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213部分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213部分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思是问溥儁可曾以自己大阿哥的身份,向内务府提过什么非份的要求或要过什么东西。立山想,大阿哥毕竟是小孩心性,要些什么钱、花炮之类的玩物,这些都是小事情好办。但不好办的是那个端王,他老借大阿哥的名义同内务府打交道,要钱、马匹之类的东西。加以拒绝吧,是打着大阿哥旗号,不拒绝吧,又明知这是端王在为自己拿东西,而且一旦同意,就怕端王得寸进尺,将来不好办。既然现在老佛爷问起,何不将此漏洞给堵住。立山想罢,就回道:

  “回老佛爷的话,大阿哥要东西,那是内务府该当差办的。

  但是,内务府却找不出什么成例来向大阿哥位下供应些什么。

  奴才认为,以后大阿哥要什么东西,先给老佛爷说准了,然后由老佛爷下懿旨到内务府,这样奴才办起来就能有一定规矩。”

  慈禧太后听出立山话外之意,其实她对这个侄儿兼外甥女婿也并不是很喜欢,而且,立山的“有一定规矩”五字,听起来很是顺耳,于是慈禧太后点头便说道:“莲英!”

  “奴才在这儿。”李莲英从御座后闪了出来答道。“立山的话,你是听见的了。他的话不错,没有规矩,哪成方圆。你说给大阿哥的首领太监,要东西不准直接跟内务府要,以后先开了单子给我,我说给才能给。”慈禧太后吩咐道。

  “是!奴才回头就给他们说。”

  慈禧太后又问了一些别的情况,立山这才下得堂来,一路上他很是高兴,与大年三十那天形成鲜明对比,他为自己今天堵住了端王的嘴而高兴。

  过了几天,立山在内务府料理完了公事,正要回家,这时却有个李莲英身边的小太监奔了进来,递给立山一封信,是李莲英亲自写的,约他今天晚上到家小酌。而且,小太监还带了口信。

  “老佛爷赏了大总管两天假。李总管马上就回府了,说请立大人早些赏光。”

  立山顺守抽了张银票递给小太监,一面答道:“好,不知总管大人是就请我一个还是请了别的客。”

  “大概是只请立大人一位吧。”小太监笑嘻嘻地接了赏。

  “你回去跟李总管说,我四点钟到。”

  于是立山先出宫回家,吃完饭套车到东交民巷西口乌利文洋行,物色了好一阵子,最后终于挑了一枚嵌宝戒指,戒指里有一只小表和一只银制怀炉,怀炉很薄,内塞棉花,加上“药水”点燃,藏在怀中,就可以取暖多时。这是一件新鲜的西洋玩饰,可是李莲英最喜欢的。

  “何必这么破费呢?”李莲英在满心欢喜地接过立山的礼物时说:“吓得我下次不敢单独找你了。”

  “算了,算了,你老怎么现在变得这么客气起来,真是新年新气象啊。”

  李莲英没有答他的话,只是在前面引路,穿过几垂院落,来到了他的卧房,上了烟榻。一个小厮跟了进来点上烟灯。李莲英对着立山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于是立山也毫不客气地坐下来与李莲英抽起大烟来,两人狠狠地吸了一阵,直到满屋子烟雾,立山这才问道:“总管大人,你好像有话给我说。”

  “四爷,你知不知道你把端王兄弟得罪了。”

  “哦!”立山很是关切地问:“这倒是怎么啦?”

  “你前几日给老佛爷说大阿哥要东西需得给老佛爷回,端王知道后说你这是明摆着指向他的,而且他还有过话了,要你以后可要放明白些。四爷,你以后可得小心些啦。”

  “是,是!多承你老关照。”立山非常感激地说道,然后望着李莲英道:“不过,有你在,我可不怕他。”

  “你也别这么说。”李莲英停了一下,猛吸了一口烟又吐出来,望着飘散的烟雾道:“有人还在打我的主意呢!”说完一声冷笑。

  “这倒奇了!”立山非常关切地问道:“谁做起了那个糊涂心思,居然打起你老的主意来了,真是怪事。”

  “左右不过那么几个人,你难道还猜不着。”

  立山想了想,觉得可能是崔玉贵,因为他常听人说二总管对大总管有些不满意,于是便试探着问道:“是不是那个二总管?”

  李莲英点了点头道:“他的糊涂心思,倒还不至于敢打我的主意,只是想顺着高枝儿爬。也不想一想,那条高枝儿,还没有长结实呢?爬得高,跌得也重,咱们走着瞧好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崔玉贵正在找新的靠山,看来自己的话被告密,也是崔玉贵干的。立山心里这么想,想罢不禁又问:“那在端王面前给我‘下药’的,也是他了。”

  “嗯!”

  果然是他。这小子想得倒挺远的。不过立山心里想:崔玉贵不过是想在将来大阿哥坐正皇位后捞上一把,但他自己也不想一想大阿哥能否入继正统。即使他能入正统,也仍然是慈禧太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训政,也容不到端王插足。端王做太上皇或摄政王的希望不大,可能会像当今皇上在同治十三年迎入宫中,原想醇王干政,实际被迫闲废起来一样,端王亦不过做个富贵闲人而已,要真是那样,你崔玉贵的一腔心思不是白费了吗?

  这个念头,在立山心中盘旋,只是他不敢说出来,因为这些话是极容易惹出祸来的,虽然他跟李莲英的关系相当不错,但谁也保不准将来他们二人会怎么样。

  李莲英是什么人,在宫中几十年的经历以及对慈禧太后察言观色的经验告诉他,立山有话要说,只是有所顾忌而已,看来不逼一逼立山是不会抖出来的。

  “四爷,你有什么话要说,是不是觉得我刚才的话有些过份。”

  “莲英”这是立山拉近距离的称呼,“我不认为你说得过份啊!你说得很好。莲英,这儿就咱们两兄弟,我如果说得不对的,你尽管指出来,我洗耳恭听,只是我们说过就算了。”

  “四爷,你这关照太多余了,是不是不相信我李莲英。”李莲英假作生气地直视着立山道。

  立山感到很是不自在,他赶紧说:“是,是,多余!莲英,你看这个局面还能拖多久。”

  “这个局面”是指什么局面?李莲英心里在琢磨。太后训政,皇帝摆样子,而大阿哥在等就接位,说得不中听些,是个不死不活的僵局。立山这个“拖”字,用得很是到火候。

  到底能拖多久,李莲英不知道,谁也说不清楚。“四爷,你还真把我给问住了。这话,”李莲英吸了口烟摇摇头道,“老佛爷也未必能回答,除非,除非去问洋人。”

  “问他们?”立山表示很不理解地说道。

  “嗯?问洋人!”李莲英语气肯定地说,“只问洋人还不行,还得问那班掌有实权的督抚。”

  “高见!高见!”立山赞道,“除非是你,别人可看不了那么深。”

  “算了,你也别恭维我了。”李莲英摆了摆手说,“你何以会忽然问起这个没头没脑的问题来,是不是你听到了什么消息?”

  “我听说洋人作梗,拒不承认新皇帝,端王对此很是气愤,觉得是洋人断了他太上皇的美梦,所以对洋人很是憎恨,经常在老佛爷面前骂洋人,可有这话?”

  “没错!每趟进宫,总夸他的虎神营,说虎能灭洋。”

  “真这么大胆!他也不嫌忌讳!”立山有些恨恨地说。

  “忌讳?”李莲英有些迷惘地说,不过他很快给醒悟了过来,“老佛爷不是属羊吗?”

  “嗯!”立山鼻音很重地答了一声。“要是谁点醒老佛爷一下,老佛爷发起脾气来,还不吓得他发抖,我也不愿多事。”李莲英道。

  “到底还是老佛爷!连六爷那样的身份都不敢逞能。老佛爷英雄了半辈子,我别的都佩服,就是觉得她做错了两件事。”

  “哪两件?”

  “我不说你也知道。”

  “你是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夜里那件事与去年十二月二十日那件事?”

  这是指的当今皇上即光绪帝和去年策立大阿哥这两件事。立山点了点头。

  “四爷,咱们只要凡是对得起老佛爷,别的事不妨看开一点。”李莲英话锋一转说道。

  立山仔细琢磨了一下李莲英这句话的意思,无非是让他对端王兄弟容忍一些。这当然是好话,但在立山听来并不舒服,不过李莲英的意思是好的。因而,立山沉默了一会儿道:

  “冲你老这句话,我就委屈我自己好了。”

  李莲英很高兴地点了点头,两人又漫天地谈了一会儿,忽然两人谈起目前正闹得厉害的义和团来。

  “四爷,你可听说了义和团?”还是李莲英首先发话。

  “听说过,听说过,我听说那些人称自己是神人,可以仙人附体,刀枪不入,不知是否真有其事,反正我是没有亲眼见过。”立山大大咧咧地答道。

  “四爷,义和团我曾经见过,那是我由家回来时看到的。”

  “哦!”立山急切地伸过头来,身子伏在了烟榻上,“那些人怎么样?”

  李莲英叙述了义和团民的打扮以及自己的亲眼所见,叙述了整整半个时辰,直听得立山赞叹不已。

  “看来义和团真有那么厉害了,如果利用他们的本事来赶洋人该多好哇,但是,总管大人,我总还是有一种顾虑,我认为这些人是不是太玄了,为什么这些人由山东跑到直隶了,要真是他们有那样的法术能刀枪不入,他们为什么还惧怕官军的刀枪呢?”

  “我听人说,这只是他们不愿与官军接仗,他们只打洋人和二毛子。”

  立山还是表示不可理解,“那你认为可不可以利用义和团呢?”

  “这还得看他们如何发展,如果他们能越来越壮大,到时候也不妨可以利用利用。”

  “可是,拿这去打洋人能有把握吗?”

  这李莲英不敢回答,自从他那次见到义和团后,心中便觉得义和团真是天兵天将。不过他回来后并没有给老佛爷汇报,他在静观时局。后来他不断得到消息说义和团正在蔓延,现在各地均建起了义和团,端王这时候也在老佛爷面前鼓吹民心可用。李莲英清楚这不过是端王在为自己捞资本,不过他没有在慈禧太后面前说义和团行也没有说义和团不行,他在静观形势,因为李莲英清楚这是一件大事,是在押赌。所以他静观形势直到今天。现在也才跟立山谈起义和团的情况。

  “四爷,只有看形势了,我不敢说有把握,也不敢说没有把握。”两人就这样谈,一直谈到天黑,听差来问李莲英在那儿开饭?李莲英先不答他的话,只是问:“今儿有什么看得上眼的东西拿出来请立四爷?”

  “蒸了一条鹿尾。”

  鹿尾是八珍之一,贵重在猩唇、驼峰、熊掌之上,不过这种东西虽贵重却不实在。李莲英听了摇了摇头。

  “这不胡闹!那种有名无实的东西,只能唬弄老憨,要端出来不怕立四爷笑我们寒碜吗?还有别的什么?”

  “还有个火锅。”听差面色严肃地说。

  “有些什么东西?”

  “关外捎来的野味,样数还不少。”

  “那还可以。”李莲英望着立山问道:“我也懒得动了,你看应在这儿吃,怎么样?”

  “哪儿都好。”

  听差听完悄声退出,不一会儿又返身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