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

第3部分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第3部分

小说: 做最好的自己 李开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给人看,还放到了我的网站上的《个人背景》里。(这个时候我觉得她该学点谦虚了!)

  自信是需要逐步培养的,所以你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做一个长期的可衡量的计划。就像我前面提到女儿发言的例子。我和她制定了一个可衡量的、实际的目标:她每天举一次手,如果坚持一个月就有奖励。然后,我们慢慢增加举手的次数。一年后,老师注意到,她对课堂发言有了足够的自信。

  首先,你要先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在美国小学做过一个针对18个学生的试验,让老师先入为主地认为一个孩子是有“最佳发展前途”的(虽然孩子是随机挑的)。因为相信孩子出色,老师常给孩子正面评价。结果真的激发了他的自信,让这18个学生表现得比原来的期望高。所以,你如果希望孩子有自信,首先你要相信他的能力。

  如果你想培养自信的孩子,最好留意你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多做肯定性评价:“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对你有信心”、“你做得真出色”。。。卡耐基在他的人际交流课程中曾提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如果要改变一个孩子读书不专心的态度,我们可能会这么说:“约翰,我们真以你为荣,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但是’假如你在代数上再努力点儿的话就更好了。”在这个例子里,约翰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马上,他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可信度遭到曲解,我们也许就无法实现我们要改变他学习态度的目标了。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只要把“但是”改成“而且”,就能达到我们的目标了:“我们真以你为荣,约翰,你这学期成绩进步了,而且,只要你下学期继续用功,你的代数成绩也会很出色。”

培养快乐感性的孩子

  有位学生问我“是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我的接班人?”我对这个问题很讶异。我的回答是:“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能够发挥他们的潜力。”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潜力,才能够成为“最好的自给”。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进入哈佛的汤玫捷说:“不要相信成才公式,因为我们是野生植物,不是园林植物。每个人独特的优点就是自信的源泉。”去帮助你的孩子发觉他的独特的优点吧!
  一个人的快乐和他是否能做他有兴趣的事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根据美国对1500名商学院的学生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追逐兴趣并发掘自身潜力的人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容易得到财富和名利的眷顾,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更加有动力、有激情将事情做到完美的状态——即便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获取财富和名利,他们也会得到终生的快乐和幸福。

  作为家长,我们会鼓励孩子花更多的时间在她的兴趣上。比如,我大女儿喜欢看小说,我们就每周挑一本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教育意义的书给她看,这些年她已经看了上千本书,而且她的英语总是靠满分。我二女儿喜欢写作和画图,我们就教她用计算机写他喜欢写的东西,然后加上图片、照片,变成一本书,印成漂亮的彩色版,送给亲友。

  对孩子没有兴趣的课,我们只要求尽力地准备,尽力地学习,对成绩没有特别的要求。

  很多家长让孩子去学钢琴,练跳舞。我认为有一些嗜好是很好的,可以帮助全面发展孩子,但是要适量。有些学习是很苦的,所以我都会用“让孩子有选择”的方和孩子约法三章。当我的两个孩子都对音乐表示兴趣时,我们对他们说:尽力学三个月,三个月后,他们如果尽了力,他们可以决定要不要再学。结果,他们对音乐都没有兴趣,但是一个画画有兴趣,一个对戏剧有兴趣。于是,我让他们朝他们的兴趣发展。

  多让孩子有与人相处的机会。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从小就不会与人相处的小孩,长大很难成功也很难快乐。

  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除了喜与乐,怒和哀也是正常的反应。让孩子有机会散发他们的感情。如果孩子一哭,你不分青红皂白就是喝斥他:”不要哭!再哭、处罚就来了!”孩子表面会变听话,内心其实是掩藏了更多的恐惧──他怕他哭了,会失去父母的爱、会被处罚。成长的经验一再以压抑、否定自我的情感出现时,你可能可以教出一个听话的孩子,却很遗憾的,也是一个缺乏自信、无法体谅别人情绪的孩子。所以,接受人世间的一切吧──正面的、负面的;生、死;哭或笑。因为,这些体会对我们的生命都一样是有于优势地位的孩子,也不会从这种片面强调竞争的教育方式中获益,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作为天之骄子处处受到褒奖,这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异乎寻常的优越感,并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方面的锻炼。

  做孩子的朋友

  如果你问我的孩子:“你最喜欢你父亲的什么地方?”她们会说:“风趣甚至疯狂、没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让我许多话都愿意和他说。”

  虽然我的为人处世很多是学自我父亲,但是父亲在世时,他没有和我很亲近。在他过世之后,我只能从我的母亲、兄姐出来理解他的想法或为人。我想这是中国常见的父子关系。因为这份遗憾,我尽量花时间陪我的小孩,而且尽力做一个可以和她们说心里话的父亲。

  在你心里你的孩子可能永远长不大,但是很多孩子在15岁或更早的时候就愿意把自己当作大人来考虑,这时家长完全可以用成人的谈话方式和孩子讨论问题,而不再是完全的“家长”作风。比如理想、学习动力、玩耍、事业心、为人处事、爱情、交友、处理家庭问题。

  在这方面,我有四个建议:

  (1) 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说八道。不要摆起架子,做个“高高在上”的长辈。我的孩子小时每天听了我的“胡诌”的故事后才愿意睡的。

  (2) 对孩子说心里话,不要把话闷在肚子里,也希望他也这么做。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3) 让孩子知道他对你多重要,告诉他你多么爱他,慷慨地把你的时间分享给他,但是对物质上不要“有求必应”。

  (4) 花些时间理解那些流行的东西。无论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电脑游戏,我都会花一些时间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给你更多的话题,另一方面告诉孩子你“在乎”。而且还可以让你觉得年轻些!

把孩子当作朋友,和他谈心。可以告诉他你每天经历的事,也可以问他他一天经历的事。如果他告诉他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不要训话,不要生气,多听少讲。当他认为和你聊天没有“被惩罚的威胁”时,他才会无所不谈。刚开始时,如果他有点不敢讲时,先对他保证不要生他的气。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只有你学习他的语言,而不是要求他学习你的语言。如果你不学新知识,不接触新的思想观念,知识匮乏,思想陈旧,你就不能理解现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长应该尽量多接触点流行的东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饰,流行的技术,流行的音乐,以减小代沟,创造彼此信任沟通的渠道。

  中国的家长:多陪陪孩子,无论多么忙,都要和孩子一起玩,平等的谈心。不要以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一切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回家了就督促做作业。当孩子做了不和自己期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马上发火,先听听孩子的理由。

  总结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诗。它阐述了我的教育理念。在此和中国父母分享:

  你给孩子什么?

  By Dorothy Law Nolte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

  中国青年的父母:我们的责任重大。今天中国的青年:

  。。。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

  。。。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

  。。。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完整的教育成长的一代。

  。。。出生在被信息铲平的世界中,他们必须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

  。。。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当然最重要的:中国的青年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一个理由就足够让我们共勉,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最好的父母”。

  如果有回馈或意见,欢迎到我为家长特设的网址 (bbs。kaifulee/index。asp?boardid=51)



李开复个人历史背景

人民出自版社 李开复 
 
 
  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

  现与妻子(谢先铃)女儿(李德宁、李德亭)居住美国西雅图

  2005年7月19日被Google公司任命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

  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

  1991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

  2000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李开复博士现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他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自然交互服务部开发语音; 自然语言; 高级搜索和帮助; 创作和学习方面的产品和技术。自然交互服务部的使命是实现这些技术并使它们为微软的客户所用。李开复博士于1998年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现已是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实验室之一,拥有大量论文和产品转化成果。

  加盟微软公司前,李开复博士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