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304部分

那时汉朝-第304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超还是离开了疏勒国,顺道经过于阗国。在这里,他却走不动了。



情况是这样的,于阗国闻听班超要回国,王侯们全都跑出来拦道。他们对班超说,汉朝就是我们的父母,您就是我们的父母官。可您现在回去了,丢下我们怎么办?



他们一边号啕大哭,一边抱着班超的马腿不放。班超想走,都迈不开脚步了。



看着众人排山倒海似的哭成一片,班超心里难受极了。



他想起了刘庄,想起了他年幼时的梦想。刘庄走了,然而他还活着。他等了多年,才等到出使西域的机会。今天,难道就眼看着西域像沙子一样从手中滑走吗?



哦,梦想,你是我生命的全部。生命相对于梦想来说,又算什么玩意呢?刘炟说,班超人单力薄,在西域混不了多久。问题是,在班超前后两次出使西域时,他不都是一个人在战斗吗?



看着,想着,班超心里像被一道闪电划亮了黑暗的天空,热血再度沸腾起来。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怕死就不要出来混,出来混就要视死如归,不顾一切。



班超心里不禁萌发了一股留意。



是的,班超渴望战斗,以国家理想的名义。他知道,如果他撤离,于阗国和疏勒国等都会投降,西域会再次落入他人之手。这样一来,无论是汉朝,或是他本人,之前付出的努力皆成大漠烟云,化为乌有。



在他看来,作为理想主义者,他必须与残酷现实抗争到底。作为汉朝使者,他有责任站好最后一班岗。如果说这是冲动,他愿意承受所有冲动的惩罚。



班超久久地看着悲伤的还在哭泣的人群。西域,我决定留下来了,请你不要再哭泣。



这时,只见班超目光坚毅,神情严肃地安慰于阗王侯们:“好吧,你们都不要哭了,我留下。”



于阗国一堆王侯们都不敢相信。他们抬起头,像仰望高山一样久久地望着班超,然而很快他们又哭成了一片。



这一次是为生命和自由而哭。因为他们都看到了,班超已经掉头,返回疏勒国去了。



疏勒国可能都没想到,班超会走回头路。事实上,班超这一趟并没有白走。因为当他再次回到蹲点的地方时,发现疏勒国再次向龟兹国投降了。



眼前发生的这件事,让班超总算明白了一个理儿——汉朝想以德服西域,那简直是扯淡。实力,唯有实力才是硬道理。



疏勒国的突发事件,并没有让班超手忙脚乱。他告诉自己,他是回来抢地盘的。之前他能把疏勒国从龟兹国手里抢走,今天,他仍然可以再次把它抢回来。



不久,班超凌厉出击,斩叛降者,策马驱敌,很快就稳定了局面。



这仅仅是个开头。两年后,公元78年。班超经过两年准备,纠集西域诸国,共一万人,攻击龟兹盟国姑墨国(今新疆温宿县西北),斩杀七百余人。又两年,公元80年。班超决定整一次大的,准备一举拿下整个西域,重新纳入汉朝的版图。



于是,班超给皇帝刘炟写了一封信。



信很长,可字字珠玑,刘炟读得热血沸腾。我们算一下,刘炟也不小了。一晃他已经二十三岁了。换到今天,正好是大学本科毕业,出来工作创业的黄金阶段。



班超的信是这样写的:先帝刘庄为了再通西域,北伐匈奴,西派使者,我才有机会出使到西域。转眼五年过去了,愿意归降汉朝的人,绝不在少数。到目前为止,只有龟兹这个老顽固不听话。但是,康居王国以及乌孙王国等都愿意出兵,和我们一道剿灭龟兹。



在我看来,只要灭了龟兹,剩余的反抗力量都不足挂齿。至于怎样灭龟兹,我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将龟兹派到汉朝当人质的王子封为龟兹王,并送他回国。让他去拉队伍,把老龟兹王灭掉。这样的话,快则数月,慢则一年,龟兹即可到手。



老实说,刘炟读完这封信时,他已经心痒了。



班超打动刘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四年前,正是他年少冲动的时候,他把西域都护撤销,眼睛可是眨都没眨。可见,这孩子人小鬼大,不容易冲动。



认真研究刘炟,的确是个不简单的人。他是刘庄的第五子,如果按嫡长制度,皇帝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可是,不知刘庄看上他哪根慧根,把他从生母那里抢来,送给马皇后哺养。于是,在刘庄和马皇后的精心栽培下,刘炟茁壮成长,成功接班当了皇帝。



我认为,刘庄想学汉武大帝,伐匈奴,通西域,刘炟是知道的。可为什么他偏不走刘庄路线,继续征伐西域呢?



事实上,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还是两个字——没钱。



从刘秀立国,到刘庄继位,是三十二年。这三十二年间,刘秀有十一年基本上都在忙着征战,统一天下。也就是说,刘秀真正过上平稳日子,也就二十来年。刘庄当皇帝后,总共只有十八年,他想学汉武大帝,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不成立的。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汉武大帝刘彻很有钱,刘庄则很寒酸。在汉武大帝之前,汉朝的文景之治为他积累了大量国家财富。战争是世界上最烧钱的事业,汉武帝正是有了一个有钱的老爹和爷爷,所以他花钱才大手大脚。



刘庄老爹有钱吗?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答案不说大家都知道了。



比国家物质基础,刘庄没有刘彻强;比身体,刘庄也没有刘彻棒,刘庄才活了四十八岁,人家刘彻拼了那么多年命,却活了七十岁。怎么学?根本就学不来嘛。



到了刘炟这一代,的确是比刘秀那时有钱多了。问题是,他比起西汉文帝和景帝来说还是差得很远的。两者的距离,就像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可是看得一清两楚的。



正是这些都被刘炟看在心里,才说这人不简单。他的聪明之处就是知难而退。就像刘秀当年那样,有多少肚皮,就吃多少饭,他不想把自己撑得破了皮才甘心。



话说回来,知难而退,缩了头并不等于就是王八蛋。如果刘炟力所能及范围内,他还是愿意去干点活的。



班超这封信之所以能打动他,正是因为没有超出他的力气范围。班超在信里都说得很清楚了,西域的问题只是一个龟兹国的问题。西域三十六国,一个龟兹能抵多少人打?像乌孙这等汉朝的老盟国都愿意出兵,还怕他个球呀。



人多打人少,成本没多少,如果再不支持班超,那真的就是乌龟王八蛋了。于是乎,刘炟赌一把,也想玩点大的了。



热血并没有冲昏刘炟,在出动大部队之前,他谨慎地派出一个使团,到西域考察出兵的可行性。说得明白一点,刘炟是担心班超吹牛皮,把西域的危险都吹成了泡泡糖。所以,他挂名派人考察西域,也等于考察班超说话办事到底靠不靠谱了。





五 攻城战



众所周知,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那里就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在西汉,张骞是冒险王;到了东汉,冒险王变成了班超。正是他们无坚不摧的冒险精神,多年来一直鼓励着汉朝人努力开拓西域。所以,有人闻听刘炟要招募西域考察团,呼地就跑来报名了。



这厮名唤徐干,他告诉刘炟,他与班超拥有一样的梦想,即渴望建功立业于西域。今天难得有出使机会,愿率团前往西域,充当班超副手。



人不怎么出名,话却说得很漂亮。刘炟听得心里也很舒炟,爽快地答应了。当即任命徐干为假司马,给他一千余人。



刘炟拨的这一千余士兵,基本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赦免的劳改犯,一类是渴望冒险的志愿军。说得明白一点,这是一群不怕死的人。



看着这样的队伍,说是考察队,鬼都不信。谁见过这样的考察队——都是玩命的人,连使者都是临时封的。



事实上,刘炟这支队伍挂的是考察名义,实则是派出去抢地盘的。可只一千余人的工程队,就想去西域拉大项目,人数是不是太少了呢?



其实,这事也不能怪刘炟抠门。



他精打细算,自然有精打细算的道理。班超都说了,西域现在的问题就是一个龟兹国的问题。如果就项目级别来看,龟兹国也就一个中型项目。刘炟相信,他派出的这支工程队,再加上班超在西域拉的赞助商,拿下龟兹应该问题不大。



以上道理,从理论上讲是成立的。但必须加上一个前提,那就是班超奏书陈述的必然是真的。



是不是真的,班超说的不算,眼见为实,徐干说了才算。



然而,当徐干到达西域后发现,班超给刘炟吹的一半是事实,一半却不是事实。



事实的一半是,西域确实有很多国家被班超唬住了,愿意臣服汉朝。另一半非事实就是,西域诸国说臣服汉朝,其实都是嘴巴说说,个个心怀鬼胎,心里想什么没人知道。



要知道,长期恶劣的生存条件,让西域诸国王都学会了墙头草精神,谁厉害就倒向谁。在他们看来,汉朝靠不靠谱,不能由班超说了算。所以班超派人去游说时,也就只能口头承诺。他们最想看的就是汉朝下一步有没有实际行动,出兵攻打龟兹这类不听话的流氓国家。



他们都等呀等,等了半天也没看到汉朝中央有所举动。于是,有人按捺不住,跳起来造反了。



最先沉不住气的,是莎车国王。他认为,等了这么久,都没看到汉朝军队到来,说明汉朝不可能再派军队来西域保护他们这种太需要保护的国家了。



既然汉朝不来了,就只有趁早找个可靠的来保护自己。于是乎,他就向龟兹国投降了。接着,班超蹲点的国家疏勒国都尉也沉不住气了,起兵造反,响应龟兹国。



事实证明,出来混,还是淡定点好。稍微不淡定了,吃亏就在眼前呢。疏勒国都尉做梦都没想到,他才跟班超翻脸,汉朝神兵就从天而降,落在了他面前。



那时候没有飞机,人又不能长翅膀,说汉军为神兵,那是有点过了。只能说,造反的这个都尉运气太差了。他早不反,晚不反,偏偏是徐干恰好赶到疏勒国的时候反了。



徐干这支队伍挺不容易的。他们好不容易抵达目的地,竟然连口水都来不及喝,就被班超拉去杀人了。这一战大家都很玩命,汉朝一千余人,加上班超那数十个兄弟,一起斩杀疏勒国都尉一千余人。



接着,班超准备乘胜出击,直接杀入龟兹国去。擒贼先擒王,解决了龟兹,剩下的问题都是毛毛雨了。



当然,要想将龟兹打趴打怕,仅徐干带来这一千人是很不靠谱的。要想成功拿下龟兹国,必须有一个可靠并且实力强大的赞助商参与。班超认为,按这个标准找人的话,乌孙国最为合适了。



但是,要请乌孙国出兵,仅靠班超那张铁嘴是说不动的。这还得请一个人出来说话。



这个人当然就是汉朝皇帝刘炟。



班超给刘炟去了一封奏书,这样讲道:自汉武大帝把公主嫁给乌孙国以来,他们对汉朝都很客气。如今,乌孙国拥有控弦之士十万,实力很强。为了让乌孙国死心塌地替我们出兵,您应该派人去跟乌孙国打个招呼,谈判合作,这样我们拿下龟兹就稳当多了。



奏书发出后,不久就有消息回来了——刘炟同意跟乌孙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