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106部分

文献通考1-第106部分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融以文章显,吴、苏章、种、栾巴牧民之良,庞参、虞诩将帅之宏规,
王龚、张皓虚心以推士,张纲、杜乔直道以纠违,郎ダ阴阳详密,张衡机术特妙,
东京之士,於兹盛焉。向使庙堂纳其高谋,疆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辞,举措
禀其成式,则武、宣之轨,岂其远而,《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可
为恨哉!逮孝桓之时,硕德继兴,陈蕃、杨秉,处称贤宰;皇甫、张、段,出号
名将;王畅、李膺,弥缝衮阙;朱穆、刘陶,献替匡时;郭有道奖鉴人伦,陈仲
弓弘道下邑。其馀宏儒远智,高心洁行,激扬风流者,不可胜言。而斯道莫振,
文武陵坠,在朝者以正议婴戮,谢事者以党锢致灾。往车虽折,而来轸方遒,所
以倾而未颠,决而未溃,岂非仁人君子心力之为乎?
    魏文帝时,三方鼎立,士流播迁,四民错杂,详覆无所。延康元年,尚书陈
群以为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
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又制郡口十万以上,岁察一人,其
有秀异,不拘户口。其武官之选,俾护军主之。
    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
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或以五升四,以六升
五;倘或道义亏缺则降下之,或自五退六,自六退七矣。是以吏部不能审定,
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谓免乖失。及法也,唯能知其
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南朝至於梁、
陈,北朝至於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黄初三年,诏曰:“今之计、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
年然後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於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
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
    齐王嘉平初,曹爽既诛,司马宣王秉政,详求理本。中护军夏侯元言曰:
“夫官才用人,国之柄也,故铨衡专於台阁,上之分也;孝行考乎闾巷,优劣任
之乡人,下之叙也。夫欲清教审选,在明其分叙,不使相涉而已。今令中正但考
行伦辈,伦辈当行均,斯可官矣。行有大小,比有高下,则所任之次,涣然别矣。
奚必使中正干铨衡之机於下,而执机柄者有所委仗於上,上下交侵以生纷错哉!
且众职之属,各有官长,但使官长各以其属能否献之台阁,则据官长能否之第,
参以乡闾德行之次,拟其伦比,勿使偏颇。中正则唯考行迹,别其高下,审定辈
类,勿使升降,而总之於台阁。官长所第,中正所辈拟,比随次率而用之,如其
不称,责负在外。则内外相参,得失有所,庶可静风俗而审官才矣。”兼请除重
设之官,定服制之等。宣王辞不能改,请俟於他贤。
    晋武帝泰始五年,诏州郡举勇猛秀异之才。
    散骑常侍傅元、皇甫陶以为政教颓敝,风俗不淳,上疏曰:“近者魏武好法
术,而天下贵刑名;魏文慕通达,而天下贱守节。其後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
论盈於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而亡秦之病复发於今。陛下圣德,化邻唐、虞,
唯未举清远有礼之臣以敦风节,未退虚鄙以惩不恪也。”帝乃使元草诏进之。元
奏曰:“臣闻先王分士农工商以经国制事,各一其业而殊其务。自士以上子弟,
则为之立太学以教之,选明师以训之,随才优劣以之授用。农以丰其食,工以足
其器,商贾以通其货。故虽天下之大,兆庶之众,而无游人在其间。汉魏不定其
分,百官子弟不修经艺而务交游,未知莅事而坐享天禄;农工之业多废,或逐淫
利而离其事;徒系名於太学,然不闻先王之风。今圣政滋始,而汉魏之失未改,
散官众而学校未设,游手多而亲农者少,工器不尽其宜。臣以为宜亟定其制。前
皇甫陶上事,欲令赐拜散官皆课使亲耕,天下享足食之利。禹、稷躬稼,祚崇後
代,是以《明堂》、《月令》著帝籍之制。伊尹古之名臣,耕於有莘;晏婴齐之
大夫,避庄公之难,亦耕於海滨。昔者圣帝明王,贤佐俊士,皆尝从事於耕农矣。
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无缘放之,使坐食百姓也。今文
武之官既众,而赐拜不在职者又多,加服役为兵,不得耕稼,当农者之半,南面
食禄者参倍於前。使冗散之官为农,收其租税,家得其实,而天下之可以无乏
矣。《虞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是为九年之後乃有迁叙也。故
居官久,则念立慎终之化;不久,则竞为一切之政。六年之限,日月浅近,不周
黜陟。陶之所上,义合古制,惟陛下裁之。”武帝甚善而终不能用。於时虽风教
颓失而无典制,然时有清议,尚能劝俗。陈寿居丧,使女奴丸药,积年沈废;郄
诜笃孝,以假葬违常,降品一等,其为惩劝如是。其後中正任久,爱憎由已,而
九品之法渐弊,遂计官资以定品格,天下惟以居位者为贵。尚书仆射刘毅以九品
者始因魏初丧乱,是军中权时之制,非经久之典也,宜用土断,复古乡举里选之
法。上疏曰:“夫九品有八损,而官才有三难,皆兴替之所由也。人物难知,一
也;爱憎难防,二也;情伪难明,三也。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
手,操人主威福,夺天朝权势,爱恶随心,情伪由已,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公无考校之负,私无告诉之忌,损政之道一也。置州郡者,本取州里清议,咸所
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不谓一人之身,了一州之才。一人不审,遂为坐废,
若然,虽宣尼之圣,莫不有过,则可废何独责於中人哉?使是非之论,横於州里,
嫌隙之雠,结於大臣,损政之道二也。本立格制,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才
德优劣,伦辈有首尾也。今之中正,坐徇其私,推贵异之器,使在九品之下,负
载不肖,越在成人之首,损政之道三也。委以一国之重,而无赏罚之防,使得纵
横,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久,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长壅蔽於邪人之铨,
损政之道四也。古先政教,崇乡党之义,故得天下之人,退而修本。今一国之士,
多者千数,或流徙异邦,或给事殊方,犹不识其面,况能尽其才乎?而中正知与
不知,将定品状,必采声於台府,纳毁於流言。任已则有不识之弊,听受则有彼
此之偏,所知以爱憎夺其平,所不知者以人事乱其度,既无乡老纪行之议,又非
朝廷考绩之课,遂使为官之人,弃近求远,背本趋末,损政之道五也。凡所以立
品设状者,求人才而论功报也。今於限当报,虽职之高,还附卑品,无绩於官,
而获高叙,是为抑功实而崇虚名也,损政之道六也。凡官不同事,人不同能,今
九品不状才能之所宜,而以九等为例。以品取人,或非才能之所长;以状取人,
则为本品之所限。若状得其实,犹品状相妨,况不实者乎!损政之道七也。前九
品诏书,善恶必书,以为褒贬。今之九品,所下不章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
贬之义,任爱憎之断,天下之人焉得不懈於德行而锐於人事乎!损政之道八也。
职名中正,实为奸府;事名九品,而有八损。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
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按:魏晋以来,虽立九品中正之法,然仕进之门则与两汉一而已。或公府辟
召,或郡国荐举,或由曹掾积累而升,或由世胄承袭而用,大率不外此三四涂辙。
然诸贤之说,多欲废九品,罢中正,何也?盖乡举里选者,采毁誉於众多之论,
而九品中正者,寄雌黄於一人之口。且两汉如公府辟掾属,州郡选曹僚,皆自荐
举而自试用之,若非其人,则非特累衡鉴之明,抑且失侍毗之助,故终不敢十分
徇其私心。至中正之法行,则评论者自是一人,擢用者自是一人,评论所不许,
则司擢用者不敢违其言,擢用或非其人,则司评论者本不任其咎。体统脉络,各
不相关,故徇私之弊,无由惩革。又必限以九品,专以一人,其法太拘,其意太
狭,其迹太露,故趋势者不暇举贤,如刘毅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
也。畏祸者不敢疾恶,如孙秀为琅琊郡吏,求品於清议王戎从弟衍,衍将不许,
戎劝品之,及秀得志,朝士有怨者皆被害,戎、衍独免是也。快恩雠者得以自恣,
如何劭初亡,袁粲吊劭子岐,岐辞以疾,粲曰:“今年决下婢子品”是也。又如
陈寿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见之,乡里以为贬,坐是沈滞累年。谢惠连爱
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及居父忧,赠以五言诗十馀首,坐废,不豫荣伍。尚书仆射
殷景仁爱其才,乃白文帝,言:“臣小儿时,便见此文,而论者云是惠连,其实
非也。”文帝曰:“若此,便应通之。”元嘉七年,乃始为彭城王义康参军。阎
缵父卒,继母不慈,缵恭事弥谨,而母疾之愈甚,乃诬缵盗父时金宝,讼於有司,
遂被清议十馀年。缵孝谨不怠,母後意解,更移中正,乃得复品。以此三事观之,
其法甚严,然亦太拘。盖人之履行稍亏者,一入品目,遂永不可以扌文拭湔涤,
则天下无全人矣。况中正所品者未必皆当乎!固不若采之於无心之乡评,以询其
履行,试之以可见之职业,而验其才能,一如两汉之法也。
    东晋元帝制:扬州岁举二人,诸州各一人。时以天下丧乱,务存慰勉,远方
孝、秀,不复策试,到即除署。既经略粗定,乃诏试经,有不中科,刺史、太守
免官。其後,孝、秀莫敢应命,有送至京师,皆以疾辞。
    太兴三年,尚书孔坦议请普延五岁,许其讲习。乃诏孝廉申至七年,而秀才
如故也。
    按:孝廉诸科,自东汉以来,皆有策试之事。夫以文墨小技,而定其优劣,
己不足以称其科名矣。今观东晋之事,则应举者皆不能试之人,且以孝廉、秀才
自名,而必迟以五岁,待其讲习,乃能预於试,不亦有面目乎?然观惠帝永宁
初,王接举秀才,报友人书曰:“今世道交丧,将遂剥乱,而智识之士钳口韬笔,
非荣此行,欲极陈所言,冀有觉悟。”会是岁三王举义,惠帝复阼,以国有大庆,
天下秀才、孝廉,一皆不试,接以为恨。然则上下相蒙,姑息具文,其来久矣,
宜其皆欲侥幸於不试也。
    宋制:丹阳、吴、会稽、吴兴四郡,岁举二人,馀郡各一人。凡州秀才,郡
孝廉至,皆策试,天子或亲临之。及公卿所举,皆属於吏部,序才铨用。凡举得
失,各有赏罚,失者其人加禁锢,年月多少,随郡议制。
    文帝元嘉中,限年三十而仕。孝武即位,仕者不拘长幼。(详见《举官门》)。
    齐尚书都令史骆宰议策秀才格,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
与第。谢超宗以为片辞折狱,寸言挫众,鲁史α贬,孔论兴言,皆无俟繁而後秉
裁。夫表事之深,析理之会,岂必委牍方切理道,非患对不尽问,患以常文弗奇,
必使一通峻正,宁劣五通而常,与其俱奇,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