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

第13部分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第13部分

小说: 喋血东线-苏德的较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都已做了礼服和白手套。此时,就连平时头脑比较清醒的哈尔德也相信:“凭着领袖的大胆领导和有利的大时,在苏联严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是不成问题的。”      
 
                 
 
 
 
四莫斯科市民大动员
 
 
  德军兵临莫斯科,莫斯科处于危急之中,当时,在不少居民中出现了惊慌失措的现象,有人散布恐慌情绪,有人放弃自己的工作,有人急忙逃离莫斯科,甚至还有人充当了不折不扣的强盗,他们趁机抢劫财产,破坏社会秩序。
  为了全民大动员,为了改变当时的恐慌情形,苏联国防委员会于10 月19 日宣布:在莫斯科及其附近地区实行戒严。规定凡是破坏社会秩序的所有敌人将立即送交军事法庭审判,所有奸细、问谍或煽动骚乱的其他敌人将就地处决。
  与此同时,苏联国防委员会号召莫斯科人民不惜一切代价,配合红军,誓死保卫莫斯科。
  10 月20 日,苏联《真理报》发表《阻止敌人向莫斯科前进》的社论,指出要动员全市人民在德军到达首都之前,用自己的鲜血把他们埋葬。莫斯科市委召开全市积极分子大会,号召全市人民把首都变成攻不破的堡垒。
  莫斯科市民很快行动起来,他们在莫斯科市党组织领导下,建立了数十个民兵师。参加民兵师的有工人、工程师、技术师、作家、学者和艺术工作者等各阶层人士。虽然这些人员不具有军事技能,他们必须经过战斗才能掌握作战技巧。但是,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这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也是战胜德军最重要的东西。
  自10 月19 日始,所有留在莫斯科市的人都组织起来,参加保卫莫斯科的防御。仅在3 天时间里,就组织了12 万人的民兵师,100 多个巷战小组和万人参加修筑防御工事。
  莫斯科市民不畏严寒,日夜奋战,他们为阻止德军攻下莫斯科作出了不可蘑灭的贡献。到11 月底莫斯科附近建立起了一个蔚为壮观的环形防御工程体系。在莫斯科附近和城内的各条防线上,修建了360 公里防坦克障碍物,设置了320 公里的防步兵障碍物,修建了3800 个火力点,其中有1500 个是钢筋混凝土火力点,制造并架设了37500 个金属菱形拒马。为加强莫斯科附近的防线,莫斯科市民还设置了大量的爆炸物和布雷区。
  留在莫斯科市内的工人们,表现了英勇无畏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们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军需产品。例如,莫斯科的一家工厂每天能生产1500 支什帕金式7.62 毫米冲锋枪。这种冲锋枪的产量12 月份比11 月份产量高达34 倍之多。
  莫斯科市民还冒着德军的空袭,对莫斯科市内和市郊的工业企业进行大规模地疏散和搬迁。许多设备、金属材料和各种半成品,被疏散和搬迁到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工人们奔赴鸟拉尔、西伯利亚、中亚和哈萨克斯坦,在许多新的地方又重建许多新的工厂。
  德军对莫斯科的轰炸日甚一日,几乎每天每夜都有空袭警报。莫斯科千百万人进行了防空训练。燃烧弹对莫斯科市民来说已不再是可怕的怪物了。
  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苏联空军起了很大作用。仅在10 月份一个月中,苏联空军就出动近3 万架次,几乎每天1 千架次,给德军以沉重打击,协同莫斯科地面军民进行作战。
  莫斯科市戾英勇善战,临危不惧,气壮山河,誓死与德寇决一死战。他们满怀战斗激情他说:我们要在红场为列宁而战斗,为斯大林而战斗,决不让纳粹血手砧污列宁的陵墓。
  在莫斯科市民的英勇支援下,前线苏军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到10月底,德军被阻止在拉马河、鲁扎河、纳拉河地区。德军被拖得精疲力尽,进攻能力日益减弱,希特勒企图在10 月份占领莫斯科的计划彻底破产了。      
 
                 
 
 
 
五斯大林红场阅兵
 
 
  1941年6月22日,德军对苏军实施“闪电战”,这件事是斯大林一生中所受的最大刺激之一。当斯大林听说德军发动全面进攻之时,他手里握着没有点燃的烟斗,神态严肃,脸色苍白。这一切都太出乎斯大林的意料。斯大林也深深意识到自己对战争爆发时间的估计犯下了灾难性的错误。他常对别人说:“再有6个月的时间,我们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斯大林不愧为一位历史伟大,他很快就发现自己对形势估计的错误,在震惊之余迅速领导苏联军民抵抗德军的入侵。
  苏德双方从6月激战至10月,德军一直处于攻势,苏军始终处于守势。形势异常危急,德军已兵临莫斯科。就是在这个时候,斯大林表现了一个伟大战略家的气魄,他决定举行传统的十月革命节阅兵式。
  1941年11月1日,朱可夫被召到最高统帅部,斯大林对他说:“今年十月革命节,除了开庆祝大会外,我们还想在莫斯科举行阅兵式,你认为怎样?前线的形势允许我们这样做吗?”
  朱可夫回答说:“德军在最近几天内没有力量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在10月份的作战中遭到了严重损失,现在正补充兵力和调整部署。但是,德国军队能够,而且肯定将企图进行破坏。”从安全角度考虑,朱可夫不太主张举行阅兵式。
  斯大林最后决定,无论如何要举行阅兵式。为了防备在庆祝活动中可能遭到的空袭,从很多方面军调来许多战斗机以加强首都的空防。
  1941年11月6日,莫斯科处于“敌军围困万千重”之中,莫斯科军民在地下铁道的马雅可夫斯基车站举行了隆重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 周年庆祝大会。斯大林作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24周年》的报告。斯大林指出,德军后备力量快要枯竭,苏联后备力量才刚刚扩冲起来,德国比苏联大为削弱,德国法西斯对苏联的“闪电战”已经彻底破产,德国帝国主义及其军队必然最后灭亡。
  11月7日上午,莫斯科的气候异常寒冷,大雪满天飘扬。莫斯科军民在红场举行了盛大的独具风格的阅兵式。革命歌曲响彻云霄,口号声、欢呼声连成一片,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斯大林这位钢铁巨人,他以伟大战略家的雄伟气魄,以藐视德国及其盟国强大军事力量的大无畏精神,威严地站在列宁陵墓前,检阅了数十万苏联红军,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说。
  斯大林对苏联全体军民说:“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消灭德国占领者!”
  斯大林还强调指出,希特勒德国一定会由于其罪行累累而崩溃。他说:
  这一群丧尽天良、毫无人格、充满兽性的人恬不知耻地号召消灭伟大的俄罗斯民族,消灭普列汉诺夫和列宁、别林斯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普希金和托尔斯泰、格林卡和柴可夫斯基、高尔基和契何夫、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列宾和苏利柯夫、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的民族!。。德国侵略者想对苏联各族人民进行歼灭战。好吧,既然德国人想进行歼灭战,他们就一定会得到歼灭战。今后我们的任务,苏联各族人民的任务,我们的陆海军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把侵入我们祖国领土的所有德国人——占领者一个不剩地歼灭掉!
  斯大林讲话之后,全场起立,高呼:“斯大林乌拉!”“斯大林同志万岁!”
  随后,举行盛大的游行,在游行中,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很多是西伯利亚开来的,他们迈着雄健的步伐从红场列宁墓前走过,接受斯大林的检阅,然后从红场直接开赴前线。
  德军兵临莫斯科,斯大林红场阅兵,这一伟大壮举,大长了苏联军民的志气,大灭了法西斯的威风,这对于增强苏联军民战胜德军的信心产生了深远影响。
  斯大林,这位格鲁吉亚鞋匠的儿子,无疑是一位超凡的人物。他身材不高,外貌平常,但谈起话来却给人以深刻印象。他那种无拘无束的谈吐,明确表达思维的能力,善于分析的头脑,渊博的学识,使得甚至一些有经验的知名人物同他谈起后来也要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斯大林善于了解情况,他几乎熟悉苏军中所有的高级将领和军工厂的所有专家。
  朱可夫元帅说:“经常有人问我,斯大林究竟是不是军队建设方面杰出的军事思想家和通晓战略战役问题的军事家?我可以肯定他说,斯大林通晓组织方面军和方面军群战役的基本原则,并且熟练地指挥了这类战役。他精通重大的战略问题。最高统帅斯大林这方面的才能,从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表现得尤为突出。斯大林在领导整个武装斗争方面得力于他天赋的智慧、政治领导经验、巨大的洞察力和渊博的知识。他善于从战略情况中找出主要的环节,采取对策,组织相应的进攻战役。毫无疑问,他是当之无愧的最高统帅。”
  斯大林在战胜德国法西斯及其盟国的事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斯大林最后被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苏联大无帅”称号,这里面有个人崇拜的因素,但与斯大林的伟大历史功绩也是分不开的。      
 
                 
 
 
 
六冬天里的鏖战
 
 
  当德军兵临莫斯科之时,苏军的抵抗越来越顽强,严寒的天气对德军也越来越不利。首先是秋雨连绵,道路泥泞的季节来临,德军的行动越来越慢,有时还不得不停止前进。正在打仗的坦克也得撤下来,去拖拉陷在泥坑里的大炮和弹药车。由于缺乏拖曳车辆用的钢链、挽钩,只得派空投运输机空投一捆捆的绳子。
  自10 月下旬开始,大雨滂沱。古德里安后来回忆说:“以后几个星期就听烂泥的摆布了。”布鲁门特里特将军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狼狈情形:“步兵在泥泞中一步一滑,每门大炮都得用许多马队来拉才能前进。所有车辆都陷在泥坑里,一直陷到车轴部分。甚至牵引机行动起来也十分困难。不上几天,很大一部分重炮就动弹不得了。”
  面对苏军的英勇抵抗和深陷的泥滩,古德里安、布鲁门特里狰等德国骁将,第一次出现了怀疑、甚至绝望的迹象。这种情绪也遍布战场上的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布鲁门特里特在报告中说:“现在,当莫斯科似乎已经在望的时候,官兵的心情却开始起了变化。敌军的抵抗坚决起来,战斗越来越激烈。。许多连队得不到补充,只剩下十几个人。可供使用的坦克和大炮也不多。特别是,冬天快到了,可是冬衣连影子还没有见到,在遥远后方的广大的森林沼泽地带,开始出现游击队的活动,运输队常常遭到伏击。”曾经在这同一条路上走向莫斯科的拿破仑大军的鬼影和拿破仑全军覆灭的事迹,常常索绕在德国官兵的睡梦中,德国将领们开始阅读或者重读高兰古候爵所著的关于这个法国征服者1812 年冬天在俄国惨败的可怕故事。
  南线的德军,日子也不好过,多雨、道路泥泞天大陪伴着他们,虽然克莱斯特的第四集团军于11 月21 日攻克了战略要地罗斯托夫,戈培尔的宣传队也大吹大擂他说:“通向高加索的大门已经打开了。”但是,这个大门并没开几天,仅仅5 天之后,苏军又夺回了罗斯托夫,并从南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