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历史的后门 >

第14部分

中国历史的后门-第14部分

小说: 中国历史的后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经路上的除妖降魔,孙悟空本人超一流的能力似乎很少发挥相应的作用,说不定他是有意识地掩盖自己的实力,因为有些现象非常奇怪。早先轻而易举战胜的天兵天将,如今竟然要大搬外援,骗谁呢?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只是通过自己行动的失败,来充分炫耀展示这些可能给他带来崇拜目光的关系网。    
    孙悟空的关系网,揭示了一个科学道理,即没有关系创造关系也是能够结网的,不同的关系网要通过不同的方式缔结;同时也说明了任何妄自菲薄的态度都是不负责任的。对后世极具参考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孙悟空的关系网&唐僧肉的吃法刘贤冰:唐僧肉的吃法

    整部《西游记》,其实是围绕吃唐僧肉展开的。西行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除去几位女妖或女皇打过嫁给唐长老的主意,师徒顺手做了几件济世救民的好人好事外,其余时间里,基本上是妖精们在嚷嚷着要吃唐僧肉,孙悟空使出平生手段,并利用在神魔两界建立的良好关系,打通各种关节,借助各方势力,让那些妖精就是吃不成。    
    最后,没有一个妖精知道唐僧肉到底是啥滋味,不过,关于唐僧肉的吃法还是有过讨论的。我发现,沿路上的妖精没一个称得上是美食家,他们对唐僧肉的吃法毫无创意,其意见都大同小异:要么是蒸着吃,要么就是煮着吃。    
    关于唐人如何吃东西,我懒得去查资料了;《西游记》里也语焉不详。但据我所知,虽然当时满汉全席还没有发明出来,但炸熘爆炒烹等基本的烹调技巧还是被掌握了的。    
    咱们自古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传统,《西游记》里的妖精不知为什么没有深入探讨更好的吃法。我私下里认为,吃了便可长生不老的唐僧肉,弄个色香味俱全地端将上来,岂不更妙?    
    我后来发现吴承恩先生还是没错。理由很简单:唐三藏师傅取经是跨出国门了的—当然,史料记载他是偷渡出国的;众所周知,外国人在吃的问题上没咱中国人讲究;以此推之,国外的妖精就更不讲究。    
    有意思的是,国外的妖精也吃熟食,他们还知道煮着吃,或者蒸着吃—也算唐僧命不该绝,如果那些妖精生吞活剥地干,唐朝和尚肯定被吃过N回了。    
    当然,国外的妖精对吃也不是完全没有研究,他们肯定知道,唐僧肉煮着吃或者蒸着吃,营养成分损失得是最少的。只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他们是准备将唐僧肉用来下酒的,而喝酒时光吃蒸煮食物,是不是单调了点儿?    
    《西游记》里的妖精头目,好像特别讲义气,捉了唐僧来,自是庆贺一番,同时表示将与小妖们一道大快朵颐,共同登仙,并给亲戚朋友也发了不少请柬,看起来够排场的。可末了就一盘“清蒸唐僧肉”搁桌子上,怎么着也显得有些寒碜吧?即使酒水上的是XO,主食上的是人肉馒头,也是让请吃者跌份,吃请者皱眉的事儿。    
    师徒四人中,就算猪八戒先生对吃有些研究。那些妖精将唐僧、八戒、沙僧等捉了来,绑了,然后坐下来研究怎么吃的问题。猪八戒见他们不得要领,也急得直跺脚,无奈手脚被缚,没法仔细传授美食文化;不过,猪先生在生死关头也没丢专业精神,还在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妖精:“别把俺老猪捆紧了,不然就不好吃了。”对于猪先生的建议,妖精们基本上没采纳。但也有个例外:那个豹子精虽然也没采纳猪八戒的意见,可他却没捆唐僧。唐僧一直在洞穴中自由地散步,妖精用鼻子在他身上嗅来嗅去。从美食角度看,豹子精做得对,这说明他对吃人肉比较内行,同时也说明在吃稀有动物之前,有必要让稀有动物活动一下筋骨。就像我们现在到大酒店吃饭时看到的一样,门前总是养着各种难得一见的活物,它们边活动筋骨边向食客挤眉弄眼,然后我们就开始向它们挤眉弄眼—不过,当时唐僧没向妖怪挤眉弄眼,他在念“阿弥佗佛”。    
    猪先生向妖怪提出建议时,肯定也认为自己忝为稀有动物行列,但豹子精有不同意见,所以也就没理他。    
    这事其实有些遗憾。猪八戒虽然算不上稀有动物,而且还假装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和尚,其实他深谙美食之道—美食家的职称可以补办—如果当时豹子精给他松了绑,让其坐下来将唐朝的美食文化细细讲来,情况可能就会是这样:唐僧肉的吃法绝不止蒸煮两种,而是三十六种,或者七十二种,反正办个“唐僧肉全席”肯定不在话下。    
    唐僧是永远不会被吃的,这个我们已经了解。孙悟空本领高强,且黑白两道都行得通,妖精们只能干瞪眼,成仙升天也只是一个梦。    
    关于唐僧肉的吃法只是一个假设,正如吃了唐僧肉会长生不老也是假设。既然唐僧永远不会被吃,那就什么也不用担心。所以就可以这样:借妖精们想吃唐僧肉的大好形势,进行现身说法,在取经途中传播一下唐朝美食文化。    
    当然,这也是个假设。    
    


阿特:岳飞被杀之谜岳飞被杀之谜(1)

    也许是拜刘兰芳的评书联播之赐,岳飞在中国可算得上个妇孺皆知的人物。前些天教育部的爷们闲着没事儿干了,想学学日本人修改教科书的样儿,把岳飞从民族英雄的宝座上拉下来,惹得网上网下纷纷声讨教育部,岳大帅着实又红火了一把。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也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那秦桧是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莫须有”的千古笑话来?    
    想当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态度比较温和,毛泽东即将腿跷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说:“隔靴搔痒。”弄得朱德脸一红,就停止了发言。我们知道朱彭二人关系不错,朱德很有几分想为彭德怀开脱。尽管如此,朱德也只不过是批判的态度温和一点儿罢了,绝不敢说:老彭只是可能想造反吧,但是没有证据。    
    那么秦桧的“莫须有”三个字,会不会也有弦外之音呢?只不过想告诉韩世忠:岳飞有没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杀他。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只有皇帝赵构。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祯年间,那皇帝杀大臣是家常便饭,袁崇焕、熊廷弼就是稀里糊涂被杀掉的。可是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就有个不滥杀大臣的光荣传统。而且那赵构也不是糊涂人,而是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如果赵构要杀岳飞,必然有非要杀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把赵构被金兵俘虏了的老爸老哥接回来,这样赵构的位子就坐不稳了。可是仔细看看历史,赵构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时候,他老爹徽宗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虽然还有个哥哥钦宗在,可是兄弟之间么,立嫡以贤,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塌糊涂,自己都给抓去了,还有什么“贤”可称?更何况老哥还一再托人给赵构捎信儿表忠心:说你只要把我弄回去,我当个平头老百姓就知足了,绝不和你争天下。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反对议和,是铁杆主战派。老蒋说过,能战方能言和,怎能单单为了和谈而自废武功?如果抗命私自出兵破坏和谈,那么杀了也还说得过去。可是岳飞已经乖乖地收兵回来交了军权,为什么还要杀他呢?当时和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也是坚决主战的,赵构把他和岳飞一起召了回来,罢了军权,但是韩世忠仍然高官厚禄,过着幸福的腐败生活。    
    赵构初识岳飞,是在他刚即位的时候,岳飞大概才是个连级干部,“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赵构不是胆子大的人,岳飞要他亲自随兵打仗,如何肯听?于是以非法越级打报告的罪名罢了他的官。呵呵,“严厉打击非法上访”,古已有之。    
    于是岳飞只好投靠张所,从头干起。岳飞身先士卒,军纪严明,屡立战功。这赵构倒也不念旧恶,绍兴三年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皆隶焉。”封了岳飞个省军级干部,而且题字,发奖旗“精忠”。有趣的是岳飞背上有四个字是“尽忠报国”,“精忠”,“尽忠”,怎么如此相似呢。    
    这样,赵构和岳飞的蜜月阶段就开始了。岳飞是当时军队高级将领中最年轻的,可是赵构爱惜人材,破格提拔。    
    绍兴四年,“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帝手札命飞解围,提兵趋庐,伪齐已驱甲骑五千逼城。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赵构已经把岳飞看作自己的嫡系了,越过中央军委,自己亲自写命令。岳飞也真给他挣面子,把金兵打了个稀里哗啦。    
    绍兴五年,“入觐,封母国夫人;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二十几岁就是侯爵了,老妈也封了母国夫人。这还不够,“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岳飞说眼睛有毛病,不想带兵了,赵构不但不许他辞职,而且加官进爵,几个月之中就由侯爵提拔到公爵了,可以说是少有的殊荣。就在这一年,赵构的老爹徽宗死在了金国的监狱里。    
    绍兴六年,“飞入觐,面陈: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帝从之,以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转运、提刑,又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贤否,许飞得自黜陟。”湖北的大小官员由岳飞随意安置。看来赵构是真信任岳飞,不怕岳飞趁机安插私人势力,更没有怀疑岳飞会造反。“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呵呵,这是岳飞第二次想撂挑子不干了,老妈死了,要陪伴死人。赵构当然不愿意自己栽培的嫡系辞职,连着下诏书要他继续干革命。看来这赵构也是个急性子人,不是连下诏书,就是连下十二道金牌。    
    绍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