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后汉书 >

第93部分

后汉书-第93部分

小说: 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0二页一三行而舆毂致数千里按:汲本﹑殿本“舆”作“与”。
  八0六页一行是时军旅代兴按:原脱“兴”字,径据汲本﹑殿本补。
  八0六页四行安丰阳泉蓼*(安)*安风四县据刊误删。
  八0九页三行封勋弟嘉为安丰侯按:沉家本谓续志庐江郡安风侯国,安丰自为县,则嘉所封实安风,亦融所食四县之一,而其名则不同矣。此“丰”字盖因上文而误。
  八一0页四行度辽将军吴棠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吴棠”袁宏纪作“吴常”。
  八一0页八行至三木楼山按:集解引惠栋说,谓“三木楼山”袁宏纪作“沐楼山”。
  八一0页八行匈奴河水刊误谓匈河,水名,多一“奴”字。按:校补谓前书匈奴传云赵破奴万余骑出令居数千里,至匈奴河水,臣瓒云水名也,与武纪注同,未尝言名有误。刊误则据破奴本传但云“匈河”,为衍“奴”字,不知匈奴河可省称匈河也。
  八一二页四行宪阴喝不得对按:御览一五二引,“阴喝”作“喑呜”。
  八一二页一三行切切犹勤勤也按:此注原在“为言”下,据汲本﹑殿本移正。
  八一三页二行笃弟景绬并中常侍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中常侍宦者之职,非外戚所宜居,恐有误。
  八一三页八行尝考劾父勋狱按:“尝”原斗“当”,径改正。
  八一三页九行齐殇王按:刊误谓“殇”当作“炀”,彼既有子,不得谥“殇”明矣。
  八一四页四行南单于屯屠河按:校补谓南单于传“河”作“何”,同。
  八一四页六行出*(□)**'稒'*阳塞王先谦谓前志作“稒阳”,此误。今据改。注同。
  八一四页一二行汉有南北军*'北军'*中候一人刊误谓汉有北军中候耳,衍“南”字。校补谓“南北军”下误脱“北军”二字耳,传言北军,注应先释所起,无突举北军之理。按:校补说是。今据补。
  八一四页一二行掌临五营刊误谓“临”当作“监”。今按:临亦监也,刘说泥。
  八一五页九行暨南单于东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髃骁骑三万按:文选“东”下有“胡”字,“三万”作“十万”。
  八一七页二行敻其邈兮亘地界按:“邈”原作“□”,径据汲本﹑殿本改。注同。
  八一九页六行出为魏郡按:刊误谓下少“太守”二字。
  八二0页六行安丰侯万全按:沉家本谓“丰”当作“风”。
  八二一页一三行见于面也艺文类聚三十一引“见”作“次”。按:次于面谓仅次于见面也,义较长。
  八二二页二行*'故'*城在今汴州雍丘县东按“城”上明脱一“故”字,今补。
  八二二页三行颜回饭蔬食按:今论语作“饭疏食”,而不云“颜回”,校补谓蔬疏古通作,惟注以为“颜回”则误。
  八二二页七行擢章为羽林郎将按:黄山校补及沉家本后汉书琐言皆谓“郎”上疑夺“中”字。 后一页
  后汉书卷二十四 马援列传 第十四
  *子廖子防兄子严族孙棱*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一'
  武帝时,以吏二千石自邯郸徙焉。'二'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罗反,被诛,'三'故援再世不显。'四'援三兄况﹑余﹑员,'五'并有才能,王莽时皆为二千石。'六'
  注'一'马服者,言能服驭马也。史记曰,赵惠文王以奢有功,赐爵号为马服君。
  注'二'东观记曰:“徙茂陵成欢里。”
  注'三'重合,县,属勃海郡,故城在今沧州乐陵县东。马何罗与江充相善,充既诛,遂惧罪及己,谋反,伏诛。事见前书。
  注'四'祖及父不得为显任也。东观汉记,通生宾,宣帝时以郎持节,号使君;
  使君生仲,仲官至玄武司马;仲生援。
  注'五'东观记曰:“况字长平,余字圣卿,员字季主。”
  注'六'况,河南太守。余,中垒校尉。员,增山连率。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一'乃辞况,欲就边郡田牧。'二'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三'会况卒,援行服儙年,不离墓所;敬事寡□,不冠不入庐。'四'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五'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数百家。'六'转游陇汉闲,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身衣羊裘皮藳。
  注'一'东观记曰:“受齐诗,师事颍川满昌。”
  注'二'东观记曰:“援以况出为河南太守,次两兄为吏京师,见家用不足,乃辞况欲就边郡畜牧”也。
  注'三'从其所请也。
  注'四'庐,舍也。
  注'五'王莽置司命官,上公已下皆纠察。
  注'六'续汉书:“援过北地任氏畜牧。自援祖宾,本客天水,父仲又尝为牧*(帅)**'师'*令。是时员为护苑使者,故人宾客皆依援。”
  王莽末,四方兵起,莽从弟卫将军林广招雄俊,乃辟援及同县原涉为掾,'一'
  荐之于莽。莽以涉为镇戎大尹,'二'援为新成大尹。'三'及莽败,援兄员时为增山连率,'四'与援俱去郡,复避地凉州。世祖即位,员先诣洛阳,帝遣员复郡,卒于官。援因留西州,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
  注'一'涉字巨先,见前书。
  注'二'王莽改天水为镇戎,改太守为大尹。
  注'三'莽改汉中为新成也。
  注'四'莽改上郡为增山,连率亦太守也。莽法,典郡者公为牧,侯称卒正,伯称连率,其无封爵者为尹也。
  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辏б唬嗌疲晕戎恋蔽帐只度缙缴鍪⒊卤菸溃匝釉耄话堇癖希钩鼍凸荩贫疾嫉ヒ漏p'二'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三'警跸就车,磬折而入,'四'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五'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六'如偶人形。'七'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八'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九'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注'一'说文曰:“辏桃病!倍旁ぷ⒆蟠骸瓣,闾门也。”
  注'二'东观记*(曰)*“都”作“荅”。史记曰:“荅布千匹。”前书音义曰:“荅布,白叠布也。”何承天纂文曰:“都致﹑错履﹑无极,皆布名。”方言曰:“禅衣,江﹑淮﹑南楚之闲谓之褋,关之东西谓之襌衣。”
  注'三'解在公孙述传。
  注'四'磬折者,屈身如磬之曲折,敬也。
  注'五'哺,食也。史记,周公诫伯禽曰:“吾一沐三握发,一食三吐哺,犹恐失天下士心也。”
  注'六'言若布帛修整其边幅也。左传曰:“如布帛之有幅焉,为之度,使无迁。”
  注'七'礼记曰:“谓为俑者不仁。”郑玄云:“俑,偶人也。有面目机发,有似于生人也。”俑音勇。
  注'八'稽,留也。
  注'九'言述志识褊狭,如坎井之蛙。事见庄子。
  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援至,引见于宣德殿。世祖迎笑谓援曰:“卿遨游二帝闲,今见卿,使人大臱。”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一'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
  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二'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三'今见陛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帝甚壮之。援从南幸黎丘,转至东海。及还,以为待诏,使太中大夫来歙持节送援西归陇右。
  注'一'家语曰:“君择臣而任之,臣亦择君而事之。”
  注'二'东观记曰“援初到,□令中黄门引入,时上在宣德殿南庑下,但帻坐”,故云“简易”也。
  注'三'盗犹窃也。
  隗嚣与援共卧起,问以东方流言及京师得失。'一'援说嚣曰:“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二'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嚣曰:“卿谓何如高帝?”援曰:“不如也。高帝无可无不可;'三'今上好吏事,动如节度,又不喜饮酒。”嚣意不怿,曰:“如卿言,反复胜邪?”然雅信援,故遂遣长子恂入质。援因将家属随恂归洛阳。居数月而无它职任。援以三辅地旷土沃,而所将宾客猥多,乃上书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许之。
  注'一'流犹传也。
  注'二'东观记曰凡十四见。
  注'三'此论语孔子自言己之所行也。
  会隗嚣用王元计,意更狐疑,'一'援数以书记责譬于嚣。嚣怨援背己,得书增怒,其后遂发兵拒汉。援乃上疏曰:“臣援自念归身圣朝,奉事陛下,本无公辅一言之荐,左右为容之助。'二'臣不自陈,陛下何因闻之。夫居前不能令人轾,居后不能令人轩,'三'与人怨不能为人患,臣所耻也。故敢触冒罪忌,昧死陈诚。臣与隗嚣,本实交友。初,嚣遣臣东,谓臣曰:‘本欲为汉,愿足下往观之。
  于汝意可,即专心矣。’及臣还反,报以赤心,实欲导之于善,非敢谲以非义。
  而嚣自挟奸心,盗憎主人,'四'怨毒之情遂归于臣。臣欲不言,则无以上闻。
  愿听诣行在所,极陈灭嚣之术,得空匈腹,申愚策,退就陇亩,死无所恨。”
  帝乃召援计事,援具言谋画。因使援将突骑五千,往来游说嚣将高峻、任禹之属,下及羌豪,为陈祸福,以离嚣*(友)**'支'*党。
  注'一'狐性多疑,故曰狐疑。
  注'二'邹阳书曰:“蟠木成万乘之器者,左右为之容。”
  注'三'言为人无所轻重也。诗云:“如轾如轩。”轾音丁利反。
  注'四'左传晋伯宗妻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
  援又为书与嚣将杨广,使晓劝于嚣,曰:“春卿无恙。'一'前别冀南,'二'寂无音驿。援闲还长安,因留上林。窃见四海已定,兆民同情,而季孟闭拒背畔,为天下表的。'三'常惧海内切齿,思相屠裂,故遗书恋恋,以致恻隐之计。乃闻季孟归罪于援,而纳王游翁谄邪之说,'四'自谓函谷以西,举足可定,以今而观,竟何如邪?援闲至河内,过存伯春,'五'见其奴吉从西方还,说伯春小弟仲舒望见吉,欲问伯春无它否,竟不能言,晓夕号泣,婉转尘中。又说其家悲愁之状,不可言也。夫怨雠可刺不可毁,援闻之,不自知泣下也。援素知季孟孝爱,曾、闵不过。夫孝于其亲,岂不慈于其子?可有子抱三木,而跳梁妄作,自同分羹之事乎?'六'季孟平生自言所以拥兵觽者,欲以保全父母之国而完坟墓也,又言苟厚士大夫而已。而今所欲全者将破亡之,所欲完者将毁伤之,所欲厚者将反薄之。季孟尝折愧子阳而不受其爵,'七'今更共陆陆,'八'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若复责以重质,当安从得子主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