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

第60部分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第60部分

小说: 卡耐基成功全集之二经营管理方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不能撒手不管 与疑神疑鬼的不信任态度相反,有的企业领导对身边工作人员包括秘书,过于宠爱护短,缺乏严格要求,甚至等出了问题才大吃一惊。对秘书应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不允许打着企业领导旗号办私事、谋私利;不允许秘书自视特殊、摆架子,使得下级和群众感到“大官好见,小官难求”。

  3。慎用异性专职秘书 企业领导在配备使用专职秘书上,应慎用异性。这是为了方便工作,且利于避嫌。因为专职秘书一般是贴身秘书,在工作上、生活上单独同企业领 导打交道的时候较多,使用异性秘书双方互有不便,所以还是慎用为宜。

  4。不要事事由秘书代劳 企业领导虽然需要秘书当自己的参谋和助手,但不能一切依靠秘书,一切由秘书代劳。企业领导必须亲自动手,准备自己的讲话、报告,亲自指导、 主持自己企业领导范围内的重要文件的起草,否则对所领导的主要工作就不能担负起政治责任。这个不能假手于别人的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是由企业领 导的领导责任所决定的。

  发挥“智囊”人物作用的方式方法

  领导者发挥智囊人物作用的方式方法很多,这里择其主要介绍如下。

  1。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将一组智囊人员召集在一起,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让他们相互启迪,相互引导,引起联想,发生“共振”,这样,领导者就能在较 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好的设想和方案。

  (1)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做法召开一种特殊会议,其人数以 5~10 人为宜,多了不便充分发表意见。 会议有一名主持者,主持人在开始时简要地说明会议目的,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找出的答案,主持人原则上不提新设想,但可提诱导性意见,要创造 都能充分发言的气氛,当有较多与会的人员要求发言时,应让那些思想活跃的人先发言,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掘他们的联想能力。 记录员要记下会上提出的所有方案和设想(包括荒唐、古怪的设想),待会议结束后协助主持人分类整理各种新设想。 为了保证思想高度集中,会议时间以一小时为限。 会议地点应选择在安静而不受外界干扰的场所。

  开会之前要事先通知,告诉大家会议议题,使智囊人物事先有所准备, 每次会议要限定题目范围,使每一个开会的成员都能针对一个目标,提出自 己的设想。

  (2)头脑风暴法要遵守的原则 不能批评别人的设想,以防止阻碍创造性设想的出现。 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主意越新越好。

  主意越多越好,以量生质,主意越多,得到好的设想的可能性越大。 要欢迎综合与改进,可以发挥别人的设想,或者把几个人的主意综合起来产生一个新的设想。会议的气氛力求轻松自由。 头脑风暴法适用于讨论比较专门的题目,不能太广泛,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多种。头脑风暴法在促进发明创造中有较好的效果。

  2。特尔斐法 特尔斐法又称为专家集团咨询法,其要点是:向有关领域的专家明确提出问题,用函询的方式请他们答复。然后,集中整理收集到的书面意见,进 行定量分析和归纳,再用函件反馈给他们,让每个人根据统计归纳的结果,慎重考虑别人的意见,并允许修改自己前一次的意见,最后再把意见收集整 理归纳。如此反馈之后,专家意见基本上趋于一致。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既依靠了专家,又因为对专家姓名保密,从而避免了在专家会议上由于当面接 触,因而有顾虑而造成的随声附和现象。

  有些领导者在征求专家意见时,习惯于采用会议方式,但专家会议有许 多缺陷:第一,参加专家会议的人数少了,代表性不充分。第二,由于对权威的崇拜,权威的意见即使不正确,也可能左右其他人的意见。第三,出于 自尊心,不大愿意修改自己原来的意见。第四,随大流或碍于情面,不愿发 表不同意见。

  运用特尔斐法时应当严格注意以下一些问题:对提出的问题应作充分说 明,务必使专家充分了解意图,所提问题要集中,有针对性,不要过于分散,要使各个事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提出组合事件,以免专家难以回答; 用词要确切,表明数量概念时应用百分比,避免“普遍”、“广泛”、“通常”等无法定量的含糊字眼;预测领导小组的意见不能强加于表格内;表格 设计要简化,需要有专家阐明意见和作结论的空白;要酌付报酬以免影响表格的回收率;要特别注意保密,不可随意泄露专家的意见。

  3。专题分组法 领导者将需要研究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专题,把这些专题进行分类以后,交给对此专题有一定专门知识的人去研究,然后对各个专题小组研究的 情况进行综合。如研究要不要建设长江三峡水电站的问题,这是一个大专题,关系到子孙万代,为了减少失误,为领导者提供正确的决策方案,就要将这 个系统工程分成水利、能源、搬迁、农业、水产养殖、长江运输等专题,组织各个方面的专门人才分门别类地进行分组专题研究。

  专题分组法的特点是研究的问题大,挖掘深,分析比较透,但运用时领 导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否则专题分开以后难以综合,此法适用于负责宏观 管理的上层领导者。

  4。专家“会诊”法 这是一种比较适用的方法。一个单位出现的问题,诸如经济的、政治的、伦理方面的,由单位向各个领域的专家介绍情况,然后由专家们实地勘察,提出“诊断”意见。 国外有许多这种给企业“诊病”的“医生”,他们被称为“思想库”、“智囊团”。我国也逐步在推广和实行这种方法,如宝山钢铁公司,原意并 不是建立像现在这样的巨型钢铁联合企业,而是建立宝山钢铁厂。后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追求钢产量的高指标,片面强调引进国外最先进技术, 造成了全套引进,贪大求洋和错选厂址这样三个错误,致使宝钢成为一个投资大、成本高、耗资多、偿还能力低的企业。它超过了国力,不符国情,形 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冶金部邀请了全国 30 多名各个方面的专家进行“会诊”,对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广泛的论证,最后共同得出了关于 调整宝钢工作的目标性意见。实践证明,经过专家“会诊”论证的决策是正 确的。

  全员参与能提高工作效率办公室的效率化是相当难的事,因为没有全员的参与就无法做到实质的 改善。

  上自董事长下至职员,有必要全员的参与,仅靠一部分人的力量是无法 实行的,只有上级的命令也不行。上级的权力虽然超群,但中下层人员若适当地掩饰,权力亦无法奏效。那么,只靠下层的小组活动是否可行呢?这就 很难下定论了。

  公司的结构并不是只有纵向的组织体系,而是包括其他相关的横向组 织。因此,与其他组织间联系的好坏,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亦即必须根据上下、左右联系的综合力量才行。但说是简单,企业规模大的话,就不那么 简单了。

  (1)上级要指挥到何种程度?

  (2)主管联系上下左右的具体改善活动可以做到何种程度?

  (3)负责人可以从实务中找出效率的提高点吗?

  (4)有关具体的效率提高点,专家能取得何种程度的领导权呢?

  (5)事务部可以使全体的活动,顺利地进行下去吗? 想提高工作效率,上述的综合力量不可少。

  综合力量,提高效率的原动力至此,已经说明了上级、事务部、主管、负责人成员等五个阶层,这些 人的综合力量才是提高企业效率的原动力。

  首先最需要上级的信心:(1)指示目标的方向(2)长久持续(3)经常表现出关心的态度(4)善用时间(5)体会上级固有的经营方式(上级的言行举止对业务的影响) 效率化最容易受到上级的思想左右。效率化不只是中坚干部以下的问题,而是包括上级全体人员之课题。

  觉悟到事务部主管的人选

  为了集合全员有效地推动效率化,战略、战术的运用在正当的意义下是有其必要性,一般公司在这方面表现很差。将几百人、几千人集中,就必须 有集中的策略。因此事务部任务的大小,在此即可看出。

  在事务部当中,特别是事务部主管的任务最大,因为他是:(1)可以直接与上级联络的人(不能直接与上级商量,就无策略、战术可 言。)

  (2)可以和其他上层干部联系的人;(3)不但对效率化有信心,而且有研究改进的热心;(4)有长久持续改善业务的意愿。 因此必须觉悟到事务部主管的人选,是效率化成败与否的主因。

  主管应该唱主角由于具体改善业务的权限在主管身上,所以身为主角的管理者应采取积 极性的态度。某些方面的效率化,要有胆量与见识。但太过分的话,就会成为盲进,评价就不良了。目前的公司组织里,是由科长级的主管负责这项任 务。

  经理、高层干部要作为科长态度积极的后盾。如果科长热心又积极,成 功性则较大。但是在幕后控制的经理、要员才是最大的问题。经理不知道实务的情形,自然会导致损失。高级干部也只会关心自己所负责的部分,当然 对降低成本就缺乏积极性了。总之,他们仅关心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是否提升 成果而已。

  实务握在负责人手上似乎公司的管理者多半不了解实务,实务是握在负责人手上。虽然主管 当中也有不少人是有实务经验并了解实务的,但通常不了解目前的实务,而自前的实务毕竟才是最实际的。

  不要只听老成员说:“这种想法与做法很奇怪。”实态在于正在工作的 人身上,所以要引领直接工作的负责人。这些人会心甘情愿地在实务中制造有效率化的气氛,如果不如此就无法进行具体地改善和提高效率。

  效率化专家的重要性主管、负责人、甚至上级、事务部,都是所谓的外行人。即使以前有过 效率化活动的经验,那也只是一两次而已,不算是效率化专家。最怕的是没有什么经验的人,胡乱编织出一大堆假经验。尤其发言者的阶层很高时,那 影响实在太大了。

  五、探寻实现高效领导之捷径

  “领导”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 然而,几千年“官本位主义”、“主观主义”、“特权主义”与“领导”

  相伴相随,人民在沉重的代价中迷惘、愤怒??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中国冲破藩篱。人们在审视、在思考探寻,怎样才能将“官”和“领导”分离开而使领导实现高效领导呢?

  获得管理知识管理学是从事管理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门知识。管理学作为一门学 科,有一套由观察报告、概念、原理、假说、基础和理论组成的知识。它是一门迅速发展起来的实用社会科学,并且已逐步形成了一门专业。需要着重 指出的是,有关行政管理原理和因素的复杂知识是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管理任务的复杂性日益增强和管理环境的多维性,今天的管理人员 需要掌握更多的行政管理知识了解行政职能过程。

  管理知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