷款,每月份利息百分之三。



除此之外,王莽还出台了保证下岗工人享受国家福利以及再就业等政策。仅就此点而论,王莽出发点是好的。可惜他用人不当,情况很糟糕。于是乎,好事就办成了坏事。



两千年以后,我们来看王莽这一套改革,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这些政策里的一部分,我们今天还使用着。于是乎,有人给王莽戴了一顶高帽子,说他两千年前实施的政治理想是“王莽式社会主义改革”。



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失败的国家蓝图设计大师。土地和奴隶不得自由买卖,得罪了大地主和贫穷没有生活出路的农民;失败的货币政策,又得罪了大量市民;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又得罪了大量的城市商人。



从上到下,除了他自己,他不该得罪的,都得罪了。他跟汉朝制度过不去,跟皇族过不去,跟各级官吏过不去,跟商人过不去,更是跟广大农民过不去。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他,我们可以称他为汉朝的——全民公敌。





第十四章  乱天下





一 匈奴的敌人



一夜之间,王莽跟汉朝人翻脸了,真可谓比现代人翻书还要快。历史已经证明,王莽的对内政策是失败的,对外翻脸更是愚蠢的。



王莽第一个翻脸的国家,是匈奴。从周朝到汉朝,匈奴人从来都是汉朝的天然对手。打打杀杀、狼烟四起数百年,汉朝好不容易熬出个美女王昭君和亲,终于让汉匈两国过上了和平的日子。



汉朝众卿眯着眼睛数了一下,从王昭君和亲到王莽新政府成立,汉匈足有五十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了。可是,如今这美好的外交局面,却被王莽给毁了。



公元9年,秋天,他派出了一个代表团,封为“五威将”。代表团的任务是:先在国内周游各郡,宣布王莽新王朝代替汉朝的合理性;然后再环游诸国,向外宣传新王朝,同时收回汉朝旧印章,换上新王朝印信。



王莽的代表团先到了东边的朝鲜半岛,然后一路向北,最后抵达匈奴境内。此次代表团只有六人,到达匈奴王国后,就对匈奴单于做了基本通报。匈奴单于基本也知道汉朝发生什么事了。然后就举行宴会,招待使者。



就在宴会上,双方玩起了游戏。



事情是这样的,酒会才开始,王莽的五威将就宣读诏书,匈奴单于受诏拜谢。接着,翻译官就告诉单于,说他要解下单于腰上的旧印,重新给他颁发一个新印。单于就高举双手,说:“那就解吧!”没想到,当翻译官准备解印时,单于旁边有人插了一句话,搅乱了酒局。



插话的人,是单于身边的大臣,简称苏。苏对单于说:“还没见到新印文之前,不应该把旧印交出。”



苏大臣一说,单于想想,觉得他说的也对。于是就把双手放下,对翻译官打哈哈道:“还是先喝酒吧,解印这事不急。”单于说完,就把翻译官拉到座位上灌酒。



汉朝五威将只好陪酒。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说道:“酒也喝了,那印是不是该解下来了?”单于不好推辞了,只好说:“那就解吧!”单于说完,又高举双手。当翻译官准备再解印时,苏大臣又插话道:“还没见到新印文,怎么就解印?”



苏大臣不停地重复这话,好像是要铁了心跟五威将抬扛。按程序,匈奴得先交旧印,再颁新印。匈奴是汉朝的藩属,汉朝给你什么,你就得拿什么。何来这么多质问。还有,他们大老远地跑来更换印信,难不成会给你们换个假的?



这时,单于好像看出五威将脸色难看,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就说:“解吧!我相信印文应该没问题的。”



事实证明,苏大臣的提醒是有道理的。王莽给匈奴单于颁发的新印,印文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以前,汉朝政府给匈奴单于的印上,刻的是“匈奴单于玺”;现在,王莽颁给单于先生的印上,刻的则是“匈奴单于章。”两者前后,就差一个字。



别小看这个字,要认真追究起来,问题可大了。



在汉朝,王爵专用的印信,称“玺”;侯爵专用的印信,叫“章”。也就是说,“玺”和“章”的区别,就是身份的差别。王莽改“玺”为“章”,其实就是降低了匈奴单于的身份。这种做法,当然是不受欢迎的了。



苏大臣能够不顾情面一再提醒单于要看印文。这说明,他在汉朝代表团到来之前,肯定是已经听到了什么不利于匈奴的风声了。



事情是这样的:王莽当皇帝以后,就认为汉朝封爵只分为王、侯两级是很不合理的。比如,“王”这个称号,封国国君使用就可以了,竟然连匈奴这种夷民也使用,实在够乱的。同时,这也是不符合古代制度的。为了向古人看齐,必须把封爵制度改回去。



王莽下诏,按周朝封爵标准,将汉朝的诸侯王通通改为伯爵,将包括匈奴在内的所有少数民族首领通通改为侯爵。这么一整,仿佛好像不是想当全民公敌,而是全世界公敌了。



当是时,粗心大意的匈奴单于还是让翻译官将他身上的旧印摘下了。然后,王莽的五威将就把一个打包好的新印信交给匈奴单于。



按苏大臣的意见,应该当场打开验证一下。但是,单于先生不知是喝多了,还是不好意思,见五威将递给他一个豪华包装的印信,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的。



然后,他端起酒来,继续和汉朝代表团较劲喝了起来。宴会结束后,五威将回到住所,心里忐忑不安,酒意全无。为什么会这样?代表团心知肚明。他们看着户外的夜空,繁星点点,心里都在想,匈奴单于回去后,发现印信不对劲了,那他们怎么对付?



一想到这里,这帮人都睡不着了,当晚紧急开会讨论。讨论来讨论去,五威将中一个脾气大的就提出了一个意见。说“单于一旦发现印文有问题,肯定要来索回旧印。我们在他的地盘上,想赖账那是不可能的。不如……”



其他人都奇怪地看着他,“不如”怎么样,难不成今晚就每人插双翅膀飞走?那人接着说:“不如我们现在就把旧印毁了,让他索印不成,那不就完了。”



真亏他想得出来。当场毁印,那可是政治流氓做的事,他们很不在行。他们要办的,不过是把旧印交给王莽。至于王莽拿印来烧饭还是做菜,那是他皇帝的事。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不毁印,按今天这情势判断,单于明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