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44部分

后汉书-第144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二四一页九行长水校尉樊*(儵)**'鯈'*据樊宏传改。下同。
  一二四二页四行□我戟按:王先谦谓类聚十五引续汉书作“弃子戟”。
  一二四二页一一行中子楷按:“楷”原作“揩”,据汲本、殿本改正。下同。
  一二四四页一0行且出口入耳之言谁今知之王先谦谓“今”当为“令”之误文,言出于子口,入于我耳,我不言,谁令他人知之,语意自顺。今按:今犹即也,则也,言谁则知之,王说未谛。
  一二四四页一一行至轮氏按:“轮”续志同,前志作“纶”。
  一二四五页二行义偏情较按:殿本“较”作“驳”。 后一页
  后汉书卷三十七 桓荣丁鸿列传 第二十七
  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也。'一'少学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二'
  贫窭无资,'三'常客佣以自给,精力不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至王莽篡位乃归。
  会朱普卒,荣奔丧九江,负土成坟,因留教授,徒觽数百人。莽败,天下乱。
  荣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闲。
  注'一'续汉书曰:“荣本齐人,迁于龙亢,至荣六叶。”东观记曰:“荣本齐桓公后也。桓公作伯,支庶用其谥立族命氏焉。”
  注'二'朱普字公文,受业于平当,为博士,徒觽尤盛。见前书。
  注'三'字林曰:“窭,空也。”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余,始辟大司徒府。时显宗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荣弟子豫章何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世祖从容问汤'一'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二'拜为议郎,赐钱十万,入使授太子。
  每朝会,辄令荣于公卿前敷奏经书。帝称善,曰:“得生几晚!”会欧阳博士缺,帝欲用荣。荣叩头让曰:“臣经术浅薄,不如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嚱弘。”
  帝曰:“俞,往,女谐。”'三'因拜荣为博士,引闳、弘为议郎。
  注'一'从音七容反。
  注'二'谢承书曰:“何汤字仲弓,豫章南昌人也。荣门徒常四百余人,汤为高第,以才明知名。荣年四十无子,汤乃去荣妻为更娶,生三子,荣甚重之。后拜郎中,守开阳门候。上微行夜还,汤闭门不纳,更从中东门入。明旦,召诣太官赐食,诸门候皆夺俸。建武十八年夏旱,公卿皆暴露请雨。洛阳令着车盖出门,汤将恚抗沉畛凳瞻福汹饬罟伲萏阑㈥谥欣山I洗柼驹唬骸耵裎浞颍罡沙牵翁乐揭病!酪悦骶⑹谔樱萍鋈伲侔菸甯夤啬诤睢
  荣常言曰:‘此皆何仲弓之力也。’”注'三'续汉书曰:“闳字作明。”俞,然也。然其所举,□令往,言汝能和谐此官。谢承书曰:“嚱弘字奉卿,吴郡人也。家代为冠族。少有英才,与桓荣相善。
  子徽,至司徒长史”也。
  车驾幸大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籍,'一'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猒,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二'特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三'后荣入会庭中,诏赐奇果,受者皆怀之,荣独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以是愈见敬厚,常令止宿太子宫。积五年,荣荐门下生九江胡宪侍讲,乃听得出,旦一入而已。荣尝寝病,太子朝夕遣中傅问病,赐以珍羞、帷帐、奴婢,谓曰:“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四'后病愈,复入侍讲。
  注'一'蕴籍犹言宽博有余也。蕴音于问反。
  注'二'猒,服也。音一叶反。
  注'三'吹管奏雅颂也。
  注'四'不讳谓死也。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讳也。
  二十八年,大会百官,诏问谁可傅太子者,髃臣承望上意,皆言太子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一'博士张佚正色曰:“今陛下立太子,为阴氏乎?为天下乎?
  即为阴氏,则阴侯可;为天下,则固宜用天下之贤才。”帝称善,曰:“欲置傅者,以辅太子也。今博士不难正朕,况太子乎?”即拜佚为太子太傅,而以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荣大会诸生,陈其车马、印绶,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荣以太子经学成毕,上疏谢曰:“臣幸得侍帷幄,执经连年,而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今皇太子以聪叡之姿,通明经义,观览古今,储君副主莫能专精博学若此者也。斯诚国家福佑,天下幸甚。臣师道已尽,皆在太子,谨使掾臣汜再拜归道。”'二'太子报书曰:“庄以童蒙,学道九载,而典训不明,无所晓识。夫五经广大,圣言幽远,非天下之至精,岂能与于此!
  '三'况以不才,敢承诲命。昔之先师谢弟子者有矣,上则通达经旨,分明章句,'四'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五'
  今蒙下列,不敢有辞,愿君慎疾加餐,重爱玉体。”'六'
  注'一'言可任也。
  注'二'续汉书曰:“三公东西曹掾四百石,余掾比二百石。”归犹谢也。
  注'三'此上二句,周易之系辞。与音预。
  注'四'前书丁宽受学于田何,学成,何谢宽,宽东归,何谓门人曰:“易东矣。”
  是先师谢弟子。
  注'五'韩诗外传曰“孔子行,见嚱鱼哭。孔子曰:‘子非有丧,何哭悲也?’嚱鱼曰:‘吾少而好学,周流诸侯,以没吾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见者亲也。’孔子曰:‘弟子识之。’于是门人辞归者十有三”也。
  注'六'史记曰:“伏闻太后玉体不安。”君子于玉比德,故以言也。
  三十年,拜为太常。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乃若是哉!”'一'
  注'一'东观汉记曰:“荣为太常,元卿来候荣,荣诸弟子谓曰:‘平生笑尽气力,今何如?’元卿曰:‘我安能知此哉!’”显宗即位,尊以师礼,甚见亲重,拜二子为郎。荣年踰八十,自以衰老,数上书乞身,辄加赏赐。乘舆尝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及荣门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言辄曰“大师在是”。'一'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其恩礼若此。
  注'一'东观记曰“时执经生避位发难,上谦曰‘大师在是’”也。
  永平二年,三雍初成,拜荣为五更。'一'每大射养老礼毕,帝辄引荣及弟子升堂,执经自为下说。'二'乃封荣为关内侯,食邑五千户。'三'
  注'一'三雍,宫也,谓明堂、灵台、辟雍。前书音义曰:“皆睰天人雍和之气为之,故谓三雍。”五更,解见明纪。
  注'二'下说谓下语而讲说之也。
  注'三'东观记曰:“荣以尚书授朕十有余年。诗云:‘日就月将,示我显德行。’乃封之。”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帝幸其家问起居,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黙茵、帷帐、刀□、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黙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頉茔于首山之阳。'一'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其余门徒多至公卿。'二'子郁嗣。'三'
  注'一'首阳山在今偃师县西北也。
  注'二'华峤书曰:“荣弟子丁鸿学最高。”
  注'三'华峤书曰:“荣长子雍早卒,少子郁嗣。”
  论曰:张佚讦切阴侯,以取高位,危言犯觽,义动明后,知其直有余也。若夫一言纳赏,志士为之怀耻;'一'受爵不让,风人所以兴歌。'二'而佚廷议戚援,自居全德,'三'意者以廉不足乎?昔乐羊食子,有功见疑;西巴放麑,以罪作傅。'四'盖推仁审伪,本乎其情。君人者能以此察,则真邪几于辨矣。'五'
  注'一'秦兵围赵,时鲁仲连在赵,因说令退兵。平原君赵胜乃以千金为仲连寿,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能排患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去,终身不复见。见史记也。
  注'二'诗小雅角弓篇曰:“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风人犹诗人也。
  注'三'佚谏云“当用天下之贤才”,而乃自当其任,故曰“自居全德”。全德言无玷缺也。庄子曰“是谓全德”也。
  注'四'并解见吴汉传。
  注'五'几,近也,音钜依反。
  郁字仲恩,少以父任为郎。敦厚笃学,传父业,以尚书教授,门徒常数百人。
  荣卒,郁当袭爵,上书让于兄子泛,显宗不许,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先师子,有礼让,甚见亲厚,常居中论经书,问以政事,稍迁侍中。'一'
  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郁校定于宣明殿,'二'以侍中监虎贲中郎将。
  注'一'东观记曰“永平十四年为议郎,迁侍中”也。
  注'二'华峤书曰“帝自制五行章句”,此言“五家”,即谓五行之家也。宣明殿在德阳殿后。东观记曰:“上谓郁曰:‘卿经及先师,致复文雅。’其冬,上亲于辟雍,自讲所制五行章句已,复令郁说一篇。上谓郁曰:‘我为孔子,卿为子夏,起予者商也。’又问郁曰:‘子几人能传学?’郁曰:‘臣子皆未能传学,孤兄子一人学方起。’上曰:‘努力教之,有起者即白之。’”永平十五年,入授皇太子经,迁越骑校尉,诏□太子、诸王各奉贺致礼。郁数进忠言,多见纳录。'一'肃宗即位,郁以母忧乞身,诏听以侍中行服。'二'建初二年,迁屯骑校尉。
  注'一'东观记曰:“皇太子赐郁鞍马、刀□,郁乃上疏皇太子曰:‘伏见太子体性自然,包含今古,谦谦允恭,天下共见。郁父子受恩,无以明益,夙夜臱惧,诚思自竭。愚以为太子上当合圣心,下当卓绝于觽,宜思远虑,以光朝廷。’”注'二'华峤书曰“郁上书乞身,天子忧之,有诏公卿议。议者皆以郁身为名儒,学者之宗,可许之,于是诏郁以侍中行服”也。
  和帝即位,富于春秋,侍中窦宪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颇涉经学,上疏皇太后曰:“礼记云:‘天下之命,悬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而不勤;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一'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前,平成圣德。'二'近建初元年,张酺、魏应、召训亦讲禁中。'三'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渐教学,而独对左右小臣,未闻典义。昔五更桓荣,亲为帝师,子郁,结发敦尚,继传父业,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给事禁省,更历四世,今白首好礼,经行笃备。又宗正刘方,宗室之表,善为诗经,先帝所曪。宜令郁、方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
  由是迁长乐少府,复入侍讲。顷之,转为侍中奉车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鸿为太常。明年,病卒。
  注'一'自礼记以下,至此以上,皆大戴礼之文也。切而不勤,谓习与智长,则常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