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03后汉书 >

第254部分

03后汉书-第254部分

小说: 03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一'吴普本草曰:“牛黄味苦,无毒,牛出入呻者有之。夜有光走角中。牛死,入胆中,如□子黄。”神农本草曰:“疗惊□,除邪逐鬼。” 
  时人或疑仁孝前后之证,笃乃论之曰:“观夫仁孝之辩,'一'纷然异端,互引典文,代取事据,'二'可谓笃论矣。'三'夫人二致同源,总率百行,'四'非复铢两轻重,必定前后之数也。而如欲分其大较,'五'体而名之,则孝在事亲,仁施品物。施物则功济于时,事亲则德归于己。于己则事寡,济时则功多。推此以言,仁则远矣。然物有出微而着,事有由隐而章。近取诸身,刵耳有听受之用,目有察见之明,足有致远之劳,手有饰卫之功,功虽显外,本之者心也。 
  远取诸物,则草木之生,始于萌牙,终于弥蔓,枝叶扶疏,荣华纷缛,'六'末虽繁蔚,致之者根也。夫仁人之有孝,犹四体之有心腹,'七'枝叶之有本根也。 
  圣人知之,故曰: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九'然体大难备,物性好偏,故所施不同,事少两兼者也。如必对其优劣,则仁以枝叶扶疏为大,孝以心体本根为先,可无讼也。或谓先孝后仁,非仲尼序回、参之意。'一0'盖以为仁孝同质而生,纯体之者,则互以为称,虞舜、颜回是也。'一一'若偏而体之,则各有其目,公刘、曾参是也。'一二'夫曾、闵以孝悌为至德,'一三'管仲以九合为仁功,'一四' 
  未有论德不先回、参,考功不大夷吾。以此而言,各从其称者也。” 
  注'一'辩,争也。 
  注'二'代,更也。 
  注'三'笃,厚也。 
  注'四'二致,仁、孝也。易系词曰“殊涂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也。 
  注'五'较犹略也。 
  注'六'说文曰:“缛,繁彩饰也。” 
  注'七'四体谓手足也。 
  注'八'左氏传赵简子问子太叔:“何谓礼?”对曰:“闻诸先大夫子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天地之经,人实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孔子取为孝经之词也。 
  注'九'论语载有若之词也。 
  注'一0'论语孔子曰:“参也鲁,回也其庶乎?”言庶几于善道也。鲁,钝也。 
  言若先孝后仁,则曾参不得不贤于颜子。 
  注'一一'虞舜、颜回纯德既备,或仁或孝,但随其所称尔。 
  注'一二'史记,公刘,后稷曾孙也。能修复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百姓怀之,多从而保归焉。故公刘以仁纪德,曾参以至孝称贤,此则各自为目,不能总兼其美也。 
  注'一三'曾参、闵损也。 
  注'一四'论语孔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如其仁,如其仁。” 
  九合者,谓再会于鄄,两会于幽,又会柽、首止、戴宁、母洮、葵丘也。 
  前越帯乩钗牡滤厣朴隗疲痹诰┦Γ焦湓唬骸把邮寮嵊型踝糁牛魏吻Ю镏愫酰俊庇钜s莆牛宋橹刮牡略唬骸胺虻乐希矫病#б唬Я魑拍擞辔蠡苟郏疵潴疲锤业薄N岢⒚了问幔诳吞谩#ФС蛩恤恕⑽闹祝荨⑾闹椋┲淅瘢乐倌嶂呵铩#А
  夕则消摇内阶,咏诗南轩。'四'百家觽氏,投闲而作。'五'洋洋乎其盈耳也,'六' 
  涣烂兮其溢目也,'七'纷纷欣欣兮其独乐也。当此之时,不知天之为盖,地之为舆;'八'不知世之有人,己之有躯也。虽渐离击筑,傍若无人,'九'高凤读书,不知暴雨,'一0'方之于吾,未足况也。且吾自束修已来,'一一'为人臣不陷于不忠,为人子不陷于不孝,上交不谄,下交不黩,'一二'从此而殁,下见先君远祖,可不臱赧。'一三'如此而不以善止者,恐如教羿射者也。'一四'慎勿迷其本,□其生也。” 
  注'一'论语孔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注'二'孔安国注尚书曰:“昧,暝也。爽,明也。” 
  注'三'周公摄政七年,制礼作乐。班固东都赋曰“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也。 
  注'四'楚词:“高堂邃宇,镂槛层轩。”王逸注云:“轩,楼板也。” 
  注'五'言诵经典之余,投射闲隙而翫百氏也。 
  注'六'洋洋,美也。论语曰:“洋洋乎盈耳哉。” 
  注'七'涣烂,文章貌也。 
  注'八'宋玉大言赋曰“方地为舆,员天为盖”也。 
  注'九'说文曰:“筑,五弦之乐也。”沈约宋书曰:“筑不知谁所造也。史记唯云高渐离击筑。”案:今筑形似筝,有项有柱。史记,荆轲至燕,日与屠狗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巿中,相乐,已而相泣,傍若无人。 
  注'一0'事具逸人传也。 
  注'一一'束修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已上”也。 
  注'一二'易系词之文也。 
  注'一三'色媿曰赧,音女板反。 
  注'一四'史记,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 
  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人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由基怒,释弓搤□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枝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此言羿者,盖以俱善射而称之焉。 
  后遭党事禁锢。'一'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图其形于屈原之庙。'二' 
  注'一'锢谓闭塞。 
  注'二'屈原,楚大夫,抱忠贞而死。笃有志行文彩,故图其像而偶之焉。 
  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以为折中。所着诗、论、铭、书、应讯、表、教令,'一'凡二十篇云。 
  注'一'讯,问也。盖荅客难之类。 
  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父敞,顺帝时以佞辩至尚书、郡守。'一'弼少笃学,聚徒数百。仕州郡,'二'辟公府,迁北军中候。 
  注'一'续汉书曰“敞为京兆尹,化有能名,尤善条教,见称于三辅”也。 
  注'二'谢承书曰:“弼年二十为郡功曹,承前太守宋欣秽浊之后,悉条诸生聚敛奸吏百余人,皆白太守,埽夡还县,高名由此而兴。” 
  是时桓帝弟渤海王悝素行险辟,僭傲多不法。弼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曰:“臣闻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体虽贵,必禁之以度。如是,和睦之道兴,骨肉之恩遂。昔周襄王恣甘昭公,'一'孝景皇帝骄梁孝王,'二'而二弟阶宠,终用□慢,卒周有播荡之祸,汉有爰盎之变。窃闻勃海王悝,凭至亲之属,恃偏私之爱,失奉上之节,有僭慢之心,外聚剽轻不逞之徒,'三'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髃居,皆有口无行,'四'或家之□子,或朝之斥臣,必有羊胜、伍被之变。'五'州司不敢弹纠,傅相不能匡辅。陛下隆于友于,不忍遏绝。'六'恐遂滋蔓,为害弥大。'七'乞露臣奏,宣示百僚,使臣得于清朝明言其失,然后诏公卿平处其法。法决罪定,乃下不忍之诏。臣下固执,然后少有所许。如是,则圣朝无伤亲之讥,勃海有享国之庆。不然,惧大狱将兴,使者相望于路矣。臣职典禁兵,备御非常,而妄知藩国,干犯至戚,罪不容诛。不胜愤懑,谨冒死以闻。”帝以至亲,不忍下其事。后悝竟坐逆谋,贬为瘿陶王。 
  注'一'甘昭公王子带,周襄王弟也,食邑于甘,谥曰昭。左传曰,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后将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齐。王复之,遂以狄师攻王,王出适郑也。 
  注'二'梁孝王,景帝弟,窦太后少子,爱之,赐天子旌旗,出警入跸。景帝尝与王宴太后前,曰:“千秋万岁后传王。”爰盎谏不许,遂令人刺杀盎也。 
  注'三'剽,悍也。逞,快也。谓被侵枉不快之人也。左传曰:“率髃不逞之人。” 
  剽音疋妙反。 
  注'四'有虚言无实行也。 
  注'五'前书羊胜劝梁王求汉嗣,伍被劝准南*(子)**'王'*谋反诛也。 
  注'六'友,亲也。尚书曰:“惟孝友于兄弟。” 
  注'七'滋,长;蔓,延也。左氏传:“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弼迁尚书,出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举钩党,'一'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诏书前后切漤州郡,'二'髡笞掾史。从事坐传责曰:'三'“诏书疾恶党人,旨意恳恻。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四'近国甘陵,亦考南北部,'五' 
  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六'水土异齐,风俗不同,'七'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从事大怒,即收郡僚职送狱,道举奏弼。会党禁中解,弼以俸赎罪得免,'八'济活者千余人。 
  注'一'钩谓相连也。 
  注'二'切,急也。漤,退也。 
  注'三'续汉志每州皆有从事史及诸曹掾史。传,客舍也,音知恋反。坐传舍召弼而责。 
  注'四'济南、乐安、齐国、东莱、平原、北海六郡,青州所管也。青州在齐国临淄,见汉官仪。 
  注'五'桓帝为蠡吾侯,受学于甘陵周福,及帝即位,擢福为尚书。时同郡河南尹房植有名当朝,二家宾客互相讥揣,遂各树朋徒,渐成尤隙,由是甘陵有南北部。见党人篇序也。 
  注'六'疆,界也。理,正也。左传曰“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也。 
  注'七'前书曰“凡人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无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也。 
  注'八'*(奉)**'俸'*音扶用反。 
  弼为政特挫抑强豪,其小民有罪,多所容贷。迁河东太守,被一切诏书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断绝书属。'一'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并求假盐税,积日不得通。生乃说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诈作飞章下司隶,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闲,大言于道傍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二'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三' 
  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诣阙讼之。又前孝廉魏劭毁变形服,诈为家僮,瞻护于弼。弼遂受诬,事当□市。劭与郡人卖郡邸,'四'行赂于侯览,得减死罪一等,论输左校。时人或讥曰:“平原行货以免君,无乃蚩乎!”陶丘洪曰: 
  '五'“昔文王牖里,闳、散怀金。'六'史弼遭患,义夫献宝。亦何疑焉!”于是议者乃息。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议郎何休又讼弼有干国之器,宜登台相,征拜议郎。侯览等恶之。光和中,出为彭城相,会病卒。裴瑜位至尚书。'七' 
  注'一'属音之欲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