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173部分

后汉书-第173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追赠益州太守。所着论、策、奏、教、书、诗、记、嘲,凡二十篇。'二'
  注'一'疽,痈也。
  注'二'袁山松书曰:“穆着论甚美,蔡邕尝至其家自写之。”
  穆前在冀州,所辟用皆清德长者,多至公卿、州郡。子野,少有名节,仕至河南尹。'一'初,穆父卒,穆与诸儒考依古义,谥曰贞宣先生。'二'及穆卒,蔡邕复与门人共述其体行,谥为文忠先生。'三'
  注'一'野字子辽,见荀爽荐文。
  注'二'谥法曰:“清白守节曰贞,善闻周达曰宣。”
  注'三'袁山松书曰:“蔡邕议曰:‘鲁季文子,君子以为忠,而谥曰文子。又传曰:“忠,文之实也。”忠以为实,文以彰之。’遂共谥穆。荀爽闻而非之。故张墼唬骸蜈终撸现窍轮欤恃铡€芍恋拢晃庞汹帧V臁⒉谈饕运ナ狸胺癫涣ⅲ仕揭橹!甭墼唬褐炷录戎苌艘澹郴偎祝б唬е疽峙笥沃剑熳啪恢邸2嚏咭晕抡甓拢肿髡欢闫渲卵伞#ФЦ强鬃映啤吧辖徊悔疲陆徊击颉保в衷弧瓣唐街偕朴肴私弧保酉闹湃艘辔式挥谧诱拧#模Ч室酌鳌岸辖稹敝澹澹亍把嗯蟆敝ァ#Я舴蛭幕岣ㄈ剩绷露辔胖眩奔闷湟妫撸Ю傄虑愀牵诮徵分颍炻∑浜茫О耍构探徽咧窖伞#Ь牛е聊颂铩Ⅰ肌㈨'、霍之游客,'一0'廉颇、翟公之门宾,'一一'进由埶合,退因衰异。
  又专诸、荆卿之感激,'一二'侯生、豫子之投身,'一三'情为恩使,命缘义轻。
  皆以利害移心,怀德成节,非夫交照之本,未可语失得之原也。穆徒以友分少全,因绝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一四'蔡氏贞孤之言,其为然也!古之善交者详矣。汉兴称王阳、贡禹、陈遵、张竦,'一五'中世有廉范、庆鸿、陈重、赖义云。
  注'一'左传曰:“顽嚚不友,是与比周。”杜预注云:“比,近也。周,密也。”
  注'二'邕论略曰:“闻之前训曰:‘君子以朋友讲习,而正人无有淫朋。’是以古之交者,其义敦以正,其誓信以固。逮至周德始衰,颂声既寝,伐木有‘鸟鸣’之刺,谷风有‘弃予’之怨,其所由来,政之缺也。自此已降,弥以陵彁,或阙其始终,或强其比周。是以摚鸹计淙唬壅咦蛔蝗缫病<睬潮《≌哂兄衽蟮扯挥握哂兄F渎劢灰玻桓还笤蛉苏ぶ都蛉苏ブJ且跃由魅怂越患海蠹核越蝗耍还笤蛭薇┘停都蛭奁芍鲆印9试渌岳矗蛑渌匀ィ患渌允迹蝥埰渌灾铡1苏晔空撸都淮蚋还螅还蟛唤竞跗都士晒笠病8桥笥阎溃幸逶蚝希抟逶蚶搿I圃蚓靡煌缴裕裨蛑腋嫔苹逯裨蛑梗拮匀柩伞9示硬晃善校换既酥偶阂病P庞锌晒橹拢徊∪酥都阂病2恍一蛉唬蚬院穸≡鹩谌耍蛊湓兑樱磺笾罴憾磺笾钊耍唐湎∫印7蛟对瓜【讨淘诤豕芨囊病W酉闹湃宋式挥谧诱牛痈饔形藕醴蜃樱辉蛞越换逡病I桃部恚矢嬷跃嗳耍σ柴郏恃抵匀萦偅鞔悠湫卸弥V劣谥倌嶂蹋蚍喊偠兹剩史巧撇幌玻侨什磺祝挥我苑剑嵊岩晕模晌薇嵋病9攘鹤右嘣唬骸闹炯韧ǎ晃牛阎镆病!窠计淞鞫湓矗∑淠┒灼浔荆弈宋慈粼衿湔砥湫埃肫浔伺┙允蚨鲤⒀伞7蚴蛞嗌衽┲喂龋腽⒉⑽沂⒁玻菇欢煞希蚴蚱漤┮印
  括二论而言之,则刺薄者博而洽,断交者贞而孤。孤有羔羊之节,与其不获已而矫时也,走将从夫孤焉。”
  注'三'易系辞之言也。
  注'四'并见论语。
  注'五'易系辞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注'六'诗小雅伐木序云:“燕朋友故旧也。”其诗曰:“伐木浒浒,酾酒有藇。”
  酾音所宜反。藇音序。
  注'七'论语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又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注'八'左传曰,吴季札以缟带赠子产,子产献纻衣焉。孔丛子曰:“孔子与程子相遇于涂,倾盖而语。”倾盖谓驻车交盖也。前书曰,王阳、贡禹相与为友,朱博与萧育为友,时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趣舍同,相荐达。
  注'九'方,道也。
  注'一0'窦婴,孝文皇后从兄子,封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武帝时为丞相。
  田汀*(武)**'景'*帝王皇后同产弟,为太尉。汀蕴蠊是仔遥允露嘈В坷羟鲌死呓匀ビざ橥‘。恚喟荽蠼噫⒆踊羧ゲ∥羝锝晕笏韭怼Hゲ≈嚷挥氪蠼龋允呛笄嗳账ザゲ∫婀螅喙嗜嗣畔露嗳ナ氯ゲ。霉倬粢病
  注'一一'史记曰,廉颇赵人,封为信平君,假相国。长平之免归也,故客尽去;
  及复用为将,客又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以市道交,君有埶我即从君,无埶即去,此其理也,又何怨焉?”下邽翟公为廷尉,宾客亦填门;及废,门外可设爵罗。后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也。
  注'一二'史记曰,专诸,堂邑人。吴公子光以嫡嗣未得立,请专诸刺吴王僚。
  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是其无如我何?”光乃置酒请王僚。酒酣,专诸置匕首鱼炙之中,以刺王僚,立死。又曰,荆轲,恚艘病Q嗵拥ぶ视谇兀赝跽鲋簧疲ぴ雇龉椋腴鸾唤幔俗鹞锨洌饰街G洹i鹑肭兀淌蓟什凰於酪病
  注'一三'史记曰,侯嬴,魏隐士,为大梁夷门门者,魏公子无忌请为上客。秦围邯郸,嬴教公子窃兵符北救赵,乃自刭。又曰,豫让,晋人。赵襄子灭智伯,让曰:“士为知己者死。”乃变名姓,欲刺襄子,襄子令执之,遂伏□而死。
  注'一四'易曰:“西南得朋。”
  注'一五'前书曰,陈遵字孟公,杜陵人也。张竦字伯松。竦博学通达,以廉俭自守,而遵放纵不拘。操行虽异,然相亲友也。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一'恢独*(皦)**'曒'*然不□于法,'二'
  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三'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荅。
  注'一'为交通关涉也。
  注'二'*(皦)**'曒'*,明也,音公鸟反。或从“白”作“皎”,音亦同。
  注'三'介,特也。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一'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坐以抵罪。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觽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二'
  注'一'东观记京兆尹张恂召恢,署户曹史。
  注'二'华峤书曰:“安擢为宛令,以病去。章帝行过颍川,安上书,召拜御史,迁至巴郡太守。而恢在家,安与恢书通问,恢告吏口谢,且让之曰:‘为宛令不合志,病去可也。干人主以窥觎,非也。违平生操,故不报。’安亦节士也,年十三入太学,号奇童。洛阳令周纡自往候安,安谢不见。京师贵戚慕其行,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及后捕案贵戚宾客,安开壁出书,印封如故。”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一'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二'宪弟夏阳侯绬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常以埶盛为咎。伏念先帝,圣德未永,早弃万国。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三'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经曰:‘天地乖互,觽物夭伤。君臣失序,万人受殃。’政失不救,其极不测。
  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四'皇太后永无臱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诏赐钱,太医视疾。恢荐任城郭均、成阳高凤,而遂称笃。拜骑都尉,上书辞谢曰:“仍受厚恩,无以报效。夫政在大夫,孔子所疾;'五'世卿持权,春秋以戒。'六'圣人恳恻,不虚言也。
  近世外戚富贵,必有骄溢之败。今陛下思慕山陵,未遑政事;诸舅宠盛,权行四方。若不能自损,诛罚必加。臣寿命垂尽,临死竭愚,惟蒙留神。”诏听上印绶,乃归乡里。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七'觽庶痛伤之。
  注'一'东观记载恢所上书谏曰:“春秋之义,王者不理夷狄。得其地不可垦发,得其人无益于政,故明王之于夷狄,红縻而已。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以汉之盛,不务修舜、禹、周公之*(术)**'德'*,而无故兴干戈,动兵革,以求无用之物,臣诚惑之!”
  注'二'决录注曰:“调字叔和,为河南尹。永和二年,坐买洛阳令同郡任棱竹田及上罢城东漕渠免官。”
  注'三'春秋谓年也。言年少,春秋尚多,故称富。
  注'四'四舅谓窦宪、弟笃、景、绬也。
  注'五'论语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
  注'六'左传曰:“齐崔氏出奔恚А!惫虼唬骸按奘险吆危科氪蠓颉3拼奘险吆危勘帷j挛幔考ナ狼湟病!
  注'七'挽,引柩也。
  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一'
  注'一'三辅决录注曰:“己字伯文,为郎非其好也,去官。”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家于汝阴。六世祖比干,学尚书于朝错,'一'
  武帝时为廷尉正,与张汤同时。汤持法深而比干务仁恕,数与汤争,虽不能尽得,然所济活者以千数。后迁丹*(杨)**'阳'*都尉,因徙居平陵。敞父宠,建武中为千乘都尉,以病免,遂隐居不仕。
  注'一'何氏家传:“*(云并)**'六世'*祖父比干,字少卿,经明行修,兼通法律。
  为汝阴县狱吏决曹掾,平活数千人。后为丹阳都尉,狱无冤囚,淮汝号曰‘何公’。征和三年三月辛亥,天大阴雨,比干在家,日中梦贵客车骑满门,觉以语妻。语未已,而门有老妪可八十余,头白,求寄避雨,雨甚而衣履不沾清。雨止,送至门,乃谓比干曰:‘公有阴德,今天锡君策,以广公之子孙。’因出怀中符策,状如简,长九寸,凡九百九十枚,以授比干,子孙佩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