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柏杨全集 >

第384部分

柏杨全集-第384部分

小说: 柏杨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为他焦虑,那位郑大学生,名叫唐明,却神采焕发的推门而进,原来他被赶过院子时,发现百泉宾馆正在举办菊花展览,他在马路上逗留了一会,整理一下衣服,大摇大摆,买了一张票(人民币五角)进来参观!目前的新问题是,刘歌从来没有离开过郑州,而她又是双亲的掌上明珠,听她的语气,我们知道,双亲一定会等她回家吃饭,这时已下午四时,她希望留下来,和我多聚一点时间,明天再走。我把她介绍给武勤英女士,勤英房间有两张床,在她知道了全部故事后,十分感动的留她住另一张床。但我坚持她一定要先打电话回郑州告诉父母,如果父母不同意,或电话打不通,她就必须在天还未黑,仍有长途汽车时,搭最后一班离开,如果已没有班车,我打算请求用接待我的车,送她一趟。我不敢想像,刘歌父母在等孩子回家,而孩子忽然失踪,一夜都没有消息,他们会痛苦到什么程度,尤其贩卖人口正在猖獗,女儿没有音信,他们可能精神错乱,只有为人父母的人,知道父母的心。
   
   
   叮咛
   将来,贵也罢、贱也罢、富也罢、穷也罢,都要永保赤子之心!
   我监督着刘歌打电话,大陆的电话既难拨而又声音不清,最后总算叫通,父亲又恰恰不在,她把行踪告诉父亲的同事。晚上,我在宾馆设宴回请辉县的父母官和接待我的官员,刘歌、唐明,都是我的客人。可惜的是,我们相聚的时间虽然延长,但谈话的时间却如此短暂,像浪潮一样的亲友,一波接一波,我不能使他们失望。第二天,十一月六日,星期天,我向我的故乡告辞。上次一别,四十余年,这次一别,不知能不能再返?如果还能再返,不知又是多少年之后?古人有句云:「物是人非。」形容老大回乡时的伤感,而我的伤感,加倍于此,而是「物非人非」,连记忆都难以寻觅。早餐后,刘歌把她昨晚写的一个短简递给我,上面说:
   我实在太激奋、太热情,实在无法静下来写首诗,不过我把以前的诗背写给您,好吗?这是我提前为自己十八岁生日写的,希望您欢喜。想多见您一面,十八岁是个多梦的年龄。我坐在宾馆床上写它,请原谅字迹潦草,愿它能代表我的心。
   生命的年龄
   留下十八圈懒散的脚印
   夹缝中朦胧胧的纹路
   映着我一个又一个清楚
   十二月只鼓起一阵风
   就把我永远吹离了梦园
   醒来的我的双脚
   踩着一片坚实的土地
   十八岁的夜空
   缀满了母亲期待的眼睛
   寻着祖辈的足迹
   我驮着黎明上路
   刚刚读完,刘歌又送来一首她早晨的急就章,题目叫〈送给柏杨伯伯〉小诗,透露她青年灵魂,对外面广大世界的陌生和迷惘,充满了勇敢的追求,和认知的沸腾热情,诗中,她说:
   鼓励走出自己小天地
   勇敢抓住这个机会
   不为别的
   只为那颗心
   那个思想!
   我感到温暖,从天真善良人性深处发出的温暖。作为一个写作的人,一生忧患,如果能把一缕心情,转化成一种动力,鼓舞一个年轻人,认真热烈的去追求人生的诚挚,应该是最大的安慰!刘歌的年龄正是我出狱(一九七七)时小女儿佳佳的年龄,家国多难,使大多数年轻人的忧患意识,提早成熟,我在刘歌身上,看到大陆新生代崛起的奋发精神。稍后,也赠我一诗的郑州大学唐明,在诗句中说:
   和平之使
   你是时代的未来
   使人伤感的是,我已不属于未来,而且相反的,我的时代──那个战争、杀人、说谎、欺骗、疑猜、嫉妒、窝里斗时代,有的已经成为过去,有的就要成为过去。青年们才是时代的未来,一个崭新的,和平、平等、互相友爱的世界,属于你们,应在你们手中创造完成。我只是叮咛两位年轻朋友:将来,贵也罢、贱也罢、富也罢、穷也罢,都要永远保持这颗赤子之心。当你们六十岁、八十岁,而仍能为悲惨的事垂泪,仍能为英雄行径欢呼,仍能为任何一点成就充满感谢时,你们就可以肯定自己:你们拥有的是健康的灵魂。怕的是,当我们稍稍成长,会改变初衷。
   素萍带着女儿、我的外孙女尚静艳,跟我一块去西安,和远嫁在西安的妹妹、我的次女崔渝生会面,武勤英女士在新乡市共产党市委会前下车,我抱歉没有尽到地主之谊,招待不周,她松了一口气,说她的工作已经做完。然后车子继续南下郑州,先送刘歌、唐明回家;我再接受河南作家协会一次盛情招待,就在当天夜晚,副秘书长杨晓杰先生送我们到车站,乘陇海铁路快车,前往西安。
   
   
   干陵
   一个坟墓埋葬男女两个皇帝:李治、武照。
   西安,是东方的罗马。
   世界上再没有第三个城市,能像西安、罗马那么相似,当人类历史刚刚有文字记载后不久,释迦牟尼和耶稣出生之前,这两个巨城就在地球上,分别崛起,各以自己的方式,认为自己是世界唯一中心,被各自人民和邻国人民所崇拜。当事实证明没有一个能覆盖全球时,它们已为后人留下两座最古老的姐妹城。
   到过罗马的游客都有一种发现,几乎每一个脚步,都会踏上一个古蹟,每一个地方,都会听到一个使人动容的故事,徘徊流连,不忍遽去。不过,罗马大部份仍维持两千年前的旧貌,包括半颓的竞技场;罗马也曾经过无数蛮族蹂躏,和无数攻防战争,为什么能残留如此之多?这是一个困惑!而西安在几次大劫──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唐王朝覆亡时的十世纪○○年代初期,当时身为宰相,实际上却是一个强盗的朱全忠,下令焚烧长安,长安遂化成一片焦土,迄今都不能恢复。当我们知道今天的西安城面积还不及古长安城面积的三分之一时,对历史上的憧憬,会感到震撼。西安,到处都是和我们血脉同时跳动的陈蹟往事。到了西安,就像一个大人到了他儿时的庭园。有上千上万的回忆,带领我们回到民族的童年。我们会发现,无数戏台上人物,竟忽然跳到面前!跟参观罗马古蹟唯一不一样的心理是,对西安的每一个古蹟,都会发出呼唤:「这是我们的!」西安古蹟显现在帝王坟墓上,自从周王朝兴起,它当中国首都,凡一千一百七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久的一个古都,洛阳、北京,都远落在后,屈居第二、第三。除了有些帝王的葬身之处没没无闻,可能已跟草木同朽外,现在仍留在西安近郊的帝王坟墓,共二十九座(西汉王朝十一座、唐王朝十八座),到西安而不参观帝王陵墓,跟到北京而不攀登长城一样,一定不可思议!
   我在睡了一整天后的第二天,就去参观干陵──西安西北偏西、航空距离八十公里,干陵最大的特点是埋葬两个皇帝,男皇帝是窝囊包丈夫,唐王朝三任帝李治先生;女皇帝则是李治的妻子,南周王朝一任帝武照。北方农家有句谚语:「一个槽头,拴不住两匹公驴!」历史上,一个坟墓也从不埋葬两个皇帝,只干陵例外。
   帝王夫妻,丈夫先死,太太后死,绝不可能合葬,那要先把丈夫的坟墓扒开,不但惊动父皇神灵,万一龙气外泄,王朝还有垮台的危机。可是,武照女士死后,她的儿子李显先生却坚持合葬,那是一项惊天动地的突破,历史文献上所说的理由没有意义,真正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只是推测:武照所建立的南周王朝和唐王朝是两个对立体;而武照又几乎把李姓皇族屠杀净光,如果李显把她跟老爹李治合葬,她就自然退居唐王朝皇后的身份,野心家想利用她的「南周」作号召,都无法下手;而且,如果李姓皇族报仇,想扒她的坟,也同样无法下手。
   唐王朝埋葬帝王的方法,不是在平地堆起坟墓,而是根本把现成的山头当作坟墓,干陵就是海拔一千公尺的梁山,假如把周围所有的人工建筑扫光,干陵就和群山无异,然而,如果看到依照唐王朝当年陵园的复原图,给我们的将是喘不过气来,震惊于古中国人的雄伟气魄。比起位于渖阳的北陵──北陵只不过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土堆而已;我们会充满困惑,中国人──至少是中国建筑设计家,心胸、眼界、格局,似乎越来越狭、越小。
   陵墓南,是一条广阔的司马道,两旁竖立着已在那里一千一百余年的石刻雕像,有人有兽,南望「八百里秦川」,栩栩如生。就在华表两侧,有两座凸出的小山,当地人认为是武照女士的两个「奶头」,这是小民对权势人物厌恶时,用戏谑代替反抗的软弱手段。福建省金门岛上也有一个类似乎的景观,民间叫「双乳峰」,本是一个生动优美的名字,却有一个酱缸蛆官,认为它「不雅」,把它改掉,改成什么名字,已经忘记。希望武照的奶头山,一直保存,算是她留给中国大地的一项纪念。
   李治夫妇墓──干陵,西南道旁,有六十一具全被砍掉人头的塑像,文字记载说:他们全是外国派到中国的使臣。但从他们的服装,似乎看不出异国情调,石像背后偶尔有看不懂的外国文字,但我想那种表达方法未免太过简陋,依照正常的推理,应该用中文写上他所属的国度、部落、职称、爵位,和他本人的姓名;因为炫耀的对象是中国人,写上外国文字,没有意义?人头遭殃也使人惊疑,是一次砍下?或是遂渐毁坏?中国人对古物古蹟,直到今天,都不能充份认识它们的价值,使多少国家级宝物,在愚昧中丧失。
   
   
   永泰公主
   色情的力量太大,大到足以摧残人伦!
   干陵东南,矗立一座备受争论的「无字碑」,无字碑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唯一的,明王朝十三陵就有好几座无字碑,但那是因为没有人敢写碑文的缘故。而干陵的无字碑,却是武照故弄玄虚,制造一个永远得不到答案的谜语,使后世的人为她的狡黠而不断议论:有人说武照女士自以为功德太大,写也写不完,所以不必刻字;有人说武照女士自知罪恶沉重,即令用生花妙笔,也无法掩饰,所以索性让它一片空白。
   不过,「无字碑」到了后来却成了有字碑,上面刻满了「孙悟空到此一游」型的文字。十二世纪后,干陵已经全荒,金帝国的一位官员重加修复,并在无字碑上刻下:「金都统经略郎君行纪」,其中有几行说:「至干陵、殿庑颓然、一无所睹、爰命有司、鸠工修饰、回廊四起、不胜欣愕。」
   干陵地面建筑虽然不断被摧毁,墓穴却没有被盗过。但十七个陪塚却没有这样幸运,最著名的永泰公主李仙蕙女士墓,位于干陵东南,就曾经被盗墓贼大肆搜括。当大陆考古学家千辛万苦挖凿墓道,挖到墓室时,突然发现就在棺材旁边,躺着一具扭曲的骨骼,而墓室的正上方,却有一条足容一个人上下的垂直孔道,孔道的上端早已封闭,但孔道仍然保持。一个凄惨的景象立刻呈现出来,不知道哪个王朝,也不知道哪年哪月,一个聪明的盗墓集团终于勘查出来李仙蕙夫妇墓室的正确位置,秘密的挖凿出一个垂直孔道,然后,把一个伙伴垂下去搜括珠宝。极可能是,墓上的接应者等珠宝到手之后,封住洞口,丢下他的伙伴,单独逃走!当下面的盗墓者发现自己被遗弃时,他的恐怖、悔恨、声嘶力竭的哀求,这时候他想到的恐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