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 作者:柯兴 >

第45部分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 作者:柯兴-第45部分

小说: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 作者:柯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努力。

  29日这天,《北京大学日刊》还登了《高君字传略》,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

  邓颖超是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是含着热泪读了这些纪念性的文章的。她还想到:更难过,更悲痛的,大概莫过于君字的情人——石评梅女士了。君宇的追悼会,评梅当然是要去的。她想:我一定要找到她。安慰安慰她,就说不但是我,还有君宇生前的朋友、好同志周恩来,也对她深表同情和慰问。

  邓颖超怀着对君字悼亡的深切悲痛,和急于见到评梅的迫切愿望,匆匆往北河沿北大三院的大礼堂走去。

  还不到九点,她就赶到了三院大礼堂。

  高君宇的追悼会,就在那里举行。

  会场庄严,肃穆。君宇生前的战友、同学、老师,苏联大使馆以及其他外国友人,都来参加追悼会了。挽联,花圈,挽樟,从会场的正前方,到左右两旁,一溜两行,全都摆满了。李大钊,邓中夏,范鸿吉,赵世炎,王若飞等,都送了挽联,花圈。

  邓颖超仔细地看着这些花圈和挽词,——

    诚实革命乃矢苑第一流,该死者不死,不该死者

  竟死,我要拔剑问苍天!

  年少是风流玉石俱焚长抱恨,

  满腔怀热忱旅旗化赤有遗功。

  ……

  她想把挽词挽联都看看,无奈人太多,不能全看到。她抬头往会场那边望望,正中是高君字的遗像,和评梅写的君宇自题像片上的几句话,——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邓颖超把这几句话,反复读了几遍,她被君宇气势奔放、激励人心的诗句,以及他光彩照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革命胸怀,深深地感动了。

  遗像两旁是评梅送的挽联、挽词。邓颖超心中一动,往前绕过去。只见一边是挽联,——

  君宇千古

      碧海青天无限路

      更知何日重逢君

           评梅 挽

  另一边,高悬着白布横幅。上面是评梅题写的挠词,——

  梦魂儿环绕着山崖海滨,

  红花篮青锋剑都莫些儿踪影。

  我细细寻认地上的鞋痕,

  把革里的虫儿都惊醒。

  我低低唤着你的名字,

  只有树叶儿被风吹着答应。

  想变只燕儿展翅向虹桥四眺,

  听听哪里有马哀嘶;

  听听哪里有人悲啸。

  你是否在崇峻的山峰,

  你是否在浓森的树林。

  呵!刹那间月冷风凄,

  我伏在神帐下忏悔。

  为了往日的冷落,

  才感到世界的枯寂。

  只有明月吻着我的散发,

  和你在时一样;

  只有惠风吹着我的襟角,

  和你在时一样。

  红花枯萎,宝剑葬埋,

  你的宇宙被马蹄儿踏碎。

  只剩了这颗血泪淹浸的心,交付给谁?

  只剩了这腔怨恨交织的琴,交付给谁?

  听清脆的鸡声,唱到天明,

  雁群在云天里哀鸣。

  这时候,君宇君宇,你听谁在唤你?

  这时候,凄凄惨惨,你听谁在哭你?

                评梅 再挽

  邓颖超被评梅的挽词所表露出的深切的痛,与深沉的爱,深深地感动了。她不觉眼睛有些潮湿,心也跳得快了。

  看完评梅的挽词,邓颖超想见到她的心情,愈发迫切了!君宇的死,一定会给评梅女士带来难以平复的悲伤和极大的哀痛,她一定要见到君宇的情人,她有责任让评梅在痛苦中得到些安慰。

  她在人群里来回寻觅。完全出乎她的意外,当她把整个会场,把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人,统统寻找了一遍,巡视了一遭以后,竟然没有找到评梅!当她断定评梅今天确实没有来参加高君字追悼会的时候,她不禁感到呃然!

  也许,评梅今天会晚些时候来?

  九点整。追悼大会开始了。是中共北方区党委宣传部长赵世炎主持的。可是,直到散会,邓颖超始终没有见到评梅。

  散会了,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追悼大会的礼堂。邓颖超的心里,除了沉痛而外,还因为终于没能见到评梅一面,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怅惘。她怀着这种心情,随着人流,离开了北大三院。

  原来,昨天,兰辛他们劝阻石评梅,不让她来参加高君字的追悼会,评梅声言就是死也要去参加。

  兰辛耐心地劝导说:

  “评梅,不管从哪方面讲,你都应该去!但是,考虑到怕你过度伤心,搞坏了身体,那样,我们怎能对得住死去的君宇呢?君宇是爱你的,他活着也绝不希望你搞坏身体的!评梅,真有个好歹,我们既对不起活着的,也对不起死去的!你说是吗?”

  大家也都一齐劝说,评梅寂然半晌,方才颔首应诺。不过,她要写挽联挽词,请兰辛带去。

  兰辛满口答应。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高君宇追悼会开过以后,他的灵枢是运回山西,还是另行安葬,一时难以决定。

  后来,石评梅提议,应该按照君宇生前的愿望,把他葬在陶然亭畔。

  陶然亭不但是君宇生前经常秘密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和评梅常常漫步的地方。

  评梅记得她和君宇最后一次漫游陶然亭,君宇曾经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北京城这个地方,全被军阀权责们糟踏得乌烟瘴气,肮脏不堪,只剩下陶然亭这块荒僻的地方,还算干净!记住,评梅,倘若你果真是爱我的朋友,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朋友,请记住,我今天把我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你了!”

  后来,高君字在给评梅的信中又提到身后的事,——

    昨天是我们去陶然亭的日子,也是我们历史上值

  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的历史一半写于荒斋,一半写于

  医院,我希望将来便完成在这里——陶然亭。珠,你

  不要忘记我的嘱托,并将一切经过永久记在心里!

  评梅想: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君宇生前的愿望。君宇对谁也不曾有过什么要求,即使对待评梅的爱,他也是尊重评梅的意愿。他只有这点身后事,算是对评悔的要求,她能不按照他的意愿办吗?能不满足他吗?她欠他的实在太多了,她以终生的追悔都是难以挽回的!他就这么一点点的嘱托,她怎么能不照办呢?

  高全德、兰辛,把评梅的意见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党组织同意了评梅的提议,决定按照高君宇的遗愿,把他安葬在陶然亭畔。

  为了避免段棋瑞军阀政府的干预、寻衅,丧事完全用石评梅和高全德的名义进行。

  陶然亭的土地,原是属于慈悲庵的庙产,坟茔占地需要花钱购买。评梅知道,当时组织上经济很困难,她曾经多次要求,一切费用由她承担。得到的答复是:组织上花钱。他俩出面。

  当时,光购买墓地,就花了银元24元。其他建造墓穴,墓碑,法华寺亭灵,运灵安葬,等等,所有的费用全是组织上负担。到了最后,碑款实在凑不齐,急得全德没法儿,评梅知道以后。立即拿出30元交给全德,还一再嘱咐他千万别告诉组织。

  一切办理妥当,高君宇的灵抠从法华夺运到了陶然亭畔,埋葬在葫芦小岛北部锦秋墩的北坡下。

  当高君宇的棺木放入墓穴时,不知谁喊了一声:

  “封洞了!”

  第一锹土刚撒到墓定里,早已哭成泪人的评梅,突然挣脱庐隐、小鹿她们的搀扶,猛地便要往墓穴里跳。评梅想一头撞死在棺木上,与唯一真正爱她的人一起埋葬,真的,活着的时候没有做到的,死时完成。真的,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她也就一了百了,万事皆空了!

  高君宇墓碑的正面,刻着“吾兄高君宇之墓”几个大字。碑座上刻着十九岁的高全德题写的墓志全文,——

  兄高姓,名尚德。字锡三,别号君宇,山西静乐

  人也。生于民国纪元前十六年九月十六日。昆季五人,

  宇居其次。宇幼喜读书,颖慧冠群儿。性温静,操行

  甚高,以故诸少年多与之亲近者。民国二年春,负笈

  抵省,考入第一中学。立意深造,勤苦力学。所作诗

  文多有奇气。举动甚轩昂,言谈亦卓绝不凡。师友多

  称羡不置,盖已预卜其后日必有所建设矣。时袁氏当

  国,任意横暴。列强觊觎,非分逼索。宇目击时艰,痛

  国沉沦,辄愤懑填胸,嘘唏浩叹,三五同志以事须缓

  图,功之始止。当时之时,君宇已蓄革命之决心矣。民

  国五年,升入北京大学。求学之余,兼留意政治。五

  四运动,被推为北大学生会代表。殴击曹章,首当其

  冲,奔走呼号,久而愈烈。遂因积劳过度而患呕血者

  二次。然宇之志益坚,宇之猛烈益甚。提倡社会革命,

  援助无产阶级;反抗帝国,攻击军阀。数年奋斗之精

  神如一日。于是遂为帝国主义者及军阀所疾视。一九

  二二年,莫斯科举行远东革命青年会议,宇即各国出

  席代表之一,参与其会多所建白。一九二二年由俄国

  返国,居于北京,担任北京国民党总务股主任,兼任

  政治生活社编辑。时宇之认识既彻底,故宇之攻击帝

  国、军阀更沉痛,而宇之被军阀所嫉忌亦更甚矣。二

  七以后,严令逮捕,因避难沪、广。而广东工团之役,

  工人所以能得最后胜利者,实宇措置指导之力也。客

  岁政变,随中山北上。劳苦过甚,复患咯血,医治两

  月始愈。中山抵京,提倡国民会议促成会,君宇即被

  举为国民会议促成会出席全国代表大会之代表。方以

  为得遂其拯救世界弱小民族之愿矣,孰意猝发急性盲

  肠炎。竟于十四年三月五—日辞世矣。享年仅三十。

         民国十四年五月五日 胞弟全德泣志

  墓碑侧面,镌刻着高君宇自题照片上的那首大气磅礴的小诗,那首光彩照人的千古绝唱。碑文是评梅手书,遒劲、潇洒,凝聚着无限的深情,——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这是君宇生前自题像片的几句话,死后我替他

  刊在碑上。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有

  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评梅

  这碑文,是评梅从心底里发出的深情,它蕴含着至死不变的爱恋,和铭心楼骨的哀痛!

  送葬的人都走了。

  全德、小鹿、菊姐他们五六个人,要评梅一块走,评梅不走。他们要留下来陪她,她不让。她一定要她一个人再待会儿,再多陪君字一会儿。不然大家一走,君宇该有多孤单?君字生前悲苦的。就是时时有孤零之感。

  唉,都是因为我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