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15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15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潜艇把鱼雷用在它们认为可以给对方以致命一击的关键性地方了。1942年在打击护航运输队的作战中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结果表明,在形势对潜艇战有利的那几年中,由于鱼雷定时引信性能上的缺陷,大量敌舰船未能被击沉。
  鉴于自战争开始以来不断出现鱼雷失灵问题,海军总司令下令更换鱼雷监察部门的领导,1939年12月21日任命海军少将库梅茨为鱼雷监察长。他不带任何偏见地调查前线报告的鱼雷失灵事件。他不掩盖鱼雷存在的问题。他不遗余力地了解鱼雷失灵的原因。他在这方面的首要功绩是,通过认真的试验,找出导致鱼雷失灵的多方面的因素,并加以排除。
  触发引信的缺点终于克服了。自1942年年底以来,定深器得到改进后鱼雷的定深完全可靠。从1942年12月起,前线潜艇部队得到了第一批新型定时引信的鱼雷样品。新的引信同时还具有触发引信的性能。与此同时,还向部队提供了一种新型鱼雷,这种鱼雷在跑完预定的航程后还能返回,并能迂回航行。这种鱼雷提高了攻击护航运输队的命中率。1943年9月音响鱼雷开始交付使用,该鱼雷能根据舰船螺旋桨的噪声自动导向目标。于是鱼雷武器在技术上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尽管战后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尚无别国海军在技术上超过这个水平。
  在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我国鱼雷失灵的问题时,有人指出,美国海军的鱼雷也有类似的缺陷,也缺乏试验经费,和平时期也缺乏实弹试验的能力。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这种解释没有讲清问题的实质。只有对自己的缺点和现状有清醒的认识才能学到东西。
  触发引信能否起作用,在和平时期也可以通过使用学用鱼雷头进行试射来确定,而不需要进行实弹射击。磁性引信也同样如此。
  但是鱼雷试验部门在和平时期由于相信磁性引信的作用,对触发引信只进行过两次使用学用鱼雷头的试射,而且没有一次被认为是成功的。这是不可原谅的。
  对磁性引信来说,起关键作用的是鱼雷与舰艇磁场之间的距离。鱼雷的定深必须设定准确。然而鱼雷的研制部门对定深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战时磁性引信的作用多么不可靠,可从下述说明中看出:在使用磁性引信时,鱼雷的航行深度必须控制在鱼雷能紧靠敌方舰船底部通过;就是说,定深必须准确地符合所设定的深度。由于地球纵向磁力的作用而在舰艇周围形成的磁场,会使引信中的磁针发生偏转,从而使鱼雷直接在敌舰底部爆炸。地球纵向磁力向两极逐渐减弱。因此,磁针必须根据不同地区作调整,否则的话,鱼雷就会在刚靠近敌舰磁场而未到达敌舰时爆炸,或者根本就不爆炸。另外,在鱼雷遇到风浪而剧烈震动时,也会引起磁针偏转而爆炸。但如果磁针很不灵敏,又会因为磁场力太小而不爆炸。特别是当鱼雷定深过大时更是如此。由于鱼雷的定深并非完全可靠,因此,无论灵敏度调得如何,总是隐藏着这样一种危险:或者提前爆炸,或者完全失灵。
  鱼雷的深度储压器既要完全密封又要通过一根舵轴,在技术上这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此外,触发引信的撞针不是按照自然的方向击发引信,而是先通过杠杆机构旋转180度。因此,撞针必须向前撞击才能起爆。如果鱼雷用锐角击中目标,杠杆就容易卡住,鱼雷就不会爆炸。从技术上看撞针要旋转180度也是很笨拙的。由此看来这些技术上的缺点本来是能够克服的。这两种不科学的结构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采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还没有采用这种结构。那时德国的鱼雷是很不错的。
  我认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资金还是很充足的。在研制炮兵武器,如射击指挥装置、稳定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方面所耗费的巨资可以说明这一点。
  现在来谈谈造成鱼雷研制和试验工作落后局面的真正原因。原因之一是,作为海军业务单位的鱼雷试验部门自己研制鱼雷,从设计、制造到试验都一揽子包下来,甚至连前线应使用何种鱼雷也由它来决定。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很错误的。国防军应向私营工业部门提出战时需要何种武器的要求,而不应自己制造武器。然后,国防军对在工业竞争中制造出来的精良武器要在尽可能接近实战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经试验证明其性能良好之后,再决定购买。即便是因为在鱼雷研制过程中需要在公海上试验而不能将这项工作交给私营工业部门,国防军也决不可以将研制、试验,连同决定前线需要何种鱼雷等工作一手包办下来。
  和平时期我国鱼雷试验次数少的另一个心理上的原因,是鱼雷试验部门居功自傲,毫无自我批评的精神。在和平时期鱼雷发射中发生的一些现象,鱼雷技术部门早应该给予认真的对待。在和平时期前线怀疑鱼雷能否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呼声也一直未断,但鱼雷专家却始终坚持认为鱼雷没有毛病。
  有一种观点认为,主管某种武器的技术研制和试验工作的军官应具备杰出的技术才能,受过特殊的技术训练,是一名“军事技术人员”。我认为这没有必要。这种军官必须根据实战经验来考虑应继续发展哪些武器,必须从军事上和战术角度出发准确地了解前线需要什么样的武器,以及对武器有什么样的要求。对他来说,航海和战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才干要比专业技术知识或特殊技术训练重要得多。与这种军官一起工作的技术设计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然后再对这种训练进行必要的补充。把具有专业技术才能和经过专业技术训练的军官调到技术部门的军事岗位上工作甚至会带来弊病。因为既懂军事又懂技术的人毕竟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军事上的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这主要指武器的发展、舰艇的类型及其装备而言。从事技术研制和设计工作的海军军官必须具备象英国人所说的那种“远洋素质”。否则的话,就会出现一种技术专家们的思想处于明显支配地位的局面。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鱼雷技术有了进步:1918年鱼雷航行时会产生轻微的浪花,后来则根本没有浪花。此外,由于技术的发展,1918年初问世的无水泡电动鱼雷也开始在前线使用。但其它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在战争初期却并不见效。
  由于潜艇的鱼雷失灵,德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但在经济战中而且在同作战舰艇的战斗(如1939年9月14日对“皇家方舟”号和1939年11月30日对“纳尔逊”号的攻击)中失去了取得重大战果的机会。潜艇实施攻击时因鱼雷提前爆炸而被发现,并被击毁(如U…39号和U…27号潜艇)。因鱼雷失灵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有必要在这里对此事给以详细的毫无保留的说明。
  卡尔·邓尼茨
  十年与二十天
  王雅芬、季星明、王文昌
  超星数字图书馆
  PowerCJ
  投笔从戎
  第八章 大西洋战役的第一阶段(1940年7月至10月)
  潜艇部队在参加了挪威海域的进攻性作战之后,大部分潜艇需要检修,从而加重了船厂的负担,延长了维修时间。因此,到6月初才能使用若干潜艇重新开展潜艇战。总司令部在所下达的指令中着重强调:“应将尽可能多的兵力使用于大西洋。”
  3个月前,为了在挪威战区集结兵力,我们将潜艇部队撤离了大西洋。因此,潜艇部队领导对大西洋的敌情一无所知。大西洋上的商船航行情况有无变化?濒陆海区是否还有单独航行的商船?这些商船是否已组成护航运输队?其警戒兵力有多强?使用飞机没有?警戒兵力能为向大西洋西部海域航行的护航运输队护航多远?在什么地方解除警戒?英国警戒兵力会在西部海域多远的距离上迎接驶往英国的护航运输队?然后它们会驶往何处?是否一如既往驶向爱尔兰南部进入圣·乔治海峡和英吉利海峡,或者驶向爱尔兰北部进入北海峡?英国反潜兵力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只在护航运输队中配备反潜舰艇,还是到处都有反潜群在活动?敌空中警戒力量能到达大西洋多远的地方?
  我除了对上述情况不清楚之外,对鱼雷的效能和对潜艇人员是否完全消除了因挪威行动失败而造成的沮丧心理也不甚了解。尽管我相信他们会以新的勇气投入战斗,但我还是向他们强调,潜艇是有战斗力的,我坚信这一点会很快重新得到证实。
  首战告捷对我来讲关系重大。U…37号潜艇(艇长厄尔恩海军上尉)于5月15日作为第1艘潜艇驶向大西洋。该艇装备的是经过改进的触发引信鱼雷。我们希望大西洋的磁性区最好不同于挪威的北部地区,磁性引信失灵的次数不要太多。
  在我还没有掌握大西洋海上交通线的新情况之前,我就派遣U…37号潜艇前往菲尼斯泰尔角的西北海区,即进入英吉利海峡的西部。以前这里曾是海上交通频繁之处,对进行经济战相当有利。
  不久,厄尔恩报告说,他发射的5枚磁性鱼雷可能有2枚提前爆炸,2枚未炸。这对他来说真是出师不利。根据这一结果我认为,磁性鱼雷完全不适于实战使用。从现在起,鱼雷技术部门对磁性引信失灵的原因再作任何解释对我已不起作用。我不能使潜艇部队再次因鱼雷失灵而陷入困境。因此,我完全禁止使用磁性鱼雷而只准使用触发引信鱼雷。看来这种改变还是颇有成效的。我的观点是,鱼雷的毁伤作用可以小些,但一定要可靠。从后来所取得的战果和逐步得到的对磁性引信失灵的认识来看,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1940年6月9日,U…37号潜艇从大西洋返回威廉港。它在海上26天共击沉敌舰船43;000总吨位。疑团终于被解开。潜艇重新显示了它的战斗力。我对潜艇的信赖是正确的。我对U…37号潜艇艇长所取得的战果深表谢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他心中也有数,这次作战的成败关系重大。其它潜艇也满怀信心出海作战,也希望能取得与U…37号潜艇同样的战果。人们终于消除了挪威行动中因潜艇失败而产生的悲观心理。
  “大西洋战役”的第一阶段开始了。战役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当时的形势对实施经济战很有利。为了遂行挪威作战行动和掩护英吉利海峡,英国人显然曾从大西洋地区调用了海、空兵力。潜艇在海上遇到大量单独航行的商船。敌护航运输队的警戒兵力很薄弱。也并不是总有飞机为其担任掩护。1940年6月我们查明英吉利海峡的西部出入航道是主要的海上交通区。在5月10日开始的法国战局正在顺利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占领了法国西部沿海地区和比斯开湾沿岸地区,英国的远洋运输被迫从爱尔兰南部移向爱尔兰北部的北海峡。我们原来估计敌护航运输队的商船会在这个地区分散航行,但事实并非如此。敌方可能是兵力不足和准备工作费时,所以没有这样做。敌护航运输队通常是沿着罗卡尔沙滩的纬线航行的。
  关于英国的海上交通方面的情况,是潜艇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侦察后才逐步查明的。我经常担心能否及时掌握敌海上交通变化的情况。如果我两天得不到潜艇关于发现英国商船的报告,我就会作出变更潜艇兵力部署的决定。当成功的把握越来越大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