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 >

第23部分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第23部分

小说: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一个物体,如果它的固有的,符合其本性的,外部的运动和变化总是由于动机,
即一定的,已显现于它的前定的意识内的表象的话,这个物体就是动物。在动物这一系
列中,表象的能力,以及因此还有意识,也有着无穷的等级。因此,在每一种意识中,
动机在显现和促使意识运动的情况也就一样的多,这时,在从现在起存在的自我意识看
来,内在的动力(其各种表现是由动机引起的)就是我们用意志称谓的东西。
    但是,现在一个既定的物体究竟是因为刺激,还是因为动机而运动,对于从外部进
行的观察来说(在这里,我们是从外部进行观察的),是决无疑问的:刺激的作用方式
和动机的作用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刺激始终是通过直接的接触,或者是通过向内
的接受而起作用的,尽管这种接受并不像空气、光、热的刺激那样是看得见的,然而这
种接受还是通过如下的途径表现了出来,那就是效果和刺激的持续和强度具有一种不难
看出的比例,尽管这种比例在刺激的程度各不相同时,并不始终是相同的。而动机则相
反,当它引起运动时,所有这些区别都不复存在了,因为这时起作用的,特有的和最切
近的媒体不是大气,而只有认识。作为动机起作用的客体只需要被知觉,被认识,而且
不论这种知觉是持久的,还是或远或近的,还是清楚明了的。这时,所有这些区别就全
然不改变效果的程度,只要动机一被知觉,它就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起作用,但有一个前
提条件,那就是它是这时必须产生的意志的一个决定性原因。因为连物理的、化学的原
因,还有刺激,同样只有在受到刺激的物体能够感受它们的时候才起作用。我刚才说过
“这时必须产生的意志”,这是因为就像已经提到过的,真正给予动机起作用的力量,
即由动机引起的运动的秘密发条,在这时向生物本身内在地和直接地显现为意志这个词
描述的东西。对完全是因刺激而运动的物体(植物),我们把那种持续的、内在的条件
称为生命力;对完全是因狭义的原因而运动的物体,我们把那条件称为自然力或素质,
但各种解释总是把它假定为是无法说明的东西,因为生物的内部没有可以直接理解那种
条件的自我意识。但是现在,在这些无认识的,甚至是无生命的物体身上所含有的对外
部原因作出反应的这种内在条件(如果有人从现象一般出发,想要研究条件称之为物自
体的东西的话),就其本质而言,是否就像近代有个哲学家确实想向我们指出的那样,
和我们把我们身上称作为意志的东西相同一,这一点我想暂且不论,为的是我确实不想
和他发生冲突。①    
  ①很清楚,我指的就是我自己、只是因为必需隐姓埋名,因此我不能用第一人
称来指称这个哲学家。

 
    与此相反,我却不能不探讨一下,因人的意识优于任何一种动物的意识,而在动机
作用方面所造成的差别。这一优点实际上就是用理性这个词来表示的。它就是说,人不
像动物一样,只能直观地理解外部世界,而是能从外部世界抽象出一般概念,为了能把
这些概念积淀于他的感性意识之内,他又用词语去描述它们,并因此构造了无数的组合,
这些组合,虽然始终和他们那些由以产生的概念一样,和直观地被认识的外部世界有关,
然而实际上,却构成了人们称之为“思维”的东西,并因此使人类较之其他一切族类而
具有的巨大优点成为可能,这些优点就是语言、深思熟虑、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担
忧、意见、计划、许多人的有计划的共同行动、国家、科学、艺术等等。这一切都是以
具有非直观的、抽象的、一般的表象这种独有的能力为基础的,人们把这种表象称为概
念(即物的本质),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概念都包括了许多个别的东西在内。动物,即使
是最聪明的动物,都没有这种能力,它们因此只有直观的表象,据此它们也只认识当前
的现实,和只生活在“现实”之中。驱动它们的意志的动机因此必须每一次都成为直观
的与当前的,其结果就是,它们可作的选择极少,也就是只能在它们有限的视野和理解
能力直观地知觉的东西,因此是在时空中现有的东西之间作选择,这时较强的动机马上
就决定了它们的意志,动机的因果关系在这里也变得十分明显。动物训练是一种表面上
的例子,它是由习惯作媒介造成的恐惧。有点真正例外的是本能,依靠这种本能,动物
就其整个行为方式而言,并不是真的由于动机,而是由于内在的冲动而活动,但就个别
动作的细节及每一瞬间而言,进一步规定这种冲动的确实又是动机,因此又复归于常规
之中。对本能作进一步的探讨会使我离题太远,我的主要著作的第2篇第27节对此已作了
详细的论述。A而人则相反,他依靠非直观的,得以思维和反思的表象能力,而具有一种
把握不存在的、过去的和未来的东西的无限广阔的视野。他因此较之局限于狭小当前的
动物,对动机作用,及因而也对选择有格外大的领域。一般地讲,决定他的行为的不是
他的感性直观所面临的东西,不是在时空中的现在之物,而是纯粹的思想,他的脑海中
总是萦绕着它们,而且使他独立于当前的印象。如果思想不这样做,那么人们就会说,
他的行为不合理性;如果他的行为完全按照深思熟虑的思想,因而是独立于直观的当前
的印象的,那么就会被誉为是合理性的。人受到一种动物所没有的,特有的表象(抽象
的概念思想)的驱动,这种情况即使从外部也是可以看到的,这是由于这种情况使他的
所有行为,甚至极不重要的,甚至是他的一切运动和步骤,都烙上了故意的、有目的的
特点。人的行为与动物的行为也因此是这样明显的不同,以致于人们完全可以看到,人
们运动是由如此细微的,看不见的线索(即纯思想组成的动机)所操纵的,而动物的运
动则是由直观的当前之物的粗糙可见的绳子所牵引着的。就像直观一旦可以对眼前的意
志起作用时,就变成了动机一样,动机也变成为思想。但是,一切的动机都是原因,所
有的因果关系都具有必然性。人依靠他的思维能力可以想像他感受到的影响他的意志的
动机,任意地、交互重复地加以想像,以使它们面对着意志,这就叫做思考,人是有思
考能力的,并依靠这种能力,有可能比动物作更广泛的选择。因此,他确实是相对地自
由的,即不受直观的、当前的,作为动机而作用于他的客体的直接的强制,而动物却是
完全屈从于这种强制的;而他则相反,他独立于当前的客体而作出决定,并依照是他的
动机的思想来作决定。这种相对的自由也确实就是受过教育,然而并不进行深思的人们
所理解的人显然要优于动物而拥有意志自由,然而这纯粹是一种相对的自由,即是对于
直观的当前的事物而言的,这种自由而且也纯粹是一种相比较的自由,即是和动物比较
而言的。但是只有动机作用的方式由于这种自由而发生了变化,而动机作用的必然性则
相反并没有被扬弃,或哪怕只是减少了一些。抽象的,寓于纯粹的思想的动机,是一种
外在的、决定意志的原因,它和直观的,寓于实在的,当前的客体的动机毫无二致,因
此它是一种原因,就像任何一种别的原因一样,而且甚至像所有别的原因一样,始终是
一种真实的东西,一种物质的东西,只要它最终总是要以一种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获
得的来自外部的印象为基础的。它的优越性只在于导线的长度上。我想这样来描述它:
它并不像纯粹直观的动机那样,被囿于时间和空间的某一近处,而是通过最远的距离,
经过最长的时间,并经过概念和思想的中介,以一条长长的锁链的方式在起作用。这是
某种器官的性质及其杰出的感受能力的结果。这个器官首先体验到了和接受到了动机的
作用,这个器官就是人的大脑或理性。然而这一点也没有扬弃它的因果性及与它一起被
确立起来的必然性。因此只有极肤浅的观点会把那种相对的、比较的自由看作是一种绝
对的、毫无例外的意志自由。事实上,这种意志自由产生的思考能力只表明动机的冲突
常常是痛苦的,是犹豫不决的,其斗争范围是人的整个身心和意识,也就是说,这种冲
突使各种动机反复地把自己的力量使出来,在意志那儿互相交锋,结果使意志陷于和这
样一种物体一样的境地,在这个物体的身上,各种力量以反方向作用于其上,直到那最
强的动机将别的动机都击出了战场并规定了意志为止。这样的结局就叫做决定,并且足
以完全的必然性作为斗争的结果而出现的。    
  A指《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WeltalsWilleundVorstellung)

 
    现在,让我们对因果关系的形式的整个序列再作一次概览。在这一序列中,先是最
狭义的原因,然后是刺激,最后是动机,动机又分为直观的和抽象的,清楚地互相分列
着。这时,我们就将发现,如果我们从这一角度将事物的序列从上往下数,那么原因及
其效果就会逐渐地互相分离,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区别开来,这时原因就变得越来越是非
物质的和不可捉摸的,因此在原因方面似乎就显得越来越少,而在效果方面则似乎越来
越多,总而言之,因果间的关系就变得不能直接加以把握和理解了。上面所讲的这一切,
极少会是机械的因果关系的情况,因此机械的因果关系也就是所有因果关系中最好理解
的那一种。由此在上一世纪就产生了一个错误的企图,这种企图在法国至今仍保持着,
近来在德国也开始了,那就是将所有其他的因果关系都归于机械的因果关系,并将一切
物理的、化学的现象都用机械的原因来加以解释,而又用物理的和化学的原因来解释生
命过程。撞击的物体推动静止的物体,传递了多少运动,就失去了多少运动。我们在这
里看到了原因转化为效果,二者是完全平衡的,是可以通约的,并且是可以感觉到的。
实际上,所有纯机械的效果都是如此。但是,我们也将发现,如果我们越往上升,如果
我们在每一层上都考察一下因果间的关系,那么这种情况就越来越少了,相反的倒是出
现了上面说过的那种情况。例如,在热是原因及其不同的效果:如膨胀、炽热、熔化、
蒸发、燃烧、热电气等之间的关系,或者蒸发是原因和冷却或结晶是效果之间的关系;
或者摩擦玻璃是原因和发电及其罕见现象是效果之间的关系;或者金属板的慢性氧化是
原因和产生的电及其所有电的、化学的、磁的现象是效果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原因
与效果越来越分离,变成越来越不一致了,它们的关系变得越发不可理解了,效果似乎
比原因能供给它的包容得更多了,因为原因的物质性和可把握性变得越来越少了。当我
们转向有机物时,这种情况就显得越发明显。在这些物体身上,单纯的刺激,一部分是
外在的,如光、热、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