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丁文江 >

第4部分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丁文江-第4部分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丁文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15…

图放大的,所以我没有理他。”戈尔登堡先生拍着桌子叫道:“丁先生,你 

的眼力真不差!我们因为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停办,这位同乡失业了,请他来 

这里工作,预备给他找一个位置。哪里知道他到矿三个星期,一天也不肯下 

去,来后又偷偷找土娼来胡闹。我没法子,只好请他走了。临走的时候,我 

看见他把李希霍芬的旧图放大,不知他有何用处,原来他是拿去骗你的!” 

这件事说明丁文江能识人才,当他回忆这事和戈尔登堡话语时说:“我于是 

又知道所谓外国专家,不是可以随便乱聘的。” 

     丁文江任地质调查所所长不到6年,1921年辞去了所长之职,由翁文灏 

继任。此后,他仅是地调所不支薪的顾问了,继续和地调所保持着关系,继 

续担任 《中国古生物志》的主编。为此葛利普先生说:“丁先生之意欲使此 

刊物较之其他国家之同类出版物有过之而无逊色。杂志分甲、乙、丙、丁四 

种:甲种专载植物化石,乙种记载无脊椎动物化石,丙种专述脊椎动物化石, 

丁种则专论中国猿人。第一册出版,距今(1936年)不及15年,而今日之 

各种类别专集已近100余册之多。此种成绩斐然,实非他国所能表现。” 

     丁文江和他的同事们所创立的地质调查所,在不长的时间内成了一个世 

界知名的纯科学中心,不仅在纯科学研究领域,建立了中国地质学和古生物 

学,还领导了史前期的考古学研究,成为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研究的中 

心。北京周口店系统的发掘,以及在1927年后陆续发现的“北京猿人”40 

多具遗骨,也是地调所领导的科学一大成就。因为周口店发现的材料太多, 

太重要,需要专门研究,所以地调所和北平协和医科学院的解剖系合作,取 

得了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基金资助,成立了“新生代研究室”,专作中国 

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及人类化石的研究。该室主任是步达生先生,但对该室 

的成立,丁文江是最出力的一个。 



     除了科学研究之外,地调所还兼顾国家和社会的矿业,如石油、土壤等 

实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丁文江个人还参与了龙烟铁矿厂的设计,北票煤矿的 

开办。地调所还兼办了妙峰山鹫峰寺的地震台以及燃料研究室(由浙江金权 

初兄弟捐助所建)和土壤调查所等。这些工作,都是在那时政局动荡不安的 

情况下,在薪水低微和时常领不到,以及实地调查经费完全依靠私人或基金 

会捐助的极为困难情况下完成的。 


… Page 16…

                       九、丁文江与北票煤矿公司 



     丁文江26岁那年从英国留学回国后在上海教书,从此他开始取得个人收 

入,并立即担负起赡养父母和教育兄弟的义务。一直到他生命的终止,全家 

的重心都在他身上,家庭的经济负担也都压在他的身上。当时除了劳动报酬 

之外,他没有任何额外收入,要他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相当不容易。何况他 

的四弟丁文渊正在德国留学,经济完全靠他负担。这样大的家庭负担,使他 

不得不离开地调所。 

     丁文江的四弟丁文渊先是在瑞士楚里西大学,后来到德国学医。在瑞士 

的时候,丁文江的同学好友曹梁厦先生任留欧学生监督处的秘书,主动对丁 

文渊说:“你的令兄不是有钱的人,不应当让他独自担负你的学费。照你的 

学历,你可以申请官费。现在教育部和江苏省的官费都有空额,你不妨写信 

给文江,要他设法给你办官费。他和留学生监督沈步洲、教育部次长袁希涛、 

高等教育司司长秦汾都是老朋友,你又具备资格,你申请一定会被核准的。” 

丁文渊深知哥哥担负他留学经费的困难,故把曹先生的好意致信其兄丁文 

江,要他去设法办理官费留学。 

     然而丁文江却回信告诉四弟说:“照你的学历和我们家中的经济状况, 

当然有资格去申请。不过你应当知道,在中国,比你更聪明、更用功、更贫 

寒的子弟实在不少,他们就没有像你有这样一个哥哥能替他们担负学费,他 

们要想留学深造,唯一的一条路就是争取官费,多一个官费空额,就可以多 

造就一个有为的青年。他们有请求官费的需要,和你不同。你是否应当细细 

考虑一番,是不是还想用你的人事关系来占据一个官费空额,我劝你不必为 

此事费心。我既然答应担负你的学费,如何节省筹款,都是我的事,你只要 

安心用功读书就行了。” 

     丁文江的负担实在是超过了他的收入,况且那时政府官员的薪水时常发 

不出来,往往一拖就是几个月,即使发了也是打了折扣的中国和交通两银行 

的纸币。丁文江原有一所小房子,是他省吃俭用盖起来的,后来卖了6000 

元,作了他四弟丁文渊留德的学费。最后实在没法负担这一家人的经济生活 

费用,便决定辞去他经过千辛万苦亲手创建起来的地质调查所所长这一职 

务,而到收入较高的北票煤矿公司去工作。 

     北票煤矿在热河省 (今河北省)的朝阳县北部,是京奉铁路局经营的一 

个矿,投资了50万元,还未见效。交通部曾经请丁文江去调查过那一带的矿 

产地质,因而他对这煤矿情况很了解。他的报告说北票的煤矿是很有希望的, 

值得经营。于是他原在农商部做了三个月次长的朋友刘厚生先生与京奉铁路 

局商谈,成立官商合办的北票煤矿公司。官商四六合股。公司成立时,刘厚 

生任董事长,丁文江当总经理。 

     丁文江经营北票煤矿公司5年,使原煤日产量提高到了2000吨,变成一 

个效益很不错的新式煤矿公司。但那时军阀势力割据,东北的铁路在张作霖 


… Page 17…

的势力控制下,丁文江每两三个月必须到沈阳去和军方商谈铁路运军的事 

情。这就使他不得不涉步政治了。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张学良,也研究了奉系 

的军事组织和内幕情况。 

     政治本应是保护经济,为经济开辟道路,促使经济发展的。但是在另一 

种情况下,又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和破坏力。丁文江既然不得不涉足政治, 

他就要使政治为经济服务,打破政治对于经济的障碍,使经济得以发展。为 

此,他和胡适之他们一起发起了一个政治评论性的刊物——《努力周报》, 

他是这个刊物的最热心的发起人。 

     丁文江发起的《努力周报》,当初经费是由发起人每月从工资中拿出5 

%集成的。集了半年的时间,出版了第一期。当时也不支稿费,直到收支持 

平才停止集资。在这个政治评论的刊物上,丁文江开展了“科学与人生观” 

的讨论,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次大论战。他发表了很多政治评论文章 

和政治文章,对当时的社会进步和政治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他说:“我们中国政治混乱,不是因为国民程度幼稚,不是因为政客官 

僚腐败,不是因为武人军阀专横——是因为 ‘少数人’没有责任心和没有负 

责任的能力。” 

     他说:“只要有几个人有百折不挠的决心,有拔山蹈海的勇气,不但有 

知识而且有能力,不但有道德而且要做事业,此种风气一开,精神就要一变。” 

     他还说:“……天下事不怕没有办法的……最可怕的是有知识有道德的 

人不肯向政治上去努力。” 

     丁文江特别在《努力周报》上针对胡适之在《新青年》杂志撰文主张“二 

十年不干政治,二十年不谈政治”的思想,加以评论说:“要认定了政治是 

我们唯一的目的,改良政治是我们唯一的义务。不要再上人家的当,改良政 

治要从教育实业着手。” (《努力周报》第六十七期) 

     丁文江在与朋友谈话时,经常提醒“不要上胡适之的当”,并说:“改 

良政治要先从思想文艺着手”。 

     丁文江任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期间,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政治上。 

因为那时政治混乱,内战迭起,人心恐慌,无法安心生产。他主张“从自我 

做起”。他在 《努力周报》第六和第七期上答复关于其“政治主张”的讨论 

文章时,批评那些对现世不满又一味指责别人,自己什么都不作的人说: 

      “第一是要保存我们‘好人’的资格。消极的讲,就是‘不作无益’; 

积极的讲,是躬行克己,把责备人家的事从我们自己做起。” 

     工文江任北票煤矿公司5年,《努力周报》维持了一年半,从1922年5 

月出版,到1923年12月停刊,共出了75期。后来因为胡适之病了,北京大 

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痛心于政治清明之无望,不忍同流合污之苟安,不愿与干 

涉司法独立和蹂躏人权之当局发生关系而辞了职,以及国会选举贿赂成风, 

10月“选”了曹锟当总统,12月《努力周报》便停刊了。 


… Page 18…

                 十、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与大上海计划 



     丁文江为了祖国的利益,于1926年2月辞去了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这一 

肥缺,进入了“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工作。 

     “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是庚子赔款中国对英国赔款的咨询机构。根据 

辛丑条约,原定对十三国赔款的比率,英国是第四位,占全数的11%;俄国 

第一,占29%;德国第二,占20%;法国第三,占16%;日本第五,占7。73 

%;美国第六,占7。32%。原定分39年付清,年息4厘。1922年12月1 

日,英国政府通知中国政府,表示从这年12月1日起应付的庚款,英国政府 

决定用到对中英两国都有利的地方,并规定成立一个“顾问委员会”来考虑 

何种用途对中英两国最有利。从此,这部分款项列入特别款项,不再作常例 

预算。从那天起,这部分款到四五年后付清时止,是700万英镑,加上历年 

利息400多万镑,合计是1118万余英镑。按当时的汇率,约合5500万美元。 

这个顾问委员会由11人组成。中国3人是丁文江,王景春,胡适。 

    顾问委员会的英国委员1925年在伦敦开会决议,指定三个英国委员和三 

个中国委员组成中国访问团,以惠灵敦子爵为团长,在中国会集,到各地征 

求各界的意见,然后商讨一个初步方案,交全体委员会最后决定。 

     访问团访问了上海、汉口、南京、杭州、北京、天津。5月25日,惠灵 

敦在天津发表书面谈话,总结在各地听取的意见,提出报告书,访问团一致 

主张设立一个“中英庚款董事会”,全权管理英国退还的庚款。 

    在中国方面,5月5日,孙传芳在上海总商会发表“大上海”计划的演 

说。这个演说是丁文江起草的。“大上海”计划是要建立一个行政总机构, 

把租界以外的中国地区,包括市南、闸北、沪西、浦东、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