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247部分

文献通考1-第247部分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崇宁初,以文林郎换留守、节察推官,军、监判官。
    从事郎,古无此阶。宋崇宁定选阶,以从事郎换防、团推官,监判官。
    从政郎,古无此阶。宋崇宁定选阶,初以通事郎换录事参军、县令;政和,
改通事郎为从政郎。
    修职郎。唐置登仕郎。
    宋崇宁初,以登仕郎换知录事参军,知县令;政和,改登仕郎为修职郎。
    迪功郎,隋置将仕郎为散官。唐因之。
    宋崇宁初,以将仕郎换军巡判官,司理,司法,司户,簿、尉。以上七阶,
系选人用举考及功赏改官。政和既以从政、修职、迪功郎易通仕、登仕、将仕郎,
其通仕、登仕、将仕三阶系奏补未出官人。
    右,宋初省、台、寺、监之官特以寄禄,皆不领本职。元丰三年,始按《唐
六典》肇新官制,凡省、台、寺、监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而易之以阶。文阶自开
府至将仕为二十四。崇宁、大观、政和相继润色之。绍兴举行元之法,分置左、
右,词人为左,馀人为右。淳熙初,乃去左、右字。今任子杂流惟细,转通直郎、
奉直中散二大夫(有出身人不转),若带贴职则超资。京官以上四年一转,无出
身人逐资转,有出身人超资转。至奉议并逐资转,至朝议大夫有止法,仍七年一
转。
    ○武散官
    ◎骠骑将军
    汉武帝元狩二年,始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
光武中兴,以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三公下。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
才,以为骠骑将军,以王故,位在公上(苍为骠骑辅政,开东ト,延英雄。及苍
归国,有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
事祖及孙。帝闻,α美之)。数年复罢(其官属附见《大将军》後)。魏、晋、
齐并有之。梁杂号中亦有。陈後主以萧摩诃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
特开黄ト,施行马,厅事、寝堂置鸱尾,如三公制。後魏初,加“大”则在三司
上。太和中制,加“大”则在都督中外诸军下。後周亦有之。隋开皇中,置骠骑
将军府,每府置骠骑、车骑将军各二人。十七年,颁铜兽符於骠骑、车骑府。炀
帝改骠骑为鹰扬郎将,改车骑为鹰扬副郎将。唐复改为车骑、骠骑,其制如开皇
而益复微矣。故武德元年诏以军头为骠骑将军,军副为车骑将军;又诏太子诸率
府各置骠骑将军五员,车骑将军十员。後皆省之。显庆元年,乃复置骠骑大将军
为武散官。
    ◎辅国将军
    後汉献帝置辅国将军,以伏完为之。晋王平吴後,拜辅国大将军。有司奏,
辅国依比未为达官,不置司马,不给官骑。诏依征、镇给五百大车,增兵五百人
为辅国营,给亲骑百人、官骑十人,置司马。宋明帝泰始四年,改为辅师将军。
後废帝昱元徽二年复故。梁、後魏、後周、隋并有之。唐辅国大将军为武散官。
    ◎镇军将军以下
    镇军大将军,魏置,文帝以陈群为之。晋则杨骏、胡奋并领镇军将军。齐、
後周、隋亦有之。唐因之。
    冠军将军,魏置,以文钦为之。盖因《史记》楚义帝以宋义为卿子冠军;汉
武帝以霍去病功冠三军,封冠军侯之义也。晋亦有之。金章紫绶,给五时朝服,
武冠,佩水苍玉。历代并有(隋文帝置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
号将军,以加授。居曹有职务者为执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武官上柱国以下
为散实官,将军为散号官。至炀帝时定令罢之)。唐因之。
    €麾将军,梁置杂号。陈及唐并有之。
    忠武将军,梁置杂号。陈有之,唐因之。
    壮武将军,梁置杂号。陈有之,唐因之。
    宣威将军,唐置。
    明威将军,梁置杂号。後魏亦有之,唐因之。
    定远将军,梁置杂号。唐因之。
    宁远将军,晋置。唐因之。
    游骑将军,魏置。陈有之,唐因之。
    游击将军,汉置,武帝以苏建、韩说为之。後汉邓晨亦为之。晋及陈并有之。
唐因之,又置怀化大将军、归德将军以授蕃官。
    ◎诸校尉
    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校尉为八
校,各有司马。後汉以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为五校。皆掌宿卫兵(按
大驾卤簿,五校尉在前,各有鼓吹一部),各有司马(蔡质《汉仪》曰:“五营
司马见校尉,执版不拜。”)。并属北军中候。时五校官显职,而府寺宽敞,
舆服光丽,伎巧必给,故多以皇族肺腑居之。至灵帝,又置西园八校尉(其名曰
上军、中军、下军、典军、助军、佐军,及左、右校尉)。自魏、晋以下,五校
之名与後汉同,唯後魏五校各置二十人。
    中垒校尉(汉掌北军营垒门内,又外掌西域。後汉省中垒,但置北门中候,
掌监五营)。
     屯骑校尉(汉掌骑士。後汉初,改为骁骑,建武十五年复旧)。
    步兵校尉(汉掌上林苑门屯兵。晋阮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
求为之。至隋属鹰扬府)。
    越骑校尉(汉掌越骑。越人内附以为骑也。後汉初,改为青巾右校尉,建武
十五年复旧)。
    长水校尉(汉掌长水、宣曲胡骑。宣曲,观名,胡骑之屯於宣曲者。《宋志》
引韦昭曰:“长水校尉有胡骑,厩近长水,故以为名。长水盖关中小水名也。”
又主乌桓骑也)。
    胡骑校尉(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胡骑之屯池阳者。後汉并长水也)。
    射声校尉(汉掌待诏射声士。工射者,冥冥中闻声射则中之,因以名也。须
待命而射,故曰待诏射声)。
    虎贲校尉(汉掌轻车。後汉并射声)。
    城门校尉(汉掌京师城门屯兵,凡八屯。後汉掌雒阳城门十二所,若《周礼》
司门。干宝注曰:“如今校尉。”)。
    骠姚校尉(汉武以霍去病为之)。
    护乌桓校尉(汉武帝时,乌桓属汉,始於幽州部置之,拥节监领。至後汉亦
谓之领乌桓校尉。後汉主乌桓胡,并领鲜卑,李膺为此官)。
    戊已校尉(汉元帝初元元年置。甲乙丙丁庚辛壬癸,皆有正位,唯戊已寄治
耳。此所置校尉亦无常居,故取戊己为名。一说戊已居中,镇覆四方。汉所置校
尉,亦处西域之中抚诸国也)。
    护羌校尉(後汉凉州部持节,职如护乌桓,主西羌。元康中,改为凉州刺史)。
    儒林校尉(蜀先主以周群为之)。
    南蛮校尉(晋武帝於襄阳置之。元康中,荆州刺史领。江左初省,寻又置於
江陵。《齐书》曰:“晋、宋之际,刺史多不领南蛮,别以重人居之。”唯齐豫
章郡王嶷为南蛮校尉、荆湘二州刺史)。
    南夷校尉(晋武帝於宁州置之。及江左,改曰镇蛮校尉)。
    西戎校尉(晋武帝於长安置之。元康中,改为雍州刺史。安帝义熙中又置,
治汉中)。
    宁蛮校尉(晋安帝置,治襄阳,以授鲁宗之)。
    护三巴校尉(宋置。齐建元二年,改为刺史)。
    武骑尉、屯骑尉、骁骑尉、游骑尉、飞骑尉、旅骑尉、€骑尉、羽骑尉、建
节尉、奋武尉、宣惠尉、绥德尉、怀仁尉、守义尉、奉诚尉、立信尉,都十六尉,
并隋置,以为武散官。
    昭武、振威、致果、翊卫、宣节、御侮、仁勇、倍戎八校尉,各有副尉,并
唐采前代诸校尉以下旧名置。
    自镇军将军以下为武散官。
    右此所述唐朝武散官,本《通典》。今考《新唐书·百官志》,兵部尚书条
下载武散官共四十五阶,内有怀化大将军、怀化将军、归德大将军、归德将军。
其怀化、归德又各有中郎将郎将、司阶、中候、司戈,执戟、长上,共十六阶,
《通典》所不载。其中垒至护三巴十九校尉,乃历代所置,即非唐散官。武骑至
立信十六尉,乃隋武散官,亦非唐制。因叙述校尉而错见於此耳。
    宋朝武选之称,自内客省至ト门使、副为横班,自皇城至供备库使为诸司正
使,自皇城至供备库副使为诸司副使,自内殿承制至三班借职为使臣。元丰官制
行,武阶犹未及改。政和二年,乃诏易以新名,正使为大夫,副使为郎,而横班
十二阶使、副亦然。六年,又增置宣正、履正、协忠、翊卫、亲卫大夫郎,凡十
阶,通为横班。自太尉至下班祗应,凡五十三阶。
    新官          旧官
    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
    通侍大夫        内客省使
    正侍大夫        延福宫使
    宣政大夫(政和新置)  履正大夫政和新置
    协忠大夫(政和新置)
    中侍大夫        景福殿使
    中亮大夫        客省使
    中卫大夫        引进使
    翊卫大夫(政和新置)
    亲卫大夫(政和新置)
    左武大夫        东上ト门使
    右武大夫        西上ト门使
    正侍郎(政和增置)
    宣正郎(政和增置)
    履正郎(政和增置)
    协忠郎(政和增置)
    中侍郎(政和增置)
    中亮郎         客省副使
    中卫郎         引进副使
    翊卫郎(政和增置)
    拱卫郎(政和增置)
    左武郎         东上ト门副使
    右武郎         西上ト门副使(已上系横班)
    武功大夫        皇城使
    武德大夫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
    武显大夫        左藏库、东西作坊使
    武节大夫        庄宅、六宅、文思使
    武略大夫        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
    武经大夫        西京左藏库使
    武义大夫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
    武翼大夫        供备库使(已上系诸司正使)
    武功郎         皇城副使
    武德郎         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
    武显郎         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
    武节郎         庄宅、六宅、文思副使
    武略郎         内园、洛苑、如京、崇义副使
    武经郎         西京左藏库副使
    武义郎         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
    武翼郎         供备库副使(已上系诸司副使)
    敦武郎         内殿承制
    修武郎         内殿崇班
    从义郎         东头供奉官
    秉义郎         西头供奉官
    忠训郎         左侍禁
    忠翊郎         右侍禁
    成忠郎         左班殿直
    保义郎         右班殿直
    承节郎         三班奉职
    承信郎         三班借职(以上系使臣)
    下班祗应        殿侍
    右宋制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