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文献通考1 >

第321部分

文献通考1-第321部分

小说: 文献通考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隋於国城西北十里亥地为司中、司命、司禄三坛,同,祠以立冬後亥;国
城东北七里通化门外为风师坛,祠以立春後丑;国城西南八里金光门外为雨师坛,
祠以立夏後申。坛皆三尺,牲并以一少牢。
    唐制:立春後丑日,祀风师於国城东北;立夏後申日,祀雨师於国城南;立
秋後辰日,祀灵星於国城东南;立冬後亥日,祀司中、司命、司民、司禄於国城
西北。已上四祀,旧不用乐,笾、豆各八,簋、俎等各一也。
    元宗开元二十四年,有上封事者言:“《月令》云,八月,日会於寿星居次。
列宿之长,请每至八月社日,配寿星祠於太社坛享之。”敕曰:“宜令有司特置
寿星坛,常以千秋节日修其祠典。”又敕:“寿星坛宜祭老人星及角、亢七宿,
著之常式。”
    天宝三载,术士苏嘉庆上言:“请於城东置九宫神坛(坛三成,成三尺,四
陛。其上依位置小坛九,坛高尺五,纵广八尺。东南曰招摇,正东曰轩辕,东北
曰太阴,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泰一,西南曰摄提,正西曰咸池,西
北曰青龙。五数为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上,六八为下,符於遁甲),
每岁四孟月祭,尊为九宫贵神。”十月十六日敕:“无文咸秩,有功必祀,汉则
八神是祷,晋则六宗置坛,皆议叶当时,礼高群望。惟九宫贵神,实司水旱,功
佐上帝,德庇下民,冀嘉岁登,灾害不作。至於祀典,历代犹阙。岂有享於幽
赞之功,而无昭报之礼?宜令所司。即择处以来月甲子日立坛,仍议其牲牢礼秩。
每至四时初节,令中书门下往摄祭者。著以成式,垂之不刊(後议礼次昊天上帝
坛,而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牢、璧、币,类於天地神)。”其年十二月
二十四日,亲祀九宫贵神坛於东郊(初,九宫神位,四时改位,呼为“飞位”。
乾元元年後不易位。如有司行事,即宰臣为之)。
    四载,敕:“风伯、雨师,济时育物,谓之小祀,颇紊彝伦。去载众星已为
中祀,永言此义,固合同升。自今已後,并宜升入中祀,仍令诸郡各置一坛,因
春秋祭社之日,同申享祠。”至九月十六日,敕:“诸郡风伯坛,请置在社坛之
东,雨师坛於社坛之西,各稍北三数十步,其坛卑小於社坛造。其祀风伯,请用
立春後丑,祀雨师,用立夏後申。祀所祭,各请用羊一,笾、豆各十,、簋、
俎一,酒三斗。应缘祭须一物已上,并以当郡公廨社利充,如无,即以当处官物
充。其祭官准祭社例,取太守已下充。”
    五载,诏曰:“发生振蛰,雷为其始。画卦陈象,威物效灵,气实本於阴阳,
功大施於动植。今雨师、风伯久列於常祠,惟此震雷未登於群望。其已後每祀雨
师,宜以雷师同坛祭,共牲,别置祭器。”
    肃宗乾元元年,诏九宫贵神,减冬夏二祭。至二年正月,上亲祠之。
    至德三年,置泰一神坛於南郊东,命忠王祭之。
    元年丑月,亲拜南郊,又祭泰一坛。盖别有祷请,非旧制也。
    德宗贞元二年,诏问礼官:“其风师、雷师祝版署讫,合拜否?”太常博士
陆淳奏:“以是小祠,准礼无至尊亲祭之文。今虽请御署,检详经据,并无拜礼。”
诏曰:“风师、雨师为中祠,有烈祖成命,况在风雨,至切苍生。今礼虽无文,
朕当屈已再拜,以申子育之意,仍永为常式。”
    宪宗元和十五年,太常礼院奏:“来年正月三日,皇帝有事於南郊;同日立
春後丑,祀风师。按《周礼》,大宗伯官以燎祀风师。郑元云:‘风,箕星
也。’故今礼立春後丑,於城东北就箕星之位,为坛祭之。祀礼昊天上帝於圜丘,
百神咸秩,箕星从祀之位,在坛之第三等。伏以皇帝有事南郊,遍祭之仪,百神
咸在。其五方帝并日、月、神州已下,缘对昊天上帝、皇地,尊不得申,并为
从祀,悉无上公行事并御署祝版之仪。风师既是星神,厌降之仪,便当陪祭。如
非遇郊祀,其特祭如常仪。”
    文宗太和二年,监察御史舒元舆奏:“九宫祝版,御署称臣。伏以天子之尊,
除祭天地、宗庙之外,无称臣者。王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以九宫为目,是分
方而守位,於天地犹子男也,於日月犹侯、伯也。陛下为天子,岂可反臣於天之
子男邪?臣窃以为过。乞令有司详议,正此误典。”敕付所司。
    三年,以祀九宫坛旧是大祠,太常博士崔龟从议曰:“九宫贵神,经典不载。
天宝中,术士奏请,遂立祠坛,事出一时,礼同郊祀。臣详其图法,皆是星名,
纵司水旱兵荒,品秩不过列宿。今者,五星悉是从祀,日月犹在中祠,岂容九宫
独越常礼,备列王事,诫誓百官?尊卑乖仪,莫甚於此。若以常在祀典,不可废
除,臣请降为中祀。”从之。
    武宗会昌元年,中书门下奏:“九宫贵神坛,天宝三载敕,宜令次昊天上帝,
坛在太清宫、太庙上,用牲牢、璧币,类於天地。三载十二月,元宗亲祀。乾元
二年正月,肃宗亲祀。伏以累年以来,水旱僭候,恐是有司祷请,诚敬稍亏。今
属孟春,合修祀典,望至明年正月祭日,差宰臣一人祷请。向後四时祭,并请差
仆射、少师、少保、尚书、太常卿等官,所冀稍重其事,以申严敬。”
    中书门下奏:“伏见太和礼官状云:‘纵司水旱兵荒,品秩不过列宿。今者,
五星悉是从祀,日月犹在中祠。’窃详其意,以星辰不合比於天地。曾不知统而
言之,则为天地,而在天成象,自有尊卑。谨按後魏王均《志》:‘北辰第二星,
盛而常明者,元星露寝,大帝常居,始由道奥而为变通之迹。又天皇大帝,其精
耀魄宝,盖万神之秘图,与河海之令纪皆禀焉。’据元说,即昊天上帝也。天一
掌八气、九精之政令,以佐天极,徵明而有常,则阴阳序而大运兴。泰一掌十有
六神之法度,以辅人极,徵明而得中,则神人和而王道平。又北斗有权、衡二星,
天一、泰一参居其间,所以财成天地,辅相神道也。若一概以列宿论之,实为浅
近。按《汉书》:‘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
则列於祀典,其来久矣。今五帝犹为大祠,则泰一岂宜降礼?稍重其祀,固为得
所。刘向言:‘祖宗所立神旧典,诚未易动。’又曰:‘古今异制,经无明文,
至尊至重,难以疑说正也。’其意不欲非祖宗旧典。以刘向之博通,尚难於改作,
况臣等学不究於天人,识尤懵於祀典,欲为参酌,恐未得中。伏望更令太常卿与
学官同详定,庶获明据。”从之。其月,检校尚书左仆射、王起及国子监广文博
士卢就等奏:“九宫贵神,位列星座,往因致福,诏立祠坛。降至尊以称臣,就
东郊而亲拜,在祀典虽云过礼,庇群生岂患无文。思福黔黎,特申严奉,诚圣人
屈已以安天下之心也。厥後祝史不明,精诚亦怠,礼官建议,降处中祠。今圣德
忧勤,期臻寿域,兵荒水旱,寤寐轸怀,爰命台臣,辑兴坠典。伏惟九宫所称之
神,即泰一、摄提、轩辕、招摇、天符、青龙、咸池、太阴天一者也。谨按《黄
帝九宫经》及萧吉《五行大义》:‘一宫,其神泰一,其星天逢,其卦坎,其行
水,其方白;二宫,其神摄提,其星天内,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黑;三宫,其
神轩辕,其星天冲,其卦震,其行木,其方碧;四宫,其神招摇,其星天辅;其
卦巽,其行木,其方绿;五宫,其神天符,其星天禽,其卦坤,其行土,其方黄;
六宫,其神青龙,其星天心,其卦乾,其行金,其方白;七宫,其神咸池,其星
天柱,其卦兑,其行金,其方赤;八宫,其神太阴;其星天任;其卦艮,其行土,
其方白;九宫,其神天一,其星天英,其卦离,其行火,其方紫。’统八卦,运
五行,土飞於中,数转於极,虽敬事迎,不闻经见,而范围亭育,斯助昌时,
以两朝亲祀而臻百祥也。然以万物之精,上为列星,星之运行,毕系於物。贵而
居者,则必司八气,总万神,斡化权於混茫,赋品汇於阴骘,与天地、日月诚相
参也。伏请自今以後,却用大祀之礼,誓官备物,无有降差。惟御署祝版,以社
稷为准,称‘嗣天子谨遣某官某昭告’。伏缘以称臣於天帝,无二尊故也。谨具
详议如前。”敕旨宜依,付所司。
    ◎唐开元礼
    △祀风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仪
    △立春後丑日祀风师於国城东北
    前祀三日,诸应祀之官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并如别仪。前祀一日,晡後一
刻,诸卫令其属各以其方器服,守卫门,俱清斋一宿。卫尉设祀官次於东之
外道南,北向,以西为上;陈馔幔於内东门之外道南,北向。郊社令积柴於燎
坛(其坛在神坛之左,内之外),方五尺,高五尺,开上南出户。祀日,未明
三刻,奉礼郎设祀官位於内东门之内道北,执事位於道南,每等异位,俱重行
西向,皆以北为上;设望燎位当柴坛之北,南向;设御史位於坛上西南隅,东向,
令史陪其後;於坛下设奉礼位於祀官西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又设
奉礼、赞者位於燎坛东北,西向北上;设祀官门外位於东之外道南,每等异位,
重行北向,以西为上。郊社令帅斋郎设酒樽於坛上东南隅,象樽二置於坫,北向
西上;设币篚於樽坫之所;设洗於坛南陛东南,北向,水在洗东,篚在洗西,
南肆(篚实以巾爵)。执樽、、篚、幂者各位於樽、、篚、幂之後。太官令
帅宰人以鸾刀烹牲於厨。祀日,未明二刻,太史令、郊社令升,设风师神座於坛
上近北,南向,席以莞;设神位於座首。未明一刻,诸祀官各服其服,郊社令、
良酝令各帅其属入实樽、及币(实以醍齐,其元酒实於上樽)。太官令帅进馔
者实诸笾、豆、、簋,八设於内东门之外馔幔内。奉礼帅赞者先入就位,赞
引引御史、太祝及令史与执樽、、篚、幂者入当坛南,重行北面,以西为上。
立定,奉礼曰“再拜”,赞者承传(凡奉礼有词,赞者皆承传),御史以下皆再
拜。执樽者升自东陛,立於樽所,执、洗、篚、幂者各就位。赞引引御史、太
祝诣坛东陛升,行扫除於上,令史行扫除於下讫,各引就位。质明,谒者引祀官,
赞引引执事者俱就门外位,谒者、赞引各引祀官以次入就位。立定,奉礼曰“众
官再拜”,在位者皆再拜。谒者进献官之左,白:“有司谨具,请行事。”退复
位。太官令出,帅进馔陈於门外。初,太官令出,太祝跪取币於篚,兴,立於樽
所。谒者引献官升自南陛,进当神座前,北向立,太祝以币东向进,献官受币进,
北面跪奠於神座,俯伏,兴,少退,北面再拜讫,谒者引献官降复位。太官令引
馔入诣南陛升坛,太祝迎引於坛上,设於神座前(笾、豆盖幂先彻乃升,簋既
奠,却其盖於下)。设讫,太官令以下降复位,太祝还樽所。谒者引献官诣洗
盥手、洗爵讫,谒者引献官自南陛升坛,诣樽所,执樽者举幂,献官酌醍齐讫,
谒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