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雅科夫列夫 >

第5部分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雅科夫列夫-第5部分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雅科夫列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航性能的改进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首先,斯大林格勒战役提出了在歼 

击机上配置轰炸武器,即在机翼上挂炸弹的问题,这样的歼击机在前线非常 

有效;其次,改进生产了航程为1400公里的远程歼击机“雅克…9德” (德 

为俄文“远程”一词的字头)装37毫米机炮的“雅克…9特”歼击机,“图 

…2”轰炸机和“拉—5”的新改型歼击机。 

     从1942年开始,前线的飞行员、坦克兵、炮兵和步兵都感到后方的支援 

明显地增强了,武器的生产量逐日上升,使前方将士的胜利信心大大加强, 

他们坚信,利用本国的武器装备,一定能把德国入侵者打败。 

      “图—2”轰炸机于1943年秋开始投入前线使用,用以更换旧轰炸机“伊 

尔—4”,图波列夫设计的“图—2”轰炸机的飞行战术性能和航速比德国的 

 “容克斯—88”轰炸机更为优越。 

     谢·弗·伊留申在“伊尔—2”的基础上,研制出“伊尔—10”全金属双 

座强击机,该机带两门23毫米“维雅”机炮和一门20毫米小机炮,加强了 

装甲,加大了发动机功率并使航速提高到500公里/小时,“伊尔—10”强击 

机性能远远超过德国飞机,在战场上使德国空军胆战心惊,敌人给“伊尔— 

10”起个名字叫“黑死神”。 

     稍后,雅科夫列夫又设计出“雅克—3”歼击机,拉沃奇金又设计出“拉 


… Page 14…

—5”歼击机。 

     1942年底,苏联的航空工业已经超过了德国,1942年德国工厂生产了 

14700架军用飞机,苏联工厂生产了 25 000架军用飞机, 1943年,德国工 

厂生产了 25 300架军用飞机,苏联则生产了 35 000架军用飞机,而且有些 

机种飞机在性能和速度上都超过了德国飞机。 

     1943年春,苏联飞行员在库班河上空同德国空军进行的空中大会战中, 

第一次取得重大胜利。 

     这时,苏联的歼击机数量已经很充足,但是分散在漫长战线上,不能集 

中作战,而在某场战役中要完全夺取制空权,就必须实行歼击机集团作战, 

在以前的战役战斗中,歼击机只是起配合地面作战的作用,没有发挥出独立 

作战的作用,要配合全面反攻,就必须组建歼击机突击兵团。 

     1943年6月10日,苏联最高统帅部确定了组建航空兵,完成了歼击航 

空兵军种在各主要战线上的部署。其中各军司令员的人选全都是斯大林亲自 

提名讨论通过的。 



                           十、法西斯的崩溃 



     经过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德国军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遭到惨败,1943 

年春在库班战场上又再次失败,希特勒为了挽回“不可战胜”的神话,1943 

年4月15日下达了代号为“城堡作战”的命令,即在“奥廖尔—库尔斯克” 

弧形地带上发动攻击。为了实施这次计划,希特勒在这一地区的狭小地段上 

集结了50个师,其中有17个坦克师和2000多架飞机,企图从别尔哥罗德和 

奥寥尔两个方向发动大模规的进攻,以便合围并消灭苏联部署在库尔斯克弧 

形地带的红军。 

     7月5日,德军开始进攻库尔斯克弧形地带,德国把全部飞机都调集到 

此,包括“福克·沃尔伏—190”歼击机,“梅塞施米特—109”的最新改型, 

 “容克斯—88”轰炸机,“福克·沃尔伏—189等2000架飞机。但在德军发 

起进攻的6天当中,就被苏联空军击落了1037架。德空军主力被大大削弱, 

这2000架飞机是希特勒的最后血本,此后,德国不得不将十分陈旧的意大利 

 “马基—200”飞机、“海因克尔—113”歼击机以及从西欧战场调来的最早 

生产的几批老式“梅塞施米特”飞机投入战斗。 

     在战斗打响的第三天,苏联空军的几百架强击机、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 

在大批歼击机的掩护下,对德军实施了猛烈轰炸,不仅夷平了德军部队的前 

沿,而且消灭了从敌后方开来的坦克部队,使坦克部队未与苏军交战就被消 

灭了。制空权也掌握到苏联飞行员手中,苏联歼击航空兵建立起一道牢不可 

破的空中屏障,挡住了德军飞机的袭击,苏联轰炸机和强击机从此便可以放 

心大胆为地面部队开路了。 

     1943年7月12日,苏联红军展开了总反攻,苏军的前进速度越来越快。 

这时空军的任务,已经不是击退进攻的敌人,而是重创敌人,不让它从容地 

后退。为此,德军统帅部命令德国空军不许与苏联歼击机交战,尤其要避免 

与苏联改进型歼击机交战。 

     这场战役最后以德军的惨败而告终,在这次战役中,苏联空军不仅帮助 

了地面部队,而且对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此,苏联空军完全掌握 

了制空权。 


… Page 15…

                            十一、迎头赶上 



    在战争继续的同时,德国空军已经意识到苏联飞机性能优于德国飞机, 

因此,德国发狂似地忙于改进“梅塞施米特”飞机,首先是设办法提高飞机 

的速度,加大其航程和火力,德国“梅塞施米特—109F”的改型“109E”和 

 “109G2”以及新型“福克·沃尔伏—190”,虽然增加了机炮数量,以加大 

火力;增加了燃料以延长航程;增加了发动机功率以加快速度,然而却使飞 

机的重量也增加了,而重量的增加又会相应地降低歼击机的爬升率,垂直机 

动性和水平机动性。所以,改进后的德国飞机性能没有得到提高。 

     为了在战争中避免陷于被动地位,苏联也加强了飞机性能的改进。 

    对战斗机的改进,要考虑四个因素:速度、高度、火力和航程,而歼击 

机还要考虑第五个因素:机动性。飞机火力增大,首先会增加重量,重量增 

加了,要保持其机动性必须增大机翼面积,这样又会降低速度,要提高速度, 

就需增大发动机功率,要增加航程,就需增加燃料,这样,一切改进都会增 

加重量。要使歼击机各项性能都得到提高,而重量不增加,只能改变飞机的 

某些制作材料。雅科夫列夫正是基于这样的设想,与设计局的同志们一同将 

 “雅克—1”改制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最轻歼击机“雅克—3”。 

    他们以“雅克—1”作基础,按照几何尺寸最小、最有效、载荷最大的原 

则研究这架新飞机的尺寸,使新飞机的机翼面积由17。5平方米减小到14。5 

平方米。沉重的机翼木质大梁换成很轻的硬铝大梁,使飞机的重量减轻了300 

公斤,气动性能得到改善,虽然发动机未变,但“雅克—3”的火力增强了, 

机动性得到显著的提高,速度每小时提高了70公里,时速达到660公里,飞 

机重量为2650公斤,而德国改进后的“梅塞施米特”重3000多公斤,“福 

克·沃尔伏”重4000公斤。 

     “雅克—3”投入批量生产后,雅科夫列夫又对它进行了一些改进,将木 

质机翼改为全金属机翼,使飞机重量又减轻了许多,这样就可以将20毫米机 

炮换成37毫米机炮,并将装在两边的两挺12毫米同步机枪换成两门20毫米 

同步机炮,使火力增大了2倍。 

     “雅克—3”在战斗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不仅苏联空军使用它,而且在第 

二战场开辟后,英国和法国飞行员也驾驶着“雅克—3”与德军作战,它是当 

时速度最高、机动性最好的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军队开始节节败退。苏军 

最高统帅部提出的任务是,消灭敌人,然后捣毁它的巢穴。苏联空军的战术 

也改变为,竭力阻止德军有组织的撤退,轰炸各渡口的德军。 

     由于苏联军队的前进速度很快,西部的机场在战争初期已全部被德军破 

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修好。因此,苏联飞机只能从很远的机场起飞,这样 

就会影响掩护地面部队渡河,因此研制远航歼击机的任务十分紧迫。 

    雅科夫列夫及其设计局的同志们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不久研制出不着 

陆航程为2000公里的远程歼击机“雅克—9德德”,它比“雅克—9”的航 

程增大了1倍,而且还给“雅克—9德德”装上了炸弹。1944年初,一批苏 

联飞行员驾驶远程型“雅克—9”飞机,从苏联不着陆直接飞到意大利,中间 

飞过德军占领下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的上空,德军眼巴巴地看 

着这种快速歼击飞机,只能望机兴叹。 

     1945年4月,在夺取柏林的空战中,希特勒将被打垮的各航空集团军剩 


… Page 16…

下的全部 1500架飞机投入战斗,在柏林战役的第一天,苏联飞行员出动了 

17500架次,将德国空军的残部全部消灭,从此德国空军再也不复存在了。 

     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苏联的卫国战争结束。 



                     十二、航空技术进入喷气时代 



     二次大战前及二次大战中,世界各国的飞机所使用的发动机都是活塞式 

发动机,活塞发动机把能量传给螺旋桨,螺旋桨把大量空气排向后方,产生 

的拉力使飞机前进。飞机飞行速度的大小,基本上取决于气流向后流动的速 

度。为了提高飞行速度,设计师们致力于不断增加发动机的功率。然而,为 

飞行速度达到700公里/小时左右时,必须增大活塞发动机和螺旋桨的重量和 

尺寸,飞行的重量和迎面阻力也随之增加,飞机的速度再也没有明显提高了。 

这样,喷气发动机因为能产生巨大的推力,且重量和尺寸都比较小,因此给 

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 

    在二次大战前及二战中,德、美、英、苏都进行了喷气式发动机及喷气 

飞机的研制,均未成功,直到战争结束后,飞机设计师们才有可能扎扎实实 

地着手研究喷气飞机的有关问题。 

     1945年5月战争一结束,雅科夫列夫及其设计局的同志们就立刻投入了 

研制喷气飞机的工作。他们在“雅克—3”上装了一台“埃尔德—10”涡轮喷 

气发动机,将“雅克—3”的机头做了修改,使这架喷气飞机非常轻,而且时 

速超过了800公里/小时,1945年秋,这种飞机开始试飞,1946年4月通过 

鉴定,取名为“雅克—15”。 

     与此同时,米高扬设计局也设计出第一种“米格—9”喷气飞机,最大速 

度达900公里/小时。这两种喷气歼击机是苏联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第一种 

喷气飞机。 

     1948年,雅科夫列夫又设计出装“埃尔德—500”的“雅克—23”喷气 

飞机。在战后苏联第一代喷气飞机中,米高扬设计的“米格—15”是使用最 

广泛的一种喷气式歼击机。它装有一台2700公斤推力的“雅克—1”发动机, 

机载武器是一门37毫米和两门23毫米机炮,必要时机翼下还可挂副油箱或 

炸弹,速度最高达10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