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03后汉书 >

第303部分

03后汉书-第303部分

小说: 03后汉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砸愿液淳簦筛轿睦恚缧兴遥澓铡S敕蚨隙鲜氐乐簦喂し裰夂酰。澹Ч恃暇炕瓢灾酰Я苋诵ψ棵撸А
  猛既穷矣,而犹或未胜。然朱邑不以笞辱加物,'八'袁安未尝鞫人臧罪,'九' 
  而猾恶自禁,人不欺犯。何者?以为威辟既用,而苟免之行兴;'一0'仁信道孚,故感被之情着。'一一'苟免者威隙则奸起,感被者人亡而思存。'一二'由一邦以言天下,则刑讼繁措,可得而求乎! 
  注'一'左传申叔时曰:“人生敦庬,和同以听。”杜预注云:“敦庬,厚大也。” 
  注'二'白武通曰:“画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犯墨者蒙巾,犯劓者以赭着其衣,犯髌者以墨蒙其髌处而画之,犯宫者杂屝,犯大辟者布衣无领。”墨,黥面也。 
  注'三'左传曰:“叔向曰:‘三辟之兴,皆叔代也。’”叔代犹末代也。偷,苟且也。本或作“渝”。渝,变也。 
  注'四'左传介之推曰:“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蒙,欺也。 
  注'五'尚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孔安国注云:“断断猗然专一之臣也。” 
  注'六'前书严延年为河南太守,严刑峻罚。时黄霸为颍川太守,以宽恕为化,郡中亦平,屡蒙丰年,凤皇屡集。上下诏称扬其行,加金爵之赏。延年素轻霸为人,及比郡为守,曪赏反在己前,心内不服。河南界中又有蝗,府丞狐义出行蝗,还见延年。延年曰:“此蝗岂凤皇食邪?” 
  注'七'茂传曰:“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 
  注'八'前书曰:“朱邑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 
  注'九'安传曰“安为河南尹,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也。 
  注'一0'辟,法也,音频亦反。 
  注'一一'左传曰:“小信未孚。”杜预注云:“孚,大信也。”此言仁信之道,大信于人。 
  注'一二'若子产卒,仲尼闻之,曰“古之遗爱也”。 
  赞曰:大道既往,刑礼为薄。'一'斯人散矣,机诈萌作。'二'去杀由仁,济宽非虐。'三'末暴虽胜,崇本或略。'四' 
  注'一'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又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始。” 
  注'二'论语曾子曰“上失其道,人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也。 
  注'三'论语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此言用仁德化人,人知礼节,可以无杀戮也。左传曰:“宽以济猛,猛以济宽。”言政宽则人慢,故须以猛济之,非故为暴虐也。 
  注'四'春秋繁露曰:“君者,国之本也。夫为国*(本)*,其化莫大于崇本。崇本则君化若神,不崇本则无以兼人。”此言酷暴为政化之末,虽得胜残,而崇本之道尚为略也。 
   校勘记 
  二四八八页九行召其夫人*(疏)**'跪'*庭下受辞据汲本改。 
  二四八八页一二行张俭剖曹节之墓按:集解引何焯说,谓以党锢、宦者二传参考,乃侯览,非曹节也,所当刊正。 
  二四九0页八行覆杯食机上按:“杯”原斗“柸”,径改正。 
  二四九一页四行迁杨州牧按:“杨”原作“扬”,各本同。以前后皆作“杨”,径改。 
  二四九一页八行轵县属河*(南)**'内'*郡据集解引洪亮吉说改。 
  二四九一页一一行宁见乳虎穴按:校补谓“见”或“觅”之斗。 
  二四九一页一一行不入冀府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府”一作“城”。 
  二四九二页六行李章字第公“第”原作“弟”,径据汲本、殿本改。按:弟第古通作。 
  二四九三页二行掾*(吏)**'史'*止章据刊误改。 
  二四九七页一三行又迁为河内太守又再迁颍川太守按:刊误谓案文多二“又”字。 
  二四九八页一0行迁平原相按:校补引柳从辰说,谓袁纪作“甘陵相”。 
  二四九八页一三行司空张颢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考异云案颢光和元年为太尉,未尝为司空。 
  二四九九页八行曹*(翙)**'刿'*谏鲁庄公之辞也据殿本改。 
  二四九九页一三行朱禹按:殿本考证谓何焯校本“禹”改“瑀”。 
  二四九九页一四行太尉段颎按:“段”原误“□”,径改正。下同。 
  二五00页一行乃欲求假借邪按:集解引王补说,谓此句通鉴“乃欲”下多“论先后”三字。 
  二五00页一三行简落狐狸按:集解引王补说,谓袁纪作“狐狸小丑”。 
  二五0二页一0行白武通曰按:汲本、殿本“武”作“虎”,此避唐讳而未回改也。 
  二五0三页一四行夫为国*(本)*其化莫大于崇本据刊误删。 
  ************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 第六十八 
  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一'宦者四星,在皇位之侧,故周礼置官,亦备其数。阍者守中门之禁,'二'寺人掌女宫之戒。'三'又云“王之正内者五人”。 
  '四'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闾,谨房室。”'五'诗之小雅,亦有巷伯刺谗之篇。'六'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来旧矣。将以其体非全气,情志专良,通关中人,易以役养乎?'七'然而后世因之,才任稍广。其能者,则勃貂、管苏有功于楚、晋,'八'景监、缪贤着庸于秦、赵。'九'及其敝也,则竖刁乱齐,伊戾祸宋。'一0' 
  注'一'易系辞之文也。 
  注'二'周礼曰:“阍人掌守王宫中门之禁。”郑玄注云:“中门,于外内为中也。 
  阍即刖足者。” 
  注'三'周礼曰:“寺人掌王宫之内人及女宫之戒命”也。 
  注'四'周礼曰:“寺人掌王之正内五人。”注云:“正内,路寑也。” 
  注'五'郑玄注月令云:“奄尹,主领奄竖之官者也。于周*(礼)*则为内宰,掌理王之内政、宫令,诫出入开闭之属也。” 
  注'六'毛诗序曰:“巷伯,刺幽王也。寺人伤于谗,而作是诗也。”毛苌注云: 
  “巷伯,内之小臣也。” 
  注'七'关,涉也。中人,内人也。 
  注'八'勃貂即寺人披也。一名勃鞮,字伯楚。左传曰,吕、郄畏偪,将焚公宫,杀晋文公。寺人披见公,以难告,遂杀吕、郄。新序曰:“楚恭王有疾,告诸大夫曰:‘管苏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不安,不见不思,然而有得焉,吾死之后,爵之于朝’”也。 
  注'九'史记曰,商君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又曰,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求人使报秦者,未得,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也。”着庸谓荐鞅及相如也。 
  注'一0'左传曰,齐桓公卒,易牙入,与寺人貂因内宠以杀髃吏而立公子无亏,孝公奔宋。杜预注曰:“寺人即阉官。”“刁”即“貂”也,音雕。又曰,楚客聘于晋,过宋,太子知之,请野享之,公使往。寺人伊戾请从之。至则坎用牲,加书征之,而骋告公曰:“太子将为乱。”公使视之,则信有焉。太子死,公徐闻其无罪,乃亨伊戾也。 
  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及高后称制,乃以张卿为大谒者,出入卧内,受宣诏命。'一'文帝时,有赵谈、北宫伯子,颇见亲幸。至于孝武,亦爱李延年。'二'帝数宴后庭,或潜游离馆,故请奏机事,多以宦人主之。至元帝之世,史游为黄门令,勤心纳忠,有所补益。'三'其后弘恭、石显以佞险自进,卒有萧、周之祸,损秽帝德焉。'四' 
  注'一'前书曰,齐人田生求事吕后所幸大谒者张释卿。音义曰:“奄人也。”仲长统昌言曰:“宦竖傅近房卧之内,交错妇人之闲。” 
  注'二'前书曰,孝文时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孝武时宦者李延年也。 
  注'三'前书曰,急就一篇,元帝黄门令史游作。董巴舆服志曰“禁门曰黄闼,中人主之,故曰黄门”也。 
  注'四'前书曰,前将军萧望之及光禄大夫周堪建白,以为宜罢中常侍官,应古不近刑人,由是大与石显忤,后皆害焉。望之自杀,堪废锢不得复进用也。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至永平中,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觽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一'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二'于是中官始盛焉。 
  注'一'憝,恶也,音大对反。谓诛窦宪也。 
  注'二'宫卿谓为大长秋也。 
  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下令,不出房闱之闲,'一'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二'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夡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三'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四'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五' 
  汉之纲纪大乱矣。 
  注'一'尔雅曰“宫中*(小)**'之'*门谓之闱”也。 
  注'二'永巷及掖廷,并署名也。尔雅曰:“小闺谓之闼。” 
  注'三'谓皇甫嵩﹑蔡雍等并被排也。 
  注'四'父族﹑母族﹑妻族也。 
  注'五'夷,灭也。参夷,夷三族也。五宗,五服内亲故也。 
  若夫高冠长□,纡朱怀金者,布满宫闱;'一'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盖以十数。'二'府署第馆,澙列于都鄙;'三'子弟支附,过半于州国。南金﹑和宝﹑冰纨﹑雾縠之积,盈仞珍臧;'四'嫱媛﹑侍儿﹑歌童﹑舞女之玩,充备绮室。'五' 
  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六'皆剥割萌黎,竞恣奢欲。构害明贤,专树党类。 
  其有更相援引,希附权强者,皆腐身熏子,以自衒达。'七'同敝相济,故其徒有繁,败国蠹政之事,不可单书。'八'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穷栖,寇剧缘闲,摇乱区夏。'九'虽忠良怀愤,时或奋发,而言出祸从,旋见孥戮。因复大考钩党,转相诬染。'一0'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窦武﹑何进,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髃英之埶力,'一一'而以疑留不断,至于殄败。斯亦运之极乎!虽袁绍龚行,芟夷无余,然以暴易乱,亦何云及!'一二'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一三'魏武因之,遂迁龟鼎。'一四'所谓“君以此始,必以此终”,信乎其然矣!'一五' 
  注'一'楚辞曰:“高余冠之岌岌。”又曰:“抚长□兮玉珥。”杨雄法言曰:“或问使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也。”李轨注曰:“朱,朱绂也。金,金印也。” 
  注'二'封诸侯各以其方色土,苴以白茅,而分铜虎符也。 
  注'三'澙列,如澙之布列。史记曰:“往往澙置。” 
  注'四'诗颂曰:“大路南金。”郑玄注云:“荆﹑杨之州,贡金三品。”和谓卞和也。 
  注'五'左传曰:“夫差宿有妃嫱嫔御焉。”。杜预注曰:“妃嫱,贵者。”嫱音墙。 
  前书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