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6届-熊召政:张居正 >

第75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6届-熊召政:张居正-第75部分

小说: [茅盾文学奖]第6届-熊召政:张居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储济仓走后,这家伙一头钻进北镇抚司衙门,就不见出来。”
  “这个硬头钉子,一定得拔掉。”张居正咬着腮帮子说道,“你现在就去,务必把章大郎抓捕归案。”
  “卑职遵命。”王篆答应得爽快,可就是不挪身子。
  “去呀!”张居正催促。
   王篆看着张居正脸色,小心翼翼答道:
  “首辅,北镇抚司是锦衣卫衙门,而锦衣卫直接归皇上管辖,没有请得圣旨,卑职这个巡城御史,就无权进去抓人。”
  王篆说的是实情。张居正听了,做了一个不耐烦的手势,决然说道:“到皇上那里请旨,不是三两个时辰办得下来的,况且,你也说过,这中间还有一个邱得用,请不请得动圣旨还是一个问题。我的意思,是要抢先手。只要把章大郎抓到,怎么处理,主动权就在咱们的手上,这个道理难道你不懂?”
  王篆猴儿精,听得出张居正对他讲的是心腹之话,连忙答道:“经首辅这一点拨,卑职明白了。我这就派人到北镇抚司候着,只要章大郎一露面,立马就把他逮住。”
  “他若不出来呢?”
  “咱就等。”
  “等不得,等过了今天,黄花菜都凉了。你必须设法把他骗出来。”
  “骗?”王篆眼珠子一咕噜,对首辅话中的“玄机”心领神会,笑道,“请首辅放心,卑职一定把这件事办好。”
   王篆一走,已是中午,张居正胡乱吃了一点东西。按习惯,午饭后他一定得眯一会儿,可是今天他无论如何都睡不着。储济仓事件的发生,搅得他六神不安,思绪驳杂。上任首这一个多月,顺心事少烦心事多。单是财政困难倒没有什么,主要是人事上的纠葛。他隐约感到暗中总有一股势力在与他较劲。高拱人虽走,但他数年经营提拔的官员多半都还在各大衙门担任要职。这些人明着不说什么,见了面点头哈腰作揖打拱,好像一切都很平静。其实,这些人是用“软磨”代替“硬抗”。这样一来,各衙门都处在半瘫痪状态。政府机构中最最重要的六部,虽然大都更换了堂官,但事繁权重的各司郎官却不肯配合,局势不但没有起色,
反而比高拱在位时更糟。近几天来,张居正强烈地感到,自己虽然得到了首辅之位,实际上
并没有得到首辅之权。凡有提倡少有响应,一个柄国大臣,上演的竟是自拉自唱的“独角戏
”。今天上午,他郑重向皇上提出京察,原就是为了恢复高拱在位时那种一呼百应的局面。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京察还没有开始,胡椒苏木折俸却出了大事,不但发生了械斗,还出了人命……
  张居正慎重思虑反复推想,觉得武官们闹事并不是偶然,保不准背后有人怂恿。有些人就是想趁混水摸鱼把事情闹大。若不能及时把局势控制住,听任官员们的不满情绪蔓延开来,最终所有的矛头必定都会对准他这个新任的首辅。众口烁金金必销之,众人推墙墙必倒之。张居正意识到这一点,顿时不寒而栗。有那么一刹那间,他甚至怀疑当初支持王国光作出胡椒苏木折俸这一决策是否妥当。但很快这念头就熄灭了,吃后悔药并不符合他的个性,何况国库空虚也没有别的选择。思虑了一番,张居正眼里重又射出那种逼人的锋芒,他用手捏着鼻翼提了一会儿神,然后朝门外威严地喊了一声:“来人。”
  “卑职在。”
   书办应声入内。张居正朝他扫了一眼,说道:“传示兵部、刑部两位尚书,到内阁会揖。”








水龙吟
第四回 动贼心思擒拿凶犯 灌迷魂药智骗中官



下午时分,两乘四人抬轿子一前一后进了北镇抚司的轿厅。前轿里下来的一个人,约五十岁左右年纪,一张大圆脸,两道又疏又淡的眉毛下,嵌了一双总是半闭半睁的雁眼。他穿了一件大红妆花过肩云蟒绸质地的贴里衫——这一款的云蟒绸产自杭州,一缣值银五十两—
—单从这件衫衣就可以看出其人身分高贵。他便是如今名动京师的巨,乾清宫管事牌子邱
得用。后一乘轿子里下来的也是一名太监,叫廖均,是惜薪司掌印太监。凡供应宫内柴炭,
疏浚宫内沟渠,安排节日彩坊一应杂事,皆为惜薪司职责范围。这样两个人,为何邀齐了来到北镇抚司衙门,说起来这里头还有故事可言。
却说王篆从内阁出来,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能把章大郎抓捕。请不来圣旨,他是不能够进北镇抚司衙门抓人的。惟一的办法就是把章大郎骗出来。既然闹出了命案,章大郎也知道闯了大祸,轻易不会走出北镇抚司大门,思来想去,惟独能让他出来的人,只有他的舅舅邱得用了。但如何能够让邱得用心甘情愿钻这道烟筒,却也并非易事。首先,得找一个邱得用信任的人传递消息。王篆想破了脑瓜子,才想到一个人,这就是惜薪司掌印太监廖均。
惜薪司属于大内二十四衙门之一,其管辖的几个炭厂柴厂均在北京城中,因为涉及到这几个厂子的治安保卫,所以王篆与廖均有了联系,交往既久,也产生了一些友谊。譬如说,王篆每年都会帮着廖均偷偷卖一些大内专用的红箩炭或御膳房专用的片儿柴,赚上一笔昧心银子。这中间自然也少不了王篆的好处。这种换手搔痒的事做多了,两人自然就成了“哥儿们”。邱得用任乾清宫管事牌子后,廖均曾私下对王篆讲过邱得用是和他一起净身入宫的“同年”,几十年相处下来,关系极为融洽。他要介绍王篆与邱得用认识,让邱得用得便帮着他在李太后面前美言。王篆点头应允,只是因为忙,才把这事儿搁下了。现在他决定走一步险棋,让廖均去找邱得用。于是派人去找廖均,扯了个治安上的由头,让廖均速来红箩炭厂旁边的一家茶馆里相见。
大约过了大半个时辰,廖均乘轿前来,王篆早就要了一间清静雅室坐等,见他来了,起身打一拱,问道:“廖公公,是否用过午膳?”
“用过了。”
“那就看茶。”
王篆吩咐堂倌摆上几样茶点,沏了一壶朱兰窨出的碧螺春,廖均端起杯子来,觉得太烫,又放下了,问道:“王大人,你猴急马急地找咱来,究竟有何急事?”
“这真是个火上房的急事……”
说了个半截子话,王篆便停了。他这是故意卖关子,吊廖均的胃口。廖均果然急了,忙不迭声地追问:
“有人在红箩炭厂挖洞,偷炭了?”
王篆摇摇头。
“那,管厂的牌子作奸自盗?”
王篆还是摇头,廖均嘴一瘪,尖着嗓子嚷道:“我的天,你这是让咱猜灯谜呀。”
王篆勉强一笑,旋即又绷紧了脸,压低声音问道:“廖公公,你与乾清宫总管邱公公的交情究竟怎样?”
“好哇,昨儿个晚上,咱俩还在一起喝酒哪。”廖均一摸光溜溜的下巴,惊诧道,“咦,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
王篆朝前凑凑身子,声音压得更低了:“邱公公可是出了大事。”
廖均心猛然一缩,端起的茶杯又放下了,问道:“什么大事?”

“今天上午储济仓里发生的事,你可知道?”
“知道,不就是因为胡椒苏木折俸的事,几个老军门吵嚷着闹事么?这与邱公公有何相干?”“你知道带头闹事儿的是谁?”
“不知道。”
“我告诉你吧,就是邱公公的外甥,那个北镇抚司的粮秣官章大郎。”
“是他?”廖均惊得一吐舌头,又说道,“军爷们闹事,隔三差五就有发生,这算是什么大事?”
“可是,这次出了人命。章大郎追打户部观政金学曾,储济仓大使王崧上去解劝,被章大郎一掌推跌在地,摔碎了后脑骨,当时就口吐白沫,一命呜呼了。”
“这么说,章大郎犯了命案?”
“正是。”
“这就算是个大麻烦事了?”廖均双眉紧锁,叹着气问,“如今,这章大郎在哪里?”
“在北镇抚司衙门。”
“藏在那儿,谁敢把他怎么样?”
“廖公公此话差矣,”王篆小眼睛一眨,琢磨着说,“我知道廖公公心里头是怎么想的,第一,锦衣卫由皇上直接管辖,没有皇上旨意,任何衙门也不能进镇抚司抓人。第二,章大郎是邱公公的外甥,邱公公跟随李太后多年,深得信任。冲着这层关系,别人也不敢把章大郎怎么的。”见点着了实处,廖均不自然地笑了笑,答道:“王大人既然说出了这两个理儿,那还有何担心的。”
“这两个理若放在平常,兴许还算是一道挡箭牌子,但放在眼下这局势,是一点作用都不起。”“为何?”
“就为朝局的稳定,”王篆欲擒故纵,始终控制着说话的节奏,“你想想,小皇上登基刚刚两个月,宫里头主事儿的是李太后。户部提出胡椒苏木折俸,小皇上下旨允行。这明里是小皇上的意思,其实,还不是李太后在后头当家。这个章大郎不识时务带头闹事,如果把这件事儿捅到皇太后那里,你说皇太后会怎么想?一个朝廷命官活活死在章大郎的手下,这事儿已是犯了众怒。如果科道言官一起上章弹劾,李太后就是有心袒护,恐怕也得顾忌朝廷的体面。何况《大诰》律白纸黑字写着,杀人者偿命。李太后哪怕是作样子给大臣看,也得把章大郎抓进大牢。只要章大郎一犯事,邱公公那一头还不知道会担什么干系。李太后若果真要树立个清正廉明的形象,包不准还会拿邱公公开刀呢。”
王篆歪理正理一起摆,真话假话掺着说,廖均果然上了他的圈套,这时候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不由得睁大眼睛,焦急说道:“依王大人这么一说,邱公公果然难逃一灾,这才真叫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可不是,人有旦夕祸福,此言不虚也,”王篆接着又补了一句,“听说刑科已下了驾帖,要把章大郎捉拿归案。”
廖均一听,愣了。国朝体制:凡缉拿罪犯(不管是大臣还是百姓),须得由刑科开出驾帖。拿了驾帖抓人,如果反抗,格杀勿论。这么快就开出了驾帖,可见事态严重到何种程度。“邱公公是个好人,这下惨了。”
廖均替朋友担心,连连叹气。王篆看在眼里,喜在心中,趁机说道:
“我倒有个主意,可以帮邱公公渡过难关。”
“啊?”
廖均眸子一闪,巴巴地望着王篆。
“这事儿的关键是章大郎,当前最要紧的,就是不要让刑部逮着章大郎。”
“让章大郎躲在北镇抚司里不要出来。”
“这哪儿成?”王篆头摇得货郎鼓似的,“廖公公你应该知道,锦衣卫都督朱希孝是个胆小怕事的人,刑部来要人他可以不给,若是李太后开了口,他敢不给?”
“这倒也是,那,王大人你还有何妙计?”
“让章大郎藏起来,藏得严严实实的,让他们找不着,”王篆眼中闪着贼亮的光,狡黠地说道,“再大的事也是一阵风,一年半载风头过了,大臣们的情绪也平息了,到那时章大郎再出来,保准就没事。”
廖均想了想,点头答道:“王大人言之有理,只是往哪儿藏呢?再说,你不是说刑科下了捕单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