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342部分

那时汉朝-第342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武进宫后,阴森森地告诉窦太后道:“西汉时代,宦官都只是跑腿的,现在的东汉,宦官却参政议政,成了汉朝的一颗毒瘤。如果你想国家太平,现在就请听我的,把宦官及宦官子弟,一锅端了。”



这是东汉立国以来,可怕的阴谋之一。实在太疯狂了。



窦太后听得心惊肉跳,她的耳朵里还留有宦官们的甜言蜜语,她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安宁,可当老爹的却唯恐天下不乱,大破杀戒,这是为何?难道男人之间,除了以杀解决问题,就不能以别的方式吗?



事实上,窦太后不是怕动刀,只是老爹这把刀动得太狠了。就仿佛是腿上长了一颗毒瘤,要连同大腿也一块切掉。



好一会儿,窦太后还无法平静下来,她对窦武说道:“自汉朝开国三百多年来,世世代代都有宦官。如果他们犯法了,可以拖出去砍了。可是你现在却说,一锅端了,这话怎么能说得出口?”



窦太后说得没错,她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如果真把宦官一锅端了,那后宫谁来跑腿,谁来提夜壶、传话、拍马屁、挠痒痒。不解决这个问题,后果很严重,她很不高兴。



面对窦太后的质问,窦武无法回答,闷着气走了。



窦太后可能以为,老爹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应该不会乱动。可不久,窦武却以行动告诉她,杀人还是要进行,回答不了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



擒贼先擒王,窦武动作很快,把他认为是宦官中富有权谋的中常侍管霸抓了起来,连同中常侍苏康等,连夜投狱,斩杀于牢里。



手起刀落,流血不够,窦武不会就此收手。窦武告诉窦太后,接下来,他要准备逮捕曹节等人,请批准拿人。



之前说过了,在宦官集团中,要说会灌糖说好话的人,当数曹节、王甫等人,她仿佛已被他们牢牢黏住,现在要让他们消失,犹如把她嘴里正在吃的糖果夺走,这怎么行?



窦太后很纠结,犹豫不决,没有批准窦武的计划。



这事就此被拖了下来,这时陈蕃急了。



陈蕃给窦太后上了一道奏,把话说得很绝:宦官曹节、王甫等人,为乱天下,满朝文武,被他拿捏在手,不听话的滚蛋,听话的都升官发财。如果此时再不除去他们,国家一定会发生动乱。



最后,陈蕃还加上一句:我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请求太后把我的奏书宣示左右,告诉他们,我陈蕃就是要公开跟他们势不两立。



陈蕃太自信了。他以为他和窦武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就算把丑话抛出去,谅宦官们也奈何不了他们。错了,大错特错了。打小就心怀天下,以扫除天下妖孽为己任的陈蕃,他怎么就忘了一句古老的遗训。这就是,狗急跳墙。当然,跳不过墙的,只有反咬了。何况是人,而且是一群习惯于在刀尖上滚爬的江湖邪派宦官。



窦太后没有采纳陈蕃的建议。她还是那句话,人可以杀,但不能全杀。



转眼到了八月,又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天象。



这次不是日食,而是太白金星侵犯房宿四星中的上将星,深入太微星座。按星象家的看法是,房宿象征人间帝王宫廷,太微象征帝王。就这个看法,我们可想而知,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事了。



首先是天文高手侍中刘瑜发现天上不祥天象,上书窦太后,报告以上星象。并且添油加醋地说道,天上有此天象,宫门要关闭,大将军与宰相都要受到伤害,奸邪小人就在身边,务必盯紧。



接着,刘瑜又把以上现象报告窦武和陈蕃,说星象错乱,形势不利,想要成功就赶紧动手。窦武和陈蕃看到这份奏书时,一股莫名的寒意,自脚底生起,蔓延全身。



窦武和陈蕃都看出来了,天象喻指他们俩,可能会遭受失败。冥冥之中,他们仿佛听到老天爷在警告,他们已经把宦官逼急了,如果再不动手,别人可就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来了。



于是,窦武和陈蕃都慌了。他们马上行动,布下天罗地网。



他们布下的这张网,防范程度史无前例。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县县长,全都换上自己人。这些都是宫外的事,接着,他们又在宫内做好详细布置,把黄门令撤掉,派亲信小黄门山冰接替。然后,小黄门山冰出面弹劾长乐尚书郑飒,立即逮捕,关进了监狱。



尽管窦武动作麻利了,然而陈蕃还是嫌他不够狠。他告诉窦武,对付郑飒这种东西,你应该马上就斩了再说,还走什么程序审问?



窦武一笑,什么也没说。



陈蕃只顾杀人,但他并不知道窦武在女儿这里要顶着多大的压力。窦太后一直护着曹节和王甫等人,审问郑飒,就是想通过他的嘴撬出他们的毛病,然后上奏窦太后,请求逮捕。



果然,郑飒经不住拷打,窦武想要他认什么,全认了。山冰负责口供,并通过侍中刘瑜报告窦太后。



然而就在这时,出大事了。



出事的原因,主要是窦武办案很不专业,犯了一个兵家大忌,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九月七日,窦武休假,出宫回家。老虎没人调,他竟然自己回家去了,太不可思议了。



长记忆的都应该想起,当年霍光跟上官桀等四人组合交恶的时候,四人组合就是等着霍光休假那天回家,他们趁机上奏,抖出霍光丑事,请求昭帝逮捕诛杀。结果昭帝没有中计,反而急召霍光入宫,当场对质,四人组合阴谋无情破产。



这个窦武,紧要关头,他怎么忘了霍光那段阴暗的故事呢?



宦官们等的就是这一天。决定他们生死存亡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他们听说窦武回家了,负责主管奏章的宦官,马上报告了长乐五官史朱禹,朱禹跑来把窦武的奏章全部拆开,一拆开就傻眼了,转而悲愤交加,跳起来就问候窦武他妈。



朱禹发现了窦武准备一网打尽宦官的阴谋,这简直太没天理了。朱禹骂道,宦官犯罪,理应处理。问题是我们这些从来没作过恶的人,也一并受诛灭族,这还有天理吗?



是啊,还有天理吗?简直是逼人太甚,想不反都不行了。



所有宦官,无论官职大小,空前团结。深夜,他们把所有健壮的都召集起来,总共有十七个,就像当年五侯一样,歃血为盟,将反窦武进行到底。



他们没有忘记一个人,那就是皇帝刘宏。



曹节跑去向刘宏说,宫里出了个大麻烦,请你赶快登上德阳前殿。刘宏胆小,大祸将临,这个十岁出头的小毛孩一点主意也没有,曹节只好扔了一把剑给他壮胆,他就提着那剑摇摇晃晃地跑出去了。



紧接着,宦官紧急关闭宫门,把尚书署的官员都喊来。他们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刀子已经架到他们脖子上了。宦官们告诉他,赶快撰写诏书,命令王甫当黄门令,并持节到监狱里逮捕小黄门山冰及尚书令尹勋。



前面说过,窦武曾经找过尚书令尹勋,他答应有事一起上。他还没上,事情就找到他头上来了。



此时,郑飒就被关在北寺监狱,由山冰及尹勋两人看守审问。王甫过来了,他把诏书甩出念了一遍,山冰却不为所动,说这是假的,我们不听你的命令。王甫也不客气,提起剑来,把山冰和尹勋当场就砍了,并把郑飒救走。



下一个目标,他们锁定了窦太后。





五 无情戏子无情戏



东汉自宦官祸起,他们估计已将自己定位为汉朝舞台专业戏子。人在戏在,戏在人在,不到戏散人亡,绝不退场。



是的,现在戏正进入高潮,他们群魔起舞,拔剑而出,为捍卫江湖邪教而奋不顾身。他们不是无情剑客无情剑,他们不配称剑客,我们只能称他们为无情戏子无情戏。



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基本上,这话是没错的。当初,如果不是窦太后一心护着宦官,他们早已被赶尽杀绝。然而现在,这些宦官们却以怨报德,劫持了窦太后。



劫持窦太后这事,是王甫干的。他把窦太后所有的印信夺下,并命令中谒者关闭南宫,切断复道。接着,他再命令郑飒等人,率领侍御史、谒者等人持节前往窦府,捉拿窦武。



以专业的精神,做专业的事,这应该是王甫等宦官们的座右铭。以不专业的功夫,享受了专业的攻击,这是窦武的下场。如果他把汉朝外戚传,全研究精透,纵有十万个王甫又奈他如何?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这个被形式主义害惨的老学究,将以血祭奠这高贵而无奈的政治生涯。



当郑飒等人到窦府时,窦武就知道不妙了。



他不傻,身为大将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突然给他来了逮捕令,只能说明,宫里出事了,而且是大事。于是,他话都不多说,腿一抬就开溜,溜到了步兵校尉处。



因为步兵校尉窦绍,是他的侄儿。窦武在前面跑,王甫派的那帮使者就在后面追,当他们追到窦武面前时,迎接他们的是一阵热烈的射箭,使者中箭身亡。



窦武和窦绍率领北军数千人,开进了洛阳驿马总部。这时他很肯定地确定宫里出事了,于是下了一道铁令:黄门跟中常侍等人叛变,如果诸将士敢于作战,诛灭他们,前面等着你们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和金灿灿的爵位。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看未必。



此时,陈蕃出动了。这老家伙获知宫里出事,立即率众而出前来支援窦武。但是,他没有兵权,只带来了八十余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刀斧。



这副架势,摆明就是拼命来的。



当陈蕃来到尚书署门前时,终于碰见了劲敌王甫。老家伙陈蕃高声疾呼:“窦大将军忠心卫国,你们活该去死,竟然还有脸说他叛逆不道。”



王甫火大了,他接过陈蕃的话顶了一句:“天下就你会说漂亮话,那么请问你,先帝刘志尸骨未寒,坟墓还没修好,窦武父子三人,就一起封侯,并且设宴摆席,庆功不止。你身为国家重臣,不努力辅佐君王,竟然乱交奸党,还有脸出来捉贼吗?”



王甫就差没喊出,你陈蕃老家伙就是国之大盗了。但是,他没有时间跟陈蕃废话了,派人上去把老家伙按住,送到北寺监狱。



这个深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见陈蕃进来,负责审问他的小宦官们都幸灾乐祸了。他们一边拷打一边脚踢,一边乐呵呵地质问:“老家伙,看你现在还敢嘴硬,将我们一锅端吗?”



八十岁的老人了,都被你们踢成这样了,哪还能有力气一锅端。当晚,陈蕃被宦官们诛杀于狱中。



曾记否,陈蕃曾经对窦武怎么说的?对待敌人就应该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度,废话都不要说,抓起来就砍。现在好了,宦官们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窦武当初听了他这席话,还会有他今天这个悲剧吗?



一切假设都是多余的。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



正当皇宫里火并正浓时,有一个宦官敌人,突然闯了进来。这个人的出现,让中常侍曹节大吃一惊,因为这厮向来跟宦官不和,见到宦官仿佛眼里掉进了沙子。不过很快地,曹节了解情况后,他的心马上就平静了。因为他打听到,这家伙深夜赶来,不是来参战的,而是无意进来的。



他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