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

第124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群激动起来,一片声地催促快决定。忽然一个体格魁伟的青年和一个腰挂绿鲨鱼鞘宝剑、浓眉大眼、英气勃勃的少年挤过人堆,进入上房。那位青年是高一功的亲兵头目,向总管和老医生急急地说: 
  “我家将爷还不知道杆子哗变。他很不放心石门谷。刚才他醒来,问我石门谷有没有什么消息。我不敢对他说出实情,只说那里平静无事。我说,我说……” 
  医生截住说:“你瞒住他很好。快回去吧,不用往下多说了。” 
  “我没有说完。我跑得太急了,让我喘口气。……我说,我们全家亲兵除下害病的还有十五个人,大家商量决定:留下五个人在家,其余十个人已经悄悄披挂,马上就牵着马匹来到老营。有两个在养病的弟兄也要跟我出战,我不许他们动。” 
  人群中纷纷叫好,还说:“不愧是高舅爷的亲兵!”称赞声还没绝口,那位英气勃勃的少年趋前一步,童音琅琅地说: 
  “总管、尚爷爷、小鼐爹,我爸爸已经知道杆子哗变的消息,命我把家中的十八个没害病的亲兵带来老营。不管我闯王二爷派谁领兵去石门谷,我都听从指挥,与贼决一死战。我爸爸还说,我若违反军纪,该斩则斩,该打则打,请千万不要轻饶。” 
  张鼐伸手抓住少年肩膀,大声叫道:“好啊,小来亨,真有出息!” 
  谷英接着说:“不愧是将门之子!” 
  人群不住称赞李来亨,形成一片啧啧和嗡嗡之声。老神仙被大家的赤诚忠心感动得满眶热泪,鼻孔发酸,忘掉了他应该劝众病号回家休息,猛然把脚一跺,大腿一拍,大声说: 
  “事到如今,只有赶快镇压叛乱才能够保住商洛山。等闯王回来,我同你们一道上阵!” 
  他的话音刚落地,有人在二门外叫着“闯王回来了”!同时一阵纷乱的马蹄声来到了老营门外。大家嗡一声转过头去,让开中间一条路,等候着闯王进来。 
  当李自成在路上乍听到石门谷事件以后,心中怒火高烧,恨不得把老营中所有能够出战的将士,包括孩儿兵和各家亲兵,立刻集合起来,由他亲自率领,连夜出发,马踏石门谷,痛惩无义贼。他还想过,趁官军尚未进攻,立刻改变作战方略,从白羊店暗暗抽回一半人马,先扑灭石门谷的叛乱,再回头对付官军。但是一路上他反复考虑,愈考虑愈觉得使用兵力去平乱是个下策。那样办,第一,在时间上会迟误;第二,会使石门谷的杆子更容易被官军勾去;第三,白羊店一旦空虚,会给郑崇俭可乘之机;还有第四,在目前宋家寨与官军勾结好要袭取老营的情况下,老营的人马一个也不能调开。想着想着,他完全放弃了刚才的打算,另外想别的主意。直到他进了寨门,新主意尚未想出,只是他的心清已经冷静下来。 
  回到老营的大门外,自成看见草地上有一支人马整装待命,一部分将领家中的亲兵也已集合,而且仍在陆续赶来。他没有看见孩儿兵的队伍,但是在苍茫的月色中看见全身披挂的小罗虎急急地向老营的大门走来。他刚跳下马,罗虎已经来到面前,神气英武,口齿流利地说: 
  “启禀闯王,童子军①早已奉命准备停当,随时可以出战。” 

  ①童子军——“童子军”一词是官称,“孩儿兵”一词是昵称,也是俗称。《李自成》之一已经提过孩儿兵的旗上是“童子军”三字。 

  “奉谁的命?” 
  “奉代理中军张鼐哥哥的命。” 
  “你现在来做什么?” 
  “听说各位将领都带病前来请战,我也来老营请战。” 
  李自成没有说话,大踏步走进老营。一进二门,看见上房门里外果然挤满了带病的将校,群情激动地等候着他的归来。他的情绪突然沸腾起来了。用兵力去扑灭叛乱的念头又一次在脑海中盘旋。他进了上房,转身对着大家,一手按着剑柄,没有马上说话,愤怒和杀气腾腾的目光在大家的脸上慢慢地扫了一转。人们以为他就要下令出征,屏息注目,气氛十分紧张。可是他迟迟不做声,又用眼睛把大家扫了一遍。当他的眼光同吴汝孝的焦急的眼光遇到一起时,他赶快回避开了。谷英见他不说话,趋前半步,大声说: 
  “闯王,事不宜迟,请赶快下令吧!” 
  吴汝孝跟着说:“请快下令,我也要带病前去!” 
  许多声音同时请求:“请赶快下令!” 
  自成明白,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一步棋走错就会全盘输掉,所以他尽管非常愤怒和激动,却不肯马上下令。他向大家挥挥手,竭力用平静的声音说: 
  “都不要急。我马上就要下令。你们都到厢房去,等候命令。” 
  人们大部分都拥向西边厢房,只有谷英和少数几个将领退出上房后不肯离开,站在天井中等候。吴汝孝连上房也不肯离开,等闯王又向他挥挥手,他才出去。如今上房中除闯王自己外,只剩下总管、医生和张鼐。闯王向他们看了看,然后单向总管和医生问道: 
  “你们看应该如何决定?” 
  任继荣回答说:“事到如今,别无善策,少不得同他们动动刀兵。只是,咱们老营的兵数太少,必须立刻从白羊店调回几百精兵才行。” 
  闯王转向医生,用眼光催促他发表意见。 
  老神仙慢慢地说:“倘若能不用武,当然是最好不过。只是我一时想不出不用武能够平定叛乱的上策。”他稍微低头沉吟一下,又抬起头来说:“闯王,是不是可以这样办:你一边调兵,我一边先去石门谷走一趟?” 
  闯王的眉毛一耸,眼睛里闪出疑问的神色,但未做声。医生望望他,觉得自己的主意可能被采纳,接着说: 
  “吴汝义毕竟年轻,也许怪他没有把你闯王的意思说圆,自己先动火,把事情弄崩了。我去一趟,用好言抚慰,说不定会使大事化为小事。” 
  见闯王慢慢地转着眼珠盘算,仍不做声,医生又说:“半月前我去石门谷看病,在那里住了几天,同几家杆子的大小头目都见过面,也治好了不少人。不说他们得过我的济,只凭我是你闯王的好朋友,又有这一把花白胡子,在全军中还受尊敬,说出话来也许能打动他们。” 
  闯王摇摇头说:“不,没有多大把握。我不能既丢掉李友和吴汝义,又把你老神仙赔了进去!” 
  李自成说过这句话,背起手来,脸色铁青,紧闭嘴唇,低着头,慢慢地走来走去。尚炯和自成的亲信将领们都知道,从前每次逢到较难解决的大事,他如果不同意别人的意见,总是这样焦灼地低着头走来走去,走过一阵之后准定会拿出新鲜主意,立刻就霹雳火闪地行动起来,决不迟延。如今看见闯王的这种神情,站在屋内屋外的人们都肃静地望着他,等候着宣布决定。除了闯王的轻微而缓慢的脚步声音外,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那些在西厢房中等候的人们知道这种情形,也登时哑默静悄了。当闯王转身时,不知怎的,他腰中挂的花马剑哗啦一声蹿出来三寸多长,随即吧嗒一声落进鞘中。李自成自己没注意,继续在边走边考虑问题。可是这件极其偶然的小事竟使别的人都吃了一惊,认为这是他要亲自出征和手斩叛逆的先兆。尤其是谷英等几个站在上房门外的将领,他们不经常随侍闯王身边,只听到军中传说闯王的花马剑“通灵”,夜间拔出来,往往有一道异光上射斗、牛之间,凡是懂得望气①的人们都能看见,而往往在闯王要亲自出战或有刺客来近之前,这把花马剑会连着发出啸声,还会跳出鞘外。如今这个偶然小事件使他们不能不暗暗地兴奋鼓舞。 

  ①望气——我国很古的一种迷信,在《史记》中已有记载。这种迷信是观望云气以定吉凶征兆。 

  尚炯的建议虽然被闯王拒绝了,但是这个建议却给了李自成一个启示:打算自己单身前往,不动一枪一刀而平息叛乱。这事自然要冒风险,倘没有太大把握,不但去了白搭,反而他自己有性命危险,甚至会被叛贼出卖给官军,换取高官重赏。总之,此一去,成则可以救出吴汝义、李友以及一百多个弟兄,可以使商洛山中全盘棋危而复安,不成则不堪设想。在很长一阵,他在心中反复盘算,估计此去究竟有多大风险和多大把握。有时他想丢掉这个新主意,但是这个新主意很有吸引力,实在丢不掉。在他幼年读私塾时候,他常听先生同别人谈到米脂县郭王庙①的来历时,讲起郭子仪单骑见回纥②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使他多年来对这位有名的古人十分钦敬。崇祯八年正月间向凤阳进兵时,路过颍州③,在一个大乡宦④的府第中盘了一宿,弟兄们拿家具和字画烤火,被自成看见,随手拾起一件,打开一看,是个手卷,上边画着许多人物和战马,似是番王和番将打扮的一群人向一个老将下跪,而这位老将去掉铜盔,露出白发。画上题着“免胄图”三个较大的字,用较小的字又题着“仿龙眠山人⑤笔意”。画家没有落款,只有两方图章。他不识篆书,所以不知道画家是谁,只见纸色古老,装潢十分讲究,想着必是出自名手。在灯下看了很久,他恍然明白这画的正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的故事。他把手卷交给一名亲兵放在马褡子里。后来这个亲兵同战马一起阵亡,画也失去,但是画中郭子仪的英雄气概却常常浮现在他的眼前。现在当他盘算着是否可以不动刀兵平息石门谷的叛乱时,不由得又想起来郭子仪的故事,得到不少鼓励。他仔细想了几股大杆子的内部情形,良莠不齐,更不是坐山虎一个人说了算数。不但窦开远和黄三耀为人比较正派,平日对部下约束较严,同坐山虎是两条路上的人,而且那个自号铲平王的丁国宝虽然只同他见过一面,也给他留下了比较好的印象,不应该死心塌地跟着坐山虎叛变。他也不相信,坐山虎手下的几百人都跟坐山虎一样不可救药,其中必有不少愿意回头的人,只是在坐山虎的挟持下没有办法。此时李自成还不知道坐山虎已经同蓝田的官军搭上了手,但是他猜想到这个坏蛋既然挟众鼓噪叛变,必然会投降官军。反复思忖,他认为必须抢在官军进攻石门寨和坐山虎攻破大庙之前赶到,用霹雳手段将叛乱镇压下去,除掉坐山虎及其亲信党羽,使石门寨危而复安。想着那些杆子的内部情形,也想了自己平素同众家杆子的关系,以及自己的威望等等,他下定决心了。他停住脚步,转身对尚炯和总管说: 

  ①郭王庙——在米脂县北城外,旁有大石,上刻“大富贵,亦寿考”六字。民间传说,郭子仪做天德军节度使时,一日单骑出巡,在此地遇见仙女。 
  ②单骑见回纥——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吐蕃与回纥(he)等部族受唐朝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大举人犯,长安大震。郭子仪统兵防御,知众寡不敌,难以力胜,遂亲自单骑至阵前面晤回纥可汗之弟,劝说他与唐修好,攻击吐蕃,大获成功。吐蕃闻之夜遁。 
  ③颍州——今安徽阜阳。 
  ④乡宦——官僚解职后回到故乡,称做乡宦。 
  ⑤龙眠山人——李公麟,字伯时,晚年居龙眠山庄,自称龙眠山人。他是北宋有名的画家,并擅长金石文字,也是诗人。 

  “这么办吧……” 
  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