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333部分

明扬天下-第333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江淮,多铎的大败引发了各地清军巨大的恐慌。
  各种流言蜚语象瘟疫一样蔓延,秦军成了不可战胜的传说。
  首先,是凤阳府的两千绿营兵集体叛逃,紧接着是淮河两岸定远、怀远、蒙城、虹县、寿州等多地发生起义。
  这些地方的百姓在夜不收的策动下,纷纷揭竿而起,杀死当地的满清官员,反抗异族的统治,多地联动,闹出若大的声势,让本就恐慌的清军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正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原一带,几个月前在多铎的围剿下陷入低谷的义军,也趁着这股春风冒出来,攻城掠池,星星点点,在当地百姓的支持下,眼看又呈星火燎原之势。
  尤其是东方盛率领的一那支人马,虽然只剩下几百人,但历经无数次战斗,个个磨练成了精锐,他们突然出现在山东,一举袭取了济宁城;
  济宁百姓从者无数,东方盛数日之间,竟拉起好几万人马。
  济宁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南临四湖: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扼守京杭大运河,东面离山东西南部重镇兖州只有六七十里。
  东方盛攻下济宁,无异于一刀斩在了清军七寸之上。
  围攻泗州的三万多清军听说后方多座城池发生动乱,惶惶不知所措,连忙放弃围城,向西撤退。
  阎应元派出小股精骑不断袭扰。并亲率三千人马慢慢向西进逼,所到之处,百姓如久旱之望云霓,夹道相迎。
  紧接着,金声桓率领的一万大军,在水师的帮助下,渡河北上,一举击破清江浦。
  在宿迁县城里,原明军游击赵宏明突然率兵夜袭县衙,用火药炸死清军大将张存仁。然后率领两百部下冲出宿迁县城投奔秦军。
  金声桓大军迅速挺进到宿迁。宿迁的三千清军群龙无首,听说秦国大军杀到,不战而逃,金声桓一箭不发。轻而易举拿下宿迁城。
  一万大军随后马不停蹄杀向徐州。火炮粮草全由水师护送。轻装前进的金声桓日行七十里,挺进速度十分惊人,隐隐与攻下济宁的东方盛形成了南北呼应之势。
  这时。多铎残部在苏谨、李九、牛万川追击下,狼狈逃回凤阳,苏谨迅速夺下定远县城,定远县城离明中都凤阳很近,苏谨夺下定远之后,以此为基地,不断出兵袭击凤阳府。
  在南面,刘猛两万五千人马得到粮草补给之后,北出清流关,赶往定远与苏谨汇合。
  在西线,驻守霍山的李过两万人马接到命令之后,全部出动,加上蒙轲从庐州抽调一万大军,合计三万人马沿着淝水西岸向寿州进逼。
  一时之间,三路秦军总计十万,挟大胜之威齐头并进,声势浩大。
  滁州城里,这次没有“御驾亲征”的秦牧,在州衙东侧的大院设置了一个临时指挥所。与从金陵赶来的顾君恩、喻大猷等反复商议各处部署是否妥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科进士中,秦牧特意招来了金磊和司马凯,金磊在江阴连出奇谋,助苏谨大败清军,秦牧很看好他。
  至于司马凯,其实也很有才华,而且秦牧也用惯了他,除此之外,也算是对司马安这么久以来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一种报酬。
  还有二十天,就要到年了。前几天的风雪仿佛把天空的云彩都耗完了,门外的天空十分干净,久违的阳光显得特别明媚,给人暖洋洋的感觉。
  有阵子没露面的燕高飞匆匆走进来,向秦牧并报道:“秦王,刚刚接到消息,前明大同总兵姜瓖起兵反清,杀死满清恭顺侯吴惟华、大同伪知府耿焞逃走,姜瓖连陷旁近府县,大同附近十一县皆反,以割辫为标志,山西震动,不过。。。。。。。。。。。”
  “不过什么?”秦牧追问道。
  “回秦王,姜瓖奉广西的永历为正朔。。。。。。。”燕高飞说完,悄悄瞄了秦牧一眼。
  如今这天下,连鲁王都自去监国称号,遵大秦为正朔了,偏偏这个姜瓖对大秦视而不见,宁愿遵在两广忙着内斗的朱由榔为正朔,这不是给秦牧添堵嘛。
  秦牧可不这么认为。听完这个消息,他欣然笑道:“此乃天助我也!哈哈哈。。。。。。。”
  顾君恩也笑道:“我王受命于天,关键之时,自有天之助,此乃大秦必兴之象啊!”
  喻大猷抚着长髯接着说道:“山西如今可是满清财赋所出之地,况且,宣大一向便是燕京西北门户,大同一叛,直接威胁着燕京安全,满清势必不能坐视不理。呵呵。。。。。看来,满清真是气数尽了,多铎刚刚在滁州大败,狼狈逃回凤阳,山西又祸起萧墙,这下子多尔衮恐怕真要焦头烂额了。”
  “姜瓖此人,一身反骨,鞑子节节败退,这个时候他反清实不足以为奇,这样的人,奉不奉我王旗号倒也无所谓,只要他把山西搅得大乱就算是帮了咱们的大忙了。”
  也难怪顾君恩对姜瓖没什么好感,姜瓖原是明朝大同总兵,李自成进军山西时,他不战而降,当时李自看不起他这样的软骨头,欲杀之而后快;
  在大顺军将领张天林劝说下,李自成饶他一命,等清军入关,李自成败退时,姜瓖竟然又对救命恩人张天林下手,杀大同守将张天林降清,致使大顺军在山西全线崩溃。
  现在估计他是看到满清节节败退,于是又起兵反清。真说起来,这厮还真是个反骨仔。
  司马凯想了想,谨慎地说道:“秦王,多铎新遭大败,士气低迷,中原义旗四起,山东、山西恰逢大变。当此之时,多铎势必不能长期滞留在淮南,微臣以为,我军现在不必推进过快,只须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可获胜。”
  金磊连连点头附和道:“微臣也认为现在应该调整一下,多铎想来急于北返,在北返前极有可能会谋求与我军一战,以求稳定淮南形势,此时我军只要不急不躁,步步为营,多铎拖不起,败局已定。”
  秦牧欣慰地点点头,对燕高飞说道:“传令刘猛、蒙轲,可视情况逐步推进,不必着急,多抽调兵力保护后勤线,现在对于我军来说,只要不败,就是赢了。东线的金声桓,则依旧按照计划,全力挺进,务求以最快的速度攻下徐州,以便与济宁的东方盛相互呼应。”
  “是,秦王。”燕高飞长施一礼,匆匆出去。
  女真人口稀少,兵不过七八万,加上依附的蒙古所部以及汉军旗,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一二万,如果一直象入关初期那样,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自然有很多汉人甘心臣服;
  现在遇上了重挫,节节败退,兵马折扣过半,元气大伤,还有多少汉人会甘心做满清的奴才呢?纷纷起来反抗是必然的。
  象姜瓖这样的,估计今后还会层出不穷,只要大秦不断施压,将清军兵力拖于南线,别的不说,中原和陕西的起义满清肯定压不住;
  因为这些地方近二十年来战乱不休,民生困苦,大部分青壮都是在战火中长大的,好战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本性。
  厅里的气氛显得很轻松,总体而言,在与满清的对抗中,大秦牧已经稳占上风,只要不出昏招,稳扎稳打下去,满清被逐出中原是迟早的事。
  秦牧开心之余,对李式吩咐道:“去把祖大弼带上来,本王要请他喝酒,这酒要多喝才行,哈哈哈。。。。。。。。。”
  顾君恩与喻大猷对望一眼,都不禁露出了笑意,秦牧不时请祖大弼喝酒,真可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听说在俘获祖大弼的第二天,他在就滁河的大营里请祖大弼喝酒,俩人酒兴大发,喝得甚欢,一同被俘的清军看在眼里,如今已经有多人“成功逃跑”,应该很快就会把秦牧与祖大弼把酒言欢的事情传回给多铎,传回燕京。

  ps:在月票榜的厮杀中,俺被踢下马来,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尽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别人四蹄飞扬,我两脚狂奔,兄弟们,扶一把,别放弃。
  求月票!
  求月票!
  。(未完待续。。)


第448章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描写的滁州西涧就位于风景秀丽的琅琊山下,万顷烟波,澹远浩渺,由于湖面的地势比较高,它就如同滁州头上的一盆水。
  涧边的时光特别老,悠悠地从唐宋走来,如同一个长髯飘飘的老人柱着杖,老得走不动了,于是在无人的野渡边坐下来;
  听听晚来的潮声,听听枝上的鸟鸣,或许还能听到醉翁亭那边,传来太守醉后的吟哦,那吟哦声穿过岁月的轻烟,飘散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
  轻轻的风从树梢上蔚蓝的天吹来,拂动野渡过的小草,落在地上是千年的凉。
  秦牧对着暖暖的阳光湛然一笑,红娘子一身红装,这次她没能上战场,有些郁闷,便把气都撒在了山林里的猎物身上,那红色的披风如同山边的一片彩霞在飞掠,马蹄铿锵,百兽惊走。
  而且她不走远,就在秦牧他们饮酒的野渡附近来回驰骋,仿佛是故意不让秦牧得到安宁。
  殊不知,在秦牧眼里,她也成了一道风景,悠悠红妆,与天不老。
  那画面很美,美得顾君恩等人不敢看。
  秦牧端起酒杯,向顾君恩、喻大猷、金磊、司马凯几人邀饮,大家连忙举杯回敬,唯有琅琊寺住持乐山和尚以茶代酒。
  湖上晚来潮急,岸边松涛阵阵,山头的积雪被风吹起,如白烟漫舞。几人就坐在松树下,享受着冬日的暖阳。
  秦牧看了看慈眉善目的乐山和尚,微笑道:“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本王虽不智,却更喜欢水多一点。”
  乐山和尚心中一动,合什答道:“治世以仁,创世以智,秦王是开基立世之主,乐于水是自然之事。”
  秦牧哈哈一笑,再次举杯道:“社会要发展,民生要富足,离不开智。然无论是佛家还是儒家,都倾向于隐逸山林。诚然,山林间也有溪流,但潺潺细溪,能蕴含多少智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本王看来。大海才是蕴藏了万般智慧的地方。而儒佛道多局限于山林之间,视大海为畏程。如此不免有闭门造车之嫌。失之智矣!
  鉴真东渡,开日本千年佛学之基。张骞持节,播秦风汉雨三万里。然而这些,都成了绝唱,泱泱华夏,自汉唐之后。一直卷缩在山林里,晨钟暮鼓,骚首低吟,失之智矣!
  本王在江阴时。听说江阴有位徐霞客,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其足迹踏遍九州大地,实为难得一见的奇人,其所写的游记,本王正在拜读,实在是难得的好书,本王正打算自己出资,把此书刊印出来。”
  顾君听了秦牧这番话,颇为感慨地说道:“秦王之苦心,臣能理解,但圣人有云:父母在,不远游。侍奉高堂,这是身为人子应尽的孝道。”
  “断章取义!”秦牧毫不客气地说道。
  “父母在,不远游。”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的原语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直白地理解起来,孔子的意思大概是:有父母在家,不应在社会在胡乱厮混,出远门的话,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理由。
  也就是说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远游,他反对的是那些毫无目的外出厮混的人。但是这句话经常被阉割,人们只看重前面两句,于是心安理德地窝在自家的小天小地里。
  “难道诸位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