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95部分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95部分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莲英方才从地上爬起来,低头躬身,等候差遣。只听慈禧又慢吞吞地回道:

  “是沈玉兰那个糟老头子推荐你来的,你叫什么名字?”

  李莲英道;“回主子的话,奴才姓李,叫李莲英。”

  慈禧似是若有所悟:

  “唔!这个名还是主子赐给你的吧?”

  “喳!正是主子恩赐!”

  “你今年多大了?”

  “回主子的话,奴才今年一十七岁!”

  “噢!你老家是哪儿的人呀!”

  “奴才家住直隶河间府大城县!”

  问到此处慈禧方一改前时懒洋洋的语气,像是忽然明白了什么:

  “怪不得沈玉兰推荐你来呢。原来你是他老乡,是不是呀!”

  西太后嗲声嗲气地把“是不是呀”四个字吐出口后,语音陡转严厉:

  “起来吧!”

  回主子的话是要跪下去的,所以刚才李莲英刚站起后又跪了下去,这番重新站起,慈禧又说让他抬起头来,李莲英依言抬头,四目相对,双方都吃了一惊。

  慈禧选人,向来以相貌为上,要是一看不顺眼,轻则怒斥出去,重则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毒打,要是看看顺眼,啥事都好办。慈禧展眼一瞧,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只见眼前这人身材颀长,五官端正,两道浓眉如描似画,直插鬓角,天生一对多情的“桃花眼”此刻正款款含情地注视着她,慈禧脸色不由一红,心如鹿撞,“哇!他简直是当今的小潘安!”

  李莲英这边也看得入了迷,他刚才没敢偷眼细看,这时看清楚了,只见慈禧长方脸,下颔微尖,嘴唇稍稍外翘,一双乌黑的大眼溢满秋波,似乎比十年前那唐突匆忙的一面所见更为楚楚动人,而且多了不少成熟妇人的韵味。她头上戴着一只玉蝴蝶,玲珑温润,身穿蓝色缎袍,上面绣着许多蝴蝶蝙蝠,袍子外罩着一件紫色的短坎肩,袍子下面有许多珠缨络,有一颗珠子竟有鸡蛋那么大,连鞋子上都满是珠宝,绣着各种花草,耀眼夺目,灼灼诱人。

  慈禧脸色一红之后,陡然惊醒,生怕被李莲英看出她的内心活动,满腔柔情蜜意瞬时化为无限的羞愤和恼怒:

  “来人!赏他五十!”

  李莲英还正腾云驾雾着呢,一听赏他五十,心说完了,未及转念,早已上来几个身后背着黄布袋的小太监把他掀翻在地,从黄布袋里抽出几根褐色的竹竿,不由分说照李莲英的屁股上一顿狠揍。小太监都是慎刑司的,专司处罚太监和宫女,他们每人袋中有十根竹竿,都在鸡血中浸过,打人只伤皮肉,不损筋骨,令人疼痛难忍。

  李莲英带着哭腔大叫饶命,命肯定要饶他,小太监把五十竹竿一五一十数着打完便又悄没声退了出去,自始至终他们没说一句话,像一群地狱的幽灵。

  “李莲英,主子打你五十竹杖,你服不服?”

  “奴才服,奴才心服口服。”

  李莲英那敢不服,不但服了而且还害怕得了不得,顾不得伤痛爬起来跪到地上,鸡啄米般地磕头,连声说服。

  慈禧耍了淫威,又问道:

  “你除了会梳头,还会干啥?”

  “奴才会说西河大鼓,会唱几出戏,还略通一点医道,还有……”

  慈禧不耐烦地打断他的话,问:

  “你属什么的呀?”

  “回主子的话,奴才属羊。”

  慈禧终于心满意足了,打量着眼前这个颇有王侯公子风度的美少年,打心眼儿里高兴,她微微点头,慢闪秋波,笑意嫣然。

  慈禧总以为自己聪明之极,那知这下却被李莲英大瞪两眼骗了一回。其实李莲英是属虎的,因为崔玉贵告诉他,慈禧属鸡,卦书上说,鸡羊同室,决无祸端,而虎就不行,鸡遇着属虎的就要倒霉,因为慈禧比较迷信,所以一遇到属虎的,就要大发雷霆,李莲英投其所好,改了属相,用心也可谓良苦也。

  接下来自然是该梳头了,此时有太监早已抱来紫檀香木的镂花梳妆宝盒。李莲英抖擞精神,揣摸了一下慈禧的长相,见她脸稍长,额头有点宽,天庭饱满,确是一代佳人,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耳大肩窄,给人“稍长”之感。李莲英量体裁衣,看发下梳,他小心翼翼地破开西太后长长的青丝,用梳子轻轻地梳理。……

  忽然,梳掉了两根头发,李莲英处惊不乱,机警地趁慈禧不备藏于袖中,梳了一阵又用丝棉蘸上异香的生发油和爆花水之类东西,学了小玉凤的手势,左盘旋,右盘旋,后发撩起,端端正正地梳了一只莲花髻,又把齐眉穗分到两边,成为水鬓,梳完之后,一朵出水芙蓉跃然“头”上。

  慈禧一扭一捏地来到梳妆台前一照,只见自己端庄中增加几分典雅,美貌中又增添几分秀丽。那个发式梳得可真叫漂亮,远看如双凤朝阳,近看似芙蓉出水,那乌发盘髻,“层林”交错,在高高翘起的燕尾上。还有两根雕琢精细,缀着珠花的银簪斜插在后脑顶上,活脱脱是黑色海浪上的龙盘玉柱,恰与天鹅绒般的黑发相映生辉。最让她惊奇的是,平时引以为憾的长脸居然一点也不长了。慈禧心花怒放,站在大镜子前左顾右盼,一会儿远看,一会儿近看,看足看够方才想起李莲英梳完头后还垂手侍立在一边,于是问他:

  “你还会多少种头式?”

  答曰:“奴才不才,可梳三十多种!”

  “那么,梳那一种发式比较好看?”

  李莲英见慈禧并无怒意,心下窃喜,胆子也大了,故作神秘说:

  “回主子的话,据说发髻最早是一个叫女娲的仙女所创,后世人沿为习俗。历代梳的发髻样式都不一样,风行一时的有堕马髻,灵蛇髻、门扫髻,这些发髻都各有所长,但是,要具体说那种好看,奴才以为应根据具体的人而定。每个人的高矮、胖瘦,年龄大小,五官脸盘都不一样,梳理发髻使得充分发挥脸的长处,看‘相’梳头,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增加人的风韵。再有,季节对发式也有关系,夏季天热宜于松散,冬季天冷宜于紧凑,春天宜杨柳式,夏天宜荷花式,秋天宜菊花式,冬季宜腊梅式,各有不同……。”

  李莲英信口胡诌,倒也头头是道,把慈禧吹得昏头昏脑,十分欢喜,于是又问他:

  “你看我适合梳什么样的发髻?”

  李莲英装做细细端详了一番,说:

  “主子天庭饱满,地阔方圆,集吉祥于一体,化富贵为一身,龙形凤貌,福星寿相,梳什么发式都时称哩!”

  一番话更把慈禧吹捧得她同吃了顺气丸,飘飘欲飞,浑身上下无处不轻松,无处不畅快,于是笑着对李莲英说:

  “既如此,我倒要试试你的手段,自今而后,一个月内你不能给我梳重样的,如果有重样的,你就小心你的狗脑袋吧!”

  李莲英连忙磕头道:

  “主子放心,如有重样,奴才甘受责罚,死而无怨!”

  慈禧复又娇笑,扯起李莲英嗔怪地嘌了他一眼,心说你何必当真呢?杀了你我还舍不得呢?这么好看的一个小公子。

  自此李莲英每天给慈禧梳头,一回生,两回熟,熟能生巧,越梳越得心应手,越梳越美不胜收,集南北之风韵,采城乡之精华,举一反三,推陈出新,随手梳来即可成形,信口开河便成佳名。慈禧明知他无所依据,只是变幻取笑,但是也不得不对其心窍之七巧玲珑倍感赏识。这样,一月将尽,李莲英梳的发式真还没有一次重的。

  就这样,李莲英凭着一表人才的长相和梳头讨得的欢心,终于被慈禧看中而成了梳头房中的中坚力量,不久,又被慈禧提升为梳头房首领兼敬事房首领,御前近侍。李莲英自此也跻身于慈禧面前的红人之列。他预感到,飞黄腾达的梦很快就要实现了。

  李莲英一进梳头房,便发现慈禧这人脾气特别霸道,她反复无常,让人捉摸不定。对于宫女、太监和地位比较低的宫眷非常残酷,有错她打,没错她还打;不高兴时她打,高兴时她仍然打;甚至于吃着饭也看着打人,这成了她的一种增进食欲的偏方。李莲英观察,揣摸多日,为自己立了一套规矩:

  其一,凡是主子喜欢的,他要尽力为之。

  其二,凡是主子不喜欢的,他力戒备之。

  他拿这两条规矩约束自己,无时无刻他都在心里念叨这两条规矩。他此时已成过河卒子,只顾向前而不循返路往前直冲,他要让慈禧看着他顺眼,听着他说话顺耳,用着他办事顺心,这还不够,那他只能是一条无所作为的癞皮狗,更重要的是,他要让慈禧感到他李莲英是她一刻也离不开的人。

  要是想达到这个程度,那就必须得对慈禧的一切嬉笑怒骂有全盘的了解。

  在李莲英看来,慈禧爱美,爱表现,爱虚荣,喜欢听好话,耳朵根子软,心胸狭窄,嫉妒刻薄而且爱报复别人,她有一句名言“谁叫我别扭一阵子,我叫他别扭一辈子。”对此症下药,李莲英决定逆来顺受,巧为周旋,把准那两条原则不放,对她奉若信主,毫不懈怠,不着影子的马屁拍的山响。

  慈禧对李莲英确实渐渐兴趣浓厚。她感到这小子狡猾刁钻,工于心计,说瞎说不眨眼睛。她正是用人之际,牢牢抓住这个小子用心培养,以后肯定会独挡一面,比小安子应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存了这个心,慈禧便在梳头之余,让李莲英陪着他下棋、观花、玩骨牌、掷骰子、品评古董、谈古论今。李莲英则巧妙运用在白云观知道的升官符上的全部招数,投其所好,应付裕如,什么真假是非,善恶美丑,正义邪恶,此刻对他如东风过耳,他一屡顾不上管,一副奴颜媚骨就这样不知不觉间熏陶出来了。

  时候长了,李莲英又发现慈禧特别喜欢听讲故事,于是他用尽全身解数,把自己从小听来的乡村轶事,笑话趣闻信口编来,什么精灵鬼怪,风土人情,傻媳妇,蠢姑爷之类;雅俗兼有,荤素并存,诙谐幽墨,妙趣横生,而且不容易犯忌。

  只讲的慈禧太后春心荡漾,几乎笑出了眼泪。从此以后,慈禧对李莲英由欣赏到器重,由器重到宠爱,李莲英则心灵领会,更加死心塌地,体贴备至。

  李莲英的逐渐走红引起了大总管安德海的不满,他可是跟着西太后打过天下的。当初西太后还是兰贵人时,他就为兰贵人出谋划策,为虎作伥,不计生死,披肝沥胆,才有今天的地位,而李莲英这小子一个卖皮硝的出身,竟然平步青云,看来似有取而代之他之势。安德海自然不服,他手下党羽众多,处心积虑要和李莲英斗一斗法。李莲英此时人单势孤,虽然也成了师傅,带了一帮子徒弟,可那一帮子徒弟个个都是窝囊废,除了晓得吃饱不饥,其余的啥都不会。唯一的一个稍机灵点的,叫李三顺,肚里是有一泡坏水,可是捣估个小把戏行,要是干大事业,根本没弦。李三顺就仅只是个背地里捅人黑刀,人前卖弄两片乌鸦嘴,大家伙儿凑一块时作个摇旗呐喊角色的成色。凭这个小坏种去跟根深蒂固的安德海斗,李莲英认为极为不智。他知道自己多大斤两,再说也是新贵,没那么深根基,一旦双方短兵相接,大家伙儿绝对一风吹地倒向安德海,这是必然,所以他假作不知,要暂避安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