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十年与二十天 >

第32部分

十年与二十天-第32部分

小说: 十年与二十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的潜艇有33%遭受损失。在“皇家方舟”号击沉后派入地中海的24艘潜艇中有4艘在直布罗陀海峡沉没,4艘被炸伤后被迫撤回,只有16艘突入地中海。要再派遣11艘潜艇到地中海意味着要准备17艘潜艇,估计在直布罗陀海峡可能损失或损坏5…6艘。(4)出于同样原因,为了能同时在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海域奉命投入7艘潜艇,就要准备约10艘潜艇,因为必须估计到,虽然在朔月期间,但在警戒兵力十分强大的海区,潜艇仍会遭受损失。(5)因此,必须仔细考虑一下,在地中海和直布罗陀附近海域使用潜艇的军事价值和潜艇获胜的希望是否能抵消潜艇的上述重大损失。a。 到目前为止,东地中海的潜艇战已经减轻了非洲战场的负担,如果能在那里再配置一艘重型舰只,那末我方通往非洲的运输航线的安全将大大改善。那里敌反潜兵力很弱,另一方面敌船只往来却很频繁。因此潜艇在东地中海作战是正确的。到目前为止,成效卓著,损失微小。b。 直布罗陀以西和以东海域敌反潜力量强大,即使月夜也有飞机不断巡逻,到目前为止,敌人向东行驶的商船很少。海战指挥部估计,当军运船和其它的目标通过此处时,防御兵力一定十分强大,虽然已在直布罗陀海区部署了对付它们的力量,但成功的希望仍很渺小,取胜十分艰难,只有准备付出巨大代价。(6)因此潜艇部队司令认为,命令在直布罗陀海区同时投入15艘潜艇并不经济,潜艇部队司令觉得(参看潜艇部队司令的建议,即第736号绝密文件)在直布罗陀以东和以西海区配置2至3艘潜艇用于监视偶尔突入海峡的敌舰是正确的。(7)因此他建议:a。 再派遣2至3艘潜艇到地中海。此后暂时就不必再派遣潜艇到地中海了。潜艇部队司令并不指望这些潜艇在近期内返回大西洋。(参看关于控制直布罗陀海峡西部航道的建议,即潜艇部队司令第763号绝密文件。)b。 在直布罗陀以西海域同时只配置3艘潜艇。(8)第七点建议对恢复大西洋作战也有利。出于同一原因,潜艇部队司令认为,不必把兵力束缚在直布罗陀海区,如果这种束缚很少值得,而且并非绝对需要派较多数量的潜艇进入地中海的话。否则,这些配有优秀艇长和乘员的潜艇就无望用于大西洋之战了。(9)请求作出决定,以便潜艇部队司令对现已作好准备的潜艇作出相应部署。根据上述意见海战指挥部于1941年12月24日批准把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海域的潜艇撤到亚速尔群岛海域。这项决定于1942年1月2日以第2220号密件的方式下达:
  1。 再派2…3艘潜艇到地中海,到此为止,今后不再派其它潜艇到地中海了。
  2。 重点在地中海的东部海域,地中海的西部海域只需配置2…3艘潜艇。
  3。 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海域要经常保持3艘潜艇。其他潜艇向亚速尔方向撤离一事由潜艇部队自行安排。
  我在1942年1月2日的战争日志中提到此事时写道:
  “此决定意味着今后将不再向地中海派遣潜艇,基本上中断了2个月、实际中断了6个星期之久的大西洋之战可望重新开始。”
  这样,潜艇部队指挥机关又可以支配潜艇了。因为一些最有经验的优秀艇员及其潜艇都在地中海,所以重新在大西洋的主要战区进行吨位战主要靠一些初次上阵的潜艇。1月中旬,第二批4艘潜艇在比斯开湾各港作好了启航准备。由于第一批5艘潜艇正处于驶往美国东海岸的途中,我决定将第二批潜艇派往大西洋西部阿鲁巴…库腊索岛…特立尼达之间航运频繁的海域,以对敌进行突然袭击。
  特立尼达是商船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对此潜艇部队指挥机关判断比较准确。阿鲁巴和库腊索岛是主要的产油基地,肯定会有许多油船进进出出。潜艇部队司令1942年1月8日和1942年1月11日战争日志。
  在这两个新的美国战区尚未取得作战经验之前,我打算把新建成的大型潜艇平均用于这两个战区。
  乘1941年12月9日上级同意我们在美国海域进行潜艇战之机,我们对在该海区使用活动半径较小的VIIc(517吨)中型潜艇的可能性作了研究。
  经过计算,这种中型潜艇不仅能达到新斯科舍半岛附近的航运区,而且剩余的燃料还足够它在那里停留较长时间,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用高航速作战。但把它用于离美国东岸更远的南部和西部海区看来其续航力是不够的。因为从战争爆发以来潜艇部队指挥机关所需要的潜艇供应船尚未建成,无法给这些潜艇在中途补充燃料,所以我认为不能把这些艇派往比新斯科舍半岛更远的海区去。据估计,第一批潜艇供应船要到1942年3…4月份才能交付使用。
  当1942年1月2日海战指挥部下令把原来准备进驻地中海的VIIc型潜艇重新用于大西洋作战时,我立即命令在亚速尔群岛…直布罗陀海区的或准备驶往地中海的7艘VIIc型潜艇改变航线,向西驶往新斯科舍半岛…纽芬兰海区。
  这样我们将现有的兵力均部署妥当。此外,考虑到潜艇的维修和建造,为了尽快增加可投入使用的潜艇数量,潜艇部队指挥机关竭力阻止把船厂工人撤回到陆军去。
  1942年1月9日,潜艇部队指挥机关估计,第一批5艘潜艇将于1月13日到达美国东部沿海,因此,同时实施突然袭击的时间就规定在这一天。
  这次袭击我们取得了辉煌战果。潜艇在美国东部沿海看到的几乎是一片和平景象。沿岸灯火通明,城镇里闪烁着耀眼的灯光。用于航海的信号灯、灯塔和灯标的光芒虽然有所减弱,但仍亮着。商船在往常的航道上亮灯航行。美国宣战虽有5星期之久,但看来很少采用反潜措施。他们虽然也进行反潜巡逻,然而缺少实际经验。例如,单艘驱逐舰在商船航道上以一定的规律进行巡逻,使潜艇很快掌握了巡逻时间。潜艇知道驱逐舰将在什么时间返回,返回之前那段时间对潜艇是很安全的。美国巡逻艇虽然也曾用深水炸弹攻击德国潜艇,但他们缺少应有的韧性,过早地停止了攻击,尽管水浅成功的希望较大。他们所派遣的飞机也未进行过反潜训练。
  敌商船使用无线电报毫无限制。他们经常自报船位,使潜艇得到了整个航运的重要线索。商船的船长对潜艇的攻击方式,尤其是对夜间攻击估计不足,因此思想上毫无准备。
  实践立即证明潜艇的下列活动程序是很有效的:
  白天它们在距离商船航道几海里处下潜到50…150米的深度。黄昏时它们潜航接近海岸,乘黑夜上浮到水面,在川流不息的商船之间从水面进行袭击。
  5艘潜艇在首次“击鼓”战中取得的战果是相当可观的。U…123号潜艇(艇长哈尔德根海军上尉)报告共击沉8艘商船,总吨位达53360吨,其中3艘是油船。U…66号潜艇(艇长察普海军少校)报告共击沉5艘商船,总吨位达50000吨,其中1艘是装载矿砂的大型货船,2艘是油船。U…130号潜艇(艇长卡尔斯海军上校)报告击沉3艘满载的油船和1艘货船,总吨位达30748吨。其余2艘潜艇的战果同样卓著。
  潜艇在这次战争中取胜的可能性究竟大到何种程度,可从哈尔德根的战争日志中看出来:
  “太遗憾了!我在纽约港的那天晚上,再有2艘布雷潜艇把水雷全部布下就好了。如果今夜除我艇之外,还有10…20艘潜艇那该多棒啊!我敢保证,每艘潜艇都能发现大量目标。我总共看见大约有20艘商船,一部分熄灯航行,这些船中还有一些无攻击价值的小型货船。它们都紧靠海岸航行。”
  对此,我在潜艇部队司令的战争日志中写道:
  “从各个艇长的报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如果在这次作战中可供潜艇部队司令使用的潜艇不是6艘,而是12艘的话,那么这次‘击鼓’战中潜艇的威力就将更加强大。虽然我们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战果,但这次所失去的东西,我们再也捞不回来了。”潜艇部队司令1942年2月8日战争日志。
  在参加“击鼓”战的这批潜艇离开美国沿海战场之前,另外3艘大型潜艇U…106号艇(艇长拉施海军中尉)、U…103号艇(艇长温特尔海军上尉)和U…107号艇(艇长格尔豪斯海军中尉)到达了切萨皮克湾,这批潜艇是由潜艇部队指挥机关在1月中旬派出的。于是,长期占领这个有利战区就有了保证(虽然这些兵力目前对取得作战成功来说少了一些)。
  被派往新斯科舍半岛…纽芬兰海区的中型潜艇的处境并不好。那里的天气特别恶劣,雾、大雪、风浪和寒冷严重地影响了潜艇作战,致使鱼雷难以命中目标和失灵。以下是一位艇长叙述他在布雷斯顿角以东15海里处袭击商船的情形,这一例子生动地说明了上述情况:
  “1942年1月18日0点30分……,重新机动前进。敌可能已发现我将对其攻击,立即用中速航行。而我在竭力与其保持平行的同时,只能慢速前进。我艇在与海浪的搏斗中进了许多海水,甲板上冻结了厚厚的冰,我打算从较远的距离发射鱼雷……,1点19分……,II号发射管和IV号发射管瞄准了目标。方位80,航速15节,距离1500米,准备发射。未命中目标。虽然距敌商船较远,而且又有黑夜的掩护,但商船还是发现了我们,并立即后撤,从而使鱼雷从商船旁边穿过。当我正准备向右转向,发挥艇尾鱼雷的威力时,在斜方向约300米处发现一艘美国‘克雷文’级驱逐舰快速向我驶来。我使出吃奶的劲把艇转过来,这时该舰距我艇只有10米,高速驶来,我艇紧急下潜!上浮后发现商船后面似乎还有第二艘驱逐舰。由于柴油机气压阀门冻结,使8吨水进入舱内,潜艇只能静坐海底。潜艇坐在岩石上虽不舒服,但我们只好暂时在海底静坐,停止一切活动。敌驱逐舰没有对我攻击,估计因冰冻使他们的深水炸弹投放装置失灵。2点10分潜艇离开海底,我们先从水下航行……”
  在这种条件下,第一批派往该海区的潜艇战果是微小的。因为它们是从驶往亚速尔群岛的途中被派往美国海域的,事先已消耗了一部分燃料,因此已不能再把它们调到气象条件好的西南海区去。
  第二批中型潜艇满载燃料从比斯开湾港驶往哈利法克斯以南海域。在以后的几周内它们一直推进到纽约和哈特腊斯角。后来在实践中证明,它们的实际活动半径要比理论上按燃料消耗情况和以往经验所估计的大得多。这种潜艇在以往的战争中曾用来对付护航运输队,经常采用高速运动。因此,在那种情况下尽可能节省燃料不能作为它们的行动准测。但现在在美国海域作战情况就不同往常了。在大洋上航行时,机电长试用各种方法按各种速度航行,以尽一切可能节省燃料,就是一点一滴也好。当顶着西袭的风暴航行时,艇长命令下潜,潜艇在水下不仅没有减速,反而节省了燃料。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也增加了中型潜艇的活动半径。为了使该型潜艇也能在美国海域作战,艇员们想尽办法,依靠自己克服困难。他们腾出部分淡水柜装燃料,在住舱中尽量腾出空余地方堆放远航所需要的食品、备件和日用品。德国潜艇的舱室在正常情况下就比其它国家的潜艇更拥挤,因为其建造的原则是,为了提高战斗力尽量把每一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