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 >

第71部分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第71部分

小说: 叔本华悲观论集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差不多总能从推论的存在推出根据的存在,以及从根据的不存在推出推论的不存在,
这种情况是独一无二的。如我在第37节中说过的,它发自于这样一个事实:由于每条线
决定着其他线的位置,因此我们从何处开始就显得无关紧要,即把哪条线看作为原因,
把哪条线看作为结果,是无关紧要的。通过统观整个几何学的所有定理就很容易使我们
确信这一点。在我们不但要同形状打交道,即与线的位置打交道,而且要与独立于形状
的平面打交道的地方,我们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能从推论的存在推出根据的存在,
或换言之,不可能通过使这一条件成为被界定条件而转化这些命题。下面这个定理可提
供这种说明:两个三角形高和底相等,其面积也相等。这一定理不能转化如下:两个三
角形的面积相等,则其高和底也相等;因为高和底是成反比的。
    我在第20节中已表明,因果律不容许相关性,因为结果从来不可能是它的原因的原
因;因此,相关性这一概念在其正确意义上是不可接受的。从认识的充足根据律来看,
相关性只有在等值的概念之间才有可能,因为只有这些概念的外延才彼此相互包含。除
此之外,只能产生恶性循环。

第49节 必然性各种形式的充足根据律是一切必然性之唯一的准则和根据。因为必然性除了有根据
必有推论之外没有别的真实和特别的含义。因此,任何必然性都是被界定的:绝对的,
也就是无条件的必然性是自相矛盾的。因为必然性除了从一定的原因引出某东西之外没
别的意义。另一方面,通过把它界定为“不可能不是”,我们就能下一个纯语词上的定
义,而且把我们自己遮蔽在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之后,以避免给这一事物下定义。但是,
只要问一下,任何事物之不存在是如何可能的或者甚至是如何可想象的,就不难把我们
从这个避难所里赶出来,因为任何存在都只能是经验给予的。从而,存在之唯一的可能
性就是在某一根据或另一根据被确定或存在,然后它随之而来。成为不可避免的和从一
个给定的根据产生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相通用的,它们之间完全可以相互代替。因此,
曾受到冒牌哲学家热烈拥护的“绝对必然存在”这个概念包含着一个矛盾:它通过一个
述词“绝对的”(即“不被任何其他事情所限定”)取消了使“必然的”成为可以想象
的唯一的规定性。我们这里又一次举出了抽象概念之误用的例子,揭露了如我在“非物
质实体”、“总的原因”、“绝对根据”等等这类概念中已经指出的形而上学计谋①。
我从来都不会如此坚决地主张,一切抽象概念都要接受直观的检验。
    这样,与充足根据律的四种形式一致,存在着四重必然性:——    
  ①比较《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第一卷第551页及以下各页(第三版第
582页及以下各页)关于“非物质实体”,本书关于“总的根据”,第五十二节。编者。


 
    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
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
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
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因此,现在由这一原因而来
的行为就像所有其他的结果一样不可避免,虽然这里较之其他情况更难预测其结果是什
么,因为很难揣摩和彻底认识个体的经验特征和认识所抵达的程度,这同弄清中性盐的
化学成分以及预测它的反应确定是一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对此我必须反复强调,因为那
些蠢货为了他们老太太哲学的利益,无视如此众多的优秀思想家们的统一认识,仍然蛮
横无礼地坚持相反的主张。我不是哲学教授,当然就无需顺从他人的愚蠢。

第50节 根据和推论系列根据因果律,条件本身总是被限制的,而且被限制的同样也是条件本身,因此从
“之前”的方面看,便产生了一个无限的序列。这同空间中的存在律完全一样:每一个
相对空间都是一个图形,它有自身的限制,藉此而与另一个相对空间联系起来,这样的
相对空间又是另外又一个相对空间图形的条件,由此可向各个方向推至到无限。但是,
当我们就一个单一的图形本身加以考察时,存在根据的系列就是有限的,因为我们是从
一个给定的关系开始的,诚如我们随意在任何一个特殊的原因上停下来,那么这一原因
系列就会结束。在时间里,存在根据的系列可在前后两个方向上无限延伸,因为每一时
刻都是由前一时刻决定的,而且必然要产生下一时刻。因此,时间无始无终。另一方面,
认识根据系列——一系列判断,其中每一个都会给另一个以逻辑真理——总要在某个地
方终结,即终于或者是经验的,先验的,或者是超逻辑的真理。假如我们所达到的大前
提的根据是一个经验真理,而且我们仍要继续追问“为什么”,那么所追求的就不再是
一个认识根据,而是一个原因——换言之,认识根据系列已让位于形成根据系列。但假
如相反,即为了便于它有个结尾,我们允许形成根据系列让位于认识根据系列,那么这
不是事物本性所造成的,而总是由于一个特殊的用途:它因此是一个诡计,而且这就是
大家所知的称作为本体论证明的诡辩论。因为当通过宇宙论证明已探得一原因并使该原
因成为第一因,似乎有必要到此即停止不前时,我们发现,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因果不
会停止不前,它还要继续追问“为什么”,因此它只能被搁置在一旁,而跟它略有想象
的认识的充足根据律就被用来取而代之了;本来追求的是原因,现在给的却是认识根据
——概念本身尚需论证,而从这个概念中而来的认识根据其存在仍然是一个问题,而且
这一根据毕竟是个根据,现在却不得不作为一个原因。当然,这一概念本身事先即已为
此而准备好了,出于面子上的需要,表面上显得并非很有价值的存在这时就安放其中,
以便在发现它时能惊喜一番——正如我在第7节所说明的。另一方面,假如判断系列完全
依赖于先验或超逻辑真理的规则,我们又仍然继续追问“为什么”,那我们根本就找不
到答案,因为这一问题没有意义,即不知道所追问的是哪一类根据。
    因为充足根据律是一切说明的定律,说明一事物即意谓着把既定的存在或联系归结
到充足根据律的某一形式中,而与此形式相符的存在或联系也必须是这样的存在或联系。
因此,充足根据律本身,即由它的任何一种形式所表明的联系,不能再行解释;因为不
存在一个可以用来说明一切解释之源的原则:正如眼睛能看到自身之外的任何东西,却
不能看到自身。当然存在着各系列的动机,因为寻根究底的决心变成了决心使用一个完
整的手段系列的动机;这一系列无疑仍然在属于我们前两类表象之一中的一个表象之前
结束,动机就存在于其中,并且一开始就具有一种促使具体意志活动起来的能力。动机
完成这种任务的事实,就是对我们认识这里所给出的经验特征所作的说明,但是这一事
实不能回答为什么此一特殊动机作用于此一特殊特性这一问题;因为理智特性不在时间
之内,而且永远不会成为客体。因此,类似这样的动机系列在某一个这样的终极动机中
能够找到终点,而且根据这种终极环节的性质,会变为原因系列,或认识根据系列,即
当终极环节是一个实在客体时变为前者;当终极环节是一个纯粹概念时变为后者。

第51节 每一门科学都从充足根据律的各形式中选择最适用于自己的一种形式作为其
引线由于“为什么”这个问题总是需要一个充足的根据,也由于它依据充足根据律把它
的概念联系起来,且正是充足根据律把科学从纯粹堆积的概念中划分出来,因此我们称
这个“为什么”为整个科学之母(第4节)。况且,我们发现,在每一门科学中,都有一
种根据律的形式居于主导地位,在该学科中起导向作用。因而,在纯数学中,存在律是
其主要引线(虽然这些证明的解释只能从认识律而来);在应用数学中,因果律则同存
在律一同展现,但在物理学、化学、地质学中,因果律则完全处于支配地位。认识的充
足根据律对整个科学都广泛适用,因为在整个科学中都是通过一般认识个别;而且在植
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其他分类科学中,它是其处于绝对支配作用的主要引线。当我
们把一切无论什么样的动机和准则作为说明行为的材料来加以考察时,动机律(动因)
就是历史、政治、实用心理学等的主要指南——而当我们从它们的价值和来源出发并使
之成为探讨研究的对象时,动机律就成为伦理学的指南。在我的代表作中,我根据这一
原则对各科学进行了详尽的划分①。    
  ①《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第二版第126页(第三段第139页)。

 

第52节 两个主要结论在这篇论文里,我已尽力表明充足根据律是对完全不同的四种关系的共同表述,这
四种完全不同的关系的每一种都以一个先天给予的特殊法则为基础(充足根据律是先天
综合律)。根据统一律,我们不得不假定根据分解律所发现的这四个法则,由于它们都
在一个述语中被表述出来,因此这四个法则必然源自于我们认识能力中同一个原初的特
性并以此作为它们共同的根,因此我们将不得不把这个根看作是我们意识之客体的彻底
的依赖性、相对性、不定性和有限性——意识本身则局限于感性、知性、理性、主体和
客体——或称之为世界有限性的最内在的起源,柏拉图则反复贬称这个世界为不断生灭,
但事实上从不存在,这种认识不过是一个“凭借无理性知觉的观念”。而且基督教徒凭
籍本能,按照根据律的这一形式(时间),正确地把它称之为暂存的事物。我已经把这
种形式定义为所有有限物之最简单的范式和原型。充足根据律之一般意义,究其大概,
可以概括为:每一无论于何地何时存在的事物,都是由于别物存在它才存在的。不过,
各种形式的充足根据律是先天的,即它的根就在我们的理智中,因此它必然不适用于全
部存在物(宇宙),包括它在其中展现自身的理智。因为这样一个世界,凭藉着先天形
式展现自己,它只能是现象;因此,作为这些形式之结果而适用于现象的,却不能应用
于世界本身,即在这个世界呈现自身的物自体。因此,我们不能说:“世界及其万物都
是由于别物的存在才存在的”,这个命题是典型的宇宙论证明。
    如果这篇论文能够得出刚才表达过的结论,在我看来,任何一个欲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