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295]最远的距离 >

第21部分

[295]最远的距离-第21部分

小说: [295]最远的距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其实、真的、非常、讨厌你!”
  康永神情不变,也微微一笑:“我知道,一直都知道!”说完垂下眼帘,沉默半晌,复又抬起:“一切非我所愿!”说着往楼梯去,擦肩而过时,林曦听他低而含糊的说声“对不起”。

  交心

  四月起,各班的成果展陆续开始。连布置带撤离,每班时间三天。
  乙医是第一个,闻静早早的拉林曦去看。
  林曦四下张望一番,冲闻静摇头:“不过尔尔!”
  闻静也放了心,又捡细节的地方认真看看,大概有了底。
  路上,闻静道:“都说乙医比不上甲医,真是一点不错!想想去年甲医的风头,再看他们,真是一个天一个地。”
  林曦回:“我不喜欢甲医,一个个目中无人,顶出色的又没有,都是半瓶子水。”
  “还是丙医好,单一个严隽就够了;明年乙药再出去,也没人盖得住他们。”
  “瘸子里面挑将军,好不到哪儿去。不是我说狂话,有咱们在,也能撑个半边天。”
  “你的竹竿子削好没有?”
  “虽不至于当胸穿过,至少也能扎个窟窿。”
  “这就够了。”
  紧接着是乙检验,闻静林曦乘兴而去,扫兴而归。到下面的乙助产和乙影像,因陆续的开始考试,林曦更没了兴致,只张一张,便回来。
  这天又是文学社开课,林曦早知道是居子夫的,心里急得很,一早便催着秋荻走。两人依旧沿窗坐下。
  严隽过来问:“几个班看下来,感想如何?”
  林曦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严隽道:“我看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林曦暗想:口气倒不小,遂道:“小心‘黄雀在后’。”
  严隽忽瞥见康永进来,笑笑转身走了。
  林曦看着他的背影,呆了好一会儿。
  秋荻问怎么了,林曦摇头不语。
  此时人已到了大半,忽听后面有些动静,林曦回头,正见常骐低着头往角落里走。
  秋荻也跟着转头,一看到他,忙又坐正了。
  林曦看上官薇有些惊奇似的也往后面看,心里又纳闷又好笑;再看秋荻目视前方,也不知是否被太阳晒的,脸上微微有些红。
  课前五分钟,却见白夏踱着方步从前门进来。林曦大叫失落,就听严隽在上解释居老师贵体有恙等等,故请白老师代教云云。学生中还是喜欢白夏的居多,于是大为欢呼,独林曦一片沮丧。
  白夏讲了一段“西方诗歌的起源”,循序渐进,倒还娓娓动听,林曦渐渐也有些兴趣,只是失望在前,多少存着憾意。
  最后仍是共享时间,白夏道:“今天时间余得多,大家都放开来,如果没人自告奋勇,我就点名了。”
  众学生都知道他一向不勉强人的,只望着他笑,白夏不觉也笑。
  约过了一分钟,林曦看白夏微微的冲后面一点头,就听康永的声音响起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林曦先听得直要打寒战,一口一个“我爱你”,真不知这人怎么说得出来的;后听他声音平缓悠远,毫不忸怩,透着清越悲凉,传入耳中,竟有金石之音;再偷眼去看秋荻,见她如木雕泥塑一般,脸上笼了一层粉,眼睛里光彩流动,竟是着了迷;便耐下性子仔细听着,当听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间没有交汇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交汇,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在转瞬间无处寻觅,而是尚未相遇,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她不自觉的深吸一口气,半天没吐出来:怎么能有这样的句子?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句子?自己居然还不知道这样的句子?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
  林曦只觉脑袋嗡嗡直响,身上阵阵发起热来,而两只手却冰凉。
  忽听周围掌声一片,又见秋荻一个大转身扭过头去鼓掌。
  林曦看着,竟不知该做什么好,等想起来,旁人却停了。
  严隽拿眼睛看着常骐,紧给他做眼色,常骐本要忍着,后看秋荻一改腼腆模样,遂暗暗清清喉咙,也学康永的样儿,举手向白夏一摇。
  白夏今天看见他来,很是高兴,遂含笑点头。
  常骐也不起来,慢慢背道:
  “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
  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他们素未谋面,所以他们确定彼此并无任何瓜葛,但是自街道、楼梯、大堂传来的话语……
  他们也许擦肩而过100万次了吧,我想问他们是否记得:
  在旋转门面对面那一刹?或是在人群中喃喃道出的对不起,或是在电话的另一端道出的打错了
  但是我早知道答案,是的,他们并不记得
  他们会很诧异,原来缘分已经戏弄他们多年
  时机尚未成熟,变成他们的命运;缘分,将他们推进;距离,阻挡他们的去路
  忍住笑声,然后闪到一旁
  有一些迹象和信号存在,即使他们尚无法解读
  也许在三年前,或者就在上个星期二
  有某片叶子飘舞于肩与肩之间,有东西掉了又捡了起来,天晓得,也许是那个消失于童年灌木丛中的球
  还有事前已被触摸层层覆盖的门把和门铃,检查完毕后并排放置的手提箱
  有一晚,也许同样的梦,到了早晨变得模糊
  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而充满情节的书本,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
  林曦一边细听,一边稍侧着身,注意秋荻的表情,见她先是风平浪静,然后微起波澜,接着稍颦起眉,目光迷离;最后又忍不住似的,扯了一下嘴角,有微笑的光景。
  林曦暗暗偷笑不已。
  白夏初听便微微愣住,愈到后来,表情越仲怔,待常骐背完,掌声过后,他微笑着问:“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它的作者是谁?请常骐同学为我们做个介绍。”
  林曦秋荻等新生不明所以,但康永薛剑等老生均是大吃一惊,一起去看常骐。
  他们知道白夏对现代诗歌极为精通,入社一年来,还未听过有白夏不知道的诗,除非是极不入流的,而今天常骐的这一首,尽管他们也不通,但还能听出有说不出的好;又见白夏用请教的口气询问,显然他也不知道的,甚至连名字都没听出来;把白夏都难倒了,这常骐还得了?
  常骐不好意思似的,回了一句:“是波兰的一个女诗人,叫辛波斯卡写的……”
  白夏稍皱了眉,沉思片刻,又看着他,还在等他说。
  常骐见众人都看着他,更不好意思,又不得不说,遂清一下喉咙,重复了两遍“它的名字是”,然后极快的冒了一句:“叫做‘一见钟情’。”
  林曦紧看着常骐,也一直用眼角余光瞄着秋荻。
  常骐话一出口,她就瞧见秋荻颤了一下,脸上不知是喜是悲,显出一副魂飞魄散的模样来;再看常骐,似不适应众人的目光,低了头,随即又往窗外看,想超然物外,但又透着忸怩,神情上很不自在。林曦暗想:这两人怎么都这么个脾气?我瞧着都累了,真不知他们累成什么样呢!
  白夏看常骐不愿多说话,压下满心的疑问,笑道:“今天真是大饱耳福,刚才两位同学所背诵的都是极其优秀的诗作,知道你们读过这样出色的作品,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深表荣幸。”说着,做了一个“继续”的手势。
  本来还有人抱着诗集准备附庸风雅一番,今听白夏如此盛赞康永常骐,心里便有些发虚:万一自己挑得不佳,岂不成了当众献丑?再说了,那两人都是用背的,长篇大段,一个顿儿都不打,而自己只怕念起来都磕巴,不是起反衬嘛。还是省省吧。好一会儿,教室里鸦雀无声。
  白夏也不急,依旧很有耐心的等着,慢慢的环视众人。
  林曦也微微扭头去看别人,忽对上肖娴的目光,似乎想说什么,心念一转,立时明白她的意思,当下也不多想,起身问:“能不能共享古代的诗?”
  白夏含笑点头。
  林曦略一思索,便将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统篇背下来,足用了五分钟。
  白夏暗暗点头,他早看出这女孩一脸灵气,但却不甚喜欢上他的课,如今终于肯定缘由了,原来是居子夫那一派的。她背这长诗有卖弄之嫌,但更能显出功力;似乎原先没想要出头的,给那两人一引,憋不住了。他素知这学校颇重学风,各班间明争暗斗,良性循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虽是中专,竟比自己的那些学生还强,不觉心里直叹气。
  底下学生见林曦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五字一连,抑扬顿挫,居然吟哦了好几分钟,虽没听明白念得什么,但总知道能把这篇背下来挺不容易,于是一个个全把眼睛集中在她身上,流露出无法隐藏的诧异来。
  林曦背完最后一句“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冲白夏稍稍一低头,随即坐下。
  白夏笑着颔首,举起手,郑重的鼓掌;但底下的学生只有半数跟着,另半数人脸上显着说不出的神情,苦恼而无可奈何,烦燥亦不知所措。
  白夏微笑:“一般我不为同学们做诗解,因为诗是灵动变幻的,从不同的角度看,都有不同的妙处;我怕做了过多的解释,会将我的感觉强加给大家,使大家不能领悟到更多的意境;刚才这位同学为我们提供了诗仙李白的一首重要作品,因为是古诗,在这里我为大家展开一些背景,以便同学们更好理解。熟悉历史的同学会知道,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历时8年。公元756年6月,发生了马嵬兵变,‘此时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说到这儿,白夏稍稍看了林曦一眼,接着道:“同年7月唐肃宗李享即位,担起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安史之乱的重任。李白的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59年,是他现存诗中最长的一篇,共830字,反映安史之乱前后危机潜伏、动荡纷扰的社会现实以及他对时局的忧心和报国的渴望。同年,杜甫也写下了两组名垂千古的诗篇,它们就是‘三吏’和‘三别’。”
  林曦听他这一番话,原先还有些小看他的心立时灰飞烟灭。
  白夏继续道:“同学们刚才应该注意到,我们常用的一个名句就是出自这首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另外还有一句我本人特别喜欢的――‘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但这首诗的名字很长,叫做‘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我一般只记为‘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