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复件 (3) 中华奇书全集易经.奇门遁甲 >

第95部分

复件 (3) 中华奇书全集易经.奇门遁甲-第95部分

小说: 复件 (3) 中华奇书全集易经.奇门遁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

  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拘缨之国在其东,一手把缨。一曰利缨之国。

  寻木长千里,在拘缨南,生河上西北。

  【足支】踵国在拘缨东,其为人大,两足亦大。一曰大踵。

  欧丝之野大踵东,一女子跪据树欧丝。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木且】、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北海内有兽,其状如马,名曰【马萄】【马余】。有兽焉,其名曰【马交】,状如白马,锯牙,食虎豹。有素兽焉,状如马,名曰蛩蛩。有青兽焉,状如虎,我曰罗罗。

  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 






海外东经

  海外自东南陬至东北陬者。

  【长差】丘,爰有遗玉、青马、视肉、杨柳、甘华。甘果所生,在东海。两山夹丘,上有树木。一曰嗟丘。一曰百果所在,在尧葬东。

  大人国在其北,为人大,坐而削船。一曰在【长差】丘北。

  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

  君子国在其北,衣冠带剑,食兽,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

  【上工下虫】【上工下虫】在其北,各有两首。一曰在君子国北。

  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在【上工下虫】【上工下虫】北两水间。其为兽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黄。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

  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两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一曰在十日北,为人黑身人面,各操一龟。

  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使两鸟夹之。一曰在雨师妾北。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劳民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一曰在毛民北,为人面目手足尽黑。

  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

  建平元年四月丙戊,待诏太常属臣望校治,侍中光禄勋臣龚,侍中奉车都尉光禄大夫臣秀领主省。 






海外南经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者。

  结匈国在其西南,其为人结匈。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灌氵换讠】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灌氵换讠】朱国。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一曰在【灌氵换讠】朱东。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

  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曰三毛国。

  【载车换至】国在其东,其为人黄,能操弓射蛇。一曰【载车换至】国在三毛东。

  贯匈国在其东,其为人匈有窍。一曰在【载车换至】国东。

  交胫国在其东,其为大交胫。一曰在穿匈东。

  不死民在其东,其为人黑色,寿,不死。一曰在穿匈国东。

  歧舌国在其东。一曰在不死民东。

  昆仑虚在其东,虚四方。一曰在歧舌东,为虚四方。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曰戈。

  三首国在其东,其为人一身三首。

  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保操一鱼。一曰在周饶东,捕鱼海中。

  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爰有熊、罴、文虎、【虫隹】、豹、离朱、视肉;吁咽、文王皆葬其所。一曰汤山。一曰爰有熊、罴、文虎、【虫隹】、豹、离朱、【丘鸟】久、视肉、【上虍下乎】交。

  其范林方三百里。

  南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西北陬者。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有阴有阳,乘文马。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鱼旦】,祭操俎。

  【上次下鸟】鸟、【詹鸟】,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上次下鸟】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巢。

  丈夫国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生而十日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之,女丑居山之山。

  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四蛇盯绕。

  此诸夭之野,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鱼段】。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先入伐帝,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 






山海经研究

  《山海经》的医学价值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古怪离奇的《山海经》

  山海经的来龙去脉

  《山海经》为最古老全球地理书

  《山海经》的医学价值

  《山海经》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文献中一部集大成的百科全书。它记述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科学技术方面囊括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动物、植物、矿物、地质水利、考古、人类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而其中记载的医学史料、药物知识,对研究祖国医药学的萌芽和演化尤为重要。

  药物种种叙述详细据吕子方先生统计,《山海经》载录的药物数目,动物药76种(其中兽类19种,鸟类27种,鱼龟类30种),植物药54种(其中木本24种,草本30 种)矿物药及其他7种,共计137种。与《诗经》不同的是,《山海经》所收载的药物有明确的医疗效能的记述。如《西山经》所载的杜衡,“食之已(抑制)瘿。” 《中山经》所载的荣草,“食之已风”。山海经还记载了许多具有预防保健的作用的药物,如《中山经》记载的青耕鸟,“可以御疫。”《西山经》记载的水族鲑, “食之无肿疾”。《山海经》还记载说有的药物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如《南山经》所载的祝余“食之不饥”。《西山经》所载的穰木,“食之多力”。此外,《山海经》中还说有些药物具有美容玉肌的作用。如《中山经》所载的荀草,“服之美人色”。《北山经》所载的天婴“可以已座”。从用药理论看,《山海经》所载的药物功效,一般均一药治一病,少数兼治两种疾病。这提醒我们,祖国的中药文化从单味应用到复方配伍,以至后来系统的配伍理论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药物的用法上,《山海经》记载有食、服、饮、佩、席、养、涂、刺、去垢等,比较简单,反映了中医药用药途径的原始风貌。

  疾与病——开中医之先河《山海经》记载了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及预防医学的 50余种疾病的症状,有的被后世中医曲籍所采纳。如疠、痈、疸、瘕、痔、癣、痿、蛊、疟、瘿等,已成为中医学的专用术语。世界医学现已规定,“痔”这个词为肛肠病之一的痔疮的名称。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释瘿为“颈瘤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甲状腺肿大。释疫:“发皆疾也”,指种类传染病。释疠:“恶疾也” ,专指今天的麻风病,这些都反映了传统文化与中医的渊源关系。

  巫与医——原始朴素的医疗活动《山海经》还中记载了许多“巫”。晋代的郭璞认为巫“皆神医也”。在医药启蒙的上古,巫与医是集于一身的。《山海经·海内西经》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丕凡、丕相……皆操不死之药而距之”。可见,在医学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巫医以简单的医药学知识和治疗方法,杂以祈祷、禁咒祭祀等“祝由”之术,给原始补素的医疗活动披上了神秘的外衣。唐代诗人李贺《浩歌》中写道:“彭祖巫咸几回死”。巫咸指的是商朝名巫咸彭。《山海经·大荒西经》上说,咸彭往来灵山采百药,以祛疾疗灾。说明巫医混杂,正是早期医药启蒙阶段的多元的历史特点。《黄帝内经》诞生,标志着巫医两者的解体,中医药学已具备了独立分科的必然。但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深化,人们对“ 祝由”有了新的见解,认为其中包含着心理的治疗,情志调摄和气功导引的科学成分。

  针灸的最先报道者针灸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独特的创造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