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

第525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昌平州衙还比较宽敞,被作为大顺皇帝的临时行宫。军师府驻在昌平总兵的镇台衙门,丞相府驻在学宫,六政府和文谕院分别挤在别处衙门和民宅,而御营亲军等部队都分驻兵营,又在空地上搭起了许多帐篷。晚膳以后,李自成同刘宗敏稍谈数语,便命传宣官分头传知丞相、正副军师、六政府尚书、侍郎以及文谕院学士等中央大臣,来行宫开御前会议。 
  自从渡河①入晋以来,在行军途中已经开过多次御前会议。今晚的这次会议,将讨论攻破北京后的许多重大措施,包括大顺皇帝在北京城外将驻跸何处,破城后山何处入北京内城,由何处进入皇城与紫禁城,进入紫禁城以后将居住何宫,这些在路上非正式议论过几次的重大问题,也要在今晚的御前会议上讨论决定,以免临时慌张。也就在今晚的御前会议开始时,李自成问宋献策何时可以破城。一时,同僚们都将目光转到军师的脸上,等待他向皇上明白回答。自从大顺军不战而进入长城天险居庸关,又越过昌平,宋献策即得到前锋将领禀报,知道明朝的李国桢率领三大营兵防守沙河。襄城伯李国桢本是纨袴子弟,毫无军事经验,只会夸夸其谈。三月十七日率领数千新招募的“三大营”②兵——大部分是市井之徒,开到沙河布防,望见大顺军来到,不战自溃,李国桢逃回北京。宋献策在心中认真分析了攻守形势,断定大军只须围城二日,城中瓦解,必可轻易破城。他平日留心气象变化,特别是他在青年时骑马摔伤的左腿,每逢阴雨天气就感到疼痛。但是他毕竟是江湖术士出身,又依仗此术深得李自成和闯王部下的将士信任,三年来身任军师,飞黄腾达,所以他不用最简单的话说出来他的分析,而是略微伸出左手,手掌朝上,用拇指掐着食指、中指……的关节,口中喃喃说道:“甲辰、乙巳,丙午,丁未,啊啊, 
  依臣看来③,倘若十八日有微雨,十九日黎明破城。倘若十八日无雨,尚须等二三日破城。” 

  ①渡河——指渡过黄河,这是古人的习惯说法。 
  ②三大营——明代北京的卫戍部队,俗称“京营”,因为包括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三部分,所以称为“三大营” 
  ③中国古人卜卦有各种方法,宋献策现在所用的卜卦办法是按照于支推算事情的吉凶祸福和变化,即所谓“掐指一算”。这里是从阴历三月十六日至十九日的干支。 

  李自成面露喜色,说道:“看来这天气不会马上转晴,按照十九日破城部署诸事好啦。我朝定都长安,北京只是行在,事定后将改称幽州府,这事在长安时已经商定。孤在北京行在,进紫禁城后将居住何宫为宜?” 
  牛金星早已知道宋献策的意思,李岩当然也知道,但他们都笑而不言。李自成平素对金星十分尊重,依靠他和宋献策决定大计,此时见他不言,不知何故,偏要望着他问道: 
  “牛先生先说,孤在紫禁城中应居住何宫!” 
  牛金星近来竭力养成雍容沉着的宰相气度,既不与同僚争功,也要一切重大决策都归自皇上乾断①,所以他恭敬地向李自成欠身回答: 

  ①乾断——封建社会,以乾卦代表男、天、君主,以坤卦代表女、地、皇后。事由君主决断叫做乾断。 

  “今晚奉召前来御前议事大臣之中,多有在崇祯朝出入宫廷,对禁城中主要宫殿所知较多者,请他们为陛下各陈所见,再请宋军师按五行之理,以抒良谋,然后请陛下斟酌可否,断自宸衷①,必将万无一失。” 

  ①宸衷——宸,北极星所在之处,后借指帝王的居所,又代称帝王。宸衷即指帝王的心意。 

  李自成点点头,对新降的文臣们说道:“丞相说的很是,你们可以各抒己见,不必顾忌。” 
  那班从襄阳和西安以及在山西境内投降的,被认为是识时务的,知道“天命攸归”的降臣,如今被说成是大顺开国的“从龙之臣”,遇此进言机会,恰是个可以锦上添花的好题目,谁肯落后?多数人都认为新朝皇上到北京后理所当然地应该入居乾清宫,无庸讨论。礼政府尚书巩焴站起来说道: 
  “陛下应运龙兴,吊民伐罪,天与人归,成此鸿业,德比尧舜,功迈汤武。攻克北京,诚如军师所料,只是指顾间事。臣以为,陛下进城之后,当入居乾清宫,名正言顺,不必更择别处。” 
  李自成问道:“孤常听说乾清宫之名,究竞在紫禁城什么地方?这宫可是很大?” 
  巩焴回答:“紫禁城中,宫殿甚多,外臣很难详知。臣自释褐①以后,十年间先为工部给事中,随后供职礼部与翰林院,数同其他朝臣蒙崇祯皇帝召对,其召对之处,或为平台,或为文华殿,或为乾清宫,故臣幸有机会去乾清宫两次。紫禁城中宫殿建置,分为前朝后宫,这是就中间主要布局而言。所谓前朝,是指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而言,统称为三大殿…②。后宫乾清、坤宁二宫之间,有一殿,名曰交泰殿,取乾坤交泰之义。陛下进入紫禁城之后,当然应居住乾清宫中,处理国事。明朝自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至今二百二十余年,只有正德与嘉靖二帝,不理朝政,不喜欢居住乾清宫,不足为训。陛下应运而兴,以水德代火德③而主天下,不住在乾清宫何以表大顺得天下之正?” 

  ①释褐——褐是普通平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所以读书人中了进土,开始做官,称为释褐。 
  ②三大殿——清代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③以水德代火德——适应古人大一统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成熟,在战国末期到秦汉之际,产生了以五行生克解释朝代嬗递的道理,称为“五德终始”。所谓“应运而兴”,就是五行之运。 

  李自成觉得巩焴的这番话颇有道理,但看宋献策、牛金星和李岩都没有赞成表示,便心中产生怀疑,遂向别的文臣问道: 
  “你们各位有何主张?” 
  文谕院学士顾君恩说道:“《易经》上说‘大哉乾元’,又说乾为天,为君,坤为地,为后。故明朝修建皇宫,皇帝所居之宫取名为乾清宫,皇后所居取名为坤宁宫。‘清’与‘宁’均是平安亨通之义,故两宫之间为交泰殿,盖取《易经》泰①卦之义,象②曰:‘天地交,泰。’刚才巩尚书建议陛下入居乾清宫,颇合正理。然而臣别有担心,不妨另考虑一处宫殿。” 

  ①泰——《易经》中的一个卦名,称为泰卦。 
  ②象——《易经》的所谓“十翼”之一。十翼都是解释卦理的,是《易经》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为孔子所作。科举时代,《易经》为知识分子必读书,对“十翼”多能背诵,所以文臣们能够随口引用。 

  李自成问:“你担心什么?” 
  顾君恩说:“以臣看来,崇祯虽是亡国之君,然与历代亡国之君不同。崇祯性情刚烈,人所尽知。城破之时,他既不肯投降,也不愿被俘受辱,必将自尽于乾清宫中,或自缢,或服毒,或自焚,甚至他会将后妃们都召到乾清宫中,一起死于火中,轰轰烈烈殉国。所以臣请陛下考虑另一座宫殿为驻跸之处,方免临时忙乱。” 
  李自成不觉动容,轻轻点头,向群臣问道: 
  “还有什么宫殿可以驻跸?” 
  兵政府尚书喻上猷回答说:“臣在明朝,曾备位言官①,除参与早朝之外,又数蒙召对,或在平台,或在文华殿,故对文华殿略知一二。文华殿为紫禁城内一处重要宫殿,在左顺门之东,东华门内不远。文华殿……” 

  ①言官——六科给事中和十三道御史都是言官。喻上猷在崇祯朝曾任兵科给事中。 

  李自成点头:“这文华殿很有名气,孤也常听人说起。你说下去,说下去。” 
  喻上猷接着说:“文华殿建于永乐年间,原来不常临御。嘉靖践祚,将文华殿重新修建,换成黄瓦,此后为春秋经筵①所在地,也往往在此处召见大臣。殿之正中设有臣工朝见的宝座,宫中习称金台②,一般召见是在东西暖阁。殿中横悬一匾,上写“学二帝三王③治天下大经大法”十二个字,为神宗御笔。这文华殿和后边的谨身殿,加上文华门及其他房屋,成为一个完整的宫院,十分严密。而且文华殿与内阁很近。内阁在午门内向东拐,是从文渊阁划出来的几间房屋,为辅臣们值班之地。我大顺朝虽然恢复唐宋以来的宰相制,称为天佑阁大学士,不用辅臣五至七人,以首辅为主,共襄国事,组成内阁制。但是丞相府人员众多,不能都在紫禁城内。午门内向东的内阁仍将为牛丞相在紫禁城内的值房,便于皇上随时召见,商议军国大事。倘若陛下以文华殿为宫中临时驻跸之处,则内阁可以说近在咫尺。故微臣无知,冒昧建议,请陛下进紫禁城后驻跸文华殿,不必考虑其他。” 

  ①经筵——春秋两季,由讲官(侍讲、侍读、展卷等)在文华殿为皇帝讲书,讲后赏赐简单酒食,称为经筵。 
  ②金台——乾清宫、文华殿、武英殿中都设有皇帝受朝拜的宝座,俗称金台。 
  ③二帝三王——二帝指尧、舜,三王指三代开国帝王,即夏禹、商汤、周文王和武王。 

  李自成含笑点头,在心中称赞喻上猷说得有道理,但没有马上说话,等候别的文臣各抒所见。 
  文臣们看见皇上的神色愉快,而牛丞相也在用眼色鼓励大家说话,所以继续围绕着这个题目发言,除牛、宋和李岩三人外,几乎都说话了。但人们并没有新的建议,只是就乾清宫和文华殿发表意见,一般意见是如崇祯不焚毁乾清宫,也不在乾清宫中自尽,李自成就理所当然入居乾清宫,否则就驻跸文华殿。文臣们看着李自成的脸色,对主张文华殿的建议锦上添花,例如有人说倘若皇上进东华门,驻跸文华殿,正符合古人所说的“紫气东来”之义,而紫气就是祥瑞之气。又 
  有人想趁机会迎合牛金星的心意,向李自成说道: 
  “陛下,我朝虽然定鼎长安①,北京将改称幽州府,目前只是行在。然行在之期,可长可短。驻跸数月,亦是行在。以臣愚见,皇上驻跸文华殿之后,丞相以内阁为值房,不妨将文渊阁改名天佑阁,名正言顺,以新天下耳目。此事易办,只是换一新匾而已。” 

  ①定鼎长安——定鼎就是建都。崇祯十六年秋,李自成进西安后,牛金星亲自在华阴主持科学考试,有一试题是《定鼎长安赋》。 

  李自成见群臣已经没有更重要的意见,又望着牛、宋和李岩三人问道: 
  “卿等三人,有何主张?” 
  牛金星说道:“关于此事,臣与宋、李二位军师因忝列陛下近臣,参预密勿①,自然要私下商议,不敢疏忽。但如此大事,不到北京城下,秘密奏闻,断自宸衷,臣等不敢泄露一字。今晚既然在御前议论此事,就请献策面奏臣等所议,谨供皇上乾断。” 

  ①密勿——古人常用词儿,本有二义,此处作机密解。 

  李自成在心中说:“啊,原来你们已经讨论过!”他望着宋军师问道:“献策精通阴阳五行,必有高见,你快说吧。” 
  参加御前会议的全体大臣都将眼光集中在宋献策的脸上,等待他说出主张。 
  好像为着表示郑重,宋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