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

第567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军官立刻派人去禀报吴汝义。当吴汝义来到的时候,费珍娥已经喝过了红糖姜汤,在火盆边烤暖了身子,渐渐恢复了嫩白,还从白嫩中略微透出来青春的红润。她看了吴汝义的神气、装束和身后的随从,猜到这必是李自成手下的重要将领、几个宫女也看出吴汝义是一位重要人物,都跪下迎接,不敢抬头。费珍蛾慢慢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既不肯跪,也不肯一拜,只是低头不语。吴汝义不敢轻视她,先说出他自己的名字和官职,然后问道: 
  “你是什么人?” 
  费珍娥回答:“亡国宫人费珍娥。” 
  早进来的那个军官向吴汝义说道:“就是她冒充公主。” 
  吴汝义问道:“你为何冒充公主?” 
  “为救公主,甘愿一死。” 
  “你长得像公主么?” 
  “有点像,但不全像。公主是金技玉叶,何等高贵,别人纵然容貌相似,精神断难相同。” 
  “你抬起头来!” 
  费珍娥抬起头来。 
  吴汝义蓦然一惊,几乎不敢正视费珍娥光彩照人的脸孔和一双凤眼。他将目光转向旁边的两个宫女,心情很不平静,问道: 
  “你们不要害怕,都站起来。费宫人在你们公主的身边掌管何事?” 
  一个年纪稍长的宫女回答:“她原在乾清宫伺候皇上。皇上因她书读得好,字也写得好,将她赐给公主,在公主身边伴读。” 
  “你是什么人?” 
  “我是寿宁宫的管事宫女刘香兰。” 
  “费珍蛾也写仿书么?” 
  “她的仿书写得很好。有时她到御前呈送公主的仿书,皇爷命她同时呈上自己的仿书,看后总是脸带笑容,赏赐宫花彩缎,还称她是宫中最好的女秀才。” 
  “你去把她的仿书拿来!” 
  寿宁宫“管家婆”不敢怠慢,赶快将费珍娥的仿书取来,双手捧呈吴将军。吴汝义虽然读书不多,但是他看见费珍娥的仿书写得实在不错,在女子中确是少见。他又看一眼费珍娥,几乎不敢同费珍娥的目光相对,随即又将费宫人浑身打量一遍,问道: 
  “你今年芳龄几岁?”他不自觉用了“芳龄”二字,流露出他对费珍娥不以普通的宫女看待。 
  “我今年虚岁十七,比公主长了数月。” 
  “你为何冒充公主,既然不肯对我直说,愿意向大顺皇上面奏,我不勉强于你,你好生迸食,好生休息,梳洗更衣,等候陛下召见。”吴汝义又对“管家婆”刘香兰说:“你们好生照顾她赶快用饭,让她休息,不得疏忽!” 
  刘香兰躬身回答:“谨遵钧命!” 
  吴汝义又忍不住向费珍娥的面孔上望了一眼,转身走出,他边走边在心里说: 
  “到底找到了,皇上一定会十分满意;不久回到长安,皇后看见了也会满意!” 
  刘香兰将吴汝义送出宫院门外,回来后吩咐宫女们有的去为费珍蛾打荷包蛋,有的去准备人参鸡汤,还吩咐另外的宫女在费珍娥休息和吃了东西之后,帮助费珍娥梳洗更衣,等候新来的皇上召见。她对费珍娥悄悄地说: 
  “珍娥妹妹,因为你命中注定是新朝贵人,我们寿宁宫的姐妹们都蒙了你的福,逢凶化吉。你一步登天之后,千万不要忘记寿宁宫中的姐妹们,恳求新皇上早降天恩,放姐妹们平安出宫,回到父母身边。” 
  费珍娥对宫中姐妹们十分同情,但是她没有做声,只是在心中说道: 
  “哎,刘姐,我很快就会被逆贼们千刀万剐!” 
  吴汝义知道李自成去万岁山看崇祯的尸体,离开寿宁宫就赶快走出玄武门。他在万岁山门前遇见李自成带着几位大臣走出,就在路旁跪下奏道: 
  “启禀陛下,在寿宁宫枯井中捞出的不是公主,是一位美貌宫女。” 
  李自成问:“她为什么要冒充公主?” 
  “臣一再问她,她都不肯回答,说要见大顺皇上当面陈奏。” 
  “怪事!你为何不严加审问?” 
  吴汝义吞吞吐吐地说:“这,这个女子非同一般,既有美貌,也有文才,并且是神态镇静,毫不害怕,不是用威逼可以屈服的。臣请陛下今晚万几之暇,务必召见她一次,当面一问,听她对陛下吐出真情。” 
  李自成摇摇头,微笑说:“秦王府和晋王府都有上千宫女,两府的宗室也都有众多女子,都是你点名处置。你不是刚进城的乡巴佬,没有见过世面。这个宫女真的有出众美貌?” 
  吴汝义说:“臣不敢有欺君的话。” 
  李自成又问:“这宫女叫什么名字?现年几岁?” 
  “她的名字叫费珍娥,虚岁十七。” 
  李自成露出微笑,完全明白了吴汝义的用心。站在他身后的牛、宋和李岩也都心中明白,互相交换眼色,轻轻点头。李自成年将“不惑”,尚无子嗣,不仅是李家的一件大事业是大顺朝的一件大事。当李自成离西安东征之前,皇后高桂英曾经当面嘱咐宋献策和吴汝义,也通过红娘子嘱咐李岩,进北京后要留心为皇上物色一个妃子。但是李自成同张献忠的性格完全不同,他听了吴汝义的话也动了纳费珍娥为妃的念头,在表面上却不肯流露出他急于召见的意思,先命吴汝义平身,然后以无动于衷的态度随便问道: 
  “你刚才说,这个费珍娥还有文才,何以见得?” 
  吴汝义躬身回答:“臣不敢随便妄言,臣听寿宁宫的管事宫女言讲,崇祯很夸奖费珍娥的文才好,称她是宫女中最好的女秀才。”说到这里,他将费珍娥的一卷仿书呈上。 
  李自成虽然半生戎马,不善书法,但他平日喜欢读书,也喜欢欣赏别人的字,此刻看了费珍娥的娟秀字体,忍不住在心中暗暗点头。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皇帝身份,所以他没大声说好,只是看了两张仿纸,含笑点头,将一卷仿书递给了牛金星,在心中默想:这个姓费的宫女既然容貌很美,又有文才,不妨召见一次,再作决定。 
  牛金星和宋献策、李岩共同观看费珍娥的仿书,都对这仿书发出称赞。宋献策因看出来李自成已经有意将这个费宫人纳为妃子,更是说出些“溢美”的话。当然他的称赞话并不离谱,例如说费珍娥的字是以欧字为底,赵字为面,又说从她仿上填的小字看,显然习过《灵飞经》①,这些话都使牛金星和李岩点头同意。看过仿书,宋献策向李自成躬身建议: 

  ①《灵飞经》——唐朝书法家钟绍京所书的小楷字帖。 

  “既然这个费宫人自称有话要向陛下面奏,请陛下回寝宫后召见一问。” 
  李自成淡淡地回答一句:“今日初进北京,诸事繁忙,等闲的时候召见她吧。” 
  因为天色已将黄昏,李自成草草地看了一下三大殿,便命几位大臣各回衙门去处理要务,又命吴汝义去刘宗敏处,将已经寻找到崇祯尸首的事告他知道,于是他在李双喜和武士们的前后扈从下回武英殿去。 
  宋献策的军师府设在明朝的戎政衙门①,所以他同李岩在内金水河南边送李自成出归极门(右顺门)以后,再同牛金星拜别,然后转身往东,步出会极门(左顺门),从文华门的南边出东华门卜马。当他们快出东华门时,宋献策拉住李岩止步,小声说道: 

  ①——在东城灯市大街,戎政,明代宫职,掌京营操练之事。 

  “林泉,皇上年近不惑,尚无太子,这是我大顺朝臣民所关心的一件大事。适才皇上听了吴子宜的禀奏,又看了一张价书,已动了采纳费宫人为妃之意。此为我大顺朝一大好事,足下位居副军师,为朝廷密勿大臣①,理应劝皇上召见费氏,何以默无一言?” 

  ①密勿大臣——参与密议的大臣。此处的“密勿”作“机密”解。 

  李岩笑一笑,说道:“愚弟受陛下殊恩,谬蒙以国士相待,正患无以图报,岂不关心陛下尚无太子的大事?况在长安启程之时,关于为皇上物色妃子一事,贱内曾传下皇后懿旨叮咛,愚弟岂敢忘怀?只是……” 
  “尊意如何?” 
  “弟有一点浅见,只敢对老兄说出,望勿使同僚闻知,也莫让皇上知道。” 
  “你我多年知己,无话不谈,请足下快说出来吧。” 
  “以弟碌碌浅见,皇上初来北京,应以安邦建业为急务,首先昭示天下,废除前朝一切苛政,更要紧的是从今废除三晌①,永不再征;其次是号召京师及各地前明官吏,只要诚心投顺,照旧录用,但对贪官污吏一定严惩不贷,以其家财赈济饥民。北京虽为明朝皇都所在,但辇毂之下,贫民甚多。平日江南财赋与米粮,赖漕运源源供应北京。近来漕运已断,北京官家尚可支撑一时。贫穷小民,家无积粮,马上就有饥馑之忧_如何平抑粮价,救济贫民,安定人心,虽然困难甚多,但亦刻不容缓。还有,欲求安国定邦,建立百世基业.必须广罗人才。自古英雄创业,可以马上得天下,而不能以马上治之。北京为天下视听所系,亦是人才荟萃之地,陛下到北京后首先急务应是招纳贤士,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②,今日陛下一到北京便留意选妃,虽出自臣下忠心……” 

  ①三响——万历末年因为对满洲用兵,三次共增加田赋520万两,称为辽饷,至崇祯朝因“剿贼”军兴,相继增派剿饷330万两,又为练兵,增加练饷730多万两。合称三饷。 
  ②吐哺……归心——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古书上写周公勤于接待贤士,有所谓“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连吃饭和洗头发都受影响。 

  宋献策摇摇头,不让他把话说完,拉着他向前走了几步,小声说道: 
  “几年来,足下有许多次很好的建议,弟深为赞同。你在去伏牛山得胜寨途中,于神厘地方写的那封书子①,纵论天下形势,向主上提出建议,据宛洛以经营中原,建立根本,以图天下。那封书信,宏谋卓识,非同凡响,文笔畅达,条理严密,颇有陆宣公奏议②之风,为近世所少见。不惟弟与启东捧读再三,佩服万分,主上也赞不绝口。然而兄之宏谋卓识,未见之实行,竟成为一纸空言。倘若依足下建议方略,今日我大顺义军不会孤军远征,使你我不会在全军腾欢中暗怀杞忧。即如去年十一月在西安讨论义师是否迅速远征幽燕,文臣中只有你我,武臣中只有田玉峰,意主持重,但不能畅所欲言。今日已经进了北京,大家欢喜鼓舞,别的话皇上未必听得进去,说多了反而不好。” 

  ①书子——见本书第二卷第四十二章。 
  ②陆宣公奏议——陆宣公名陆贽,字敬舆,唐代名臣,深受德宗信任,参与重大决策,其关于各种军国大事的奏议,说理透彻,文笔流畅,骈散兼行,在唐宋古文中独具一格,颇为著名。 

  “献策,目今不是天下已定,而是决定成败存亡的关键之时。有些大事,你我不言,何以上对陛下,下对万民?” 
  宋献策心中一惊,望着李岩片刻,忽然以轻松的态度拍一拍李岩的肩膀,笑着说道: 
  “皇上和众将们都正在兴头上,文臣们都在等待皇上登极后加官晋爵,你我何必不识时务,故意使皇上和文武群臣扫兴?至于你我原来担心的事,不过十日,必能看出眉目。到那时,你我身为正副军师,成败利钝之事,责无旁贷,自然要尽忠建言。至于皇上早日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