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364部分

那时汉朝-第364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已经忍了很久了,今天再不说,真的是要疯了。



杨彪当场站了起来,提出了三条反对意见:光武迁都,那是因为以前长安破坏严重,才搬来洛阳的,现在洛阳好好的,干吗要搬往长安?这是一;东汉建都洛阳已久,无缘无故抛弃皇家高庙,割舍皇陵搬走,势必引起百姓不满。这是二。



第三条,杨彪更不客气了。他说:“《石包谶》是本邪书,你也信?”



我想,杨彪心里应该是想说,那本破书,你也好意思拿来忽悠我们?



对于杨彪以上那两条意见,董卓愣了一会儿,没法回答。都这个时候了,不行也要硬着头皮上了。



于是,董卓清清口,这样反驳杨彪:关中肥沃,故秦得并吞六国。现在的长安,木材资源相当丰富,武帝时代的陶灶还在,只要用心经营,什么豪华宫殿房子,不消多久,即可造成。至于百姓嘛,他们算什么,如果谁胆敢不走的,我派兵把他们通通赶到海里去淹死算了。



三句不离杀字,杨彪的心都凉了。好一会儿,他又说道:“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



这话的意思是:迁都可是国家大事,动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收拾安顿就难了,还是请董公三思而后行啊。



三思个啥玩意儿,董卓一听,立马拉长脸皮,黑着脸,阴阴地说道:“杨司徒,你是不是想坏国之大计呀?”



董卓杀气腾腾,这时太尉黄琬一看情势不对,立即站起来说道:“董相国休怒,迁都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杨司徒的意见,仅供参考罢了。”



汉朝三公,两个出来说话了,第三个觉得自己也该说两句话。接着司空荀爽见董卓迁都意决,如果当场跟他闹翻,后果那就严重了。



于是也赶紧出来打圆场道:“其实董相国哪想迁都呀,只不过是因为关东联军逼得太紧,所以才做此大计,借故秦之山形,以便控制天下。”



两个和事老,一前一后,一唱一和,犹如一阵春风,把正怒气腾腾的董卓拍得只剩一缕轻烟了。



就这样,会议在极度不和谐的气氛中,虎头蛇尾地收场了。



然而怒气稍平的董卓,一回到家里,突然又杀气腾腾起来了。原因是黄琬那个所谓的和事老,一退朝就给他上了一道奏。奏书里再也不见朝会上那般温柔细语,而是很明确地表态——反对迁都。



董卓火大了。他突然恍然大悟,黄琬原来是跟杨彪串通好,给他演双簧的。



想跟我玩,老子就陪你玩到底。



二月五日,董卓下诏,以天变灾异为理由,罢免杨彪和黄琬。同时,拜光禄勋赵谦为太尉,而接任杨彪司徒职位的人,则是一个猛人。



这个人,就是在江湖上消失良久的王允。



之前,王允为躲避宦官追杀,改姓隐名,辗转各地。后来,刘宏驾崩,王允到洛阳奔丧,大将军何进把他留住,当了参谋。及宦官被诛,献帝刘协即位,他被拜为太仆。



董卓此举,就是想告诉杨彪和黄琬,他不缺听话做事的人。



事实上,罢免只不过是一个前奏。很快地,杨彪就发现,老董为迁都之事,是真的想动真格了。



城门校尉伍琼,是董卓的亲信,当初袁绍出逃时,董卓想追杀,这家伙替袁绍说过几句话。然而董卓没想到,亲信伍琼也强烈反对迁都,不由分说,叫骂一番,并把他拖出去砍了。



刚杀完了人,杨彪和黄琬主动登门道歉,说不该阻拦董相国迁都。



董卓笑了。看来,这杀一儆百的手段极为正确,他的目的基本实现了。



不过为了解决后顾之忧,他还必须解除一个人的兵权,扫清最后的障碍。这个手握重权的人,才是董卓的真正对手,他就是传说中的战神皇甫嵩。打仗打不过皇甫嵩,玩兵法也玩不过他,董卓还有什么办法能搞他定呢?



很明显,这是个问题。



董卓当然知道,相比之下,皇甫嵩才是一只真的猛虎,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赶进圈子圈住,然后再行动枪。



圈子已经设计好了,它就是洛阳城。只要皇甫嵩进了洛阳城,在他眼皮底下,还能翻得起身吗?



不久,董卓以皇帝的名义下诏,拜左将军皇甫嵩为城门校尉。很快地,诏书就送到皇甫嵩手里。大家一看,都替皇甫嵩揪紧了心。完了,董老虎想使调虎离山之计了。



皇甫嵩看着诏书,半天无话。



这时,有人告诉他:左将军,与其进城受制于董卓,不如咱们响应袁绍,与他抗到底就是了。



说这话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京兆尹盖勋,一个是皇甫嵩的参谋。



皇甫嵩听了,只是沉重地摇摇头,默默地收拾东西,整装上道了。



无论是威望,还是人气,或是玩战争,皇甫嵩都远超董卓。然而这么一个人,怎么会向董卓屈服?



这真是一个谜。



或许只有董卓和皇甫嵩才知道,这不是谜。了解自己的,除了自己还有对手。皇甫嵩或许认为,他现在已经不是董卓的对手了。



董卓真的已经强大到无懈可击了吗?没人知道,也没人敢回答。



直到那一天,答案被公布的时候。





三 内讧



公元一九○年,二月十七日,董卓正式迁都长安。



董卓认为,既然俺在洛阳待不下去了,也不能把好东西留给袁绍等联军。于是在迁都前开抢,把洛阳的富豪全部诛杀,一抢而空。接着,逼洛阳数百万人迁往长安。



洛阳距离长安,距离三百五十公里,中间还要穿过崤山、华山等地。那时,汉朝交通工具落后,董卓能让数百万人顺利到达长安,鬼都不信。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从洛阳到长安的路上,一路都是死人,连绵百里,惨不忍睹。



为了防止袁绍突袭,董卓按原计划留守洛阳。说留守,事实上就是做好撤退准备,他把洛阳宫大大小小宫殿,全部烧光,连民宅、庙宇都不放过。



三月五日,皇帝刘协在众人的保护下,抵达长安城。长安大小之事,暂由司徒王允定夺。董卓告诉他,你办事,我放心,好好干。



三月十八日,董卓开斩袁绍家族,太傅袁隗等全族老小,总共五十来人,一个都不放过。



此时此景,天公都在发怒了。然而放眼一看,袁绍竟然还在迟疑着不发兵。他就像个木偶人,完全没了感情,只会在风里,在雨里,在血里,在无尽的悲号里观望。



观望是一种态度,一种愚蠢的悲剧。



这时,有人实在忍不住了,马上就跳起来,要求袁绍发兵。



这个猛人,就是传说中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他这样警告袁绍,我们一方率领的是义兵,董卓那边,不过是些暴徒,道德的制高点在我们手里,苍天灭董卓的时刻,已经到来了,请赶紧动手吧。



袁绍听了,不摇头,也不点头,只是沉默不语。



曹操见袁绍没有反应,大叫一声道:“既然你不打,我自己打。”



说完,曹操义无反顾地率军离去。



然而很快地,曹操又返回联军集结地酸枣了。



他是落荒而逃回来的。



他在前线跟董卓的将领徐荣干了一架,坐骑被对方的流箭射中,自己差点丢了命。如果不是堂弟曹洪把坐骑让给他,早就死在前线了。



曹操心里憋了一肚子气。不是因为他打了败仗,而是他在前线跟董卓拼命,回来时却看到袁绍天天欢歌艳舞,好一派歌舞升平之气。



竖子啊!竖子不足与之谋!



曹操冲进宴会,对着众人大声骂道:如果肯听他的建议,进军孟津(今河南省孟津东黄河渡口),据守敖仓,封锁太谷关等;然后直入武关,威胁关中三辅之地,跟董卓决一胜败。好了,现在联军挂着的是正义之师招牌,行的是寻欢作乐之事,人人抱足不前,都在作壁上观。你们不觉可耻,我都替你们感到脸烧。



本来,曹操开骂,不过是想刺激一下袁绍等人。可他骂完,大家都像是耳朵聋了似的,无人应答。看着眼前这一切,曹操恍然大悟:这都是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竖子。



曹操再也看不下去了,扭头走人。亲自跑了一趟扬州,又拉回了一千余新兵,回头驻守河内郡。



他之所以回来,一是为了寻找战机,二则是要看看这场征伐大戏,袁绍怎么来收拾。



果然不久,联军内部好戏连连。



首先是,联军原地不动,整天吃喝玩乐,征集的粮食不够吃了。有吃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没得酒喝了,大家都准备作鸟兽散了。



接着,就在诸位准备各奔东西时,有支军队的领导,互相干起架来。一个是兖州州长刘岱,一个是东郡郡长桥瑁。俩人不知怎的,互相看不顺眼,大打出手。结果是,姓刘的把姓桥的杀了。



看着眼前这一切,没人知道袁绍心里在想什么。



一年很快地就闪过去了,晃眼就到了一九一年的春天,他还是按兵不动,等待战机。



还等个屁,黄花菜早凉了。



袁绍却说,菜凉了,加热就是了嘛。为了加热,准备酝酿征伐董卓的战争,他发挥了一向爱出歪主意的特长,提出了一个可笑的方案。



包括袁绍在内,关东诸多将领一致认为,皇帝刘协被董卓控制手里,山高水远的,还不知道是死是活。与其为一个年幼无知的家伙战斗,不如咱重新立一个皇帝,跟董卓对着干。



重立皇帝,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另立中央。那新皇帝立谁呢?



袁绍又认为,这个非幽州牧刘虞不可。



刘虞,字伯安,汉室宗亲,为人宽仁,甚得民意。在刘氏皇族当中,算是个精英分子。



老袁此议一出,老曹就跳出来第一个投反对票。他告诉袁绍:我们之所以起兵,而天下无不响应,原因就是我们站在大义这一边。皇帝刘协又不是刘贺,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把他废了。丑话说在前面,如果要立皇帝,你们自个儿玩去,我是坚决不会响应你们的。



袁绍笑了。老曹你不玩没关系,我不在乎。我真正在乎的是,那两个人要不要陪我玩。



袁绍指的那两个人,一个是袁绍的堂弟袁术,一个就是被袁绍准备推出来当冤大头的刘虞。他这样给袁术写信,说我们准备依照西汉周勃当年诛杀少主,迎接代王刘恒先例,拥护刘虞当皇帝,请予支持。



袁术一看来信,笑了。



袁绍真识趣,他也知道本族兄弟,现在混得不错。袁术身为后将军,除了掌握兵权,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这家伙粮食多。然而袁绍有所不知,同是袁氏子弟,同在一条船上,袁术跟他可是同船不同心呀。



这话说来也不丢人,袁术认为,天下大乱,就像混乱的菜市场,这时候最是容易抢肉的时候。他的野心大得很,要抢肉也要抢最大块的,大到什么程度?当然就是人人都想抢的那大块——皇帝。



袁术想当皇帝?



没错,他就是想当皇帝。而且想的不是一两天,他可是天天在想,做梦在想,醒来在想,吃饭在想,走路也在想。可突然之间,袁绍要他来支持刘虞,那不是扯淡吗?



如果换成别人,袁术会考虑作作秀,表态支持,但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