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623部分

明扬天下-第623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鼓励植树,朕会责令户拨下专款,不管是谁,每植树一百株,第二年若存活,可得到两个龙币奖励。
  七,把每年三月十二日定为植树节,西北所有官吏,每年每人必须带头植树二十株,且要保证七成的存活率,此项任务将纳入政绩考核内容。”
  秦牧说完之后,询问司马安等人有什么补充。
  司马安沉吟道:“陛下所说的钢筋水泥建筑,民间从未见过,要推行起来恐怕不易。陛下要推行,臣以为应在各州县做些试点,得让当地百姓对此先有所了解才行。”
  秦牧点头说道:“这是自然,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补充?”
  李源想了想说道:“陛下,一种观念的改变,最是困难,我汉民有史以来,已经习惯木质结构的民居,即便在各州县做了试点,百姓恐怕也未必愿意照做。
  臣以为,要想此策能顺利推行,只能以利驱使,才能起到实际作用。臣建议除了增加木材的税率,提高木材使用成本外,可依照生育政策予以补助的办法,对使用钢筋水泥建房的人家给予一定的补助,或是减免相应的锐赋。如此,臣相信民间被利所动,推行起来便容易得多。”
  户部右侍郎立即苦着脸说道:“李阁老,用银钱补助,这会大大增加国库支出。。。。。。。。”
  秦牧摆摆手说道:“杨卿,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得千秋的大事,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况且西北人口损失严重,如今是地广人稀,荒地极多,一但禁止随便开荒之后,荒地也会变得值钱了,到时可以用荒地作为补偿,不一定要国库掏钱。”
  “陛下圣明,如此甚好,甚好。”
  见杨超活象个守财奴,连司马安等人也不禁嘴角上翘,微露笑意。
  其实正如一开始农典章所说,在宋代朝廷就已经意识到西北水土流失严重,需要采取防范措施了。
  只不过宋太祖虽然下了禁伐令,但没有相应的措施配套施行,是以没有成功。另外,北宋时期黄河上游还多控制在异族手中,也没有大秦现在的条件。
  秦牧这一天,和在坐的大臣专门讨论此事,绞尽脑汁制定各项实施细则,把事情敲定。
  他制定的五年计划的各项条款,要由易到难,一条条的落实下去,不但需要时间,有些条款还需要契机。
  象治理水土流失这一项,比较容易达成共识,便先拿出来敲定。
  至于其他的,他正在造势,等时机逐渐成熟,再推出。。。。。。。。(未完待续。。)


第851章 长安城里的新鲜事(求推荐票)


  崔世宏在买下平康坊这块洼地时,众人都笑他。当他插几面旗子,让城中孩童玩投丸游戏,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成本就将洼地填平时,众人转而对他佩服不已。
  正当大家都觉得他十分精明时,又诧异地看到,崔世宏不是把填平的洼地夯实,却又重新挖开,而且比原来挖得还深,象打井一样。
  长安市民十分不解,这么做,之前让孩子们投丸的功夫不是白费了吗?他的精明哪里去了?
  街坊左邻每天象看大戏一样,看着崔世宏这块地变来变去,暗地里议论的、嘲笑的不乏其人。
  有的忍不住去找崔世宏一探究竟,崔世宏却总是笑而不语,或者笑眯眯的答一句:“过些日子各位就会明白的。”
  人们只得耐心地等着,眼看几亩宽的空地上,井眼一个个的增加,接着看到运来很多钢筋,大的小的,人们这就更加好奇了,运来钢材干嘛呢?接着又看到运来很多水泥和沙石。
  又有人忍不住去问崔世宏,可这厮还是笑而不语。把众人弄得心里跟猫抓似的痒痒,每天都忍不住绕过来看看。
  这天看到工地上的劳力,把钢筋扎成一个个圆柱形的“铁笼”,然后放入深井中,然后用水泥混合沙石拌成浆往深井里灌。
  这种事长安城里的民众都没见过,好奇之下,把工地外围得水泄不通,若不是人们正在争辩“无罪假定”和“有罪假定”的问题,估计来围观的人更多。
  深井灌满之后,又见工匠在上头用木板钉出一根根方形的柱框,还有楼梯、楼板,一时间,工地上树起密密麻麻的用于承重的木杆。让人看得云山雾罩,不明所以。
  越是这样,来瞧新鲜的人越多,每天看这片工地上的变化,逐渐成了长安城百姓的保留节目之一。
  朝堂上,议完黄河上游水土治理的方案后,秦牧立即颁旨,责令农典章尽快设置林业巡佥司,把巡察监督任务层层落实下去,直达每个村的里正。同时派官吏下去张贴标语,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的律令及其重要性。
  此事告一段落后,秦牧才对殿上的大臣说道:“从临窑村这起凶案,可以看出,各级官员对凶案现场的勘察手段十分贫乏,缺少专业性,以至疏漏了大量有用的线索,使真凶得以逍遥法外,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
  刑狱者死生所系。实为重事。历来地方官员到任,首要之务便是录囚,清理刑狱,申冤惩凶。不如此不足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然朕观我大秦各州县官员,在勘察缉凶方面,甚至可以说一无所知,靠这样的官吏。如何能平民怨,清刑狱?每思至此,朕不禁忧心如焚。
  朕有意以《洗冤集录》等书籍为教材。再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一些在凶安勘察方面有丰富经验之人为师,然后让每个县至少选派两名仵作到南京培训,考核合格之后,更名为法医,才可负责凶案现场勘察。诸位大臣以为如何。”
  司马安立即说道:“如陛下所言,刑狱者死生所系,实为重事,不可不慎。臣认为陛下此举当行。只是大秦幅员辽阔,州县众多,比如甘州等地,要赶往南京用时良久,臣以为,可分为几个点,在南京、北京、西京、乃至一些省份多设一些培训点,如此可以大大节省仵作路上往返的时间,加快培训进度。”
  司马安一开口,不但全力支持秦牧的提义,还补充了更完善的方案,秦牧颇为满意,频频点头。李源、顾君恩等人自然也没有再反对。
  只有户部右侍郎杨超,又沉吟了起来,他粗略一计算,大秦目前有一千五百多个县,加上州、府一级的也要培训,总计要培训的人数近万,如果一个人的培训费按十龙币算,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十龙币恐怕是不够的。
  秦牧开口道:“杨卿,不必算计了,此乃关系到天下刑狱的重事,就算要花费十万龙币,这笔钱户部也必须拨下。”
  “是,陛下。”
  “好,既然诸位大臣不反对,回头就请李卿草拟一份圣旨,等朕用玺后发回南京着刑部立即办理吧。”
  李源连忙答道:“臣遵旨。”
  这时秦牧才漫不经心地说道:“朕听闻长安坊间,在热议什么有罪假定,无罪假定,对此,不知诸位大臣怎么看?”
  司马安立即垂下眼睑,显然不打算先开口了,此事他已经想得透沏,这分明是皇帝布下的局,从这些天一连串的事情,他已经猜到皇帝布的这个局不小,在没有彻底弄清其中的玄机之前,他实在不愿置评。
  整个大秦,现在他无疑是最惹眼的,开国重臣,高居首辅之位,如果皇帝有什么心思,他首当其冲,因此,如今他不但尽量配合皇帝的各种政策,而且步步小心,如履薄冰。
  工部右侍郎魏元说道:“陛下,所谓的无罪假定,臣以为不可当真,真如此,各地恐将有大量案件破获不了,如此必将导致民怨沸腾,朝廷的公信力会急剧下降。”
  秦牧不置可否地说道:“拿临窑村一案说,目前的证据并不足以认定杨观有罪,按魏卿的意思,且不管它,只要重刑之下杨观认罪,便可就此定罪,以平民愤就行了是吗?”
  “这。。。。。。。臣不是这个意思。”
  “哦?那杨卿说说的自己的意思。”
  “臣。。。。。。。。。”
  “朕以为,一个人有没有罪,应该由证据,由律法说了算;而不应由官员,由酷刑说了算,诸位大人以为然否?”
  “吾皇圣明!”殿中大臣纷纷附和。魏元这一碰壁,让大家都不愿再开口。
  秦牧谈谈地说道:“民间热议事,为人君者不可不关心关意,为臣子者更不可无视民意。魏卿担心无罪假定会让破案率大降,这只是技术层面的事,提高侦办能力就是了。。。。。。。秦牧说到这,顿了一顿才接着说道,“这样吧,诸位大臣且先回去好好想想,然后就有罪假定及无罪假定孰好孰坏,三天后给朕上一份奏疏,今天这朝会,就到这吧。”
  当天秦牧便把匕首上提取的指纹与杨观的指纹比对结果交给于成龙,让他再次开堂问案。于成龙以指纹为证,宣布杨观非杀害夏娘的真凶,当堂无罪释放。
  此举不但让夏县知县关培惊慌失措,在坊间也再掀起了一轮新的热议风潮,本来支持有罪假定的人,纷纷转变态度,改为支持无罪假定起来。
  从杨观一案中,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按有罪假定的思维判案,杨观被冤枉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地方官员先入为主,认定了杨观为杀人凶手,便会不自觉地忽略很多线索,这不但让真凶逍遥法外,也让无辜之人承受天大的冤枉。
  如果按无罪假定,官员就必须寻找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人是杨观杀的,才能判他有罪,找不到证据就只能放人,若真如此,杨观就不至于被冤枉,代真凶受过。
  活生生的例子就摆在面前,长安坊间的热议声愈发高涨,而且迅速向外漫延,西北各州县中,也开始热议不休。
  而此时,秦牧依然扣着真凶,不予公布,这是要制造一种悬念,只有保留一些悬念人们才更乐于议论此事。
  秦牧心里清楚,有些事急不得,必须一步一步来,有了民意为基础,有些事情才好推行。他一方面暗中推动这股风潮的同时,也没有闲着,开始着手准备起理工学院的建设来。
  司马安啊,你给儿子取什么名字不好,非要给他取了个“凯”字,这不是明着要朕把他当枪使嘛!

  ps:推荐票虽然不花钱,其实很重要,感谢往来如风、想被爱好难、mr。華、沧海┾钰凌风※、四级风m、半壶小道、拒绝装b、ぅ冰ぇ冥ら、球球老公、爱是一尾鱼、土豆维尼、叛逆行云流水、王牌★王牌等众多朋友不懈的支持,感谢第一个投来推荐票的朋友,谢谢你们。
  推荐票每天都有,不花钱,对俺来说每一票都是莫大的肯定有鼓励,期待你们更多的支持!
  。(未完待续。。)


第852章 悄然变化(求推荐票)


  南京,大秦宫。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恢弘的宫殿裹上了一层银装。
  坤宁宫里,杨芷读了秦牧的私信,不禁潸然泪下。莫莫和若若焦急地问道:“娘娘,怎么样?陛下信上说些什么?”
  “娘娘,陛下没有没提到太子移宫之事?”
  “提了,提了,陛下他。。。。。。。真好。”杨芷含着泪,神情激动。
  这阵子她忧心如焚,生怕秦牧为怪罪她的父亲,甚至连累到秦业,可谓是茶饭不思,整个人消瘦了一圈。
  “啊,那就好了,娘娘,这下子你可以放心了吧。”
  “我就说嘛,陛下与娘娘这么恩爱,这件事全怪那个御吏,跟国丈又没什么关系,陛下明察秋毫,肯定不会错怪国丈,错怪娘娘的。”若若虽然这么说,其实这些天她和姐姐也没少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