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心内科笔记 >

第12部分

心内科笔记-第12部分

小说: 心内科笔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血压疫苗有望五年内上市
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高血压患者可能只需注射疫苗,就能有效控制血压。该治疗型疫苗是瑞士一家制药企业多年研发的结果。目前,疫苗还处于小范围临床试验,有48位高血压患者已经完成了一个注射疗程,预期降压效果能维持4个月左右。据悉,疫苗将于五年内上市,相关研究结果已发表于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上。
高血压疫苗主要作用于血管紧张素系统,注入体内时,疫苗就会“感染”患者,刺激免疫系统生成血管紧张素抗体,抑制血管紧张素,从而把血压降下来。
疫苗研发人员认为,与传统口服降压药物相比,高血压疫苗具有多方面优势。第一,口服降压药物半衰期短,无法稳定控制清晨血压,而此时正是中风和心梗的高发时段;高血压疫苗就无此担忧,试验证实,疫苗能保证患者凌晨血压显著下降。第二,疫苗每年只需注射三次,避免了每天定点服药的麻烦,依从性明显优于口服药。第三,如今有些高血压口服药也是依据血管紧张素的原理治疗,但不少患者觉得降压效果不明显而自行停服。还有患者服用后不良反应较大。而高血压疫苗不良反应小,只有一些类似流感的症状,患者更易接受。
“高血压疫苗为高血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2007年,英国也有一家制药企业宣布,利用血管紧张素原理研制出疫苗,并进入2期临床。”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及心内科主任柯元南教授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但这种疫苗也有缺陷,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对部分患者来说并不适用。”高血压发病机制有很多种,肾素血管紧张素活性高只是一种机制,针对该系统的疫苗对其他作用机制引发的高血压效果可能不会太好。因此,很多患者并不能从中受益。
柯元南指出,不论英国还是瑞士研发的疫苗,离大规模临床试验都有一段距离,何时能通过批准上市尚未可知,进入中国则可能是六七年后的事了。(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替米沙坦、雷米普利或两药联合用于高危患者对血管事件的作用
ONTARGET研究
摘要
背景:对于没有心力衰竭,有血管性疾病或高危糖尿病的患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这类病人中的地位尚不清楚。我们比较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雷米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以及两药联合对有血管性疾病或高位糖尿病患者的作用。
方法:在3周的单盲导入期后,患者接受双盲随机分配,8576例患者接受雷米普利10mg/天,8542例患者接受替米沙坦80mg/天,8502例患者接受两药联合治疗。主要复合终点为心血管原因的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因心力衰竭住院。
结果:替米沙坦组(0。9/0。6 mm Hg)和联合治疗组2。4/1。4 mm Hg的血压均低于雷米普利组。平均随访56个月之后,雷米普利组共发生主要终点事件1412例(16。5%),替米沙坦组1423例(16。7%),与雷米普利组相比相对危险度为1。01; 95% 可信区间; 0。94 ~ 1。09。与雷米普利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咳嗽(1。1% vs。 4。2%; P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