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13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13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的,因此,我估计这支运输队可能与敌某个登陆行动有关。敌人这次行动的目标很可能在纳尔维克以北的一个峡湾。同一天我又收到一份被截获的电报,内容是一艘英国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从斯卡帕湾向瓦格斯峡湾(纳尔维克以北)航行。该电报证实了敌人企图在纳尔维克以北实施一次登陆的推断,其目的是从那里开始对纳尔维克实施进攻。因此,我认为应该在瓦格斯海域配置潜艇,并从向东北方向航行的第5潜艇群中抽调U…47、U…48和U…49号3艘潜艇前往瓦格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潜艇必须赶在敌运输船之前及时赶到瓦格斯。
  从4月12日的这份电报还可以看出,敌人似乎还打算在纳姆索斯(纳姆斯峡湾…福尔达峡湾)和翁达尔斯内斯(罗姆达尔峡湾)进行登陆。因此,海战指挥部下令,除了向瓦格斯派遣3艘潜艇外,还应向上述两地再各派1艘潜艇。后来又向纳姆斯峡湾增派了2艘小型潜艇。
  4月13日下午,得到这样一个情报:一支由1艘战列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英国舰艇编队已进入纳尔维克前方的奥福滕峡湾。该情报来自我国驻纳尔维克的海军情报军官,而不是来自潜艇。这说明潜艇当时不仅未能阻止敌舰的突入,甚至连它们的影子也未发现。海战指挥部感到纳尔维克附近的局势相当严重,于是下令将现有的大、中型潜艇派往韦斯特峡湾。我在回电中建议:所有在特隆赫姆海域(包括在纳姆斯和罗姆达尔峡湾)的潜艇都留在原地,因为它们赶到韦斯特峡湾可能为时太晚,而留在特隆赫姆海域却可及时截击敌登陆部队。4月14日,当英军开始在纳姆索斯和翁达尔斯内斯登陆时,海战指挥部认为我的建议是正确的。
  4月16日,我又把U…65号潜艇派往瓦格斯峡湾,因为我仍然认为那里是英军进攻的重点。同一天我们从破译的无线电密码中得知,一支敌护航运输队已从罗弗敦群岛以西海域向北航行,据判断可能是驶往瓦格斯峡湾。看来敌军在该峡湾附近登陆的可能性已越来越明朗化,当然对究竟在哪一具体地点登陆还不得而知。我个人认为在拜格登峡湾登陆的可能性最大,因此命令U…47号潜艇前往占领这一阵位。但海战指挥部认为拉旺恩和格拉唐恩是敌最可能登陆的地点。因此,我打算在U…65号潜艇到达瓦格斯峡湾之后,派遣U…47号潜艇前往上述两地侦察。(见图3)
  4月16日4时10分,U…47号潜艇艇长普里恩上尉报告,在拜格登峡湾发现英国运输船,并向这一长列相互连接的停泊中的运输船发射了8枚鱼雷,但毫无战果。
  从挪威之战开始以来,潜艇作战几乎毫无所获。这促使我在4月11日要求驻纳尔维克的潜艇群通过无线电报告情况。当时我感到有必要弄清毫无所获的原因。当时对潜艇在该地区发无线电报尚无顾虑。若敌人发现这里有潜艇,可以对他们起到威慑作用。我们对此颇感兴趣。在后来的几天内潜艇按上述要求不断发来电报,看来情况很不妙。
  4月11日收到的电报:
  “4月10日晚对英国2艘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爆炸后效果不明。U…25号潜艇。”
  “12时30分对英国重巡洋舰‘肯布兰’英国重型巡洋舰,10000吨。号齐射3枚鱼雷,未命中目标,有1枚鱼雷到航程终点才爆炸。21时15分对英国巡洋舰‘约克’英国重型巡洋舰,8250吨。号齐射3枚鱼雷,提前爆炸。鱼雷定深7米,地点在第4区。U…48号潜艇”。
  4月12日收到的电报:
  “4月10日22时50分对敌舰发射2枚鱼雷,没有命中目标。一枚在安全航程在艇前方300米处。的终点爆炸,另一枚在30秒钟后在敌驱逐舰前方100米处爆炸。U…51号潜艇。”
  4月15日收到的电报:
  “4月14日在韦斯特峡湾对英国战列舰‘厌战’英国的战列舰。号和2艘驱逐舰发射鱼雷,没有爆炸。U…48号潜艇。”
  “对敌运输舰齐射2枚鱼雷,毫无战果。U…65号潜艇。”
  4月16日收到的电报:
  U…47号潜艇艇长(普里恩海军上尉)报告:
  “4月15日下午发现敌驱逐舰在进行警戒和搜索。从驱逐舰不规则的航线来看,许多海区布有水雷。
  “晚上,3艘特大型运输舰(每艘30000吨)和另外3艘大型运输舰在2艘巡洋舰的掩护下,停泊在拜格登以南海域,运输舰的部队换乘渔船向拉旺恩…格拉唐恩方向航行。运输舰和巡洋舰停泊在拜格登峡湾的狭窄水域内,因此彼此之间离得很近。
  “22时,潜艇在水下实施首次攻击,方法是对巡洋舰、特大型运输舰、运输舰、絮弗伦型巡洋舰各发射1枚鱼雷,然后再进行装填,实施第2次攻击。
  “22时42分,发射了4枚鱼雷。最近发射距离为750米,最远发射距离为1500米。鱼雷定深4米和5米。敌舰船坚如磐石,鱼雷攻击无成效,敌未察觉我行动,然后再装填。
  “午夜后在水面重新发动攻击。发射诸元相当准确。艇长和第一值更官对所有校正工作都进行了极仔细的检查。发射4枚鱼雷。鱼雷定深与第一次攻击时相同。没有战果。1枚鱼雷偏离航道触礁爆炸。我艇在撤退时搁浅,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重新摆脱了敌人的警戒力量。但遭到深水炸弹的攻击。因机器受损而被迫撤退。U…47号潜艇。”
  4月18日收到的电报:
  “在冰岛和设得兰之间海域发射2枚鱼雷,均提前爆炸。U…37号潜艇。”
  4月19日收到的电报:
  “发现‘厌战’号战列舰和2艘担负掩护任务的驱逐舰。从900米处发射2枚鱼雷,无效。1枚鱼雷在航程终点爆炸,致使敌驱逐舰围追我艇。U…47号潜艇。”
  “在瓦格斯峡湾出口处对英国巡洋舰‘绿宝石’英国的轻型巡洋舰,7550吨。号发射鱼雷,22秒后引信提前引爆。U…65号潜艇。”
  在各艇回港后,艇长们对上述情况又作了口头补充。总的结果是:潜艇对“厌战”号战列舰共进行4次攻击,对巡洋舰进行了14次攻击,对驱逐舰进行了10次攻击,对运输舰进行了10次攻击,但只击沉一艘运输舰。
  虽然在前几个月中我们对鱼雷的问题极为忧虑,但这次挪威作战行动中的事故突然增多,确实令人感到意外。在4月11日由U…25、U…48和U…51号潜艇发射的12枚磁性引信鱼雷中,有6…8枚未到达目标就自行爆炸,也就是说有50%…66%失灵。4月15日U…47号潜艇对锚泊的运输舰发射的触发鱼雷则是100%的失灵。
  突然有这么多的鱼雷失灵,其中必有原因。从4月11日收到第一批无线电报后,我就想采用一切办法尽快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在挪威行动期间,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解决鱼雷危机问题上了。
  4月11日潜艇发射的是磁性引信鱼雷。磁性引信鱼雷在挪威北部海域之所以不适用必定有其特殊原因。早在1939年11月,我就曾告诉鱼雷监察部门,我怀疑磁性引信在该海区的效用。当时我得到的答复很明确:在北部“0”号由于地磁的纵向分力向北极逐渐减弱,海洋按其纬度和相应的磁场强度被分成几个区域。地区还没有发现会使磁性引信提前起爆的物质;虽然在斯堪的纳维亚北部有丰富的矿藏,但估计不会对挪威地区产生磁影响潜艇部队司令1940年4月11日战争日志。。4月11日,当我把那天鱼雷引信过早引爆的情况告诉鱼雷监察部门时,得到的乃是同样的答复。他们劝我们按以往的操作方法去办,在进行扇面齐射时,无论是采用触发引信还是磁性引信,必须间隔8秒钟时间。这样,引信万一过早引爆,扇面中其它的鱼雷就不受影响。鱼雷监察部门还指出,如果因磁性引信不好而改用触发引信的话,那么一旦定深误差超过1。5米左右,鱼雷就可能从目标下面穿过而不能击中吃水浅的驱逐舰。为便于理解这种情况,必须指出,即使在天气很好的情况下,鱼雷的定深也不能小于水下3米,否则鱼雷会冒出水面。
  于是,我决定给潜艇下达下述命令:
  “1。 准备在0号区域和更北面的区域发射3枚调到A调到A位的鱼雷采用触发引信发射,用M…Z调节的鱼雷采用磁性引信发射。位的鱼雷和1枚磁性鱼雷。
  2。 鱼雷攻击商船时只采用A位。其定深比目标吃水小2米。
  3。 对驱逐舰必须发射2枚鱼雷,先发射调到A位定深为3米的鱼雷,然后再发射磁性鱼雷,其定深比目标吃水多1米,发射的间隔时间尽可能保持8秒。”潜艇部队司令1940年4月11日战争日志。
  在对舰攻击方面,我们寄希望于触发引信。因此,为了确保对目标的命中率,我们有意识地放弃使用磁性引信鱼雷。
  4月16日,U…47号潜艇的无线电报使我们的希望化为泡影。原因是触发引信鱼雷对那些抛锚停泊着的吃水深的运输舰船同样无效。这些舰船互相连接,静止不动,击不中是完全不可能的。由此看来,不是鱼雷的发射深度比技术部门估计的深得多,就是撞针有问题,因此我们的鱼雷无论是磁性引信的还是触发引信的,在北方海区均不起作用。
  为了立即进行补救,我以个人名义打电话给海军总司令,邀请鱼雷监察长第二天到威廉港来进行商谈。商谈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 有一批潜艇装备的新式鱼雷(四叶螺旋桨),其引信可能有问题。这种鱼雷未经充分试验就装上了潜艇。
  2。 经过与海洋观测所磋商后,他们认为在挪威峡湾内鱼雷的磁性引信会受到磁场干扰。
  3。 鱼雷监察长对采用触发引信有很大的疑虑,因为他再也不相信触发引信鱼雷定深的准确性了。
  商谈的结果,我和鱼雷监察长一致同意向各潜艇下达下列有关调整鱼雷定深的新命令:潜艇部队司令1940年4月17日战争日志。
  a)G…7e型鱼雷在航行时深度可能要比定深低2米以上。
  b)因此,今后除了狭窄的峡湾,在“0”号区域的潜艇不再使用调到A位的鱼雷,而使用磁性鱼雷,因为磁性鱼雷在狭窄的峡湾之内提前引爆危险性较大。
  c)在使用磁性鱼雷时,不定时实施齐射,而按射击指挥表进行多次发射,或者按命令每间隔8秒钟成扇面发射一次。
  d)在采用磁性鱼雷时,定深与目标吃水相同,对付驱逐舰定深4米,对付潜艇定深3…4米。
  e)在使用触发引信鱼雷时,一般定深4米,天气良好时定深3米。
  这些命令是根据鱼雷监察部门的推测而下达的。它们认为磁性引信在公海北部的“0”号区域是适用的,只是在峡湾中由于受海岸影响才无法使用。给潜艇下达的这些新命令实在有些繁琐,我之所以下达这些命令也是完全出于无奈。这充分说明我们和鱼雷技术部门面对鱼雷失灵一事简直是一筹莫展。这些大量的、受到各种限制的、不断补充的有关鱼雷使用、引信方式和定深等方面的命令,对于潜艇艇长和潜艇鱼雷兵来说,确实是沉重的负担。每次更换引信都离不开耗费时间的装卸工作。
  然而在第2天,就证实这些命令的出发点也是错误的。4月18日,U…37号潜艇报告,在冰岛和设得兰之间的公海上(即在“0”号区域)发射的2枚鱼雷都提前爆炸。此外,鱼雷监察长打电话通知我,说在最近一次试射中已发现G…7e型鱼雷在航行中的深度比预定的低2。7米,要完全改用触发引信已经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