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5702-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 >

第22部分

5702-文学史纲通俗和富有启发性的历史概括-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公元前1世纪,贺拉斯的同一个时代,但比贺拉斯梢年轻,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诗人群体——挽歌诗者。关于他们我在希腊文学史部分简单地提及过,希腊的挽歌诗者似乎只是创造了挽歌这样一个形式,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种诗体在我们这里是看不到了,尽管他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文学主题,但是我在这里并不讨论题材和艺术技巧这两个问题。因为,在挽歌诗中我已经对二者做了比较多的阐述,所以我在这里只以柯尔律治挽歌中的诗句来做个简单的示例。    
    泉水的银柱从六步格的诗中奔涌而出;    
    背后落下的悦耳的音调是五步格诗。    
    哀歌诗的得名是因为其内容的原因,它主要是悼念死去的朋友,怀念朋友的美德。比如,丁尼生的作品《怀念》中的哀歌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正因为这样的显而易见的原因,哀歌应该把死亡作为它要表现的主要主题,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最先尝试把希腊文学形式转变为罗马文学形式的诗人加鲁斯,就没有把死亡作为他诗歌的主题,而是把爱情作为他诗中的主题。他的诗歌形式一度成为当时的时髦,很受人们的喜欢,很多诗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投入哀歌的写作领域。这个庞大哀歌诗人队伍中的三个佼佼者是普洛佩提、提布鲁斯和奥维德。    
    普洛佩提是一个早熟的诗人,他很早就熟练地掌握了希腊诗歌的写作技巧,他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自成一家,但几年后他就去世了。爱情是他作品的主题,他作品中所塑造的女神辛西亚成为了诗歌中伟大的女英雄之一。至于爱情诗人他自己,就如麦克凯所指出的那样,普洛佩提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普洛佩提的是一个多愁善感、对自己充满怜惜,有点神经质的人。英国文学的学生会对格雷模仿自普洛佩提的诗产生兴趣。    
    普洛佩提具有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这就和他身上的一些缺点一样,因此,招致了那些日益变得希腊化的罗马人对他不断的批评和攻击。大致就是批评他的暴躁和冲动。我们对此不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因为保存下来的相关手稿是破碎和不完全的。挑剔的罗马人欣赏另外一位名叫提不鲁斯的挽歌作者,他清新、细腻的诗风和他的诗歌中爱情题材非常相配。提不鲁斯诗歌的意图和深度还达不到普洛佩提的一半,但是,他仍然还是受到罗马人的喜爱,毕竟诗歌的意图和深度只是抒情诗的一个元素而已。提不鲁斯本人也是一个沉醉于爱情之中的人,他经常会为了自己作品中女主人的悲惨遭遇而落泪。他的这些泪水是真挚的,他甚至把令人憎恨的迪利亚描写成了一个忠贞爱情的人。


《文学史纲》 Ⅲ罗马戏剧(4)

    实际上,当我们阅读爱情诗的时候,存在一个普遍的一般规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例外。那就是,当我们阅读爱情诗歌的时候,读者总是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作者的诗在于赞颂纯洁真挚的爱情,而不在乎作品的主人公是西利亚、辛西亚、迪利亚还是珍妮。正像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黑妇人一样,提不鲁斯诗歌中的这些女子或许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对诗人来说,他们心中真正的玛丽、梅不尔或者黑妇人只存在于诗人的大脑中。    
    现代人最熟悉的挽歌作者是奥维德,人们对他最为了解。他认为:“提不鲁斯是加鲁斯的继承者,普洛佩提是提不鲁斯的弟子。而我,是这些人中的第四代。”言下之意,奥维德认为自己是他们的衣钵继承人。    
    奥维德是贵族子弟,在社会上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经常出入宫廷,后来,由于不明原因,他招到了皇帝的不满而被驱逐出罗马。有可能是他的诗歌《爱经》导致了皇帝的不满。但是,至于说他的《爱经》对当时风气污浊的社会产生了震撼,这事实上还是值得怀疑的,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他的《爱经》风趣幽默,能给读者带来非常美妙的感受,但也不够严肃、庄重,甚至于都不能进入休闲类的图书馆。《爱经》是一部饱含真挚感情的著作,但却是很难读懂的一本书,闪光的思想隐藏在晦涩难懂的语言之下。书中缺少那种令人激奋的爱情描写,因此,它不太可能吸引那些涉世不深、阅历不够的人。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专业人士非常欣赏奥维德的真诚、活泼、想象力。他的这种想象力在他的《变形记》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他把许多希腊和罗马的神话应用到他的作品中来,然后应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素材很好地融合起来。对现代的诗人来说,这是有关古代神化传奇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莎士比亚和他的同时代诗人、18、19世纪的英国诗人无不把他的《变形记》作为写作的素材。如果奥维德能够预测到他对后人有多么重要的话,那他在逃亡的时候就少了很多痛苦了。也许,奥维德从来就没有写过什么石破天惊,让人惊讶不已的句子,我和一些拉丁语学者都没有找到过这样的句子。但是,他是一个天生的故事家,他非常善于“讲故事”,是一极其优秀的诗人。总的来说,他的作品对现代文学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维吉尔的影响力也没有超过他。对英国诗人来说——从马娄到德莱顿以及他们之后的英国诗人,奥维德是影响他们最大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通过诗歌的形式把古代的诗歌讲述的如此清楚(其他的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让人们熟悉了这些神话故事),还因为他在《爱经》中论及了一些违禁的主题,这就使得他不像一个道德家,而具有真正学者的品格。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真正的绅士(绅士在近代是对一个人极高的评价,在现在的社会我们是很难理解绅士这个词汇中所包含的崇高了)。    
    在奥古斯都时代之后(我们就把具体的日期省略了,就是公元以后),罗马诗歌经历了繁荣、平庸、衰落的过程。但是,事情往往并不是这样简单,历史发展的过程并不是直线连续性的,并不存在一个合乎科学的逻辑过程。文学并没有像工程师或者地理学家所设计的图纸那样运行。文学在这一点上和生活的发展轨迹一样。拉丁诗歌衰落了,和罗马帝国的衰落一样,但是它的衰落,并不是一个直线下降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衰败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罗马仍然有着真正的诗人,但也许称不上优秀。


《文学史纲》 Ⅲ罗马戏剧(5)

    卢肯就是在公元一世纪产生的这类真正也许算不上优秀的诗人的中的一位,他是塞涅卡的外甥,他是一个非常的优秀的雄辩家。卢肯的《法尔萨利亚》是一首韵文诗形式的编年史,在他那个时代,这是一本被广泛传阅的著作,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中世纪的时候。他对编年史创作的影响对法国古典诗歌都有非常长远的影响。它对英国的读者也有特别的吸引力,因为马娄把卢肯的《法尔萨利亚》第一卷翻译成了出色的英文。还是在这个世纪里产生了一位名叫斯太提乌斯的重要诗人,他是一位拥有多卷本史诗作品的诗人,很多人认为他比维吉尔的诗还要写的好。他的《德贝特》受到了英国诗人波普、格雷的高度评价,其中不具备思想深度仅仅是语言尚可的一些篇章也被翻译过来了。    
    马希尔和朱文纳尔是公元一世纪“黄金时代”的两位讽刺诗人,他们和以前的诗人在写作风格上具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像以前的诗歌那样逐渐衰败,而获得非常大的成就。罗马人在其本性上具有爱嘲讽的天性,因此他们就创造了讽刺诗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绪。贺拉斯就曾经写过非常优美的讽刺诗,但是讽刺诗仅仅是天才的一部分,因此,他的讽刺诗就不是特别的尖锐犀利。马希尔和朱文纳尔,尤其是朱文纳尔,对社会上的腐败与丑闻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所有的时代、所有的地方都为讽刺诗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但是讽刺是一们非常精深的艺术,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能掌握的。英国在这项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伊丽莎白和雅各宾时代的诗人就能很好的应用讽刺诗这项艺术来作为批判社会现象的有利工具。德莱顿把讽刺诗打造成了尖锐的长矛,波普则把讽刺诗歌锻造成可以杀人的利剑。所有的英国讽刺诗人或多或少、直接或者间接地都继承了罗马讽刺诗的遗产,他们从朱文纳尔那里继承的东西比起其他人都要多的多。    
    马希尔的《碑铭体诗集》尽管其质量良莠不齐,但其优秀与精华之处却是不容抹杀的。他把他看到的罗马人的生活都忠实地记录下来了,其形式虽然有点粗糙,但却非常紧凑,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后来的碑铭体诗都继承了马希尔的现实主义手法。朱文纳尔的讽刺诗比起马希尔的更加尖锐剧烈,他是那种毫不妥协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社会上的阴险、欺诈、和伪善、专制表达了强烈的憎恨和不满。他评价自己的作品到:“义愤创造了我的诗”。他真实或者宣称的粗糙都来源于生活的粗糙,他对艺术是负责的,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朱文纳尔对语言的驾御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文字能够把他想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朱文纳尔已经到无人能出其左右的境界。德赖顿将朱文纳尔《讽刺诗集》中的5篇翻译了出来,其它部分就由他的助手翻译出来了。约翰逊博士两篇模仿之作深得朱文纳尔的精髓。尽管约翰逊不是天生的诗人,但他却是个伟大的学者。    
    罗马诗歌在进入黑暗中世纪的时候(现代很多学术成果都已经证明中世纪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黑暗,对其黑暗的描述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就已经开始衰落难觅其踪迹了。我们从罗马诗选中看到罗马诗歌的衰败轨迹。和希腊诗选不一样的是,罗马诗选不是由罗马人自己编选的,它是由现代的诗人学者编撰的。从英尼亚开始到公元一千年间所有诗人的诗歌,还有罗马的最新诗集,都是由近代的学者编选的。在这些诗集中最好的诗歌之一是《维纳斯的维吉尔》,它是一首在春天的时候祭祀春天之母维纳斯的诗歌。它的作者已经不详,只有其创作的日期还可以推断出来。我们所能知道的只在于:它是一首描写春天祭祀的诗歌,表现了罗马想象中美好的一面,而且这种想象的手法来自希腊,其作者大概是一名真正的歌唱家。写到这里,我们要和罗马诗歌告别了。拉丁诗歌死了,但是拉丁散文那充满活力的语言一直繁荣了许多个世纪。


《文学史纲》 Ⅲ罗马散文(1)

    第十三章罗马散文:    
    西塞罗—匹特罗乌斯—阿普勒乌斯—昆体良—大(小)普林尼—奥古斯丁—圣杰罗姆—托马斯·阿奎那—永恒的拉丁语    
    卑贱的东西决不是有用的东西,哪怕你认为你得到的是有用的东西。    
    西塞罗:《论义务》    
    西塞罗是生活在公元前一世纪前半期的风云人物,无论在当时还是后来,他都一位非常具有影响力的拉丁语散文家。他是一位政治家、历史学家、雄辩家、哲学家、批评家、道德学家。他的成就还远不止这些,他创造了拉丁散文的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