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上古神话演义 >

第247部分

上古神话演义-第247部分

小说: 上古神话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希腊神话中,当然也有众多物质型的神,但它们并没有完全占领古希腊神话世界。这个神话王国里,还有更引人注目的居民——一大群无形的精神(或情感)的神;女爱神维纳斯、智慧女神雅典哪、文艺女神缪斯、美神阿佛洛狄忒、不和女神厄里斯;还有复仇女神、嫉妒神、诗神等等。另有些神,既非纯物质,又非纯精神,而只是一种观念、过程或人类行为,如四季神、战神、大力神、生殖神、农神、猎神、商业神等等。至于酒神,虽然神化的也是一种物,但已不是自然物,而是一种人类的创造物;中国人后来迷信过一段时间的杜康,还远没有得到这种殊遇。能不能说古希腊人的神化对象要高一层次呢?
神化对象的巨大差异,表明审美能力,至少是审美意识的迥然有别。何以形成如此巨大的差别呢?中国先民在创造神话时,不肯给自身的情感活动留一席之地,是由于他们对自身的情感活动感而不觉,更谈不上去对它进行研究与表现了。而这又是由于特定的生活地域决定了他们处于一种特有的社会存在之中。
鲁迅说,中国先民所生活的黄河流域 “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中国小说史略》)。胡适也认为:“古代的中国民族是一种朴实而不富于想象力的民族。他们生在温带与寒带之间,天然的供给远没有南方民族的丰厚,他们须要时时对天然奋斗,不能象热带民族那样懒洋洋的睡在棕榈树下白日见鬼,白昼做梦”(转引自矛盾《神话研究》)。他们的这番议论,本来是为了解释何以中国上古神话“仅存零星”、何以中国早期的文学中没有长篇叙事诗的。其实用来说明现存中国上古神话何以见物不见情也很合适。就是说,由于生活艰难,精神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见解还可以从考古学上得到证实。
关于蓝田人的生活情景,考古学家黄慰文描述道:“他们时而在树林里采集野果,挖掘块根;时而在河边捕捉小动物,围攻老弱的大兽。生活很艰苦!常常是吃了上顿就没有下顿。但人们还是顽强地生活着,勇敢地迎接大自然的各种挑战,从猛兽、毒蛇的侵袭到风雨雷电的折磨。”(《中国历史的童年》)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恐怕顾不上搞什么神话创作了,即使偶尔搞一点,思想的焦点当然只有对准大自然、对准物。
已经产生了语言,因而完全有可能创造神话的北京人日子也不好过。贾兰坡教授指出:“北京人过着和野兽差不多的生活,为了吃饱肚子,到处流动,从事采集和狩猎,在和猛兽以及自然进行的斗争中,不知牺牲了多少性命”;“北京人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这不仅由他们所用的十分简陋的劳动工具可以证实,同时由他们的寿命短促也可以说明……根据发现的遗骨……死于十四岁以下的儿童,占39。5%……”(同上)。显然,让北京人去研究、神化自身的情感是根本不可能的。
土地的自然丰度和气候恩惠的大小,与维持人类生存、延续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是成反比的。中国先民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几乎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都是必要劳动时间,所以他们所创造的神话只体现对物的追求。
长期专注于物的追求,又会带来许多后果,其中之一便是审美意识发展缓慢或停滞。五官是人类的感觉和审美的器官,它和相应的神经细胞一起,构成实际的感觉与审美活动。当某一部分神经的机能许多代都处于抑制状态,则必然出现退化现象。马克思说: “五官感觉的形成,乃是整个世界历史的产物。作为粗糙的实际要求的俘虏的感觉,只有一种被局限了的意义。对于饥饿的人,并不存在着食物的人的形态,而只存在着它的作为食物的抽象存在:为着同样的效果它可以采用粗糙的形态。”(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焦虑不堪的穷人,甚至对最美的景色也没有感觉”(《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中国先民只神化自然现象与自然物(原始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他们的感官为粗糙的实际需要所俘虏,现实还没有提
供他们以意识自身情感活动的可能。现在我们仍然可以看到,生活艰难的地区,人们的注意力较多地,甚至全部地放在物质生活资料上,久而久之,必然是情感活动的单纯、平谈,甚至呆滞。
上古神话体现了中国人情感活动的先天不足,这给整个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审美意识带来了影响。“和西洋诗相形之下,中国旧诗大体上显得情感有节制,说话不唠叨,嗓门儿不提得那么高,力气不使得那么狠,颜色不着得那么浓。在中国诗里算得‘浪漫’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古典’的,在中国诗里算得坦率的,比起西洋诗来,仍然是含蓄的;我们以为词华够浓艳了,看惯粉红骇绿的他们还欣赏它的素谈,我们以为‘直凭响喉咙’了,听惯大声高唱的他们只觉得不失为斯文温雅。”(钱钟书《旧文四篇》)钱先生这段论述再妥帖不过了。
三。封闭性:重父子相承(纵的联系)轻夫妻相爱(横的联系)
在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男女的自由恋爱是非法的。直到现在,一般中国人并没有把爱情看得很重,大多数的家庭并不是以爱情,而是靠责任感(对上代的赡养、对下代的哺育,保留纵的联系)来维系的。近年的文艺作品,每常表现爱情与事业的冲突,虽然各自的处理方法不同,但较多的作家似乎在宣扬这样的观念:事业绝对高于爱情;一般情况下不妨两者兼顾,一旦有了冲突,则应牺牲爱情。
西方人的观念呢,假如一个人开车闯了红灯,只要他说是去追赶爱人,再严厉的警官也会放他过去,并祝他好运气。
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也可以追溯到祖先们所创造的神话中去。
冯天瑜先生曾将东西方神话中的洪水故事作过比较:中国神话是鲧禹父子前仆后继治理了洪水,而希腊神话《杜卡里翁方舟》也好,希伯来神话《诺亚方舟》也好,都是一个男子得到了天神的启示,不顾他人,仅携妻子幸免于难。他指出:“中国伦理观念的重心是父子关系,血缘关系,而西方伦理观念则更重视夫妻联系,配偶关系”(《武汉师院学报》1981年第 1期)。父子关系即纵的联系,它是部族内部、家族内部的一脉相承;配偶关系即横的联系,它多在家族、部族或部落之间。只重父子相承,体现了原始的封闭性。某种伦理观念的实现与否,又决定审美快感的有无,所以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伦理观念的差异也可以看作审美意识的各别。
中国神话中,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不也强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么?其它还有很多,如《廪君与盐水女神》、《黄、炎之争》、《彭祖长寿》、《参星和商星》(均见袁柯《神话选译百题》)等等,在展开故事前,常常先介绍神话人物的血缘关系,却不注意其配偶。都体现了对纵向联系的关注。这种倾向发展到后来,便是几千年来特别重史,致力于纵向的追忆,而不大愿意打开门户。
不仅如此,中国人牺牲爱情而服从于事业的情形,在上古神话中也有鲜明的表现。
禹为了治水,30岁还未婚。后来娶涂山氏,并非出于爱情,而是涂山氏符合了他提的几个条件。婚后4天,禹便治水去了,且“三过其门而不入”。有一次涂山氏去送饭,发现他变成了熊,十分羞愧,扔下饭篮跑掉了,结果化为石人。禹见状去追她,到石人跟前大叫:“归吾子!”唯一放心不下的,还是他那未出世的儿子。这里哪有爱情的地位?
《廪君与盐水女神》写到,廪君在率领自己部落寻找新居途中,苦于盐水女神情意绵绵的厮缠,终于以欺骗的手段将她射死。看来,当时男性之视女性,也只重其直接的功利目的:保证部落的延续;有无爱情无关紧要。
致于《盘瓠》(见《搜神记》卷十四)则赤裸裸地宣扬:爱情应作为政治的牺牲品。高辛氏急于战胜屡犯边陲的戎吴,曾布告天下:有能获戎吴将军头者,赏千金、封万户,且妻以少女。不料,一条叫盘瓠的五色狗竟立下了这一奇功。高辛氏君臣见是畜类,无意践约。但那少女却自告奋勇,甘愿献身与狗,以使高辛氏不至失信于天下。
伏羲与女娲结合是为了繁衍种族,更无爱情可言。在有关舜与象的故事里,曾提及舜有两个聪明贤慧的妻子:娥皇和女英。她们多次帮舜逃脱了瞽叟与象的合谋迫害。这里似乎有点夫妻之情,但神话对此并未作一句渲染,表明重心不在这种情感上,而是在舜与其父其弟的家族矛盾上。舜的二妻千方百计帮助他,与其说是出于情爱,无宁说是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再说舜得到她们,并非以爱情为基础,而是出于尧的赏赐,也是附丽于政治目的的。舜的家族矛盾终于缓和了,配偶关系只是起了协调父子关系的作用。
中国先秦诸子著作洋洋大规,仍不见爱情的影子。就是想象力丰富无比,采用过大量神话故事的《庄子》中,也根本找不到一丝爱情的痕迹。
中国上古神话对爱情如此淡漠,这跟前文所论中国先民求生不易、专注功利,因而压抑了情感活动是一致的。在形成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之初,情感活动这一束弦,特别是爱情这根弦,很少拨动。一旦蒙上了厚厚的岁月的尘垢之后,再拨起来,总不那么灵便、谐和了。
中国上古神话审美意识的以上倾向,给中华民族的美的历程打下了最初的烙印。而童年时代所储存的信息,其生命力是最强的,直至今日中国人的审美意识里,童年时代的信息仍然时时反馈出来。
附注:本文参考过刘文英《中国古代时空观念的产生和发展》及李泽厚《美的历程》
——原载《江汉论坛》
中国神话中神仙完全列表
上古神话诸神:
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
创世神:
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女娲
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
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黄帝时代的诸神:
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
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
炎帝,又称为神农氏
炎帝的女儿
女娃(后化身精卫鸟)
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
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
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
颛顼的后代
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
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
帝俊
天上妻子:羲和、常羲
人间妻子(省略)
女丑、羿
鲧 妻女喜
尧 又名:放勋, 妻女皇;
舜 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
禹 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三皇:
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
五帝:
通常指 黄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