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论犯罪与刑罚 >

第12部分

论犯罪与刑罚-第12部分

小说: 论犯罪与刑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追求生活的日益舒适的奢侈更占优势。但是在面积不辽阔而人口较多的国家里,装门面的奢侈始终是为了追求舒适的奢侈所排挤着。但是对奢侈的享乐却与这样一个缺点联系着。即虽然很多人却参与提供享乐和买卖奢侈品的工作,可是它们的大部分却仅仅被极少数人享受着。因此与其说由实际情况还不如说由此较而造成的贫困的感觉并没有减弱。但是只有安全和受到一些法律所限制的自由才是民族幸福的主要基础。在得到上述安全和自由的条件下,对奢侈的享乐能给居民带来益处。在相反的情况下,这种享乐就会变成暴政的工具。正如高尚的野 蛮动物和热爱自由的鸟儿将肥沃的美好的平原留给迫害它们的人,而到荒芜和不能通行的森林去一样,人们也免受暴政所分给的享乐。
由此可见,把国家变为国民的监狱的法律是无益的和不公正的这已得到证明。因此,对于自杀行为的处刑也同样是无益的和不公正的。自杀是应受上帝惩罚的罪过(因为只有他才能在人死后给以惩罚)。而不是人间的犯罪行为。因为刑罚并不落在罪人身上,而落在他的家属的身上。如果有谁将反驳我说,这种刑罚也还是可以制止决心自:1人。将回答说,既然一个人心平气和地抛弃生活的幸福,既然一个人憎恨在地球上生存到了这种程度,以致他宁愿接受永久的不幸。那么关于子女和父母的不太实际和不着边际的想法是决不能使他动摇的。

三十三???? 走私

走私是给主权者和民族带来的损失的真正犯罪,但是不应该是丑辱刑,因为这一罪行并不会引起民社会舆论对它的丑辱。当对于并不应算作这样的罪行也判处丑辱刑的时候,这将缩小它在应该受到丑辱刑的那些罪行方面的意义。例如,对于杀死野鸡和杀人或者伪造重要要文件都规定死刑。那么在这三种罪行之间将失去任何区别。从而在若干世纪中付出许多鲜血的代价者极缓慢和很困难地在人的心灵中发展起来的道义感觉也将消失,而为了这种道义感的产生曾需要向最崇高的动机和无数重要仪式求援。
这种罪是由法律本身在产生的,因为随着关税的增长,由于犯罪而得到的利润也总是在增长着,从而使人们犯罪的诱惑力也在增长着,由于应防守的边界的扩大和商品额的缩小,走私就更加容易了。最公正的刑罚是没收违禁品同它一起去进来的一切物品。关税愈低,则刑罚侥幸成功时所能够得到的利益的大小,才来冒险的。
可是为什么犯这种罪——对于国王从而对于国家来说是盗窃行为——的人,不应受到丑辱呢?关于这点我将回答说:根据人伞兵意见,不能触犯他们本身的罪行,不会使他们感到这样的不安,以致引起人们对罪犯的公愤,而走私正是这种罪行,对于人们遥远的后果只能产生极微弱的印象。人们并未感觉到走私可能使他们遭到损失,再加上他们还往往从中获得利益,他们只发觉使国家遭受到的损失,所以他们并不乐于剥夺对私动商品的那些人的尊重,这是同他们对待盗窃私人财产、伪造重要文件的人及实施能危害他们的其他罪行的人的态度完全相反的。每一个有感觉的生物都只考虑他所知道的那种祸害这一原理,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犯了这种罪的人是没有财产的,对于这种罪是否可以不受处罚呢?绝对不能,有这样的走私,它如此地触犯到构成完成立法的重要和困难部分——赋税制度,以致这种罪应受严厉的刑罚,一直到监禁、奴役。但是这种监禁和奴役应该符合犯罪的本性。例如监禁私运烟草犯的督狱中,不应监禁乘人犯或强盗。为罪犯想要欺骗的国库而进行奴隶旁动,最符合这种罪的刑罚是本性的。

三十四??? 关于债务人

为了维持商业契约的含义和商业上的安全,立法者不得不保证给债权人以支配破产债务人的人身的权利。但是,我认为重要的是,要把故意的破产者同无辜的破产者区别开来,前者应当受到伪造货币罪的刑罚。国这伪造一块盖有烙印的金属——它是公民的债务的抵押品——并不是比伪造债更生的罪。

*(如果毫无过错是地陷入破产状态的人,在法庭作了认真的调查后能向法官证明,他失掉了自己的财产是由于别人阴险行为或不幸造成,或是由于人类的任何智慧都不可能预见的事件造成那么根据那种野蛮的见解才应当把他关到监狱中去,并剥夺他的唯一可悲的财产——单纯的自由呢?他为什么要忍受有罪的人的痛苦,并且可能怀着受到抑压的诚实的绝望心情、遗憾地感到,当他不是有罪的人的时候,他生活得很安静,并受到由强者的自私自利所决定的、又被弱者由于怀有如下的希望而忍受的那些法律的保护呢?这种希望,差不多总在人的心灵中闪烁着,并使他相信。不幸的意外事件总是别人才会碰到的,而幸运的意外事件才是我们要碰到的。看来,为了每个的利益,法律应当是温和的。倡,人们遵循着自己的直接感情,却喜欢残忍的法律,虽然他们也要服从它。这是因为,骇怕别人欺负的心理,比自己欺负别人的愿望更强烈。我再回过来谈谈不幸的破产者。如果他的债务人的同意才能离开这个地方,并在其他法律的管辖下发挥自己的进取心,而进取心的成果在刑罚的恐吓下应当根据它的成就来满足债权人的要求,那么请问:哪种合法的借口——纵然是商业的稳定或者是神圣的财产所有制也好——能够证明这种无益的剥夺自由(希望用奴役的痛苦来揭露假定为无辜的破产者的秘密的情况除外)是正当的呢?如果要是进行认真的调查,那么上述例外情况会走极少有的。我认为立法一般应当以下列基本原理为指针:不良的政治后果,是同社会所遭受到的危害成正比例,而同判明这种危害的困难程度成反比列的。应当把故意向重大的过失,把重大的过失向轻微的过失,把轻微的过失同完全无罪区别开来。在第一种情况下,应当按照伪造来判处刑罚;在第二种情况下,应当判处轻微的刑罚,他应是剥夺自由;在最后一种情况下,应当让债务人自由地选择能帮助他恢复印原来的状态的手段;而在第三种情况下,把这种选择给予债权人,但是严重过失和轻微过失之间的区别,应当不偏不倚的人正的法律来规定,而不是由法官的危险和专横的智慧来确定。在政治上需要确切地划分界限,正如在数学上所需要的一样,而在测量社会福利方面所需要的程度,同测量方面所需要的程度是一样的。(1)关怀人们的立法者,能够多么容易地防止很大部分的部分的过失的破产者的产生并使无罪的勤劳者人摆脱不幸呢!例如,把所有的契约都公开和确切地记录下来和所有的公民都有查看保管得很的秩序的方据的自由,设立公共银行,把赢利的贸易中合理地扣除出来的款项作为它的基础,而它的任务就是向不幸的无辜的商人们发放适当数目的钱款,不会因此而产生任何坏的后果,而得到的利益却会是无穷的。关于那些只等待着立法者点关示意就把富裕和力量送到国爱的怀抱中的宽大的、简单明了的和高尚的法律,关于那些人们会一代传一人地正不朽的带有感激的赞歌中颂物其创造者的法律,关于这样的法律,人们是想得最少,或希望得最少的,不安、拘于小节的精神,思考着现在的胆怯的智慧,对新东西的谨慎的怀疑心,所有这些都统治着那些支配一般弱者的活动的人的情感。
*(商业和财产所有制,不是社会契约的目的,但是却能成为达到目的手段。使社会的每个成员都遭受到可能由这样多的意外事件所产生的灾难,就会意味着使目的服从手段,而这一切科学上特别是在政治上是一种错误的结论。在本书的前几版华,我也陷入了这种错误之中,因为我曾说,无辜的破产者应当受到关押,以充作债权人的人质或者让他们给债权人作工。这是我写的,我感到惭愧。人们责难。们们丽难我侮辱了人权,可是,谁也没有责备我这一点)*

三十五??? 庇护

我还需要探讨两个问题:庇护是否是正义的和国家之间签订互相引度罪犯的条约是否是有益的,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不应有不受法律管辖的地方。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庇护和不处罚之间,是很少有区别的。因为产生印象的,如其说是刑罚的严厉,还不如说是刑罚的不可避免,而庇护能引起犯罪的程度,比刑罚制止的程度还大。庇护场所的啬,就意味着建立了同样的小的独立王国,因为在法律不能发挥它的威力的地方,就会出现同公认的法律相抵触的新的法律,因而同整个社会的精神相敌对的精神,就会发展起来,全部历史表明,庇护场所曾是国家和人们观点的大变革的摇篮。但是,国爱之间互相引渡罪犯,是否有益的呢?在比较符合人类要求的法律、比较轻的刑罚和根除了对专横行为和意见的依附不以保证受压迫的无罪的人和受仇视的美德的安全以前,在暴政还没有被日益把国王和臣民的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全世界的理必完全驱膛到亚洲的辽阔平原以前,我是不敢解决这个问题的,尽管没有任何一寸土地会宽恕真正的犯罪的这种意识,会是预防犯罪的最有效的手段。

三十六??? 关于罪犯的头颅的悬赏

另一个问题是:对人的头颅进行悬赏,并给每个公民手上放上一件武器,把他们都变而刽子手,这是不是有益的呢?罪犯或是在国外或是仍在国内。在前一种情况下,主权者者唆使公民去犯罪,并使他们受到刑罚。这样一来,他就使人们受委屈。并把别的国家的领域上的权力人篡夺了。因此,他也就使其它民族获得了这样作的权利。在后一种情况下,他显示了自己的软弱。因为自己有能力保卫自己的人,是不会求助别人的。此外,这种命令会使来一阵极微小的风就会消失的道德和美德的一切概念混乱起来。法律有时号召人们变节,有时又惩罚它,立法者,以一只手来巩固家庭,亲属关系和友谊的纽带,而以另一只手来奖励毁坏和撕破这种纽带的人。立法者自己经常处在矛盾之中,有时他号召人们的多疑的头脑去轻信。而有时他又在所有人的心灵中撒上不信任的种籽。他原是要预防一种犯罪,但却产生了百种犯罪。采取这种手段的是软弱的国家,它的法律同给四面都憾动着的就要塌倒的建筑物进行临时性的修理是一样的。随着教育在民族中的普及,诚实和相互信任就成为必要的了,而真正的政策也就日益充满了这种精神。狡猾、阴险、卑鄙和迂回的手段,将要避免采用,而所有人的感受性是要比每个人的单独的感受性占上风的。甚至蠓昧时代,对于文明时代来说,也是有教益的。在蠓昧时代中,社会道德曾鼓励人们服从私人道德。但是,奖励变节‘在公民之间散布互不信任,引秘密战争的法律,却妨碍着把道德同政治那样必要地结合起来,面晕种结合,却能予人们以幸福,给民族以和平,给宇宙以尽可能长期的安静和休息。以免爱到一切可能受到的祸害。

三十七??? 未遂、共犯、免除刑罚

法律不惩罚意图。根据这一点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