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那时汉朝 >

第7部分

那时汉朝-第7部分

小说: 那时汉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张良还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既来之,则安之,张良留在了刘邦的身边。或许苍天已作好了安排,刘邦,就是那个让张良实现人生价值的伟男人!



复仇,复仇!



刘邦结识张良后,两人一起去见景驹请兵还攻丰邑。景驹果然是个爽快之人,立即拨了一批人马给刘邦。可恨的是,刘邦还来不及拨马回丰邑报仇,这时秦军却杀过来了。



章邯的部将司马夷血洗相县后,一直杀到了砀县。时势危急,楚王景驹命令刘邦一起带兵向西攻打秦军,收拾秦军后,怎么宰雍齿都是你的事。



拿人家手软,不打是不行的。再说了,砀山曾经是刘邦的活动中心,算是半个革命根据地,拿下砀山也等于给自己打扫一回后院。



于是刘邦立即带兵向西出发,在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面跟秦军干了一架,没想到没打着秦军,还反过来被对方追着屁股一路赶回了留县。



二月。春暖乍寒。



前干不掉司马夷,后报复不了雍齿,刘邦火大了,他再次引兵从留地出发攻打砀山。丰邑已经丢了,如果砀县还要丢,那天下哪里还有我刘三的根据地?这次一定要打下砀县。



打下司马夷,下一个目标就是雍齿。所有从我手里丢去的,我统统都要收回来。



攻找砀县,刘邦只有三千兵。而砀县的秦军却有六千。守城容易攻城难,你要打下砀县,就得鼓励手下拿出以一当十的勇气和杀气。



事实上,刘三做到了。攻了三天三夜,终于打下了砀县。这场胜利连本带利全部还回来了,收编了秦军六千人,连上原来的三千人,总共有九千人。够了,三千都能打掉六千人,我不信我九千人打不掉你区区的丰邑?



三月,刘邦率军回到了丰邑。



丰邑城下,春意融融,芳草连绵。雍齿,我刘三又回来了。我说过,你要为你做过的事负责到底。你等着瞧吧,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兵临丰邑城下,刘邦志在必得。小小的丰邑城,九千兵对一两千兵,就是不打死你也要踩死你。雍齿,让我一次打你个够吧。



开打。



然而,这场本以为没有悬念的战争却出乎刘邦意料之外。雍齿守城有术,使丰邑像一把熊熊烈火,而刘邦的九千兵却如一群群飞蛾扑火纷纷落在城下。不消几天,本来极壮观的军队却像一根被火力融化的冰棍,差不多就只剩下刘邦这个光杆司令了。



九千兵啊,少半是借来的,多半是抢来的,好不容易攒来的一批人,竟然又被雍齿打得溃不成军,对于刘邦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耻辱。



况且在攻打雍齿之前,刘邦可是一路上拔掉砀县和下邑,打了两场胜仗才过来的。两次磨刀实地演习还不能宰掉这豆腐块大的丰邑,这真是太叫人惊讶了。



刘邦抬头望着固若金汤的丰邑城,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气:不,我绝不能认输!终有一天,我一定会拿下丰邑。



战争就像残酷的赌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不怕翻不了本。尽管刘邦又输掉了老本,但他之前有过三千兵翻回两倍兵力的好成绩,所以还是非常有信心再次翻盘。



要想翻本,只能再次借兵。借兵,景驹当然是个好说话的人。然而,当刘邦回头向支持他的景驹老板再次借兵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输得比自己还惨:他已经死在了梁地。



景驹的死,一半是因为自己愚蠢无知,一半是因为自不量力。他愚蠢地自封为楚王,已成为秦朝一大攻击的敌人,却又不自量力地要屯军在彭城东拒绝项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相反,如果连自己几斤几两都弄不清的人,肯定是必死无疑。



项梁早就想干掉景驹了。如今景驹自己要把脑袋提到战刀前,那是不得不砍了。项梁对属下军吏说道:陈胜王是第一个起事的人,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秦嘉竟胆敢背叛陈王立景驹为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杀无赦!



景驹是必须死的。不死,项梁头顶上这个大将军的名衔怎么解释?他是以陈胜王的名义封的,又不是以你景驹王的名义封的。不过,景驹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项梁属下的部将,他也应该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不是败给别的什么人,而是输给了超公斤级的项家军。



项梁收编了秦嘉的军队,驻在胡陵,准备引兵向西。



这时,章邯的部队开过来了。对章邯来说,项梁灭掉景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项梁让他少了一个对手,那么接下来打项梁就可省了不少麻烦。



章邯高兴得太早了。项梁的目标是咸阳,他根本就不把章邯放在眼里,既然你章邯胆敢挡道,那就让血肉开路吧!



于是,项梁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以朱鸡石和馀樊君为将带兵迎战章邯的部队,一路是以项羽为将率军攻打襄城。他分别给两路军下了死命令,不拿掉秦军,就提着自己的人头回来挨刀。



军令如山,气壮江河。章邯,你尽管放马过河吧,你敢过来,不砍你个落花流水决不罢休。



项梁信心十足地等待着前方传来的好消息,然而他却马上等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军生猛,馀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胡陵。



项梁火了,军令状之下岂容逃将?项梁闻听朱鸡石败逃,立即引兵奔入薛(今山东省滕县东南)地,一刀斩了朱鸡石。



这时,刘邦来了。饭要吃,仗要打。没了景驹王,还有项家军,刘邦只好厚着脸皮赶到薛地向项梁借兵。



项梁看着刘邦这可怜样真是哭笑不得。曾经九千人的将领,如今带着一百随从来投奔,你这打的是什么仗?不过,项梁马上向刘邦提出一个要求,借兵可以,但你必须听我的指挥。



事到如今,报仇雪恨事大,听谁的指挥都不重要了,刘邦同意了。那好吧。项梁立即拨给刘邦五千大兵,并且派了十名高级军官配合指导刘邦作战。



刘三,你这次不能再输了,项梁刚砍掉败逃的朱鸡石,想成功还是失败,你自己看着办吧。



刘邦心潮澎湃地带着几千个新家伙回到了丰邑。丰邑就像一块试金石,三番五次地试验着刘邦的忍耐力和斗志。然而,丰邑教会了他如何成长成一个著名的男人,在这几场战争中,他深深地懂得了,屡败屡战,永远都不能放弃战斗,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选择。



如果说,前两次刘邦是怀着十分的愤怒兵临丰邑城下的。那么,这次刘邦可是怀着无比的悲愤攻打雍齿。没有大死就没有大生,刘邦没有辜负项梁的期望,再加上生猛过人的项家军,这次他终于攻下了丰邑。



刘邦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雍齿。然而善于守城的雍齿也练得一腿好跑功,早弃城投奔魏国去了。



刘邦站在城墙之上俯视着丰邑城的断垣残壁,心中不禁百感交集。今日之丰邑非昨日之丰邑,过去的丰邑懂得什么叫爱,如今的丰邑却教他懂得了什么叫恨。他恨雍齿,恨丰邑的父老乡亲。



丰邑曾经是我打下的,当我在前线冲锋陷阵为你们清路时,为什么这些人统统背叛我?你们死守丰邑难道就是为了一辈子待在这种小地方吗?



现在,我打回来不是要挖你们的祖坟,而是要以血与铁的事实告诉你们,其实丰邑城很小,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有打出去,大家才会真正地有肉吃!



既然如此,刘三,我们就跟定你了,一起打出去,一起抢肉吃!





第六章  可怕的章邯




傀儡出世



刘邦千辛万苦地打败雍齿后,总算了却一大心事。然而此时另外一个城市——襄城,世界末日正在降临到这座小城的上空。



五月,夏天的阳光融融,照在骚动的襄城之上。襄城之下,项羽仰望城上,灿烂的阳光射入双瞳之中,显得特别的刺眼。



项梁之前要所有将领立军令状出征各地,项羽是其中一个。其实不用项梁下死命令,这区区之城太小儿科了,只要项羽一声令下,襄城立马就可被夷为平地。



陈兵列阵,一切准备就绪,开打。



但项羽错了,他和之前的刘邦一样,都犯了乐观主义的错误。襄城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丰邑,易守难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



果然,项羽发起无数次的进攻,就收获了无数次的反击,以英勇作战出名的项羽,终于碰上了一颗难拔的硬钉子。



项羽愤怒了。力拔山兮气盖世,难道连一颗钉子都拔不出来吗?我不是刘三,不用请外援,就算是只剩下我一个也要把襄城丢到锅里煮了!



在准备最后一次进攻前,项羽策马阵前,仰望城墙上的袅袅烟火,这一幕对项羽的刺激太大了,只见他猛挥宝剑,下达了一个铁命令:给我打进城去,一个都不能留!



这道铁命令如风雨雷电摧残着襄城,战士们有如神助,快速地攻下了襄城。愤怒像魔鬼般牢牢地控制着项羽,他拿下襄城之后,下令把城里剩下的活人统统坑杀!



襄城之内,哭声震天,成堆成堆的活人被推进了火坑。这就是所谓的革命,逆我者死,顺我者未必昌。然而,杀降不祥,古已有训,此次屠城作为项羽军事生涯中第一个不良纪录,不但暴露了他的残忍性格,也为他的命运埋下了一颗危险的地雷。



让我们回到项梁这里看一幕好戏。半年前,陈胜王被干掉,半年后,项梁才证实这是真的。真楚王和假楚王都没了,至少得重新立一个王。王就是一面旗帜,没有旗帜,战争还能以什么名义进行到底?



于是项梁决定把各诸侯召来议事,刘邦也应邀而来了。



如果不出意外,新一届楚王将是项梁。



可偏偏出了意外,有人拦住项梁,劝他不要自封楚王成为众矢之的,这个人正是老不死的家伙范增。



范增,居巢(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人,后来项羽又尊他为“亚父”。所谓尊号“亚父”,其实是尊敬他老人家而给的一个称号,俗称干爹,地位仅次于父亲。范增出道时,年已七十,差不多是项羽加上他父亲的岁数,所以叫他干爹是项羽抬举他,按辈分项羽应该叫他干爷爷也一点都不过分。



范增这位爷爷级人物,平时深居简出,不喜欢养鸟喂虾,不爱喝老爸茶,也不喜欢玩彩票。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研究兵法。老家伙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没有炼成一只狐狸精,反而修成了一个人精。范人精一肚子奇谋妙计,恰值天下大乱,正是走出家门为国家发挥余热的好时候,于是他来投奔项梁了。



范增给项梁简述了不立他为王的几条理由:



第一,陈胜举事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当初楚怀王被骗到秦国,后秦又灭楚,楚最无辜,所以楚人到现在还可怜楚王。而陈胜没有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为楚王,民望不归,理所当然失败。



第二,如今楚人争先恐后地归附你项梁,不是因为你能力过人,而是因为你项家祖上世世代代为楚将。



综合以上两点得出结论:唯有立六国时楚王后代为王,方可实至名归凝聚人心。楚南公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果楚国人都团结反秦,必胜无疑。



姜还是老的辣。此言有理有据,不服还不行,项梁深以为然,决定立楚国之后为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