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希特勒的间谍 >

第14部分

希特勒的间谍-第14部分

小说: 希特勒的间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指挥他们在那里进行活动,而且不受外交部的干预。
    这样的压力和活动在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七日达到了顶点。那一天成立了将海
德里希的党政机构合二为一的一个机构,它就是德国保安总局。它是由保安警察总
局和党卫队保安处总部合并而成的。党卫队保安处三科变成了德国保安总局六司,
这个司负责对外情报工作。  (帝国保安总局其他几个司是;一司,负责人事;二
司,负责行政事务;三司,负责国内情报工作;四司,盖世太保;五司,秘密侦探
;很久以后才增设的七司,负责意识形态问题的分析研究。  )赖因哈德·海德里
希以党卫队中将的军衔和保安警察暨党卫队保安处首脑的头衔领导着德国保安总局。
    德国保安总局是党卫队的十二个机构当中的一个机构。
    (其他机构中有的主管穿制服的警察,有的主管经济,有的主管行政(这个机
构负责集中营),有的负责东方移民问题,有的负责人事,有的负责在前方作战的
党卫队部队。  )无论是在德国保安总局内部还是外部,党卫队保安处始终是存在
的。六司的成员仍然是党卫队保安处的成员,继续从纳粹党那里领取薪金,一直到
战争结束。盖世太保和侦探则是政府的雇佣人员。德国保安总局在德国的许多城市
和被德国占领的外国领土上建立的分支机构,拥有同样混杂的组织系统。
    德国驻外机构中的秘密警察里面就有德国保安总局六司的人员。在德国保安总
局的外部,党卫队保安处的密探继续进行活动。
    德国保安总局的成立使海德里希登上了权力的顶峰。海德里希高个子,黄头发,
蓝眼睛,宽宽的上额,细长的双手。尖嗓门,讲起话来断断续续,很少一口气讲完
一句话,但总是能把意思讲清楚。他浑身散发着一股阴森气息,使得许多害怕他的
人也恨他。他没有朋友,他在哪里出现,哪里的人就退避三舍。希姆莱的许多下级
认为希姆莱本人是和蔼可亲的,海德里希的下级却不认为他们的上司是如此。他们
不喜欢陪伴他,但是有时他们还得陪着他在柏林花花绿绿的后街里头吃喝嫖赌。他
写的字歪歪斜斜,作起文章来词不达意,但多少还是符合逻辑的。他酷爱体育运动,
特别喜欢击剑,但也喜欢滑雪和骑马。他是党卫队体育训练监察官。
    他的“懔悍”是党卫队里许多人效法的榜样。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提琴手;有
时候,他那拨动人们心弦的神妙演奏,使得他的听众和他自己不由得淌下了眼泪。
    他控制着盖世太保,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他并不满足。他有一个把政府的职
权合并到党内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是把军事间谍机构同化到政治情报机构
之中去。这个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他在一九四一年撤掉了德国保安总局六司平
庸无能的司长约斯特的职务,换上了精力充沛、受过磨练、年轻有为的瓦尔特·舍
伦贝格。他的计划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同卡纳里斯海军上将进行角逐。二十年代,
在训练舰《柏林号》上,卡纳里斯是海德里希的上级。虽然海德里希在表面上同这
位谍报局局长装得亲热,但他从未停止过对这位比他年长的人的角逐。当卡纳里斯
买下柏林西南贝塔蔡尔街十七号的一所稍带方形的房子时,海德里希也在这条街的
拐角处赖夫特拉韦格街十四号买下一所棱形房子。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他逼着卡
纳里斯修改了他们在一九三六年签订的外号叫“十诫”的协定。原协定对双方不偏
不倚,修改后的协定却对谍报局不利,因为新协定从实际上把权力交给了保安警察
和党卫队保安处,而把这样的权力交给卡纳里斯的机构的保证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海德里希继续大力向外交部攫取政府权力。他的党卫队保安处在罗马尼亚发动
一场未遂叛乱,策划在伊拉克进行大规模颠覆。他三番五次地要求把秘密警察派到
德国驻外机构里去。里宾特洛甫提出了一个反建议,主张派到国外的这些秘密警察
应该是外交机构中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应该归他管。海德里希直截了当地拒绝了
这个建议。一九四一年八月八日,里宾特洛甫同他签订了一项协议,允许他派遣秘
密警察到驻外机构里去,而且实际上仍然由党卫队来控制他们,譬如,他们的报告
直接送给希姆莱。不久,这些派驻国外的秘密警察(几乎全是盖世太保的官员),
就都扮成了使馆工作人员。
    海德里希的超级野心使他的计划尚未完全成功就一命呜呼。他急于想得到一块
地盘,建立他的权力基地。在他的恳求下,希特勒任命他为驻捷克斯洛伐克总督。
他的正式头衔是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代理保护长官”;他的非正式头衔是“布
拉格的刽子手”。一九四二年六月四日,捷克抵抗运动成员向他的小汽车底下扔了
一颗炸弹,把他送上了西天。
    希特勒说“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为了报复,希特勒把捷克的利迪策村从地
球上抹掉了。
    海德里希死后,希姆莱自己负责德国保安总局达六个月之久。一九四三年一月,
他让恩斯特·卡尔滕布龙纳担任局长。卡尔滕布龙纳是在林茨出生的法学博士,林
茨是奥地利的一个工业城镇,希特勒就是在那里长大的。卡尔滕布龙纳在一九三一
年底加入党卫队。在他手下工作的有他的同乡阿道夫·埃希曼。一九三三年,卡尔
滕布龙纳担任奥地利党卫队队长,并且继安施卢斯之后于一九三八年担任维也纳党
卫队队长和警察首脑。后来的五年中他一直呆在维也纳。他虽然能胜任工作,却没
有表现出卓越的组织才能。他是一头公牛,既象个乡巴佬,又象个伐木工人,粗粗
的脖子,呆板的脸上带着伤疤,讲话有些粗野,举止鲁莽;只有他那双毒蛇般的眼
睛显露出部分内在的力量。他抽烟一支接一支,酒也喝得很凶。他的智力商数是一
百一十三,是智力商数最低的纳粹党领导人之一。但是,他在搞邪门歪道和发觉别
人玩弄阴谋诡计方面却颇有一手。他在粉碎这些阴谋活动时毫不留情。
    而且,他也有一股不可遏止的权力欲望。
    比如说,他继海德里希之后继续蚕食外交部的地盘。到一九四三年十月,驻外
秘密警官及其助手的人数增至七十三人,遍及十九个德国驻外机构。这个人数自然
还不够。党卫队保安处要求向更多的驻外机构派遣它的人员。这个要求得到了满足,
甚至在梵蒂冈也派驻了秘密警官。有时候,党卫队保安处的插手把事情弄糟了。党
卫队保安处的一名特务曾经在阿根廷进行购置武器的谈判。事情败露之后,阿根廷
断绝了同德国的外交关系,使希特勒丧失了他在西半球的最后一个落脚点。第二年,
一九四四年,卡尔滕布龙纳逼着里宾特洛甫同希姆莱签订了另一项协定。这项协定
基本上重申了已有的相互关系。协定第四条的第一句话表达了纳粹党独裁者手下这
两员干将之间携手合作的保证:“德国保安总局提供的有关外国的情报,只要是元
首感兴趣的,将作为德国保安总局的材料由外交部送交元首。”然而第二句却更清
楚表明了控制权实际掌握在谁的手里。因为这一句说,党卫队队长可以“根据自己
的权限……由他自己向元首报告情况。”
    最能显示卡尔滕布龙纳夺权本领的,是他在上台之后一年,就实现了海德里希
老早的一个梦想。他从军方手里把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夺了过来,把它合并
到德国保安总局。一九四四年二月十二日,希特勒下令成立“统一的德国秘密情报
机构”,由党卫队领导。卡纳里斯被撤职了。新的联合机构于一九四四年六月一日
成立。谍报局一处(间谍处)变成了德国保安总局六司下面一个新的军事情报机构
的主要组成部分。纳粹党终于囊括了德国所有的间谍机构。
    纳粹党另外两个机构也为德国提供军事情报。纳粹党国外组织是由在德国境外
居住的纳粹党员组成的。它在世界各地的组织都向德国提供情报,其中大部分是关
于他们所在国家的政治形势的情报,偶尔也有一些军事情报。不过这个组织的主要
贡献是提供可以选用的间谍名单。
    纳粹党的新闻首脑,同时也是宣传部的国务秘书。他建立了一个专门机构,从
各个通讯社和各种报纸中搜集比较重要情报,并且要求他走到哪里这些情报就送到
哪里。因为他总是跟着希特勒走的,这些重要情报送到他那里后,他就把它们交给
元首。
    私营部门收集情报的机构主要是一些庞大的卡特尔和武器制造商。象法本化学
托拉斯和克虏伯那样的企业,都有专人仔细地阅读各种技术报刊,并且向国外派驻
代表。它们的耳目从不放过对它们的企业具有价值的情报。对于正在重整军备的德
国来说,这些情报常常意味着就是军事装备和供应品。它们建立了庞大的情报机构。
经常将原始资料和完成的报告交给军事机关。
    其次是许许多多的私营研究机构。它们通常分析研究经济资料,并且根据这些
资料写出报告,提供给军方。一九四三年年底,这些机构划归德国保安总局六司G
组监督。这个组并没有使这些机构提供更多的情报,而且它们的情报总是些无关紧
要的东西。一九四四年九月,这些机构中的多数都关闭了。
    德国这个庞大的、匆促草率建立起来的情报体系,是由许许多多互不协调而且
常常你争我夺的机构拼组成的。它通过遥远的、多种多样的渠道收集从各地源源送
来的情报,其中一些情报是重复的。每个机构都提炼自己的情报。它们提炼情报的
方式不一样:有的象军事部门那样,通过专门的分析情报的机构;有的象外交部那
样,通过一般的官僚机构。
    然后,那些互相妒忌的部长们,骄横自大的党官们,三军首脑机关的不可一世
的将军们,都争先恐后地将他们手中的宝贝情报送交给元首。
    希特勒所希望的正是如此。各个机构之间闹不团结,互相竞争,使得他得以控
制整个情报机构。而且,由于他是唯一能够看到所有情报的一个人,他可以用他自
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判断这些情报。他不会轻易把这种权力让给其他任何人。事实
上,他也从来没有让过。但是,他的这种做法却给德国情报工作造成了两个致命的
弱点:一个是缺乏效率,另一个是让一个疯子总管情报。
    注:1 、阿尔贝特·施佩尔是德国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长。——译者。
    2 、汉萨同盟是公元十三到十七世纪北欧城市结成的商业,政治同盟,以德意
志北部诸城市为主。——译者。
    3 、德累斯顿以出产人物瓷象著称。——译者。
    4 、无线电城(RadioCity)是纽约的娱乐场所,那儿有纽约市最大
的电影院——译者。
    5 、金贝尔斯(Gimbels),纽约一家大百货商店。——译者。
    6 、凸出地带战役(The  bettle  of  the  Bulge)就
是—F面所说的阿登战役,时间在一九四四年十二月至一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